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恒溫槽領域,具體是一種恒溫槽攪拌機構。
背景技術:
恒溫槽攪拌機構是恒溫槽中的重要結構部件,恒溫槽在使用時,其槽內的液體不斷的被加熱或被冷卻,溫差變化極大?,F(xiàn)有的恒溫槽設備的攪拌機構結構單一,僅使用一片攪拌槳對液體進行攪拌,攪拌槳的大小、傾角、轉速等設計不能完全適應不同黏度的液體,同時缺乏有效的導流組件。在恒溫槽與環(huán)境溫度偏差巨大時,槽內液面的上水平面與其他不同深度的液體溫度差異大,儲液箱內液體不能攪拌均勻,影響恒溫槽的穩(wěn)定性和均勻性;攪拌機構的設計直接關系到恒溫槽的整體性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解決現(xiàn)有恒溫槽攪拌機構對槽內液體攪拌不均勻的缺陷,為此本實用新型設計采用如下方案:
一種恒溫槽攪拌機構,包括恒溫槽以及設置于恒溫槽上蓋板上方的電機,還包括設置于恒溫槽內的導流組件,所述導流組件包括導流擋板和導流套筒,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豎直伸入恒溫槽內并通過聯(lián)軸器連接有延長軸,所述導流擋板豎直安裝于延長軸的旁側,且導流擋板的上端延伸至聯(lián)軸器處,導流擋板的下端延伸至恒溫槽底部;所述導流套筒包括直筒和直角扇形筒,所述直角扇形筒的弧面封閉,直角扇形筒的一直面與導流擋板的下端連接且不封閉,直角扇形筒的另一直面與直筒連通;所述延長軸通過直筒伸入直角扇形筒內,所述延長軸上于直筒上方安裝有一個四片式風葉,延長軸上于直筒或直角扇形筒內安裝有兩個三片式風葉。
進一步,所述的三片式風葉的葉片傾角為45°,葉片直徑為41.9毫米,所述四片式風葉的葉片傾角為45°,葉片直徑為44毫米。
進一步,所述聯(lián)軸器外圍套裝有保護套管。
進一步,所述電機和恒溫箱上蓋板之間裝有緩沖橡膠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的恒溫槽攪拌機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可以大幅提高恒溫槽的穩(wěn)定性及均勻性。通過垂直安裝的攪拌部件及導流組件,解決了使用不同黏度液體時恒溫槽內溫度不均勻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可靠,安裝方便,對恒溫槽的性能提升顯著。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就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攪拌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導流組件的主視圖;
圖4是導流組件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所示的一種恒溫槽攪拌機構,包括恒溫槽1以及設置于恒溫槽1的上蓋板3上方的電機2,電機2和上蓋板3之間裝有緩沖橡膠墊4,提高攪拌時電機2的穩(wěn)定性。
還包括設置于恒溫槽1內的導流組件8,參照圖3和圖4所示,所述導流組件包括導流擋板81和導流套筒,所述電機2的輸出軸豎直伸入恒溫槽1內并通過聯(lián)軸器5連接有延長軸6,為了防止聯(lián)軸器5固定螺釘攪入雜物,在聯(lián)軸器5的外圍套裝有保護套管7。
所述導流擋板81豎直安裝于延長軸6的旁側,將恒溫槽1兩側隔開,導流擋板81的上端延伸至聯(lián)軸器5處,導流擋板81的下端延伸至恒溫槽1的底部。所述導流套筒包括直筒82和直角扇形筒83,所述直角扇形筒83的弧面83c封閉,直角扇形筒83的直面83a與導流擋板81的下端連接且不封閉,直角扇形筒83的另一直面83b與直筒82連通。
所述延長軸6通過直筒82伸入直角扇形筒83內,參照圖2所示,所述延長軸6上于直筒82上方安裝有一個四片式風葉9,延長軸6上于直筒內安裝有三片式風葉10,于直角扇形筒83內安裝有三片式風葉11,兩個三片式風葉的葉片交叉排布。
三片式風葉的葉片傾角為45°,葉片直徑為41.9毫米;四片式風葉的葉片傾角為45°,葉片直徑為44毫米。
兩只三片式風葉10、11轉動時,風葉攪動的液體會通過直筒82、直角扇形筒83,然后自直面83a的開口導流至導流擋板81的另一側,后通過導流擋板81上部的孔隙再次回到延長軸6側進行攪拌,保證引流作用的有效性。同時四片式風葉9于直筒82上方配合,有效控制液體流量,流速,保證攪拌的均勻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