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噴射或霧化裝置,特別是一種噴射器。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噴射器的按頭和噴嘴一體成型,如要改變不同的噴出狀態(tài),便需要將按頭拆下,更換對應的按頭和噴嘴來滿足要求,但在拆卸按頭的過程中,往往會對緊固零件等造成破壞,因此現(xiàn)有市場中的噴射器使用樣式較為單一,使用范圍有限,適用性較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適用性強的提攜式噴射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提攜式噴射器,包括按頭和噴嘴,所述按頭設置有縱向進相道和橫向進相道,所述縱向進相道的上端與所述橫向進相道的末端連接,所述噴嘴鉸接在所述橫向進相道的前端,所述噴嘴設置有若干互不連通的噴孔,當其中一個所述噴孔與所述橫向進相道連通時,其余所述噴孔與所述橫向進相道不連通。
所述噴嘴具有轉動部和連接在所述轉動部側端面的射柱,所述噴孔設置在所述轉動部內(nèi),所述噴孔包括第一噴孔和第二噴孔,所述射柱與所述第二噴孔連通。
所述轉動部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設置有第一轉動軸,所述橫向進相道的前端設置有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的側壁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轉動軸匹配的第一鉸接孔。
所述第一鉸接孔的外側設置有橫向?qū)虿郏鰴M向?qū)虿鄣纳疃扔蓛?nèi)側向外側遞增。
所述第一工作腔內(nèi)安裝有墊片,所述墊片被夾持在所述橫向進相道和轉動部之間。
它還包括手提蓋,所述手提蓋設置有第二工作腔,所述按頭安裝在所述第二工作腔內(nèi)。
所述第一鉸接孔的外側設置有第二轉動軸,所述第二工作腔的側壁設置有與所述第二轉動軸匹配的第二鉸接孔。
所述第二鉸接孔的外側設置有縱向?qū)虿?,所述縱向?qū)虿鄣纳疃扔蓛?nèi)側向外側遞增。
所述手提蓋具有提手部。
所述第二工作腔的下端設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內(nèi)壁上端設置有第一卡臺,所述通孔的內(nèi)壁下端設置有第二卡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噴嘴鉸接在橫向進相道的前端,噴嘴設置有若干互不連通的噴孔,當其中一個噴孔與橫向進相道連通時,其余噴孔與橫向進相道不連通,形成多個異面孔,使用時無需拆卸按頭,根據(jù)要求轉動噴嘴選擇噴孔即可,具有結構簡單,使用范圍廣,適用性強等優(yōu)點;另外,按頭安裝在手提蓋中,便于提攜,使該產(chǎn)品更加美觀大方、實用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之一;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之二;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解圖;
圖4是按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噴嘴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手提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之三;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之四。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8,一種提攜式噴射器,包括按頭1和噴嘴2,所述按頭1設置有縱向進相道3和橫向進相道4,所述縱向進相道3的上端與所述橫向進相道4的末端連接,縱向進相道3的下端與現(xiàn)有技術中氣霧閥的閥芯連接,所述噴嘴2鉸接在所述橫向進相道4的前端,所述噴嘴2設置有若干互不連通的噴孔,當其中一個所述噴孔與所述橫向進相道4連通時,其余所述噴孔與所述橫向進相道4不連通,形成多個異面孔,使用時無需拆卸按頭,根據(jù)要求轉動噴嘴選擇噴孔即可,具有結構簡單,使用范圍廣,適用性強等優(yōu)點。
更進一步地說,所述噴嘴2具有轉動部7和連接在所述轉動部7側端面的射柱8,所述噴孔設置在所述轉動部7內(nèi),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噴孔優(yōu)選設置有兩個,包括第一噴孔5和第二噴孔6,第一噴孔5和第二噴孔6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其水平投影方向上相互垂直,第二噴孔6的半徑大于第一噴孔5的半徑。所述射柱8與所述第二噴孔6連通,當?shù)谝粐娍?與橫向進相道4連通時,可噴出第一種狀態(tài),當?shù)诙娍?與橫向進相道4連通時,可噴出第二種狀態(tài),射柱8的外端還可插入塑料管9增加噴射距離。
所述轉動部7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設置有第一轉動軸10,所述橫向進相道4的前端設置有第一工作腔11,所述第一工作腔11的側壁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轉動軸10匹配的第一鉸接孔12。所述第一鉸接孔12的外側設置有橫向?qū)虿?3,所述橫向?qū)虿?3的深度由內(nèi)側向外側遞增,第一轉動軸10從側端插入插槽13后卡入第一鉸接孔12中,使噴嘴2鉸接在橫向進相道4的前端,結構簡單,安裝牢固。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腔11內(nèi)安裝有墊片14,所述墊片14被夾持在所述橫向進相道4和轉動部7之間,墊片14一方面起到密封防漏作用,另一方面對噴嘴2起到防滑限位作用,防止在使用過程中,噴嘴2受重力等外界因素出現(xiàn)非人為的轉動。
該提攜式噴射器還包括手提蓋15,所述手提蓋15設置有第二工作腔16,所述按頭1安裝在所述第二工作腔16內(nèi)。所述第一鉸接孔12的外側設置有第二轉動軸17,所述第二工作腔16的側壁設置有與所述第二轉動軸17匹配的第二鉸接孔18,所述第二鉸接孔18的外側設置有縱向?qū)虿?9,所述縱向?qū)虿?9的深度由內(nèi)側向外側遞增,第二轉動軸17從上端插入縱向?qū)虿?9后卡入第二鉸接孔18中,使按頭1與手提蓋15鉸接,結構簡單,安裝牢固。所述手提蓋15的后端設置有提手部20,便于提攜,使該產(chǎn)品更加美觀大方、實用方便;提手部20設置有防滑條紋,增大摩擦,起防滑效果。
參照圖6至圖8,第二工作腔16的下端設置有通孔23,縱向進相道3的下端穿過通孔23后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氣霧閥21連接;氣霧閥21設置有固定蓋,固定蓋呈環(huán)形的半圓弧狀,所述通孔23的內(nèi)壁上端設置有第一卡臺24,所述通孔23的內(nèi)壁下端設置有第二卡臺25,第二卡臺25的下端面傾斜,便于固定蓋嵌入,裝配后,固定蓋的外側被夾持在第一卡臺24和第二卡臺25之間,固定蓋的內(nèi)側扣合在罐體22上,結構簡單,裝配方便。
以上的實施方式不能限定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專業(yè)技術領域的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整體構思的情況下,所做的均等修飾與變化,均仍屬于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涵蓋的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