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高壓徑向柱塞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444776閱讀:29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高壓徑向柱塞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液壓機床中的高壓油泵,特別涉及一種新型的高壓徑向柱塞油泵。
目前機床液壓傳動中常用的高壓油泵除齒輪式、葉片式及轉(zhuǎn)子式油泵外,最常用的是軸向柱塞式油泵。目前的軸向柱塞式油泵的缺點是一方面,為了同時需滿足液壓機床空行程高速度和載荷低速度的兩種工況,故必須采用大流量油泵以從滿足空行程高速度的大流量調(diào)節(jié)到小流量來滿足負載使用要求。因此,不但造成能量損失,而且使油泵體積較大;與之配套的電動機也必須按大流量大壓力的要求選擇相應功率,因而體積也相應要大,由于占據(jù)空間較大而給安裝帶來不便;另一方面,在結(jié)構(gòu)上由于配油器直徑較大,在受到軸向力的作用下較易磨損;由于柱塞端部采用滑靴結(jié)構(gòu),與泵體配合是滑動摩擦,長期使用后易磨損;泵體中的運動件所受的側(cè)向力很大,以致影響到零件使用壽命,例如加劇所述滑靴磨損和易使其脫落,如果其中任一個脫落便會導致整泵損壞,此外還會使配油盤和缸體同時磨損及柱塞卡死;再方面,結(jié)構(gòu)復雜,零部件多且加工精度要求高,例如所述的滑靴的球形體需要用專用機床和工夾具加工并需研磨,油泵的伺服變量機構(gòu)部件的加工和裝配難度很大,因而質(zhì)量控制較難且加工成本高。
除上述以外,另有一種徑向式柱塞泵,由于其柱塞都是徑向輻射式布置,因此外形很大,且結(jié)構(gòu)陳舊、工作不夠可靠,不能滿足大流量、大壓力要求,已趨淘汰。
為了克服現(xiàn)有各類柱塞泵的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同時滿足大流量低壓力和小流量高壓力兩種工況且體積小、結(jié)構(gòu)簡單緊湊、壽命長、成本低的一種新型徑向式柱塞高壓油泵。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壓徑向式柱塞油泵,它包括一油泵殼體;一與所述油泵殼體前端螺接的軸承座,內(nèi)設前后徑向軸承與它們間的平面推力軸承;一工作主軸,支承在所述的各軸承上;設在油泵各配合密封面上的油封以及泵油工作機構(gòu),配油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油工作機構(gòu)包括一旋轉(zhuǎn)泵體,它設置在所述的油泵殼體內(nèi),其前端固設一傳動盤,所述傳動盤與主軸后端以鍵連接并支承在后面的徑向軸承上,其后端固定一配油軸并支承在其外環(huán)(襯套)上,以使所述泵體可繞著殼體中心軸線與所述主軸一起轉(zhuǎn)動,在所述泵體內(nèi)設有兩互相平行的且垂直于所述中心軸線的相同的缸孔;兩高壓油缸套分別設在所述相應缸孔的中間部位以使每個缸孔分成上下兩缸;兩組高低壓組合柱塞分設在所述上、下缸內(nèi),所述的柱塞端部分別安裝一滾柱;兩雙曲線內(nèi)凸輪體分別設在各油缸孔的軸向的中心位置上并按其凸峰互成90°地固定在殼體上,以使在泵體連同油缸旋轉(zhuǎn)時,借助各柱塞的旋轉(zhuǎn)慣性力使?jié)L柱支靠在凸輪滾道上沿凸輪廓線作往復運動以實現(xiàn)高、低壓柱塞工作以便連續(xù)交替供油;所述的配油機構(gòu)包括低壓油配油機構(gòu)和高壓油配油機構(gòu),所述的低壓油配油機構(gòu)由泵體及缸套內(nèi)的低壓油道、設置在泵殼和端蓋間的一配油體,設置在配油體內(nèi)腔中的配油軸及配油軸的外環(huán)所組成,所述配油體設有低壓油進出口;所述的高壓油配油機構(gòu)由泵體及缸套內(nèi)的高壓油道、配油軸及設置在配油軸和端蓋間并與端蓋固設的高壓配油盤組成,所述的端蓋設有高壓油出油道。
所述的雙曲線內(nèi)凸輪體的型線為由升程峰部和下程谷部組成的對稱設置的阿基米德螺線和等圓弧部分組成,每一內(nèi)凸輪型線的180°范圍包括從谷部到峰部為90°,峰部范圍為5°等圓弧,從峰部滑入谷部為80°,谷部范圍為5°等圓弧,以便形成柱塞的一次往復運動。
還設有液壓補償機構(gòu),它包括設置在所述配油盤內(nèi)的補償油孔、配油軸和泵體的內(nèi)油道及泵體前端與主軸端部間的平衡油腔,及設置在油腔內(nèi)的一平衡彈簧和彈簧座;高壓液壓補償油的軸向作用力及彈簧支撐力的合力由主軸的平面軸承承受以使配油盤端平面受到恒定的較小軸向推力。
所述泵體相應于各缸孔中心位置的外周的上、下和左、右對稱地設置四伸出臂,以使泵體旋轉(zhuǎn)時在360°范圍內(nèi)均能承受柱塞的側(cè)向力,以改善滾柱嚙合滾動的受力狀況。
現(xiàn)通過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最佳實施例并結(jié)合其附圖以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目的、特點和優(yōu)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高壓徑向柱塞泵的沿其中心軸線的縱向剖視圖;圖2是分別沿
圖1的A-A線和B-B線的兩半剖視圖的拼合圖;圖3是沿
圖1的C-C線的橫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分解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旋轉(zhuǎn)泵體的主視圖;圖6是圖5的右視圖;圖7是圖5的左視圖;圖8是沿圖6的A-A線的旋轉(zhuǎn)剖視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配油軸的帶有局部剖視圖的縱半剖視圖;
圖10為圖9的右視圖;
圖11為沿圖9的A-A線的橫剖視圖;
圖12為沿圖9的B-B線的橫剖視圖;
圖13為圖9的左視圖;
圖14為沿圖9的C-C線的橫剖視
圖15為本實用新型的配油盤的平面視圖;
圖16為沿
圖15的A-A線的剖視圖;
圖17為本實用新型的凸輪體縱剖視圖;
圖18是沿
圖17的A-A線的橫剖視圖;
圖19為本實用新型的配油體的一水平剖視圖;圖20是
圖19的右視半剖視圖;圖21為
圖19的沿B-B線的剖視圖。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高壓徑向柱塞油泵,它包括油泵殼體12;軸承座1,它通過螺釘和其止口與所述殼體12的前端面連接,其端面密封是靠嵌設其間的油密封圈;前后軸承25、35設置在軸承座1的階段形座孔內(nèi);擋圈6和平面推力軸承27設置在前后軸承間的座孔內(nèi),軸承蓋2螺接于軸承座1的前端;一主軸4,其前端軸頸支承在所述的前軸承25上,其后端設有內(nèi)孔28,在后端外周上設置一鍵槽;一設在內(nèi)孔28內(nèi)的平衡機構(gòu),由一平衡彈簧3和用以支承彈簧3的一彈簧座8所組成;一傳動盤24,通過鍵7與所述主軸4的后端連接,并支承在所述的后軸承35內(nèi);一旋轉(zhuǎn)泵體14,位于所述泵殼12內(nèi),其前端嵌設于傳動盤24和主軸后端間并與傳動盤24螺接;兩缸套13,分別設置在缸體孔的中間位置上,兩缸孔的中心線相互平行地位于泵體的縱向中心平面上且分別垂直于泵體的中心軸線;兩組滾柱柱塞機構(gòu),分別設置在缸套13的兩端上,其中的每一組包括高壓柱塞10、低壓柱塞11和滾柱9,所述的高壓柱塞10嵌設在低壓柱塞11的內(nèi)腔由卡簧23固定,高壓柱塞11滑配于缸套13的內(nèi)孔29中,所述的低壓柱塞12滑配在泵體14的缸孔30內(nèi),所述的滾柱9設在低壓柱塞11端部上,低壓柱塞11的一側(cè)設有導向槽31,與設在泵體上,相應伸出臂33上的導向螺釘32配合,以便在泵體14高速旋轉(zhuǎn)時,使整個滾柱柱塞機構(gòu)在缸孔內(nèi)上下往復運動;兩內(nèi)凸輪體22,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的殼體12內(nèi),(如圖2所示,由螺釘34與殼體固定)其處在相應缸體孔的中心位置上,其中每一個包括兩對稱相對的內(nèi)凸輪33,兩凸輪體22的高峰34相互設置成90°,所述的滾柱貼合在凸輪22的內(nèi)滾道上;一配油體17,與所述殼體12的后端面貼合,用于引出大流量低壓油;一端蓋20,與所述的配油體17端接,用以引出高壓油;一配油軸18通過一配油軸外環(huán)(襯套)16設置在所述配油體17內(nèi);一配油盤19設置在所述配油軸18和端蓋20之間,用于連通高壓油道;所述的端蓋20、配油體17與殼體12螺結(jié)一體;所述的配油軸螺法在所述泵體14上。
圖5至圖8示出了旋轉(zhuǎn)泵體14的具體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泵體14設有兩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平行的缸孔,用以設置所述的缸套13和滾輪柱塞組件,要求確保缸孔中心線V垂直于缸體的水平中心線H(即整個缸體的旋轉(zhuǎn)中心軸線),缸體的前端設一圓形凸臺34用以嵌設傳動盤24,并通過前端面上的螺孔35以螺釘與之固定,泵體的后端設有圓形凹腔36以與配油軸18相配合,在泵體的于經(jīng)過缸孔中心線V的橫向平面位置的圓柱外周上,分別設有上下,前后對稱的四個伸出臂33,以與凸輪22的中間圓弧形凹槽37相互間隙地配合,以使在泵體旋轉(zhuǎn)同時,由所述伸出臂33承受柱塞的軸向推力,而在中心對稱的兩伸出臂上的螺孔中設置導向螺釘34(如圖2和圖7所示)以便可引導柱塞機構(gòu)在垂直方向上的反復移動,如圖6和8所示,與前后缸孔B、A分別貫通地設有高壓油道38、39,低壓油道40、41,另設有在前端的一高壓平衡油腔42和高壓補償油道43。

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兩個形狀相同的內(nèi)凸輪體22,它們以其高峰34互成90°方式設置在油泵殼體12內(nèi),并分別用四個螺釘34固定在泵殼圓圍上。
圖17和1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個凸輪體22的結(jié)構(gòu),在每個凸輪體22的兩端內(nèi)腔具有相同的凸輪型線,在其兩端間的中央設有圓弧形內(nèi)腔37,以與泵體14的伸出臂33相配,在本實例中,每條內(nèi)凸輪型線由按阿基米德曲線形成,分別設有高峰34和低谷44,成對稱地布置的雙內(nèi)凸輪,如
圖17所示,凸輪型線是這樣形成(以其對稱一半180°分析)從下程谷部到升程峰部的角距為90°,峰頂?shù)葓A段為5°,從升程峰部滑入下程谷部段為80°,谷部等圓段為5°,由此,180°組成柱塞一次循環(huán)工作;另一對稱的180°布置相同,這樣泵體14每旋轉(zhuǎn)一周(360°),通過滾柱9在上述凸輪型線滾道在滾動,使每組柱塞往復運動兩次以完成吸油和壓油。

圖19和20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配油體17,與油泵殼體12的后端面密封連接,其密封是采用密封油圈,它的內(nèi)腔固定設置一配油軸外環(huán)(補套)16,在所述的外環(huán)16設有在周向上間距均分的兩進油孔45,和兩出油孔65,分別與配油體進出油腔46、47連通,另設有低壓油進出油口58、59,進油口58與進油腔46連通,而出油口59通過兩引油道60與出油腔47連通。
圖9至1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配油軸18,設置在配油體內(nèi)的外環(huán)(襯套)16內(nèi),其前端面F通過四個螺釘54與泵體14的后端螺接,在前端面F上設有四個低壓油進油孔48,在近前端面F的圓柱面上在垂直方向上設有上、下各一配油孔49,其上配油孔49與進油孔48的上面兩個連通,其下配油孔49與下面兩個進油孔48連通,進油孔48與泵體14后端面上的四個低壓油通油道41對準連通,使低壓油直接引入A油缸的低壓油腔內(nèi);另外還設有與泵體B油缸貫通的低壓油道40對準連通的兩個低壓油孔51,在配油軸的與配油孔49同一圓柱面的水平方向上分別設有兩配油孔52,所述的低壓油孔51與配油孔52分別連通,且每一個低壓油孔51的橫截面積等于所述兩個低壓油孔48的橫截面積之和,以確保進入A、B兩缸低壓油道的進油量相等;在配油軸18的中心處設有高壓油孔50,以與泵體的A缸高壓油道連通,直接引出(或通入)A缸的高壓油道油;如圖所示,在前端面F上還另設兩高壓油孔53,它們分別與通入泵體14的B缸高壓油腔的高壓油道38對準連通,這兩個高壓油孔53的橫截面積等于所述的高壓油孔50的橫截面積以使分別(通入)引出A、B缸的高壓通道油量相等。
如上所述,這樣,在配油軸18的圓柱面上設有兩組分別相應于A、B缸的配油孔49、52;由于所述外環(huán)16(襯套)是固定在配油體17內(nèi)及泵體外部上,而配油軸18是與泵體14一起旋轉(zhuǎn)的,因此所述配油孔49、52便可分別交替地與配油軸18的外環(huán)16圓周上布置的兩進油孔45和兩出油孔46相配,以組成低壓油的進出樞紐。

圖12、13所示,在配油軸18的后端面上設有兩組高壓配油孔56、57;其中兩高壓配油孔57通過一過渡油道58與中心高壓油孔50連通以便分兩路引出A缸高壓油,其中另兩高壓配油孔56分別通過兩過渡油道55與所述的高壓油孔53連通,以分別引出B缸高壓油。

圖15和1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配油盤17,通過前端面M平面與配油軸18的后端面R密合,其后端面與端蓋20配合并固定連接,在配油盤17上分別設有進油孔59,出油孔61,進油孔設置成長腰形,在配油盤的柱面上徑向地設有與進油孔59貫通的兩進油道60,兩長腰形擴孔60與出油孔連接,中心處設有一小通孔,其前端與配油軸18的后端面的小孔63對準連通,以將端蓋20的出油口的高壓液壓補償油引入過渡油道64進入小通孔65,因小通孔65是對準泵體后端面上的高壓補償油道43而引到泵體前端的平衡腔42內(nèi),因此,高壓油液的液壓力變化而使對配油盤摩擦面受到恒定的較小軸向推力。

圖1所示,端蓋20與配油體17的后端面密封連接,其密封采用油密封圈,其后端面設有與配油盤19后端高壓油孔61和66連通的三個高壓油通孔67(見
圖1,圖中只示出一個)它們都分別與高壓出油道68貫通。
如上所述,配油軸18上的兩組高壓配油孔56、57與安裝在泵體端蓋20上的配油盤19的兩進油孔59和61相密合,以構(gòu)成高壓油液進出的樞紐。
如圖4所示,當泵體14(作為轉(zhuǎn)子)旋轉(zhuǎn)時,上述的高、低壓油液樞紐分別周期性進油和出油,由于兩凸輪的峰部位置相間差90°,因此兩油缸A、B便輪流地壓油,出油是均勻和平衡的。

圖1和圖4所示,油泵工作時,由一電動機(未圖示),通過鍵5帶動主軸4高速旋轉(zhuǎn),通過傳動盤24驅(qū)動泵體連同缸套13高速旋轉(zhuǎn),由于所述的低壓柱塞11的側(cè)面設有導向槽與泵體14的伸出臂33上所設的導向銷釘30相配合,因此借助旋轉(zhuǎn)離心慣性力,始終使?jié)L柱9緊貼凸輪22的內(nèi)滾道運轉(zhuǎn),而使?jié)L柱柱塞機構(gòu)在泵體14的缸孔內(nèi)作往復運動,相應于不同工況分別通過高、低壓油道而使高低壓柱塞工作,通過相應柱塞(或高壓柱塞或低壓柱塞工作)與缸套配合的容積變化而完成吸油和壓油過程。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方案較現(xiàn)有的柱塞油泵有以下的明顯優(yōu)點一、體積小、結(jié)構(gòu)緊湊;二、由于采用兩組柱塞輪流輸油,因此輸油平穩(wěn);三、由于這種雙凸輪具有對稱的凸輪滑道,工作時作用力可對應抵銷以達到平衡工作,因此徑向支承力小,只需要采用小型軸承;四、采用滾柱與凸輪滑道滾動摩擦配合方式,可減少相對的直接摩擦面,使摩擦付獲得較長的使用壽命。
五、油泵的配油通道可實現(xiàn)高、低液壓油的分道,以適應不同工況要求,以達到節(jié)能目的。
六、低壓液壓油由軸承擋徑向配油,輸油結(jié)構(gòu)簡單。
七、高液壓油部分用軸向平面配油,精度高、工作性能可靠,且在另一端裝有軸向平面推力軸承和高壓液壓油補償裝置軸向推力相互平衡。
八、每一對柱塞側(cè)向力都由泵體伸出臂抵銷,因而減小了柱塞側(cè)向磨損。
九、零部件少、結(jié)構(gòu)簡單,加工和裝配工藝性好,因而制造方便使成本大大降低。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高壓徑向柱塞油泵,它包括一油泵殼體;一與所述油泵殼體前端螺接的軸承座,內(nèi)設前、后徑向軸承與它們之間的平面推力軸承;一工作主軸,支承在所述的各軸承上;設在油泵各配合密封面上的油封;以及泵油工作機構(gòu),配油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油工作機構(gòu)包括一旋轉(zhuǎn)泵體,它設置在所述的油泵殼體內(nèi),其前端固設一傳動盤,所述傳動盤與主軸后端以鍵連接并支承在所述后徑向軸承上;其后端固定一配油軸并支承在其外環(huán)(或襯套上,以使所述泵體可繞著殼體中心軸線與所述主軸一起轉(zhuǎn)動,在所述泵體內(nèi)設有兩互相平等的且垂直于所述中心軸線的相同的缸孔;兩高壓油缸套分別設在所述的相應缸孔的中間部位以使每個缸孔分為上、下兩缸;兩組高低壓組合柱塞分設在各上、下缸內(nèi),所述的柱塞端部分安裝一滾柱;兩雙曲線凸輪體分別設在各油缸的軸向的中心位置上并按其升程峰部互成90°地固定在殼體上,以使在泵體連同油缸旋轉(zhuǎn)時,借助各柱塞的旋轉(zhuǎn)慣性力使?jié)L柱支靠在凸輪滾道上沿凸輪廓線作往復運動以實現(xiàn)高低壓柱塞工作時連續(xù)交替供油;所述的配油機構(gòu)包括低壓油配油機構(gòu)和高壓油配油機構(gòu),所述的低壓油配油機構(gòu)由泵體及缸套內(nèi)的低壓油道、設置在泵殼和端蓋間的一配油體、設置在配油體內(nèi)腔中的配油軸及配油軸的外環(huán)所組成,所述配油體設有低壓油進出口;所述的高壓油配油機構(gòu)由泵體及缸套內(nèi)的高壓油道及配油軸設置在配油軸和端蓋之間并與端蓋固設的高壓配油盤所組成,所述的端蓋設有高壓油出油道。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徑向 柱塞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雙曲線內(nèi)凸輪體的型線為由升程峰部和下程谷部組成的對稱設置的阿基米德螺線和等圓弧部分組成,每一內(nèi)凸輪型線的180°范圍包括從谷部到峰部為90°,峰部范圍為5°等圓弧,從峰部滑入谷部為80°,谷部范圍為5°等圓弧,以便形成柱塞的一次往復運動。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徑向柱塞油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液壓補償機構(gòu),它包括設置在所述配油盤內(nèi)的補償油孔、配油軸和泵體的內(nèi)油道及泵體前端與主軸后端部間的平衡油腔及設置在油腔內(nèi)的一平衡彈簧和彈簧座;高壓液壓補償油的軸向作用力及彈簧支撐力的合力由主軸的平面軸承承受以使配油盤端平面受到恒定的較小軸向推力。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徑向 柱塞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體相應于各缸孔中心位置的外周的上、下和左、右對稱地設置四伸出臂,以使泵體旋轉(zhuǎn)時,在360°范圍內(nèi)均承受柱塞的側(cè)向力以改善滾柱嚙合滾動的受力狀況。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高壓徑向 柱塞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體的兩中心對稱的伸出臂上設有導向螺釘,所述低壓柱塞側(cè)向設有與之相配合的導向槽,以免柱塞往復運動的側(cè)向擺動。
專利摘要一種高壓徑向或柱塞油泵,它包括泵殼、主軸、泵油工作機構(gòu)和配油工作機構(gòu),其特點是,泵油工作機構(gòu)包括兩組高低壓組合柱塞,在低壓柱塞的兩端設有滾柱;兩組雙曲線內(nèi)凸輪體,它們相互成90°設置,與滾柱配合以實現(xiàn)輪流輸油;所述配油工作機構(gòu)分為高壓和低壓兩組,其中的低壓配油機構(gòu)包括泵體、缸套的低壓油道、配油體、配油軸及其外環(huán);高壓配油機構(gòu)由泵體缸套內(nèi)的高壓油道及配油盤和端蓋組成。
文檔編號F04B9/02GK2185811SQ9322641
公開日1994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1993年10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3年10月13日
發(fā)明者楊永寧 申請人:楊永寧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湖南省| 铜梁县| 永胜县| 个旧市| 康乐县| 全州县| 潼南县| 宁国市| 泰州市| 乌鲁木齐县| 综艺| 广南县| 安吉县| 湖州市| 道孚县| 林州市| 万荣县| 临朐县| 清新县| 湘潭县| 株洲县| 准格尔旗| 高要市| 乐东| 桃园县| 阜康市| 西盟| 成都市| 陈巴尔虎旗| 开阳县| 桓台县| 荆门市| 五原县| 和硕县| 武义县| 横峰县| 呼伦贝尔市| 横峰县| 西吉县| 五华县| 尉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