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變速器領域的技術,具體是一種六檔手動縱置變速器選換檔操縱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微車市場上五檔手動變速器仍然是主流,隨著消費者對汽車性能及換檔品質的要求的提高,六檔手動變速器正逐漸成為手動變速器發(fā)展的趨勢。不同于五檔手動變速器,六檔手動變速器需要全新的選換檔操縱機構來實現變速器的選檔和換檔功能,同時滿足人們對汽車換檔手感的追求。
六檔手動縱置變速器由于檔位數較多,同時考慮軸的撓度變形等因素,通常變速器內部各檔位齒輪的布置并不能完全滿足整車上換檔器的檔位布置要求,即倒檔、一檔、三檔、五檔布置在一側,二檔、四檔、六檔布置在相對的另一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傳統的變速器通常采用反轉式撥叉實現變速器檔位的反向,由于需要增加兩個固定支架支撐撥叉,這樣增加了變速器選換檔操縱機構的復雜性,也不利于整個變速器的緊湊布局。此外由于反轉式撥叉與固定支架有摩擦力,使得換檔力不平順,影響換檔手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六檔手動縱置變速器選換檔操縱機構,能夠實現變速器的檔位反向,以匹配整車上換檔器的檔位布置要求,同時,滿足選檔力和換檔力平順、穩(wěn)定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包括:設置于主撥叉軸上的五/六檔撥叉、三/四檔撥叉組件和五/六檔撥塊、設置于從撥叉軸上的一/二檔撥叉組件和倒檔撥叉組件,以及與主、從撥叉軸相垂直設置的雙撥頭控制機構。
所述的三/四檔撥叉組件、一/二檔撥叉組件和倒檔撥叉組件分別通過滑動襯套設置于對應的撥叉軸上,即空套在主撥叉軸或從撥叉軸上。
所述的五/六檔撥叉和五/六檔撥塊分別通過彈性銷固定設置于主撥叉軸上。
所述的雙撥頭控制機構包括:依次設置于選換擋軸上的兩個選換檔撥頭、彈性限位機構以及子操縱單元,其中:第一選換檔撥頭位于一/二檔撥叉組件撥塊的位置或倒檔撥叉組件撥塊的位置從而控制一/二檔撥叉和倒檔撥叉的運動,第二選換檔撥頭位于五/六檔撥塊的位置或三/四檔撥叉組件撥塊的位置從而控制五/六撥叉和三/四檔撥叉的運動,且彈性限位機構活動設置于第二選換檔撥頭和子操縱單元之間。
所述的第一和第二選換檔撥頭的朝向相反,以實際工況為參考,第一選換檔撥頭向上,第二選換檔撥頭向下。
所述的子操縱單元包括:設置于操縱器蓋內的直線軸承以及凸輪,其中:直線軸承和凸輪依次設置于選換檔軸上,且凸輪的一側與彈性限位機構相接觸。
所述的直線軸承固定設置于操縱器蓋內,與另一個固定設置于變速器軸承箱體上的直線軸承一同支承選換檔軸總成,從而降低選檔和換檔時選換擋軸與操縱器蓋和軸承箱殼體之間的摩擦力。
所述的彈性限位機構包括:與子操縱單元相接觸的第一彈性件、與第二選換擋撥頭相接觸的第二彈性件以及位于其間的垂直卡接件。
所述的垂直卡接件采用但不限于帶有限位擋板的C型卡簧,該限位擋板通過內六角平頭螺栓與操縱器蓋固定連接。
所述的垂直卡接件的兩側設有環(huán)形墊片。
所述的倒檔撥叉組件、一/二檔撥叉組件和三四檔撥叉組件中的撥叉和撥叉基體均為一體式結構,即撥叉在壓鑄過程中撥塊直接嵌入撥叉基體中。
所述的選換擋軸的一端分別設有換檔搖臂和選擋搖臂,其中:換檔搖臂通過彈性銷固定設置于選換檔軸上,選擋搖臂和換檔搖臂通過拉索與整車中的換檔座相連接以實現間接(遠距離式)操縱;選擋搖臂上設有選檔撥套,從而減輕選檔時選擋搖臂對換檔搖臂的沖擊力和摩擦力。
所述的選擋搖臂與子操縱單元轉動連接,具體通過固定設置于選擋搖臂上的銷軸與嵌在操縱器蓋內的襯套相接觸,從而支承整個選擋搖臂并起到降低選擋搖臂轉動時的摩擦力的效果
所述的銷軸與選擋搖臂為過盈配合連接,所述的銷軸末端設有卡簧,用于防止選擋搖臂從銷軸中脫出。
所述的子操縱單元上設有互鎖裝置,該互鎖裝置包括:固定設置于操縱器蓋上的定位套筒和限位銷釘,及選換檔軸上的凸輪,其中:定位套筒、限位銷釘與凸輪相接觸,以避免出現誤掛入檔的情況。
所述的操縱器蓋上設有用于判斷操縱器是否掛入空擋的空檔開關。
技術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利于整個變速器布局的緊湊,兩個直線軸承極大地降低了選換擋時的摩擦力,節(jié)省體力,易于人工操作,提高了使用時的舒適性。選換檔軸總成上的凸輪、兩個撥頭與選換檔軸屬于一體式加工定位孔,即對定位且裝配好的凸輪、撥頭和軸同時鉆孔加工,降低了單獨加工而引起的累積誤差,提高了選換檔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布局示意圖;
圖2為一/二/倒檔撥叉結構示意圖;
圖3為選換檔時的運動類型示意圖;
圖4為操縱器蓋總成后視圖;
圖中:a是五/六檔撥塊4的位置,b是三/四檔撥叉組件撥塊3的位置,c是一/二檔撥叉組件撥塊6的位置,d是倒檔撥叉組件撥塊7的位置;
圖5為圖4中A區(qū)域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圖5工作位置原理圖;
圖7為操縱器蓋總成的左視圖;
圖8為圖6中B區(qū)域的局部放大圖;
圖9為操縱器蓋總成的右視圖;
圖中:1三/四/五/六檔撥叉軸、2五/六檔撥叉、3三/四檔撥叉組件、4五/六檔撥塊、5一/二/倒檔撥叉軸、6一/二檔撥叉組件、7倒檔撥叉組件、8滑動襯套、9彈性銷、10彈性銷、11油封、12直線軸承、13凸輪、14第一彈性件、15第二彈性件、16彈性銷、17選換檔軸、18選換檔撥頭、19彈性銷、20操縱器蓋、21限位擋板、22C型卡簧、23環(huán)形墊片、24通氣塞、25選檔撥套、26彈性銷、27選擋搖臂、28換檔搖臂、29銷軸、30襯套、31擋卡、32定位套筒、33空檔開關、34螺釘、35內六角平頭螺栓、36換檔限位銷釘。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本裝置包括:設置于三/四/五/六檔撥叉軸1上的五/六檔撥叉2、三/四檔撥叉組件3和五/六檔撥塊4、設置于一/二/倒檔撥叉軸5上的一/二檔撥叉組件6和倒檔撥叉組件7以及與三/四/五/六檔撥叉軸1、一/二/倒檔撥叉軸5相垂直設置的雙撥頭控制機構。
當選換檔時的運動類型為五六檔撥叉軸軸向運動時,撥叉和撥塊隨著撥叉軸一起運動;其他檔位撥叉運動(軸向運動),撥叉軸不動。
如圖4所示,三/四/五/六檔撥叉組件及撥叉軸位于選換檔軸的一側,一/二/倒檔撥叉組件及撥叉軸位于選換檔軸的另一側,兩個選換檔撥頭18分別通過兩根彈性銷16固定設置于選換檔軸17上,其中兩個選換檔撥頭的朝向相反。左側選換檔撥頭控制三/四撥叉和五/六檔撥叉的運動,右側選換檔撥頭控制一/二檔撥叉和倒檔撥叉的運動,選換擋操作運動位置如圖中標識。直線軸承12固定設置于操縱器蓋20上,另有一個直線軸承固定設置于變速器軸承箱體上,兩個直線軸承一起支承選換檔軸總成,同時,降低選檔和換檔時選換擋軸與操縱器蓋和軸承箱殼體之間的摩擦力。凸輪13則通過彈性銷19固定設置于選換檔軸17上。
該操縱器蓋20上進一步設有用以防止變速器油液泄露的油封11。
本實施例中,選換檔軸17、兩個換擋撥頭18等實現了變速器檔位的反向,相比利用反轉式撥叉來實現變速器檔位的反向,降低了變速器內的檔位布置的難度,以實現整車上換檔器的檔位布置的要求。同時,撥叉與撥塊的一體式的結構,撥叉撥塊分別通過彈性銷固定設置于撥叉軸上的結構,以及最終撥叉軸與軸承箱的配合裝配,不僅簡化了反向裝置的機構,還使整個選換檔子操縱單元的運作穩(wěn)定可靠。
如圖5所示,為圖4中A區(qū)域的局部放大圖。
與子操縱單元相接觸的第一彈性件14、與第二選換擋撥頭相接觸的第二彈性件15以及位于其間的垂直卡接件,該垂直卡接件包括:限位擋板21,采用兩顆內六角平頭螺栓35固定設置于操縱器蓋20上、C型卡簧22設置于選換檔軸17上,兩側各設有兩塊環(huán)形墊片23。
如圖4~圖6所示,彈性件14、15分別處于圖中A-1、A-2、A-3、A-4位置狀態(tài)時,各檔位撥塊分別處于a、b、c、d位置處,如圖4所示撥塊位置狀態(tài)。具體來說,當第一彈性件14被壓縮時,即選換檔軸帶動撥頭向左移動到圖示A-1位置處,旋轉選換檔軸,左側的選換檔撥頭被利用,可實現五/六檔位的選擇;當彈性件14、15處于初始預緊力的狀態(tài)下,左側的選換檔撥頭位于三/四檔位換檔位置圖示A-2處;當第二彈性件15被壓縮時,即選換檔軸帶動撥頭向右移動到圖示A-3位置處,旋轉選換檔軸,右側的選換檔撥頭被利用,可實現一/二檔位的選擇;當第二彈性件15繼續(xù)被壓縮,即選換檔軸帶動撥頭向右移動到圖示A-4位置處,旋轉選換檔軸,右側的選換檔撥頭被利用,可實現倒檔的功能。
如圖7所示,換檔搖臂28通過彈性銷26固定設置于選換檔軸17上,選擋搖臂27和換檔搖臂通過拉索與整車中的換檔座相連接,屬于間接(遠距離式)子操縱單元;通氣塞24通過過盈配合固定設置于操縱器蓋上;選檔撥套25為PA66材質且空套在選擋搖臂27上以減輕選檔時選擋搖臂27對換檔搖臂28的沖擊力和摩擦力。
如圖8所示,銷軸29通過過盈配合固定設置于選擋搖臂27上;兩個用于支承整個選擋搖臂的襯套30嵌在操縱器蓋20里以降低選擋搖臂轉動時的摩擦力;操縱器蓋20中還設有用于防止選擋搖臂從銷軸中脫出的擋卡31。
如圖9所示,為各檔位變化時撥頭的位置,定位套筒32和限位銷釘36都是通過過盈配合固定設置于操縱器蓋20上,其中:定位套筒32施加力在凸輪13上,為換檔過程提供助力。當選換檔子操縱單元位于空檔時,定位套筒對凸輪的作用力可以保證子操縱單元處于空檔,避免出現誤掛入檔的情況。當選換檔子操縱單元掛入檔位時,定位套筒32對凸輪13的作用力可以保證撥叉在受到同步器齒套的作用力時不會出現跳檔,定位套筒32、凸輪13及限位銷釘36組成了互鎖機構,當掛入某檔位時,其他檔位不允許同時掛入,保障了換擋時的安全和可靠。
空檔開關33通過螺釘34固定設置于操縱器蓋20上,從而判斷操縱器是否掛入空擋和其他檔位這兩種狀態(tài);該空檔開關同時可用于一鍵啟停以提升使用過程中的便捷性。
上述具體實施可由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局部調整,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且不由上述具體實施所限,在其范圍內的各個實現方案均受本實用新型之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