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分離用容器及離心分離裝置以及使用它們的離心分離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使容器以該容器的中心軸為旋轉軸旋轉從而對容器內的受檢體 的各成分進行離心分離的離心分離用容器及離心分離裝置以及使用它們的離心分離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以往,已知有使容器旋轉而對容器內的血液等受檢體的各成分進行離心分離的離 心分離方法。這種離心分離方法中,使用具備儲存部的離心分離用容器,所述儲存部具有以 從中心朝向外周變高的方式傾斜的內壁,并在容器內部形成儲存受檢體的儲存空間,向儲 存空間注入受檢體之后,使容器旋轉。并且,通過由容器的旋轉而產(chǎn)生的離心力,將受檢體 的各成分分離成從其比重較低的成分開始依次從內周側朝外周側形成層結構。其后,若容 器停止旋轉,則一般是內周側的低比重成分從該層結構體剝離并儲存于容器底部。
[0003] 然而,使用現(xiàn)有的離心分離用容器時,即使容器停止旋轉,低比重成分也很難從上 述層結構體剝離,存在低比重成分儲存于容器底部為止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的問題。尤其,當 對血液進行離心分離時,有時為了防止溶血而在容器的內壁涂布溶劑,但該溶劑使得低比 重成分(血漿)難以剝離,因此上述問題變得顯著。并且,如上所述,在離心分離用容器中 一次性處理的受檢體的量最多為600~800 μ L,因此,若離心分離出的成分在儲存部內成 為粘貼的狀態(tài),則還有可能發(fā)生能夠回收的成分減少而無法回收所需量的問題。
[0004] 因此,為了提高低比重成分的回收效率,提出了各種方案。例如,專利文獻1中公 開有如下方法:使用在儲存部的內壁面形成有毛細管現(xiàn)象誘導結構的離心分離用容器,誘 導低比重成分的毛細管現(xiàn)象,由此促進低比重成分從上述層結構體的剝離。并且,專利文獻 2中公開有如下方法:使用在儲存部的內壁面形成有親水性區(qū)域和疏水性區(qū)域的離心分離 用容器,促進低比重成分的流動,從而促進低比重成分從上述層結構體的剝離。
[0005] 在先技術文獻
[0006]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公開2001-239185號公報
[0007] 專利文獻2 :美國專利第7947186號說明書
【發(fā)明內容】
[0008] 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課題
[0009] 然而,專利文獻1的方法中,由于利用毛細管現(xiàn)象,因此低比重成分的誘導速度有 限,從回收成分為止的時間方面來看,不能說回收效率充分。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的方法 中,使用凝膠膜,將規(guī)定形狀的親水性區(qū)域形成于儲存部,但將親水性區(qū)域和疏水性區(qū)域分 開制作成適當?shù)男螤畈⒉蝗菀?。因此,該方法中,留有容器的制造工序變得繁雜并導致容器 的制造成本增加的問題。
[0010]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更加高效地回收受檢 體的離心分離出的成分的離心分離用容器及離心分離方法。 toon] 用于解決技術課題的手段
[0012]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離心分離用容器使用于使容器以該容器的中心軸為 旋轉軸進行旋轉從而對注入到儲存空間內的受檢體中的第一比重成分及比重高于第一比 重成分的第二比重成分進行離心分離的方法,其中,
[0013] 所述離心分離用容器具備形成儲存空間的儲存部,
[0014] 儲存部具有直徑從上端逐漸減小并在下端處連接于底部的傾斜內壁部,
[0015] 在傾斜內壁部的一部分形成有凹部,
[0016] 該凹部具有使該凹部的寬度從傾斜內壁部朝向凹部底面逐漸減小并與凹部底面 連接的凹部側面,
[0017] 另外,該凹部在關于中心軸的徑向上形成于橫切界面的位置,該界面是旋轉時被 離心的受檢體與空氣的界面,
[0018] 凹部沿著關于中心軸的周向的最大橫寬包含于從2mm至以中心軸為中心且通過 凹部的圓周的整周的20 %的長度為止的范圍內。
[0019] 本發(fā)明的離心分離用容器中,優(yōu)選傾斜內壁部與凹部側面的連接部具有曲率。并 且,優(yōu)選凹部側面與凹部底面的連接部具有曲率。
[0020] 并且,本發(fā)明的離心分離用容器中,優(yōu)選凹部的平均深度為0.5mm以上,優(yōu)選凹部 的最大深度為〇. 5~2_。優(yōu)選凹部的最大橫寬為IOmm以下。
[0021] 并且,本發(fā)明的離心分離用容器中,優(yōu)選凹部具有扇形形狀。
[0022] 并且,本發(fā)明的離心分離用容器中,可以采用形成有1個凹部的結構。此時,優(yōu)選 離心分離用容器具備平衡調整部,所述平衡調整部抵消因形成凹部而產(chǎn)生的重心從中心軸 的偏離來調整容器的平衡。優(yōu)選平衡調整部設置于與形成有凹部的位置關于中心軸對稱的 位置的傾斜內壁部。
[0023] 或者,本發(fā)明的離心分離用容器中,可以采用形成有2~4個凹部的結構。此時, 優(yōu)選凹部沿著周向均等配置。
[0024] 并且,本發(fā)明的離心分離用容器中,優(yōu)選凹部的最大縱寬為5~15mm。
[0025] 并且,本發(fā)明的離心分離用容器中,優(yōu)選凹部從傾斜內壁部的最上部開始形成。
[0026] 并且,本發(fā)明的離心分離用容器中,優(yōu)選儲存部具有收集部,所述收集部連接于傾 斜內壁部的上端,并形成受檢體被離心分離而在所述儲存空間的外周側形成層結構體時收 容第二比重成分的收集空間。
[0027] 并且,優(yōu)選本發(fā)明的離心分離用容器在儲存空間內具備具有第一比重成分的比重 與第二比重成分的比重之間的比重的觸變性分離劑。
[0028] 本發(fā)明的離心分離裝置具備:
[0029] 上述記載的離心分離用容器;及
[0030] 在保持有該容器的狀態(tài)下以容器的中心軸為旋轉軸進行旋轉的容器保持部。
[0031] 另外,本發(fā)明的離心分離方法中,
[0032] 向上述記載的離心分離用容器注入受檢體,
[0033] 使容器以該容器的中心軸為旋轉軸進行旋轉從而對受檢體中的第一比重成分及 第二比重成分進行離心分離。
[0034] 發(fā)明效果
[0035] 本發(fā)明的離心分離用容器在傾斜內壁部的一部分形成有凹部,該凹部具有使該凹 部的寬度從傾斜內壁部朝向凹部底面逐漸減小并與凹部底面連接的凹部側面,具有充分寬 的寬度,且在關于中心軸的徑向上形成于橫切界面的位置,該界面是旋轉時被離心的受檢 體與空氣的界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容器,第一比重成分的存在于凹部上的部分相比于存在于 其他區(qū)域的部分容易從層結構體剝離。因而,首先,第一比重成分的存在于凹部上的部分從 層結構體剝離,并且,以此為契機,存在于其他區(qū)域的部分被存在于凹部上的部分拉拽而從 層結構體剝離。該凹部能夠在成形容器的同時容易地形成。其結果是,能夠更加高效地回 收受檢體的離心分離出的成分。
[0036] 并且,本發(fā)明的離心分離裝置及離心分離方法使用上述本發(fā)明的離心分離用容器 進行離心分離,因此能夠更加高效地回收受檢體的離心分離出的成分。
【附圖說明】
[0037] 圖Ia~圖Ic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離心分離用容器的結構的概略圖。
[0038] 圖2是圖1的X-X剖面上的容器的主體構件的概略剖視圖。
[0039] 圖3是表示圖1的X-X剖面上的容器的內部結構的概略剖視圖。
[0040] 圖4是表示離心分離裝置的結構的概略剖視圖。
[0041] 圖5是表示離心分離時的容器內部情況的概略剖視圖。
[0042] 圖6a~圖6d是表示離心分離方法的工序的概略剖視圖。
[0043] 圖7a~圖7e是表示離心分離用容器的凹部的另一結構的概略圖。
[0044] 圖8a~圖8b是表示離心分離用容器的凹部的另一結構的概略圖。
[0045] 圖9a~圖9b是表示實施例中的離心分離用容器的結構的概略圖。
[0046] 圖IOa~圖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