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的離合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離合器從動盤及離合器。
背景技術:
離合器從動盤,用于將動力從發(fā)動機的飛輪傳遞至變速箱。在現(xiàn)有的從動盤中,參見圖1所示,從動盤本體1’在中間連接有從動盤輪轂2’,從動盤輪轂2’中穿過有變速箱輸入軸,該從動盤輪轂2’通過花鍵與該變速箱輸入軸相連接。通過花鍵連接發(fā)動機扭矩會從從動盤側傳遞至變速箱側。一般來說,變速箱輸入軸的外花鍵的長度會比輪轂2’的內(nèi)花鍵長,也就是說,輸入軸的外花鍵會伸出輪轂,從而保證輸入軸與從動盤輪轂2’之間形成穩(wěn)定接觸,另外這樣還保證在分離離合器時從動盤輪轂2’能夠在變速箱輸入軸上移動一點距離,從而有利于變速箱換檔。
在現(xiàn)有技術中,從動盤輪轂2’的內(nèi)花鍵與變速箱輸入軸的外花鍵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隙,該間隙的存在保證了方便的變速換檔。但在車輛行駛一段時間后,離合器從動盤上的摩擦材料在離合器壓盤5’與飛輪4’之間經(jīng)多次壓合后,摩擦材料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磨損,磨損下來的摩擦材料形成的粉塵會進入輪轂2’與輸入軸的花鍵之間,造成輪轂2’粘附在輸入軸上,導致?lián)Q檔的困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問題是,由于粉塵或灰塵進入從動盤輪轂與變速箱輸入軸的花鍵之間造成的變速箱換檔困難。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離合器從動盤,包括從動盤輪轂,所述從動盤輪轂的一端的外面套設有防塵帽。
具體實施時,所述從動盤輪轂的一端、所述防塵帽兩個部件中其中一個部件上設置有凸起,另外一個部件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凸起插入所述凹槽中。
第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從動盤輪轂的一端的外周面上開設有所述凹槽,所述防塵帽上具有徑向向內(nèi)凸出的所述凸起。
進一步地,所述凹槽沿著周向方向延伸形成一圈貫通的槽。
進一步地,所述凸起有多個,多個所述凸起沿著周向方向間隔分布在所述防塵帽上。
第二種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從動盤輪轂的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徑向向外凸出的所述凸起,所述防塵帽內(nèi)具有所述凹槽。
第三種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從動盤輪轂的一端的外周面上設置有卡環(huán),所述卡環(huán)徑向向外凸出于該外周面的部位形成所述凸起,所述防塵帽內(nèi)具有所述凹槽。
優(yōu)選地,所述防塵帽的內(nèi)周面上具有徑向向內(nèi)凸出的第一止擋凸部和第二止擋凸部,所述第一止擋凸部和第二止擋凸部沿著軸向方向間隔排列,所述第一止擋凸部和第二止擋凸部之間形成所述凹槽。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擋凸部和第二止擋凸部中其中一個止擋凸部擋在所述從動盤輪轂的一端的端面上,另外一個止擋凸部擋在所述凸起的背離該端面的一側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擋凸部和第二止擋凸部均沿著周向方向延伸形成一圈連續(xù)的凸部,從而所述凹槽沿著周向方向延伸形成一圈貫通的槽。
具體地,所述從動盤輪轂的一端的外周面上開設有沿周向方向延伸的開口,所述卡環(huán)卡入所述開口中,并徑向向外凸出于所述外周面。
第四種具體實施方式,卡環(huán)卡在所述防塵帽的外周面上,以將該防塵帽卡住在所述從動盤輪轂的一端的外周面上。
具體地,所述卡環(huán)呈C形。
第五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防塵帽粘結在所述從動盤輪轂的一端上。
優(yōu)選地,所述從動盤輪轂的一端和/或所述防塵帽上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從動盤輪轂和所述防塵帽之間相對位置的限位部。
進一步地,所述防塵帽的內(nèi)周面上具有徑向向內(nèi)凸出的凸塊,所述凸塊形成了所述防塵帽上的限位部,該限位部抵靠在所述從動盤輪轂的一端的端面上。
具體地,所述防塵帽在軸向方向上超出該限位部的部位粘結在所述從動盤輪轂的一端的外周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從動盤輪轂的一端的外周面具有較大直徑的表面和較小直徑的表面,所述較大直徑的表面和所述較小直徑的表面之間通過連接部連接,所述連接部形成了所述從動盤輪轂的一端的限位部,所述防塵帽的端面抵靠在該限位部上。
具體地,所述防塵帽的內(nèi)周面粘結在所述較小直徑的表面上。
一種離合器,包括上述的離合器從動盤。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yōu)點:
通過在從動盤輪轂的一端的外面套設有防塵帽,這里的從動盤輪轂的一端為從動盤輪轂靠近飛輪的端部,防塵帽能阻止灰塵進入從動盤輪轂內(nèi),從而避免輪轂與變速箱輸入軸的粘結,保證輪轂在輸入軸上的順利運動,進而避免換檔困難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離合器的徑向剖視局部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離合器從動盤的徑向剖視局部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的從動盤輪轂的透視放大圖;
圖4是圖2中的防塵帽的透視放大圖;
圖5是圖2中的A處放大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離合器從動盤輪轂與防塵帽配合的徑向剖視示意圖,顯示了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離合器從動盤輪轂與防塵帽配合的徑向剖視示意圖,顯示了第三種具體實施方式;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離合器從動盤輪轂與防塵帽配合的透視圖,顯示了第四種具體實施方式;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離合器從動盤輪轂與防塵帽配合的徑向剖視示意圖,顯示了第五種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的說明。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離合器從動盤的從動盤輪轂的外面套設有防塵帽來阻止灰塵進入從動盤輪轂的內(nèi)花鍵中。
在從動盤輪轂的外面套設防塵帽的實現(xiàn)結構有多種,圖2-7示出了采用或實質上采用凸起與凹槽的配合結構,來完成防塵帽1在從動盤輪轂2上的安裝。具體來說,圖2-5示出了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其中,通過略微增長從動盤輪轂的軸向長度,這樣能在從動盤輪轂2的外周面上開槽21來固定防塵帽1上的凸起11,實現(xiàn)防塵帽1在從動盤輪轂2上的安裝。圖6示出了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同樣略微增長從動盤輪轂的軸向長度,這樣能在從動盤輪轂2的外周面上一體成形出凸起21,該凸起21插入防塵帽1內(nèi)的凹槽11中,實現(xiàn)防塵帽1在從動盤輪轂2上的裝配。圖7示出了第三種具體實施方式,與圖6所不同的是,從動盤輪轂2的外周面上的凸起21并不是直接一體成形在從動盤輪轂2上的,而是通過卡在從動盤輪轂2的外周面上的卡環(huán)形成的,卡環(huán)形成的凸起21插入防塵帽1內(nèi)的凹槽11中,同樣能實現(xiàn)防塵帽1的裝配。除了采用凸起與凹槽的配合以外,圖8示出了第四種具體實施方式,通過卡環(huán)直接將防塵帽1卡緊在從動盤輪轂2的外周面上,實現(xiàn)防塵帽1在從動盤輪轂2上的固定安裝;圖9示出了第五種具體實施方式,防塵帽1粘結在從動盤輪轂2上,同樣實現(xiàn)防塵帽1的裝配。雖然申請人列出了上述的五種具體實施方式,但是申請人所保護的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方式,任何能實現(xiàn)裝配防塵帽的結構都是申請人所要求保護的。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都知道,離合器從動盤,一般包括從動盤本體、連接在從動盤本體中間的從動盤輪轂,從動盤本體的徑向外部區(qū)域(例如為波形片)在兩側連接有摩擦片,一側的摩擦片用于與發(fā)動機飛輪配合,另外一側的摩擦片用于與離合器壓盤配合。本申請的改進點在于,在從動盤輪轂2的 一端的外面套設有防塵帽1,這里的從動盤輪轂2的一端為從動盤輪轂2靠近飛輪的端部。將防塵帽1包套住從動盤輪轂2的端部,通過防塵帽1來阻止灰塵進入從動盤輪轂2內(nèi),從而保證輪轂2在變速箱輸入軸上的順利運動,進而避免換檔困難的問題。
在圖2-5示出的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從動盤輪轂2的一端的外周面上開設有凹槽21,該凹槽21沿著周向方向延伸貫通,如圖3所示,防塵帽1在外周邊緣具有徑向向內(nèi)凸出的凸起11,在圖4中,我們能看到,凸起11有多個,多個凸起11沿著周向方向間隔分布。通過凸起11插入在凹槽21中,實現(xiàn)防塵帽1在從動盤輪轂2的一端的安裝。
在傳遞動力時,從動盤輪轂是高速旋轉的部件,為了防止防塵帽從從動盤輪轂上脫出,防塵帽一般采用硬塑料或橡膠制成。為了方便安裝,防塵帽還可以設計成外擴形,即防塵帽的外周部沿著軸向方向越靠近從動盤輪轂越擴大。
在圖6示出的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中,從動盤輪轂2的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徑向向外凸出的凸起21,該凸起21是一體成形在從動盤輪轂2上的,防塵帽1內(nèi)具有凹槽11,該凹槽11形成在第一止擋凸部13和第二止擋凸部14之間。在圖6中,防塵帽1的內(nèi)周面上具有徑向向內(nèi)凸出的第一止擋凸部13和第二止擋凸部14,第一止擋凸部13和第二止擋凸部14沿著軸向方向間隔排列,從而在其間形成凹槽11。第一止擋凸部13和第二止擋凸部14均沿著周向方向延伸形成一圈連續(xù)的凸部,從而凹槽11沿著周向方向延伸貫通。凸起21插在貫通的凹槽11中,除此之外,從動盤輪轂2的端部有部分也插在凹槽11中,如圖6所示,這樣第二止擋凸部14擋在從動盤輪轂2的一端的端面上,而第一止擋凸部13擋在凸起21的背離該端面的一側面上,從而實現(xiàn)防塵帽1在輪轂2上的穩(wěn)定安裝。
圖7示出的第三種具體實施方式與圖6的不同之處在于,凸起21的形成方式不同,其余均相同。在圖7中,從動盤輪轂2的一端的外周面上開設有沿周向方向延伸的開口,卡環(huán)卡入開口中,并且卡環(huán)徑向向外凸出于輪轂的外周面設置,這樣卡環(huán)徑向向外凸出于該外周面的部位形成凸起21,卡環(huán)能夠呈C形。該凸起21與輪轂2的部分端部一起插在凹槽11中,這樣第二止 擋凸部14擋在從動盤輪轂2的一端的端面上,第一止擋凸部13擋在凸起21的背離該端面的一側面上,從而實現(xiàn)防塵帽1在輪轂2上的裝配。
圖8示出的第四種具體實施方式中,卡環(huán)3卡在防塵帽1的外周面上,從而將該防塵帽1卡住在從動盤輪轂2的一端的外周面上,這樣也能實現(xiàn)防塵帽1在輪轂2上的安裝,卡環(huán)同樣能夠呈C形。
圖9示出了通過粘結進行安裝的第五種具體實施方式,其中,防塵帽1粘結在從動盤輪轂2的一端上。為了方便粘結安裝,在從動盤輪轂2的一端和/或防塵帽1上設置有限位部4,該限位部4用于限制從動盤輪轂2和防塵帽1之間的相對位置,這樣通過限位部4的限位,確定了從動盤輪轂2和防塵帽1之間的安裝位置,方便粘結到位。在圖9中,防塵帽1的內(nèi)周面上具有徑向向內(nèi)凸出的凸塊,該凸塊形成了防塵帽1上的限位部4,從圖9中可以看到,該限位部4抵靠在從動盤輪轂2的一端的端面上,實現(xiàn)限位功能,并且防塵帽1在軸向方向上超出該限位部4的部位粘結在從動盤輪轂2的一端的外周面上,這樣實現(xiàn)了防塵帽1在從動盤輪轂2上的裝配。
在另外一種進行粘結安裝的實施方式中(沒有附圖示出),限位部設置在從動盤輪轂的一端上。該從動盤輪轂的一端的外周面具有較大直徑的表面和較小直徑的表面,較大直徑的表面和較小直徑的表面之間通過連接部連接,該連接部形成了從動盤輪轂的一端的限位部,防塵帽的端面抵靠在該限位部上,實現(xiàn)限位功能,并且防塵帽的內(nèi)周面粘結在較小直徑的表面上,同樣實現(xiàn)了防塵帽在從動盤輪轂上的裝配。
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也能同時將上述兩種限位部相結合,即同時在從動盤輪轂的一端和防塵帽上設置有限位部,同樣能夠實現(xiàn)防塵帽的安裝。
綜上,通過設置防塵帽來套在從動盤輪轂靠近飛輪的端部上,設置的防塵帽能有效阻止灰塵進入從動盤輪轂與變速箱輸入軸之間,避免輪轂與輸入軸的粘結,進而避免變速箱換檔困難的問題。另外,防塵帽設置結構簡單,使用成本低。
雖然本實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實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均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 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