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迂回冷卻過濾型發(fā)動機機油冷卻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立式單缸風冷柴油機,尤其涉及一種立式單缸風冷柴油機發(fā)動機的機油冷卻器。
【背景技術】
[0002]發(fā)動機工作時高負荷運轉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柴油機在高轉速、大負荷工況中,機油溫度會很高,有時甚至會超過130 °C,如果柴油機的機油溫度長時間過高,會造成機油粘度下降、機油流動性大,機油在各摩擦副之間難以形成油膜,機油壓力下降,造成零部件潤滑不良、磨損加快,更嚴重的會造成發(fā)動機拉缸、抱瓦等,使發(fā)動機失效。因此,發(fā)動機產生的這些熱量中的大部分通過發(fā)動機冷卻系統(tǒng)循環(huán)帶走,一部分通過潤滑油從氣缸、活塞等發(fā)動機內部表面吸收熱量后帶到油底殼中散發(fā)。現有的風冷柴油機采用自然進風,強行冷卻,主要使用設置在飛輪上的風扇葉片在發(fā)動機運轉時產生風壓對發(fā)動機進行冷卻,通常風冷發(fā)動機機油溫度(熱負荷)僅利用發(fā)動機本身的散熱片及機體的傳熱進行熱交換來控制機油溫度,然而在功率強化時,發(fā)動機的熱負荷會很高,導致發(fā)動機的機油溫度急劇上升,要求及時散熱,才能保證發(fā)動機良好狀態(tài)的持續(xù)運行和長久的使用壽命。
[0003]機油冷卻器的功能是在機體現有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實現增加機油容量,同時加速發(fā)動機潤滑油的冷卻。傳統(tǒng)的發(fā)動機,一般是借用發(fā)動機的冷卻液來交換熱量,機油冷卻器一般布置安裝在發(fā)動機的兩側,即機油冷卻器的熱交換芯片安裝在發(fā)動機的機體內部。但是,這種機油冷卻器的熱交換芯片安裝在發(fā)動機的機體內部情況下,發(fā)動機的機體需設計安裝窗口,以便安裝熱交換芯片,這使得發(fā)動機的橫向尺寸增大,整機的布置不緊湊,發(fā)動機機體的結構工藝復雜,還有發(fā)動機機體的結構強度受到影響,另外,這種安裝方式,發(fā)動機的冷卻液流經機油冷卻器的冷卻液有限,導致機油冷卻效率不高。我們知道,柴油機的工作循環(huán)是在很高的溫度下進行的,燃燒終了的溫度可達1700?2000°C甚至更高,氣缸壁的溫度為200?300°C、氣缸蓋內壁和活塞頂部的溫度為300?400°C、進氣門頭部的溫度為300?400°C、排氣門頭部溫度600?800°C。在這樣高的溫度下,零件的強度、耐磨性大為降低,正常配合遭到破壞,機油大量燒損,潤滑條件極度惡化,顯然是無法正常工作的。因此,柴油機必須得到冷卻,對于風冷柴油機來講,機油溫度的高低標志著柴油機的機溫,機溫過高不僅會造成機油粘度降低,機油燒損,柴油機各潤滑部位油膜破壞,加速機件磨損,嚴重時會造成燒瓦、拉缸等事故;而且還會破壞活塞與氣缸套原有的配合,使兩者的配合間隙增大,導致噴入氣缸中的燃油提前燃燒,燃料燃燒后形成的爆炸壓力泄漏,油耗增高,輸出功率不足,排放指標惡化。機溫過高,柴油機的零件受熱可能發(fā)生卡滯現象,軸承的工作能力也大大降低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0004]在現有的L168F、L178F、L188F等單缸立式風冷柴油機中,機溫過高是普遍存在的缺陷,4小時連續(xù)工作的機油溫度在120?130°C,它直接影響風冷柴油機的功率輸出、油耗、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更限制了立式風冷柴油機的配套使用范圍,目前,這類柴油機只能與發(fā)電機、水泵機組配套,與行走機械配套時可靠性很差,使用壽命短。如何降低立式風冷柴油機的機油溫度是本行業(yè)長期渴望解決的技術難題。機油冷卻器是降低立式風冷柴油機機油溫度的關鍵部件之一。
【發(fā)明內容】
: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迂回冷卻過濾型發(fā)動機機油冷卻器,它不僅能增加發(fā)動機的機油儲存容量,有效的降低發(fā)動機機油溫度,還能對機油進行二級過濾,克服現有技術中因機油存量偏小,機油清潔度不高、機油溫度過高引發(fā)的諸多不足。
[0006]一種迂回冷卻過濾型發(fā)動機機油冷卻器,其特征是:包括上殼體、下殼體、上回流導向堤、下回流導向堤和散熱片,上殼體和下殼體均為一端開口長方體,上殼體和下殼體的開口端密封對接成一個密閉容器,在上殼體的頂端開有進油孔和出油孔,上回流導向堤設置在上殼體的內壁上,上回流導向堤設置在進油孔和出油孔之間,下回流導向堤設置在下殼體的內壁上,下回流導向堤的形狀與上回流導向堤的形狀相同,下回流導向堤的位置與上回流導向堤的位置相對應,當上殼體與下殼體閉合時,上回流導向堤的頂端面與下回流導向堤的頂端面接觸,散熱片均勻設置在上殼體和下殼體的外壁上,上殼體可拆卸的安裝在柴油機機體的下端面上,上殼體的進油孔與柴油機機體底面設有的出油口密封對接。
[0007]進一步,在上殼體和下殼體圍合的內腔中,在進油孔與出油孔之間設置有初級濾網,初級濾網將上殼體和下殼體對接后形成的內腔分隔成原油室和凈油室。
[0008]更進一步,在上殼體的上回流導向堤與出油孔之間設有上濾網卡槽,在下殼體的內壁上對應于上濾網卡槽的位置處設有下濾網卡槽,上濾網卡槽和下濾網卡槽的形狀、槽寬均相同,初級濾網插裝在上濾網卡槽和下濾網卡槽內。
[0009]更進一步,上濾網卡槽和下濾網卡槽的形狀為弧形。
[0010]進一步,在上殼體的開口連接端面的四個邊上均開有螺紋孔,在下殼體的開口連接端面對應螺紋孔的位置處開有通孔,通孔的孔徑大于螺紋孔的公稱直徑,螺栓穿過通孔旋入螺紋孔內將上殼體和下殼體密封連接。
[0011]更進一步,在上殼體的開口連接端面的兩個長邊上分別等間距開有四個螺紋孔,在上殼體的開口連接端面的兩個短邊上分別等間距開有兩個螺紋孔,在下殼體的開口連接端面對應螺紋孔的位置處開有通孔。
[0012]進一步,上回流導向堤和下回流導向堤為直線型、折線型或者曲線型。
[0013]進一步,在下殼體的側壁上開有排油口,在下殼體的內側底面與排油口的接觸處設置有引油槽。
[0014]本發(fā)明的安裝使用方法為:使用時先將初級濾網的下端插入下濾網卡槽內,然后將上殼體和下殼體的開口端對應合上,使初級濾網的上端插入上濾網卡槽內,使上殼體開口連接端面上的螺紋孔與下殼體開口連接端面上的通孔相對應,用螺栓穿過通孔旋入螺紋孔內,將上殼體與下殼體密封連接成一體,然后將本發(fā)明通過上殼體用螺栓密封地安裝在機體的底面上。溫度較高的機油從柴油機機體的機油腔底部的出油口通過自重流入上殼體的進油孔進入本發(fā)明的內腔中,經過上回流導向堤和下回流導向堤對接形成的回流導向堤,增加熱機油的流動路徑,既能增加熱機油與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的接觸面積,提高散熱效果,又能增加熱機油中的雜質沉淀時間,更利于機油的過濾,由于在進油孔與出油孔之間設置了初級濾網,能對冷卻后的機油進行第一道過濾。經本發(fā)明冷卻和過濾后的機油通過油泵從上殼體的出油孔再經過安裝在齒輪室蓋上的機油過濾器進行二道過濾輸送到各潤滑點,回流到柴油機機體內實現機油的潤滑循環(huán)和冷卻循環(huán)。
[0015]由于本發(fā)明通過上殼體安裝在柴油機機體的底部,柴油機內的機油通過上殼體的進油孔自動進入本發(fā)明的上殼體和下殼體圍合成的密封內腔中,由于在進油孔與出油孔之間設置有上回流導向堤和下回流導向堤,機油進入本發(fā)明的內腔后沿著上回流導向堤和下回流導向堤定向流動,使機油在冷卻器內均布傳熱。因為在上殼體的外壁上均勻設置有散熱片,上殼體與柴油機機體底面形成冷卻風通道,從飛輪及導風罩過來的強制冷卻風通過,實現上殼體的強制冷卻;下殼體的外壁上均勻設置有散熱片,實現自然冷卻,機油降溫效果明顯,在環(huán)境溫度30°C?35°C時使用本發(fā)明,能使機油溫度控制在90°C以下。機油溫度可下降14°C?30°C。在上殼體和下殼體圍合的內腔中的進油孔與出油孔之間設置有初級濾網,可以使冷卻后的機油經過一道粗濾過濾機油雜質,再從上殼體的進油孔進入柴油機機體內,保證了再次回到柴油機機體內的機油潔凈度。由于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是通過螺栓可拆卸的固定連接,而且在下殼體的側壁上開有排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