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轉換杠桿的稱量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按照電磁力平衡原理的、用于上置秤盤式秤的稱量系統(tǒng),具有載 荷部,載荷部通過兩個連桿同可運動地固定于殼體的區(qū)域連接;轉換杠桿;以及聯(lián)接元件, 該聯(lián)接元件將力從載荷部傳遞到轉換杠桿的短杠桿臂,其中,載荷部、固定于殼體的區(qū)域、 連桿、聯(lián)接元件、轉換杠桿和材料削薄部或者材料削薄部對為支承轉換杠桿而一體地由材 料塊制成,并且其中,轉換杠桿在加工稱量系統(tǒng)期間通過至少另一固定削薄部與固定于殼 體的區(qū)域連接,并且一個或多個固定削薄部在加工過程結束時可以被拆開。
背景技術:
這種類型的稱量系統(tǒng)例如由德國實用新型專利20 2004 011 793有所公開。在 此,一個或多個固定削薄部用于在加工期間以及在例如裝配用于電磁力平衡的線圈時,使 稱量系統(tǒng)穩(wěn)定化。在所引用的實用新型專利中,僅示出用于支承轉換杠桿的簡單的削薄部。 但同樣公知的是,例如由DE 44 27 087C2公知的那樣,材料削薄部被分為材料削薄部對, 其中,材料削薄部對的兩個削薄部形成共同的轉動軸線,并且因此功能上,與單個材料削薄 部一樣地起作用。這種類型的稱量系統(tǒng)能被可重現(xiàn)地加工,并僅需要很少的裝配耗費。缺點僅在于, 必須為每個所要制造的稱量范圍設計和制造單獨的稱量系統(tǒng)。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使上述的稱量系統(tǒng)可被多樣性地使用,特別是用于不同的稱 量范圍,而不明顯提高加工費用。依據(jù)本發(fā)明,這以如下方式得以實現(xiàn),即,至少兩個材料削薄部或者材料削薄部對 在轉換杠桿的縱向上相距地并排布置,從而所述兩個材料削薄部或材料削薄部對可以用于 支承轉換杠桿,這些材料削薄部或者材料削薄部對同樣可以被拆開,并且通過選擇不拆開 的材料削薄部或不拆開的材料削薄部對可以實現(xiàn)轉換杠桿的至少兩種轉換比例關系。因此,從這些無論怎樣都必需的固定削薄部中,將至少一個以如下方式進行布置 和設定尺寸,即,該固定削薄部也可以作為支承轉換杠桿的材料削薄部使用。由此,稱量系 統(tǒng)具有轉換杠桿的至少兩個可行的轉動點。而在加工和裝配過程結束時才決定拆開哪個 或那些材料削薄部以及哪個或哪些材料削薄部作為轉換杠桿的支承件保留。在將材料削薄 部分為材料削薄部對的情況下,這一點以相應的方式適用。由此,從一個基本結構中可以產(chǎn)生具有轉換杠桿的兩個不同轉換比例關系進而具 有兩個不同最大負荷的兩個不同的稱量系統(tǒng)。通過不同地設置在轉換杠桿上的切口(khneiden)或者通過不同地以螺栓旋 擰的彈性鉸鏈產(chǎn)生不同的轉換比例關系在原理上已經(jīng)由DE 32 15 603A1或DE 198 59 991A1有所公開。但是,該基本原理轉用到整體式稱量系統(tǒng)以及與對于加工無論怎樣都需要 的固定削薄部的結合在那里卻沒有公開或者提出。
具有優(yōu)點的構造方案由從屬權利要求獲得。
下面,借助示意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說明。在此圖1示出稱量系統(tǒng)的對于本發(fā)明重要部件的透視圖;以及圖2示出稱量系統(tǒng)的對于本發(fā)明重要部件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圖1的透視圖和圖2的側視圖中可以看到載荷部2,載荷部2通過上連桿3和 下連桿4在垂直方向上可運動地與固定于殼體的區(qū)域1連接。固定于殼體的區(qū)域1固定在 秤的殼體(未示出)上,載荷部2承載秤盤(同樣未示出)。稱量物的重力從載荷部2通過 凸起部5和聯(lián)接元件6傳遞到轉換杠桿7的短杠桿臂上。轉換杠桿長杠桿臂的末端上固定 有未畫出的線圈。線圈沉入同樣未示出的磁體的空隙內,所述磁體用螺絲固定在固定于殼 體的區(qū)域上。固定于殼體的區(qū)域1為此具有孔8。在此,通過線圈的電流以公知的方式產(chǎn)生 用于力平衡的反作用力。秤的所需的電子器件是公知的,并且對于本發(fā)明來說無關緊要,因 此取消圖示和說明。轉換杠桿7這時通過兩個材料削薄部對11/11’和12/12’與固定于殼體的區(qū)域1 連接。轉換杠桿7為此在兩側具有凸起的載體元件13,該載體元件13向下朝向材料削薄 部11和12或11’和12’變細。通過兩個支柱14和15,材料削薄部11和12于是支撐在 固定于殼體的區(qū)域上;材料削薄部11’和12’以相應的方式通過圖1和2中看不到的支柱 支撐在固定于殼體的區(qū)域上。兩個材料削薄部對11/11’和12/12’處于相同的高度上,并 且在轉換杠桿7的縱向上相距。兩個材料削薄部對在其位置和尺寸上這樣設計,即,所述材 料削薄部可以作為轉換杠桿的支承元件使用。兩個材料削薄部對在加工和裝配過程期間起 到固定轉換杠桿的作用;哪個材料削部對最終作為轉換杠桿的支承使用需要在加工或者裝 配過程結束時才決定。如果材料削薄部對11/11’作為轉換杠桿7的支承使用,那么材料削 薄部對12/12’如同固定削薄部那樣拆開。于是,轉換杠桿的短杠桿臂相對較短。轉換杠桿 因此具有較高的轉換比例關系。由此,獲得了具有較大最高負荷的稱量系統(tǒng)。如果取代材 料削薄部對11/11’,將材料削薄部對12/12’作為轉換杠桿7的支承使用,并將材料削薄部 對11/11’拆開,那么轉換杠桿的短杠桿臂較長,并且轉換比例關系相應較小。在電磁力平 衡的線圈和磁體尺寸設定相同的情況下,則形成了一種具有較小最高負荷的稱量系統(tǒng)。由 此,在制造時可以利用相同的幾何形狀實現(xiàn)兩個不同的稱量范圍。稱量系統(tǒng)的在圖1和2中所示的所有部件例如通過銑削由唯一的材料塊加工出 來。在此,兩個材料削薄部對11/11’和12/12’具有優(yōu)點地通過三個水平孔16、17、和18產(chǎn) 生,正如最佳地從圖2看到并且那里所標示的那樣。這些孔并排地處于一條水平線上,其直 徑和間距這樣選擇,即,使這些孔產(chǎn)生材料削薄部對所要求的材料厚度。在此,材料削薄部 對的材料厚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地選擇,例如材料削薄部對11/11’的材料厚度可以選擇得 較大,這是因為材料削薄部對11/11’屬于具有較大最高負荷的稱量系統(tǒng)。在此,孔這一概念 不僅是指具有數(shù)學精確圓形的這種孔,而且也指加工造成與圓形具有小偏差的這種孔。在 圖2中,例如孔17略微趨近于長孔。
孔16的直徑具有優(yōu)點地這樣選擇,使孔16不僅向左邊界定材料削薄部對11/11’, 而且也向右界定聯(lián)接元件6的材料削薄部19,正如最佳地從圖2中看到的那樣。由此,通過 四個孔可以產(chǎn)生所有三個材料削薄部或材料削薄部對19、11/11’和12/12’。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孔16、17和18直徑相同。由此,為所有材料削薄部對形成 相同和對稱的外部型廓。但也可以通過不同直徑的孔和/或者通過任意構成的凹隙產(chǎn)生具 有任意形狀外部型廓的材料削薄部或材料削薄部對。此外,在圖1和2中可以看出載荷部上的凸起部5與固定于殼體的區(qū)域1之間的 附加固定削薄部20。該固定削薄部在加工和裝配期間一方面固定載荷部2的位置,并且另 一方面也固定轉換杠桿7的位置??梢栽O置有其他固定削薄部,以便既在χ方向上,還有在 y方向上實現(xiàn)可靠的固定。在此,通過相鄰材料削薄部對11/11’和12/12’的固定當然是特 別有效,因為所要保護的材料削薄部和固定削薄部彼此相鄰而置。在圖1和2中示出具有兩個并排設置的材料削薄部對的稱量系統(tǒng)。為獲得對于轉 換比例關系的三種或者多種選擇方案而擴展至三個或者多個材料削薄部對,每個專業(yè)人員 本身都會容易做出并因此無須贅述。不言而喻,稱量系統(tǒng)同樣能以公知的方式具有通過其他聯(lián)接元件與第一轉換杠桿 連接的其他轉換杠桿,以實現(xiàn)更大的力轉換。附圖標記列表
1固定于殼體的區(qū)域
2載荷部
3上連桿
4下連桿
5凸起部
6聯(lián)接元件
7轉換杠桿
8孔
11,11'材料削薄部
12,12'材料削薄部
13凸起的載體元件
14支柱
15支柱
16孔
17孔
18孔
19聯(lián)接元件的材料削薄部
20固定削薄部
權利要求
1.按照電磁力平衡原理的、用于上置秤盤式秤的稱量系統(tǒng),具有載荷部,所述載荷部 通過兩個連桿能運動地與固定于殼體的區(qū)域連接;轉換杠桿;以及聯(lián)接元件,所述聯(lián)接元 件將力從所述載荷部傳遞至所述轉換杠桿的短杠桿臂,其中,所述載荷部、所述固定于殼體 的區(qū)域、所述連桿、所述聯(lián)接元件、所述轉換杠桿以及材料削薄部或者材料削薄部對為支承 所述轉換杠桿而一體地由材料塊制成,并且其中,所述轉換杠桿在加工所述稱量系統(tǒng)期間, 通過至少一個另外的固定削薄部同所述固定于殼體的區(qū)域連接,并且一個或多個所述固定 削薄部在加工過程結束時能被拆開,其特征在于,至少兩個材料削薄部或者材料削薄部對 (11/11’、12/12’ )在所述轉換杠桿(7)的縱向上相距地彼此并排布置,從而所述材料削薄 部或者材料削薄部對(11/11’、12/12’ )能夠用于支承所述轉換杠桿(7),所述材料削薄部 或者材料削薄部對(11/11’、12/12’ )同樣能夠被拆開并且通過選擇不拆開的所述材料削 薄部或不拆開的所述材料削薄部對(11/11’或12/12’),能夠實現(xiàn)所述轉換杠桿(7)的至 少兩種轉換比例關系。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稱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兩個材料削薄部或者材料削 薄部對(11/11’、12/12’)通過至少三個水平的、并排地位于一條水平線上的孔(16、17、18) 產(chǎn)生。
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稱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孔(16)之一同時界定所述聯(lián)接元 件(6)的材料削薄部(19)。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稱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兩個材料削薄部或者材料削 薄部對(11/11’、12/12’ )具有相同的材料厚度。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稱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兩個材料削薄部或者材料削 薄部對(11/11’、12/12’ )具有不同的材料厚度。
6.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稱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孔(16、17、18)具有相同的直徑。
7.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稱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孔(16、17、18)具有不同的直徑。
全文摘要
按照電磁力平衡原理的、用于上置秤盤式秤的稱量系統(tǒng),具有載荷部,載荷部通過兩個連桿可運動地與固定于殼體的區(qū)域連接;轉換杠桿;以及聯(lián)接元件,聯(lián)接元件將力從載荷部傳遞至轉換杠桿的短杠桿臂,其中,載荷部、固定于殼體的區(qū)域、連桿、聯(lián)接元件、轉換杠桿和材料削薄部或者材料削薄部對為支承轉換杠桿而一體地由材料塊制成,并且其中,轉換杠桿在加工稱量系統(tǒng)期間,通過至少另一固定削薄部與固定于殼體的域區(qū)連接,并且一個或多個固定削薄部在加工過程結束時可被以拆開,要求保護的是至少兩個材料削薄部或者材料削薄部對(11/11’、12/12’)在轉換杠桿(7)的縱向上相距地彼此并排布置,從而所述材料削薄部或者材料削薄部對(11/11’、12/12’)可以用于支承轉換杠桿(7),并且材料削薄部或者材料削薄部對(11/11’、12/12’)可以有選擇地拆開。由此,可以實現(xiàn)轉換杠桿(7)的至少兩種轉換比例關系。
文檔編號G01G21/24GK102077064SQ200980124190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6月24日
發(fā)明者奧古斯特·海納, 米夏埃爾·勞布施泰因 申請人:賽多利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