專利名稱:存儲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涉及一種存儲器。
背景技術:
隨著網絡的發(fā)展,作為網絡設備的服務器的性能不斷地得到提高。而隨著網絡資源的越來越豐富,專門用來作數據存儲的存儲器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存儲器是專門用來作網絡數據存儲用的設備,通常會搭載在服務器一起使用,因為需要與服務器一起安裝在機架上,存儲器的外觀與服務器十分相似,具有機箱,機箱的前端具有一個前面板,當然機箱安裝在機架上時,前面暴露在機架的前端供使用者操作。存儲器最重要的部件就是硬盤,一個存儲器的存儲容量,即可以插置多少個硬盤,是存儲器最重要的技術指標。大量的硬盤引起一系列如布局、散熱、方便插拔的問題。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大容量的存儲器,使之可以安裝更多的硬盤,同時合理布局且方便各部件的安裝,便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存儲器,其具有較佳的散熱效果與空間利用率。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存儲器,其包括一機箱、一轉接板以及一存儲模塊。機箱具有一基準面。轉接板配置于機箱內,其中轉接板將機箱區(qū)分為一第一區(qū)及一第二區(qū)。存儲模塊配置于機箱內,且存儲模塊包括至少一第一背板、多個第一存儲單元、一第二背板以及多個第二存儲單元。第一背板平設于機箱的第一區(qū)的底部并電性連接至轉接板。第一存儲單元位于第一區(qū)中且實質上垂直基準面設置,其中第一存儲單元電性連接至第一背板。第二背板豎直設于機箱的第二區(qū)的底部并電性連接至轉接板。第二存儲單元位于第二區(qū)中且實質上平行基準面設置,其中第二存儲單元電性連接至第二背板。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存儲器還包括一電源供應模塊,配置于機箱內,且位于第二存儲單元上,其中電源供應模塊通過轉接板電性連接至第一存儲單元與第二存儲單元。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轉接板包括多個第一連接器,電源供應模塊包括多個第二連接器。電源供應模塊與轉接板通過第二連接器插接于所對應的第一連接器而電性連接。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存儲器還包括一風扇模塊,配置于機箱內且位于第一區(qū)中,其中第一存儲單元位于風扇模塊與轉接板之間,且風扇模塊耦接至電源供應模塊。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風扇模塊包括一風扇框架與多個風扇座體。風扇框架具有多個風扇容納部,且風扇座體分別配置于風扇容納部中。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存儲器還包括多個擴充板,配置于第一背板與第二背板上,擴充板位于部分兩相鄰的第一存儲單元之間以及部分兩相鄰的第二存儲單元之間。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存儲器還包括一第一承載框架與一第二承載框架。第一承載框架具有多個第一容置空間,而第二承載框架具有多個第二容置空間。第一容置空間用以并排放置第一存儲單元,而第二空間用以堆疊放置第二存儲單元。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承載框架與第二承載框架分別具有多個導軌,第一存儲單元與第二存儲插置于導軌間。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存儲器還包括一控制模塊,配置于機箱內且位于第二存儲單元與機箱底部之間。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控制模塊包括多個控制單元與多個提把結構,提把結構分別配置于控制單元上?;谏鲜觯景l(fā)明的存儲器內的元件位置經過重新配置,可有效利用機箱內空間。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面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一種存儲器的示意圖。圖2為圖1的第一承載框架的導軌的局部示意圖。圖3為圖1的第一存儲單元與第一背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存儲器;112:基準面;116:第二區(qū);122 第一連接器;131 第一背板;134 第二存儲單元;140 電源供應模塊;150 風扇模塊;152a 風扇容納部;160 擴充板;172:第一容納空間;180 第二承載框架;190 控制模塊;194:第二提把結構。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一種存儲器的示意圖。圖2為圖1的第一承載框架的導軌的局部示意圖。圖3為圖1的第一存儲單元與第一背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請參考圖1, 在本實施例中,存儲器100包括一機箱110、一轉接板120、一存儲模塊130、一電源供應模塊140以及一風扇模塊150。此處的存儲器100例如為4U系統(tǒng),意即存儲器100的厚度為
110機箱;114第一區(qū);120轉接板;130存儲模塊;132第一存儲單元136第一提把結構142第二連接器;152風扇框架;154 風扇座體;170第一承載框架174導軌;182第二容納空間192控制單元;4U,其中 IU = 4. 445cm。詳細來說,機箱110具有一基準面112。轉接板120配置于機箱110內,其中轉接板120將機箱110區(qū)分為一第一區(qū)114以及一第二區(qū)116。此處所提及的第一區(qū)114意即為機箱110的前部,而第二區(qū)116意即為機箱110的后部。存儲模塊130配置于機箱110內,且此存儲模塊130包括至少一第一背板131 (請參考圖幻、多個第一存儲單元132、一第二背板(未示出)以及多個第二存儲單元134。其中,第一背板131平設于機箱110的第一區(qū)114的底部并電性連接至轉接板120。第一存儲單元132位于機箱110的第一區(qū)114中且實質上垂直基準面112設置,其中第一存儲單元 132電性連接至第一背板131。第二背板類似于第一背板131,其豎直設于機箱110的第二區(qū)116的底部并電性連接至轉接板120,其中第二背板與轉接板120實質上平行。第二存儲單元134位于機箱110的第二區(qū)116中且實質上平行基準面112設置,其中第二存儲單元 134電性連接至第二背板。在此所述的第一存儲單元132與第二存儲單元134皆例如是多個硬盤(hard disk)。具體來說,本實施例的存儲器100還包括一第一承載框架170與一第二承載框架 180。第一承載框架170具有多個第一容置空間172,而第二承載框架180具有多個第二容置空間182。其中,第一容置空間172用并排放置第一存儲單元132,而第二容納空間182 用以堆疊放置第二存儲單元134。也就是說,第一存儲單元132是垂直機箱110的基準面 112而插接于機箱110上,而第二存儲單元134是以平行機箱110的基準面112而配置于機箱110內。換言之,本實施例可采用垂直配置或水平配置的方式將存儲模塊130的第一存儲單元132與第二存儲單元134設置于機箱110內。此外,第一承載框架170具有多個導軌174(請參考圖幻,且第一存儲單元132插置于導軌174間。同理,第二承載框架180也具有多個類似于導軌174的導軌(未示出),且第二存儲單元134插置于導軌間。電源供應模塊140配置于機箱110內,且位于存儲模塊130的第二存儲單元134 上。其中,電源供應模塊140可通過轉接板120電性連接至存儲模塊130的第一存儲單元 132與第二存儲單元134。也就是說,電源供應模塊140可通過轉接板120將電源供應給第一存儲單元132與第二存儲單元134。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轉接板120可包括多個第一連接器122,而電源供應模塊140可包括多個第二連接器142,其中電源供應模塊140與轉接板120之間可通過第二連接器142插接于所對應的第一連接器122而電性連接。在此必須說明的是,本發(fā)明于圖1中并未特別示出轉接板120與第一存儲單元132 以及轉接板120與第二存儲單元134之間的電連接方式,所述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根據需求自行設計插槽或連接端子來電性連接轉接板120與第一存儲單元132以及電連接轉接板 120與第二存儲單元134,在此并不加以限制。風扇模塊150配置于機箱110內且位于第一區(qū)114中,其中存儲模塊130的第一存儲單元132位于風扇模塊150與轉接板120之間,且風扇模塊150可耦接至電源供應模塊140。換言之,風扇模塊150是位于機箱110的前端,且是通過電源供應模塊140來提供電源。具體來說,風扇模塊150包括一風扇框架152與多個風扇座體154,其中風扇框架152 具有多個風扇容納部152a,而風扇座體IM分別配置于風扇容納部15 中。當外界氣流由機箱110的前端進入存儲器100中時,可輔助位于機箱110前端的風扇模塊150產生氣流, 以排出存儲器100整體所產生的熱。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存儲模塊130的第二存儲單元134的長度與電源供應模塊140 的長度大致相同,因此通過電源供應模塊140與第二存儲單元134的堆疊設置,相較于現有技術而言,本實施例的機箱110的第二區(qū)116的空間可有效被利用。此外,由于風扇模塊150 是配置于機箱110的第一區(qū)114中,且風扇模塊150的長度與大小小于存儲模塊130的第一存儲單元132或第二存儲單元134,因此相較于現有技術而言,本實施例的風扇模塊150 可依據使用需求而自行加大其大小或增加其數量。如此一來,除了可有效利用機箱110的第一區(qū)114的空間外,亦可提高存儲器100的散熱效果。此外,本實施例的存儲器100還包括多個擴充板160,其中擴充板160配置于第一背板160與第二背板上,且擴充板160位于部份的、兩相鄰的第一存儲單元132之間以及配置于部分的、兩個相鄰的第二存儲單元134之間,用以放大第一存儲單元132與第二存儲單元134的信號。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兩個相鄰的第二存儲單元134之間都設有擴充板160, 有的兩個相鄰的第二存儲單元134之間可以不設有擴充板160。再者,存儲模塊130包括多個第一提把結構136,其中第一提把結構136分別配置在第一存儲單元132與第二存儲單元 134上。當欲維修或擴充第一存儲單元132或第二存儲單元134時,使用者可通過施力于第一提把結構136而將第一存儲單元132或第二存儲單元134從機箱110內取出,可較為省力且方便使用者使用。值得一提的是,本發(fā)明于圖1中并未特別示出擴充板160與第一存儲單元132之間的連接方式以及擴充板160與第二存儲單元134之間的連接方式,所述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根據需求自行設計插槽或連接端子來連接擴充板160與第一存儲單元132 以及連接擴充板160與第二存儲單元134,在此并不加以限制。另外,本實施例的存儲器100還包括一控制模塊190,其中控制模塊190配置于機箱110內且位于存儲模塊130的第二存儲單元134與機箱110的基準面11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控制模塊190包括多個控制單元192與多個第二提把結構194,其中第二提把結構 194是分別配置于控制單元192上,以方便使用者施力將控制單元192從機箱110內取出。 此外,控制單元192例如是一種控制中央處理器(CPU)的控制器,例如是一個帶有中央處理器的轉接板。簡言之,由于本實施例的存儲器100內的元件位置經過重新配置,意即將風扇模塊150配置于機箱110的前部,而將存儲模塊130的部分的存儲單元(意即第二存儲單元 134)配置于機箱110的后部。如此一來,除了可有效利用機箱110內的空間外,當外界氣流由機箱110前部(意即第一區(qū)114)流進存儲器100內時,亦可輔助風扇座體巧4產生氣流來排出存儲器100所產生的熱,亦即可提升存儲器100的散熱效率。綜上所述,在本發(fā)明的存儲器中,風扇模塊與存儲模塊的第二存儲單元的位置經過重新配置,以有效利用機箱內的空間,同時亦可增加存儲器整體的散熱效果。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權利要求書所保護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存儲器,包括一機箱,具有一基準面;一轉接板,配置于該機箱內,其中該轉接板將該機箱區(qū)分為一第一區(qū)及一第二區(qū);以及一存儲模塊,配置于該機箱內,該存儲模塊包括至少一第一背板,平設于該機箱的該第一區(qū)的底部并電性連接至該轉接板;多個第一存儲單元,位于該第一區(qū)中且垂直該基準面設置,所述多個第一存儲單元電性連接至該第一背板;一第二背板,豎直設于該機箱的該第二區(qū)的底部并電性連接至該轉接板;以及多個第二存儲單元,位于該第二區(qū)中且平行該基準面設置,所述多個第二存儲單元電性連接至該第二背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存儲器,還包括一電源供應模塊,配置于該機箱內,且位于所述多個第二存儲單元上,其中該電源供應模塊通過該轉接板電性連接至所述多個第一存儲單元與所述多個第二存儲單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存儲器,其中該轉接板包括多個第一連接器,該電源供應模塊包括多個第二連接器,該電源供應模塊與該轉接板之間通過所述多個第二連接器插接于所對應的所述多個第一連接器而電性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存儲器,還包括一風扇模塊,配置于該機箱內且位于該第一區(qū)中,其中所述多個第一存儲單元位于該風扇模塊與該轉接板之間,且該風扇模塊耦接至該電源供應模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存儲器,其中該風扇模塊包括一風扇框架與多個風扇座體, 該風扇框架具有多個風扇容納部,且所述多個風扇座體分別配置于所述多個風扇容納部中。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存儲器,還包括多個擴充板,配置于該第一背板與該第二背板上,所述多個擴充板位于部分兩相鄰的所述多個第一存儲單元之間以及部分兩相鄰的所述多個第二存儲單元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存儲器,還包括一第一承載框架與一第二承載框架,該第一承載框架具有多個第一容置空間,而該第二承載框架具有多個第二容置空間,其中所述多個第一容置空間用以并排放置所述多個第一存儲單元,而所述多個第二空間用以堆疊放置所述多個第二存儲單元。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存儲器,其中該第一承載框架與該第二承載框架分別具有多個導軌,所述多個第一存儲單元與所述多個第二存儲插置于所述多個導軌間。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存儲器,還包括一控制模塊,配置于該機箱內且位于所述多個第二存儲單元與該機箱底部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存儲器,其中該控制模塊包括多個控制單元與多個提把結構,所述多個提把結構分別配置于所述多個控制單元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存儲器,其包括一機箱、一轉接板以及一存儲模塊。機箱具有一基準面。轉接板配置于機箱內且將機箱區(qū)分為一第一區(qū)以及一第二區(qū)。存儲模塊配置于機箱內且包括至少一第一背板、多個第一存儲單元、一第二背板以及多個第二存儲單元。第一背板平設于機箱的第一區(qū)的底部并電性連接至轉接板。第一存儲單元位于第一區(qū)中且實質上垂直基準面設置,其中第一存儲單元電性連接至第一背板。第二背板豎直設于機箱的第二區(qū)的底部并電性連接至轉接板。第二存儲單元位于第二區(qū)中且實質上平行基準面設置,其中第二存儲單元電性連接至第二背板。
文檔編號G06F1/16GK102236370SQ20101015929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26日
發(fā)明者張揚, 胡永涼, 鄭再魁 申請人:英業(yè)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