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管測試機及使用該熱管測試機的熱管測試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熱管測試機及使用該熱管測試機的熱管測試系統(tǒng)。
背景技術(shù):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主機速度和性能的提高,其內(nèi)部的散熱間題越來越突出。大多數(shù)計算機主機利用熱管、散熱器及風扇等組合起來進行散熱。計算機主機上的主要發(fā)熱元件一般為中央處理器及顯卡等。熱管與該中央處理器和/或顯卡等發(fā)熱元件相接觸以吸走上述發(fā)熱元件的熱量,隨后經(jīng)由散熱器及風扇等將熱管上的熱量進行散熱。因此,熱管的導熱性能是判斷熱管好壞的重要指標。在對熱管的導熱性能進行測試時,一般需要加熱模組來模擬中央處理器和/或顯卡等發(fā)熱源對熱管進行加熱,利用散熱模組來對熱管進行散熱,通過溫度擷取器來采集該加熱模組及散熱模組的溫度后傳送至計算機,計算機則對溫度擷取器采集的溫度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以得出該熱管的測試結(jié)果?,F(xiàn)有的散熱模組一般僅采用風扇(風冷方式)或者流動的水(水冷方式)來對熱管直接進行散熱。然而,所述散熱方式的散熱效果不好,影響熱管的性能測試。
發(fā)明內(nèi)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ー種具有良好散熱效果以對熱管性能進行準確測試的熱管測試機。另,還有必要提供ー種具有上述熱管測試機的熱管測試系統(tǒng)。ー種熱管測試機,包括對待測熱管進行加熱的加熱模組及對待測熱管進行散熱的散熱模組,所述加熱模組包括用于對待測熱管進行加熱的加熱銅塊,所述散熱模組包括依次疊設(shè)于一起的散熱銅塊、導熱晶片、吸熱銅塊及風扇,所述待測熱管的兩端分別放置于所述加熱銅塊及散熱銅塊上,所述散熱銅塊將從待測熱管吸收的熱量依次通過導熱晶片及吸熱銅塊傳遞至所述風扇,所述風扇冷卻所述吸熱銅塊。ー種熱管測試系統(tǒng),用于對待測熱管的性能進行測試,所述熱管測試系統(tǒng)包括熱管測試機、控制箱及計算機,所述熱管測試機包括對待測熱管進行加熱的加熱模組及對待測熱管進行散熱的散熱模組,所述加熱模組包括用于對待測熱管進行加熱的加熱銅塊,所述散熱模組包括依次疊設(shè)于一起的散熱銅塊、導熱晶片、吸熱銅塊及風扇,所述待測熱管的兩端分別放置于所述加熱銅塊及散熱銅塊上,所述散熱銅塊將從待測熱管吸收的熱量依次通過導熱晶片及吸熱銅塊傳遞至所述風扇,所述風扇冷卻所述吸熱銅塊;所述控制箱采集所述加熱銅塊及散熱銅塊的溫度數(shù)據(jù)后傳送至所述計算機,所述計算機對所述溫度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以得出對該熱管性能的測試結(jié)果。所述的熱管測試系統(tǒng)通過所述設(shè)置散熱銅塊、導熱晶片以及吸熱銅塊來傳導所述待測熱管上的熱量至所述風扇,有效地提高了對待測熱管上的熱量的散熱效果,從而提高了對熱管性能測試的準確性。
圖I是本發(fā)明較佳實施方式的熱管測試系統(tǒng)的立體圖。圖2是本發(fā)明較佳實施方式的熱管測試機的立體組裝圖。圖3是圖2所示熱管測試機的立體分解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熱管測試系統(tǒng)100熱管測試機10
加熱模組11加熱銅塊111隔熱塊112安裝槽1121第一安裝孔1123固定塊113第二安裝孔1131加熱棒114加熱端支撐板115加熱端底座116散熱模組12散熱銅塊121隔熱板122裝配孔1221導熱晶片123隔熱環(huán)124吸熱銅塊125風扇126螺釘1261裝配塊127收容孔1271裝配軸128散熱端底座129散熱端支撐板1291固定模組13氣缸131壓塊133連接板135承載板14調(diào)節(jié)模組15連接座151
支撐座153裝配槽1531轉(zhuǎn)軸155固定螺栓157指針159底板16啟動/停止按鈕161指示燈163控制箱30供電模組31電源插頭311溫度數(shù)據(jù)采集模組33熱電偶插頭331計算機50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所述的熱管測試系統(tǒng)100用于對待測熱管的傳熱性能進行測試。本發(fā)明較佳實施方式的熱管測試系統(tǒng)100包括熱管測試機10、與熱管測試機10電性連接的控制箱30及與控制箱30電性連接的計算機50。請參閱圖2及圖3,所述熱管測試機10包括加熱模組11、散熱模組12、固定模組13、承載板14、調(diào)節(jié)模組15及底板16。其中,所述加熱模組11用于對待測熱管的一端進行加熱;所述散熱模組12用于對所述待測熱管的另一端進行散熱;所述固定模組13用于將所述待測熱管固定于所述加熱模組11及散熱模組12上;所述承載板14用于承載所述加熱模組11及散熱模組12 ;所述調(diào)節(jié)模組15用于調(diào)節(jié)所述承載板14與水平面的角度,從而調(diào)節(jié)所述加熱模組11及散熱模組12與水平面角度以適應不同待測熱管的測試要求。在本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加熱模組11的數(shù)量為兩個。所述兩個加熱模組11相 鄰設(shè)置。請ー并參閱圖3,每ー個加熱模組11包括加熱銅塊111、隔熱塊112、固定塊113、加熱棒114(如圖3所示)、加熱端支撐板115及固接于所述承載板14的加熱端底座116。所述加熱銅塊111、隔熱塊112及固定塊113依次疊設(shè)固接于一起。所述加熱銅塊111用于支撐所述待測熱管并對該待測熱管進行加熱。所述隔熱塊112背離該固定塊113的表面開設(shè)有安裝槽1121,用于安裝所述加熱銅塊111。所述隔熱塊112朝向該固定塊113的表面開設(shè)有貫通至該安裝槽1121的第一安裝孔1123。所述固定塊113上開設(shè)有與該第一安裝孔1123同軸的第二安裝孔1131。所述加熱棒114 一端收容于該第二安裝孔1131內(nèi),另ー端收容于該第二安裝孔1131內(nèi),并于安裝槽1121內(nèi)與所述加熱銅塊111相接觸,以對該加熱銅塊111進行加熱。所述加熱端支撐板115分別與所述固定塊113及加熱端底座116相固接,以此將所述固定塊113與所述加熱端底座116連接于一起。所述散熱模組12包括依次疊設(shè)于一起的散熱銅塊121、導熱晶片123、吸熱銅塊125及風扇126,所述待測熱管的兩端分別放置于所述加熱銅塊111及散熱銅塊121上,所述散熱銅塊121將從待測熱管吸收的熱量依次通過導熱晶片123及吸熱銅塊125傳遞至所述風扇126,最終通過所述風扇126將熱量進行釋放。本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散熱模組12還包括隔熱板122、隔熱環(huán)124、裝配塊127、裝配軸128、固接于所述承載板14的散熱端底座129以及固接于所述散熱端底座129的散熱端支撐板1291所述隔熱板122固接于所述裝配塊127 ;所述隔熱板122上貫通開設(shè)有用于裝配所述散熱銅塊121的裝配孔1221。所述隔熱環(huán)124大致呈框體狀;該隔熱環(huán)124收容所述導熱晶片123于其框體內(nèi)。所述風扇126固接于所述裝配塊127相對于所述隔熱板122的另ー側(cè)面。具體地,所述風扇126通過其四個端角上分別設(shè)置的螺釘1261固接于所述裝配塊127上。所述風扇126的底面還承載于所述散熱端底座129上。所述裝配塊127上貫通開設(shè)有收容孔1271。所述隔熱環(huán)124及裝配于該隔熱環(huán)124內(nèi)的導熱晶片123部分收容于該收容孔1271內(nèi)。所述散熱銅塊121 —端裝配于該隔熱板122上,另一端穿過所述裝配孔1221而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271內(nèi),并與裝配于所述隔熱環(huán)124內(nèi)的導熱晶片123相接觸。所述吸熱銅塊125設(shè)置于所述裝配塊127與所述風扇126之間,且該吸熱銅塊125 —側(cè)面與所述隔熱環(huán)124內(nèi)的導熱晶片123相接觸,另ー側(cè)面與所述風扇126相接觸。如此,所述散熱銅塊121、導熱晶片123、吸熱銅塊125以及風扇126之間依次疊設(shè)于一起。所述散熱銅塊121將從待測熱管吸收的熱量依次通過導熱晶片123及吸熱銅塊125傳遞至所述風扇126,最終通過所述風扇126將熱量進行釋放。所述散熱銅塊121、導熱晶片123、吸熱銅塊125以及風扇126相鄰二者之間的接觸面可以通過涂覆導熱膏進行連接,以增加導熱效率。此外,所述隔熱板122及隔熱環(huán)124用于避免該所述散熱銅塊121、導熱晶片123及吸熱銅塊125上的熱量傳遞至所述裝配塊127,以此避免影響散熱效果。所述裝配軸128固接于所述散熱端底座129與所述裝配塊127之間,以支撐所述裝配塊127。在本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裝配軸128的數(shù)量為四根,每ー根所述裝配軸128固接于該散熱端底座129的ー個端角。在本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模組13的數(shù)量為所述加熱模組11與散熱模組12數(shù)量之和,即每ー個加熱模組11及散熱模組12上均裝設(shè)ー個所述固定模組13。每ー個固定模組13包括氣缸131、由該氣缸131驅(qū)動的壓塊133以及固接至該氣缸131的連接板135。所述固定模組13通過所述連接板135分別固接至所述加熱模組11的加熱端支撐板115及所述散熱模組12的散熱端支撐板1291。所述壓塊133分別與所述加熱銅塊111及散熱銅塊121相對準。所述氣缸131驅(qū)動壓塊133壓向承載于所述加熱銅塊111及散熱銅塊121上的待測熱管,以將待測熱管固定于所述加熱銅塊111及散熱銅塊121上。所述調(diào)節(jié)模組15包括連接座151、支撐座153、轉(zhuǎn)軸155、固定螺栓157以及指針
159。所述連接座151、支撐座153、轉(zhuǎn)軸155以及固定螺栓157的數(shù)量均為兩個。所述兩個連接座151分別固接至所述承載板14的兩端;所述兩個支撐座153分別固接于所述底板16的兩端;姆ー個所述轉(zhuǎn)軸155的一端固接于ー個連接座151,另一端樞接于一個支撐座153。如此,所述承載板14即可轉(zhuǎn)動地裝配于所述支撐座153上。每ー個所述支撐座153上貫通開設(shè)有裝配槽1531,該裝配槽1531可轉(zhuǎn)動地裝配所述固定螺栓157。在本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裝配槽1531呈圓弧狀。該固定螺栓157的端部螺接于所述連接座151 ;當所述承載板14帶動所述連接座151相對于支撐座153轉(zhuǎn)動至所要求的位置后,調(diào)節(jié)所述固定螺栓157即可將所述連接座151及承載板14固定在該所述的位置上。所述指針159固接于其中一個轉(zhuǎn)軸155的端面并位于所述支撐座153的側(cè)面。所述支撐座153的側(cè)面鄰接該裝配槽1531的周緣間隔開設(shè)有多個指針刻度(圖未示),以表示該承載板14轉(zhuǎn)動的角度。即,當所述承載板14在外力的作用下轉(zhuǎn)動一定角度時,其通過連接座151帶動該轉(zhuǎn)軸155及固接于該轉(zhuǎn)軸155的指針159轉(zhuǎn)動,該指針159即指向?qū)闹羔樋潭?,即可準確、方便的指示出該承載板14翻轉(zhuǎn)的角度。所述底板16上設(shè)置有啟動/停止按鈕161以及兩個指示燈163。所述啟動/停止按鈕161以及兩個指示燈163均與所述計算機50電性連接。所述啟動/停止按鈕161用于控制測試的開始及結(jié)束。所述兩個指示燈163分別為紅燈和綠燈,待測熱管不合格時紅燈亮,待測熱管合格時綠燈亮。請復參閱圖1,所述控制箱30上包括供電模組31及溫度數(shù)據(jù)采集模組33。所述供電模組31包括多個電源插頭311。其中ー個電源插頭311為所述風扇126提供工作電 壓;其余的電源插頭311分別為所述加熱模組11的加熱棒114提供電能,以使所述加熱棒114發(fā)熱。所述溫度數(shù)據(jù)采集模組33包括多個熱電偶插頭331。所述多個熱電偶插頭331分別通過熱電偶線(圖未示)連接至所述加熱模組11的加熱銅塊111或者散熱模組12的散熱銅塊121,以采集該加熱銅塊111和該散熱銅塊121上的溫度。所述計算機50提供圖形化用戶界面,用戶通過該界面可以設(shè)置參數(shù)、選擇判定模式及查看測試結(jié)果。所述計算機50用于對所述溫度數(shù)據(jù)采集模組33采集的溫度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以判斷該熱管的測試是否合格,并將測試結(jié)果傳送至所述指示燈163進行測試結(jié)果的指示。請參閱圖I及圖3,組裝所述熱管測試系統(tǒng)100時,首先組裝所述熱管測試機10的其中ー個加熱模組11 :將所述加熱銅塊111裝設(shè)于所述隔熱塊112的安裝槽1121內(nèi);再將所述加熱棒114 一端收容于該固定塊113的第二安裝孔1131內(nèi),另一端收容于該隔熱塊112的第二安裝孔1131內(nèi),并于安裝槽1121內(nèi)與所述加熱銅塊111相接觸;接著將所述固定塊113固定至所述加熱端支撐板115,將所述加熱端支撐板115固接至所述加熱端底座116 ;最后將所述加熱端底座116固接至所述承載板14。接著用同樣的方式組裝另一所述加熱模組11,并使所述的兩個加熱模組11相鄰接,所述兩個加熱模組11的加熱銅塊111位于同一水平面。隨后組裝所述散熱模組12 :將所述散熱端底座129固接于所述承載板14上;然后將每ー根所述裝配軸128固接于該散熱端底座129的一個端角;接著將所述風扇126放置于該散熱端底座129上,將所述吸熱銅塊125放置于該風扇126上,將所述導熱晶片123收容于該隔熱環(huán)124內(nèi)之后,再放置于該吸熱銅塊125上;接下來將所述風扇126通過其四個端角上分別設(shè)置的螺釘1261固接于所述裝配塊127上,再將該裝配塊127與所述裝配軸128相固接,并使該隔熱環(huán)124及導熱晶片123收容于該裝配塊127的收容孔1271內(nèi);接下來將所述隔熱板122固接于所述裝配塊127,隨后將所述散熱銅塊121 —端裝配于該隔熱板122上,另一端穿過所述裝配孔1221而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271內(nèi),并與裝配于所述隔熱環(huán)124內(nèi)的導熱晶片123相接觸;最后將所述散熱端支撐板1291固接于所述散熱端底座129上。然后在每ー加熱模組11及散熱模組12上均裝設(shè)ー個所述固定模組13,并使所述壓塊133分別與所述加熱銅塊111及散熱銅塊121相對準。接著將所述兩個連接座151分別固接至所述承載板14的兩端;所述兩個支撐座153分別固接于所述底板16的兩端;每ー個所述轉(zhuǎn)軸155的一端固接于ー個連接座151,另一端樞接于一個支撐座153 ;且該連接座151與所述支撐座153之間通過所述固定螺栓157進行固定后,將所述指針159固定于所述轉(zhuǎn)軸155的端面,所述熱管測試機10即組裝完成。隨后將所述控制箱30電性連接至所述計算機50 ;再將控制箱30的多個電源插頭311分別通過電源線連接至所述風扇126及加熱棒114,最后將每ー個所述熱電偶插頭331連接至一根熱電偶線。所述熱管測試系統(tǒng)100即組裝完成。所述的熱管測試系統(tǒng)100通過 所述設(shè)置散熱銅塊121、導熱晶片123以及吸熱銅塊125來傳導所述待測熱管上的熱量至所述風扇126,有效地提高了對待測熱管上的熱量的散熱效果,從而提高了對熱管性能測試的準確性。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熱管測試機,包括對待測熱管進行加熱的加熱模組及對待測熱管進行散熱的散熱模組,所述加熱模組包括用于對待測熱管進行加熱的加熱銅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模組包括依次疊設(shè)于一起的散熱銅塊、導熱晶片、吸熱銅塊及風扇,所述待測熱管的兩端分別放置于所述加熱銅塊及散熱銅塊上,所述散熱銅塊將從待測熱管吸收的熱量依次通過所述導熱晶片及所述吸熱銅塊傳遞至所述風扇,所述風扇冷卻所述吸熱銅塊。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熱管測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模組還包括裝配塊及固接于所述裝配塊的隔熱板,所述隔熱板上貫通開設(shè)有裝配孔,所述裝配塊上開設(shè)有收容孔,所述散熱銅塊一端裝配于該隔熱板上,另一端穿過所述裝配孔而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內(nèi)。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熱管測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模組還包括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內(nèi)的隔熱環(huán),所述隔熱環(huán)呈框體狀,所述導熱晶片收容于所述隔熱環(huán)內(nèi)。
4.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熱管測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模組還包括散熱端底座及多根裝配軸,裝配軸固接于所述散熱端底座與所述裝配塊之間,以支撐所述裝配塊。
5.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熱管測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模組還包括隔熱塊及加熱棒,該隔熱塊上開設(shè)有第一安裝孔,該加熱棒收容于該第一安裝孔內(nèi),所述加熱銅塊裝配于該隔熱塊上并與該加熱棒相接觸。
6.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熱管測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模組還包括固定塊、支撐板及加熱端底座,所述隔熱塊固接于所述固定塊,所述支撐板分別固接于所述固定塊及加熱端底座,以將所述固定塊固接于所述加熱端底座。
7.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熱管測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管測試機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待測熱管的多個固定模組,每一個加熱模組及散熱模組上均裝設(shè)一個所述固定模組;每一所述固定模組包括一個氣缸及由該氣缸驅(qū)動的壓塊,所述氣缸驅(qū)動壓塊壓向承載于所述加熱銅塊及散熱銅塊上的待測熱管,以將待測熱管固定于所述加熱銅塊及散熱銅塊上。
8.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熱管測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管測試機還包括調(diào)節(jié)模組及可轉(zhuǎn)動地裝配于該調(diào)節(jié)模組上的承載板,所述加熱模組及散熱模組均固接于該承載板上,所述調(diào)節(jié)模組包括底座、轉(zhuǎn)軸及固接于所述承載板的連接座,所述轉(zhuǎn)軸一端固接于所述連接座,另一端樞接于所述轉(zhuǎn)軸。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熱管測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調(diào)節(jié)模組還包括用于將所述連接座固定于所述支撐座的固定螺栓,所述支撐座上貫通開設(shè)有裝配槽,所述固定螺栓一端可轉(zhuǎn)動地裝配于該裝配槽內(nèi),另一端螺接于所述連接座。
10.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熱管測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調(diào)節(jié)模組還包括指針,該指針固接于所述轉(zhuǎn)軸的端面,所述支撐座的表面間隔開設(shè)有多個指針刻度,當所述承載板在外力的作用下轉(zhuǎn)動一定角度時,其通過連接座帶動該轉(zhuǎn)軸及固接于該轉(zhuǎn)軸的指針轉(zhuǎn)動,該指針即指向?qū)闹羔樋潭取?br>
11.一種熱管測試系統(tǒng),用于對待測熱管的性能進行測試,所述熱管測試系統(tǒng)包括熱管測試機、控制箱及計算機,所述熱管測試機包括對待測熱管進行加熱的加熱模組及對待測熱管進行散熱的散熱模組,所述加熱模組包括用于對待測熱管進行加熱的加熱銅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模組包括依次疊設(shè)于一起的散熱銅塊、導熱晶片、吸熱銅塊及風扇,所述待測熱管的兩端分別放置于所述加熱銅塊及散熱銅塊上,所述散熱銅塊將從待測熱管吸收的熱量依次通過導熱晶片及吸熱銅塊傳遞至所述風扇,所述風扇冷卻所述吸熱銅塊;所述控制箱采集所述加熱銅塊及散熱銅塊的溫度數(shù)據(jù)后傳送至所述計算機,所述計算機對所述溫度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以得出對該熱管性能的測試結(jié)果。
12.如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熱管測試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包括多個熱電偶插頭,所述多個熱電偶插頭用于采集所述加熱銅塊和散熱銅塊上的溫度。
13.如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熱管測試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上還設(shè)置有多個電源插頭,分別用于為所述風扇提供工作電壓及對加熱銅塊提供加熱的電能。
全文摘要
一種熱管測試機,包括對待測熱管進行加熱的加熱模組及對待測熱管進行散熱的散熱模組,所述加熱模組包括用于對待測熱管進行加熱的加熱銅塊,所述散熱模組包括依次疊設(shè)于一起的散熱銅塊、導熱晶片、吸熱銅塊及風扇,所述待測熱管的兩端分別放置于所述加熱銅塊及散熱銅塊上,所述散熱銅塊將從待測熱管吸收的熱量依次通過導熱晶片及吸熱銅塊傳遞至所述風扇,所述風扇冷卻所述吸熱銅塊。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具有所述熱管測試機的熱管測試系統(tǒng)。所述熱管測試機及熱管測試系統(tǒng)具有良好的散熱效果。
文檔編號G01N25/20GK102621177SQ20111002861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月26日
發(fā)明者尚戰(zhàn), 李元釗, 胡永兵, 黃登聰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