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包括外圍裝置、減振裝置、補償裝置及發(fā)電裝置,外圍裝置包括工作缸筒、儲油缸筒及油封,減振裝置、補償裝置及發(fā)電裝置均設在工作缸筒內部;減振裝置包括活塞桿、活塞、伸張閥及流通閥;補償裝置包括支撐座圈、壓縮閥及補償閥;發(fā)電裝置包括深溝球軸承、鐵芯、永磁體、線圈、轉軸及滾針軸承。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減振器上部利用油液在單向閥中的節(jié)流作用起到減振的效果,而下部通過活塞桿的上下移動,通過螺紋傳動帶動轉軸轉動,從而與轉軸固定的永磁體隨之轉動,造成磁場的變化,周圍的線圈不斷切割磁感線產生電能。通過以上裝置可對車輛振動的能量加以利用,轉化為直接可被汽車電器利用的電能。
【專利說明】—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減振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關心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各國都在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改善環(huán)境,減少污染。這其中最為重要也是最為緊迫的問題就是能源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除了尋找新的能源,節(jié)能是關鍵的也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眾所周知的是目前車輛燃料利用率不及30%,如何將車輛工作過程中浪費的能源回收成為了當今汽車行業(yè)的一大研究熱點。
[0003]目前車輛減振器以傳統(tǒng)減振器為主,主要利用油液流動的阻尼來消減汽車在不平路面上的振動,將振動產生的液壓能轉化為油液的內能擴散到空氣中。此類傳統(tǒng)減振器在連續(xù)長時間工作的情況下,油液升溫較快,溫度升高的油液改變了油液品質降低了減振器的工作性能。因此本實用新型把汽車振動的能量一部分轉化為電能,可供汽車電器利用,對能源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有重要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有高的能量轉化效率,工作穩(wěn)定,結構緊湊,工藝簡單便于大規(guī)模生產制造。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0006]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包括外圍裝置、減振裝置、補償裝置及發(fā)電裝置,
[0007]所述的外圍裝置包括工作缸筒、儲油缸筒及油封,所述的儲油缸筒套設在工作缸筒的外側,儲油缸筒的上端與工作缸筒外壁密封連接,儲油缸筒的下端設有油封;
[0008]所述的減振裝置、補償裝置及發(fā)電裝置均設在工作缸筒內部;
[0009]所述的減振裝置包括活塞桿、活塞、伸張閥及流通閥,所述的活塞桿穿設在工作缸筒內部,所述的活塞連接在活塞桿上,且活塞的外沿與工作缸筒內壁連接,所述的伸張閥與流通閥反向安裝在活塞的上下兩側;
[0010]所述的補償裝置包括支撐座圈、壓縮閥及補償閥,所述的支撐座圈套設在活塞桿上,且外沿與工作缸筒內壁緊固連接,所述的壓縮閥與補償閥反向安裝在支撐座圈的上下兩側;
[0011]所述的發(fā)電裝置包括深溝球軸承、鐵芯、永磁體、線圈、轉軸及滾針軸承,所述的深溝球軸承和滾針軸承與工作缸簡內壁緊固,所述的轉軸下端通過軸肩安裝于滾針軸承內,上端安裝于深溝球軸承內,轉軸的中部為中空結構,所述的活塞桿套設在轉軸內部,所述的永磁體貼附在轉軸的外側,所述的鐵芯套設在轉軸外側,且鐵芯內壁與轉軸外側留有空隙,所述的線圈沿鐵芯周向纏繞。
[0012]可發(fā)電的減振器還包括密封裝置,所述的密封裝置包括密封座圈與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座圈套設在活塞桿上,且外沿與工作缸筒內壁緊固連接,防止油液泄漏,所述的密封圈設在支撐座圈與活塞桿的連接處及密封座圈與活塞桿的連接處。密封裝置主要用于補償裝置與發(fā)電裝置的隔離,防止油液滲入發(fā)電裝置,同時保持補償裝置與減振裝置內一定的油壓。
[0013]所述的外圍裝置還包括防止泥沙、灰塵、水氣自外侵入減振器的防塵罩,該防塵罩設在儲油缸筒的上方。
[0014]所述的活塞桿的中部開設有一段螺紋,并與活塞螺紋連接后,再通過壓緊螺母連接固定。
[0015]所述的活塞桿的底端開設有一段螺紋,所述的轉軸的中部為內設螺紋的中空結構,該螺紋與活塞桿底端的螺紋配合,并且螺紋升角盡可能大,活塞桿的上下移動通過螺紋之間的配合帶動轉軸轉動。
[0016]所述的永磁體共設有兩塊,均為圓弧形永磁鐵,同時包覆在轉軸的外側,形成圓環(huán)。
[0017]所述的支撐座圈、密封座圈、深溝球軸承及滾針軸承與工作缸筒內壁之間均為過盈配合。
[0018]所述的鐵芯的外周設有四個支架,鐵芯通過周圍的四個支架安裝于工作缸筒內。
[0019]鐵芯四周的工作缸筒的筒壁為上寬下窄的錐形結構。
[0020]活塞桿為上粗下細結構。
[002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減振器上部利用油液在單向閥中的節(jié)流作用起到減振的效果,而下部通過活塞桿的上下移動,通過螺紋傳動帶動轉軸轉動,從而與轉軸固定的永磁體隨之轉動,造成磁場的變化,周圍的線圈不斷切割磁感線產生電能。通過以上裝置可對車輛振動的能量加以利用,轉化為直接可被汽車電器利用的電能,對能源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有重要意義。同時還具有以下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
[0022]1、既可以起到減振作用,還能回收汽車振動的能量進行發(fā)電;
[0023]2、由于外形與傳統(tǒng)減振器類似,因而便于在傳統(tǒng)減振器上改裝;
[0024]3、結構簡單,緊湊,制造容易,成本低,便于大規(guī)模生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6]圖2為活塞桿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3為鐵芯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4為轉軸與永磁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5為轉軸的局部透視圖。
[0030]圖中標號:I為活塞桿,2為工作缸筒,3為活塞,4為伸張閩,5為儲油缸筒,6為壓縮閥,7為補償閥,8為流通閥,9為油封,10為防塵罩,11為壓緊螺母,12為支撐座圈,13為密封圈,14為密封座圈,15為深溝球軸承,16為鐵芯,17為永磁體,18為線圈,19為轉軸,20為滾針軸承。
具體塞施方式
[003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0032]實施例
[0033]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如圖1所示,包括外圍裝置、減振裝置、補償裝置、發(fā)電裝置及密封裝置,減振裝置主要起到減少汽車振動作用,補償裝置主要起到補償減振裝置內油液的作用,發(fā)電裝置主要起到發(fā)電作用,密封裝置主要起到密封作用。
[0034]外圍裝置包括工作缸筒2、儲油缸筒5、油封9及防塵罩10,儲油缸筒5套設在工作缸筒2的外側,儲油缸筒5的上端與工作缸筒2外壁密封連接,儲油缸筒5的下端設有油封9 ;防塵罩10防止泥沙、灰塵、水氣自外侵入減振器,該防塵罩10設在儲油缸筒5的上方。
[0035]減振裝置、補償裝置及發(fā)電裝置均設在工作缸筒2內部。
[0036]減振裝置包括活塞桿1、活塞3、伸張閥4及流通閥8,活塞桿I穿設在工作缸筒2內部,活塞3連接在活塞桿I上,且活塞3的外沿與工作缸筒2內壁連接,伸張閥4與流通閥8反向安裝在活塞3的上下兩側。
[0037]當汽車車輪滾上凸起和滾出凹坑時,車輪移近車架,減振器受壓縮,減振器的活塞3下移,活塞3以下稱為活塞下腔,活塞3以上稱為活塞上腔,活塞下腔油壓升高,油液經流通閥8流到活塞上腔。當車輪滾進凹坑或滾離凸起時,減振器受拉伸,活塞3上移,活塞上腔油壓升高,流通閥8關閉,活塞上腔的油液推開伸張閥4流入活塞下腔。這些閥對油液的節(jié)流形成對懸架運動的阻尼,從而起到減振作用。
[0038]補償裝置包括支撐座圈12、壓縮閥6及補償閥7,支撐座圈12套設在活塞桿I上,且外沿與工作缸筒2內壁緊固連接,壓縮閥6與補償閥7反向安裝在支撐座圈12的上下兩側。
[0039]如圖2所示,活塞桿I上下粗細不同,為上粗下細的結構,活塞桿I的中部開設有一段螺紋,并與活塞3螺紋連接后,再通過壓緊螺母11連接固定,由于活塞桿I上下的粗細不同,故活塞3下移時,活塞下腔一部分油液通過壓縮閥6補償活塞上腔油液,而活塞3上移時,活塞上腔油液通過補償閥7補償活塞下腔油液。
[0040]發(fā)電裝置包括深溝球軸承15、鐵芯16、永磁體17、線圈18、轉軸19及滾針軸承20,深溝球軸承15和滾針軸承20與工作缸筒2內壁緊固,轉軸19下端通過軸肩安裝于滾針軸承20內,上端安裝于深溝球軸承15內,轉軸19的中部為中空結構,活塞桿I套設在轉軸19內部,永磁體17貼附在轉軸17的外側,鐵芯16套設在轉軸19外側,且鐵芯16內壁與轉軸19外側留有空隙,線圈18沿鐵芯16周向纏繞。
[0041]如圖2與圖5所示,活塞桿I的底端開設有一段螺紋,轉軸19的中部為內設螺紋的中空結構,該螺紋與活塞桿I底端的螺紋配合,并且螺紋升角盡可能大,活塞桿I的上下移動通過螺紋之間的配合帶動轉軸19轉動。
[0042]如圖3所示,鐵芯16通過周圍的四個支架安裝于工作缸筒2內,且安裝位置處工作缸筒2有一定的斜度以便于安裝。
[0043]如圖4所示,永磁體17共設有兩塊,均為圓弧形永磁鐵,同時包覆在轉軸19的外偵牝形成圓環(huán)。
[0044]活塞桿I上下移動時,活塞桿I下端通過螺紋與轉軸19連接,帶動轉軸19轉動,從而與轉軸19固連的永磁體17轉動造成磁場的變化,周圍的線圈18切割磁感線產生電能。
[0045]密封裝置包括密封座圈14與密封圈13,密封座圈14套設在活塞桿I上,且外沿與工作缸筒2內壁緊固連接,防止油液泄漏,密封圈13設在支撐座圈12與活塞桿I的連接處及密封座圈14與活塞桿I的連接處。密封裝置主要用于補償裝置與發(fā)電裝置的隔離,防止油液滲入發(fā)電裝置,同時保持補償裝置與減振裝置內一定的油壓。
[0046]支撐座圈12、密封座圈14、深溝球軸承15及滾針軸承20與工作缸筒2內壁之間均為過盈配合。
[0047]本實用新型既可以起到減振作用,還能依靠減振器活塞桿的上下移動帶動轉軸轉動,從而帶動永磁體旋轉,使線圈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產生電能,回收汽車振動的能量,減少了能量損失。
【權利要求】
1.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圍裝置、減振裝置、補償裝置及發(fā)電裝置, 所述的外圍裝置包括工作缸筒(2)、儲油缸筒(5)及油封(9),所述的儲油缸筒(5)套設在工作缸筒(2)的外側,儲油缸筒(5)的上端與工作缸筒(2)外壁密封連接,儲油缸筒(5)的下端設有油封(9); 所述的減振裝置、補償裝置及發(fā)電裝置均設在工作缸筒(2)內部; 所述的減振裝置包括活塞桿(I)、活塞(3)、伸張閥(4)及流通閥(8),所述的活塞桿(I)穿設在工作缸筒(2)內部,所述的活塞(3)連接在活塞桿(I)上,且活塞(3)的外沿與工作缸筒(2)內壁連接,所述的伸張閥⑷與流通閥⑶反向安裝在活塞(3)的上下兩側;所述的補償裝置包括支撐座圈(12)、壓縮閥(6)及補償閥(7),所述的支撐座圈(12)套設在活塞桿(I)上,且外沿與工作缸筒(2)內壁緊固連接,所述的壓縮閥(6)與補償閥(7)反向安裝在支撐座圈(12)的上下兩側; 所述的發(fā)電裝置包括深溝球軸承(15)、鐵芯(16)、永磁體(17)、線圈(18)、轉軸(19)及滾針軸承(20),所述的深溝球軸承(15)和滾針軸承(20)與工作缸筒(2)內壁緊固,所述的轉軸(19)下端安裝于滾針軸承(20)內,上端安裝于深溝球軸承(15)內,轉軸(19)的中部為中空結構,所述的活塞桿(I)套設在轉軸(19)內部,所述的永磁體(17)貼附在轉軸 (17)的外側,所述的鐵芯(16)套設在轉軸(19)外側,且鐵芯(16)內壁與轉軸(19)外側留有空隙,所述的線圈(18)沿鐵芯(16)周向纏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其特征在于,可發(fā)電的減振器還包括密封裝置,所述的密封裝置包括密封座圈(14)與密封圈(13),所述的密封座圈(14)套設在活塞桿(I)上,且外沿與工作缸筒(2)內壁緊固連接,防止油液泄漏,所述的密封圈(13)設在支撐座圈(12)與活塞桿⑴的連接處及密封座圈(14)與活塞桿⑴的連接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圍裝置還包括防止泥沙、灰塵、水氣自外侵入減振器的防塵罩(10),該防塵罩(10)設在儲油缸筒(5)的上方。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桿(I)的中部開設有一段螺紋,并與活塞(3)螺紋連接后,再通過壓緊螺母(11)連接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桿(I)的底端開設有一段螺紋,所述的轉軸(19)的中部為內設螺紋的中空結構,該螺紋與活塞桿(I)底端的螺紋配合,活塞桿(I)的上下移動通過螺紋之間的配合帶動轉軸(19)轉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體(17)共設有兩塊,均為圓弧形永磁鐵,同時包覆在轉軸(19)的外側,形成圓環(huán)。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座圈(12)、密封座圈(14)、深溝球軸承(15)及滾針軸承(20)與工作缸筒(2)內壁之間均為過盈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鐵芯(16)的外周設有四個支架,鐵芯(16)通過周圍的四個支架安裝于工作缸筒(2)內。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其特征在于,鐵芯(16)四周的工作缸筒(2)的筒壁為上寬下窄的錐形結構。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發(fā)電的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桿(I)為上粗下細結構。
【文檔編號】F16F9/32GK203770506SQ201420079312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2月24日
【發(fā)明者】張立軍, 吳軍, 李文博 申請人:同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