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清洗小麥的設備。
背景技術:
麥粒中含有碎石、大顆土塊等大顆粒雜質,還有細沙等細小雜質,從倉庫取出后必須再經過風選、篩選、水洗等步驟來除雜;以往在篩選、風選過后,顆粒狀的固體雜質基本全部被除去,但麥粒中往往還含有細沙等雜質,還需要經過一道水洗的工序,才能夠去除雜質;以往水洗工序都是將麥粒直接丟入大池中,入水浸泡一段時間后撈出,現有的作業(yè)方式勞動量大,機械化程度低,有待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用于清洗小麥的設備,效果好。
一種用于清洗小麥的設備,包括底座、支撐軸、支撐板、齒條、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一連接件、轉軸、從動齒輪、儲存箱、驅動機構、多個清洗部;
支撐軸豎直轉動安裝在底座上;
支撐板安裝在支撐軸上,支撐板上設有水平布置的導軌;
齒條可移動安裝在導軌上;
第一齒輪轉動安裝在支撐軸上;
第二齒輪轉動安裝在支撐板上,第二齒輪和第一齒輪嚙合,第二齒輪的邊緣通過第一連接件與齒條連接;
轉軸豎直轉動安裝在支撐板上;
從動齒輪安裝在轉軸上,從動齒輪與齒條嚙合;
儲存箱安裝在轉軸上,儲存箱上設有多個進水孔,儲存箱上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
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支撐軸轉動并帶動第一齒輪轉動;
多個清洗部以支撐軸為中心均勻分布,清洗部包括清洗箱、動力單元,動力單元用于驅動清洗箱向靠近或遠離儲存箱方向移動;
上述儲存箱具有第一位置狀態(tài),當儲存箱處于第一位置狀態(tài)時,儲存箱置于清洗箱內。
優(yōu)選的,驅動機構包括驅動軸、驅動單元、第三齒輪、轉輪、多段輪齒、第四齒輪;驅動軸沿豎直方向布置;驅動單元用于帶動驅動軸轉動;第三齒輪安裝在驅動軸上,第三齒輪與第一齒輪嚙合;轉輪安裝在驅動軸上,多段輪齒間隔安裝在轉輪的周向表面,多段輪齒關于轉輪的軸線均勻分布;第四齒輪安裝在支撐軸上,第四齒輪與輪齒嚙合。
優(yōu)選的,還包括安裝軸、加工臺;安裝軸豎直安裝在底座上,加工臺安裝在安裝軸上;加工臺的上表面設有成環(huán)形布置的容納槽;
儲存箱還具有第二位置狀態(tài),當儲存箱處于第二位置狀態(tài)時,儲存箱置于容納槽的正上方。
優(yōu)選的,還包括多個排氣管、供氣機構,多個排氣管均置于容納槽的上方,多個排氣管錯落布置,排氣管的出氣方向向下布置,多個排氣管均與供氣機構連接。
優(yōu)選的,安裝軸與底座轉動連接;
還包括第五齒輪,第五齒輪安裝在安裝軸上,第五齒輪和輪齒嚙合;
還包括橫桿、壓板,橫桿位于排氣管的上游側,橫桿置于容納槽的上方,橫桿固定;壓板置于容納槽的上方,壓板的第一端與橫桿固定,壓板的第二端位于其第一端的下游側,壓板自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逐漸向下傾斜。
優(yōu)選的,還包括第六齒輪,第六齒輪安裝在安裝軸上,第六齒輪置于加工臺的上方;
還包括支桿、第七齒輪、旋轉軸、攪拌葉,支桿置于容納槽的上方,支桿固定;第七齒輪置于容納槽的上方,第七齒輪與支桿轉動連接,第七齒輪與第六齒輪嚙合;旋轉軸置于容納槽的上方,旋轉軸安裝在第七齒輪上;攪拌葉置于容納槽的上方,攪拌葉位于壓板的下游側,攪拌葉安裝在旋轉軸上,攪拌葉的下表面與容納槽的上表面貼合;
至少部分排氣管置于攪拌葉的上游側,至少部分排氣管置于攪拌葉的下游側。
優(yōu)選的,儲存箱內設有多個擋板,多個擋板錯落布置。
優(yōu)選的,多個擋板均水平布置,擋板在豎直平面內的的截面為“∧”型。
本發(fā)明中,利用驅動單元帶動驅動軸轉動,進而通過第三齒輪、轉輪、輪齒分別帶動第一齒輪、第四齒輪轉動,由于輪齒間隔分布,因此,當輪齒與第四齒輪分離時,第四齒輪停止轉動,進而讓支撐軸停止。
在支撐軸停止的時間內,利用第三齒輪帶動第一齒輪轉動,第一齒輪帶動第二齒輪轉動,第二齒輪通過第一連接件帶動齒條不斷的來回移動。
利用動力單元驅動清洗箱向儲存箱方向移動,讓儲存箱進入清洗箱內,在清洗箱內放入清洗液,利用清洗液對小麥進行清洗。在清洗時,由于儲存箱不斷的來回轉動,因此,清洗效果、清洗效率大大提高。
支撐軸再次轉動,當儲存箱置于容納槽上方時,讓清洗后的小麥落在容納槽上,然后在儲存箱內放入待清洗的小麥,準備再次清洗。
清洗后的小麥堆積在容納槽上,由于第五齒輪和輪齒嚙合,因此加工臺會轉動;小麥經過壓板時,在壓板的壓力下,堆積的小麥會平攤開來,讓小麥分布更加均勻。
由于第七齒輪和第六齒輪嚙合,在安裝軸轉動時,通過第六齒輪帶動第七齒輪轉動,進而帶動攪拌葉轉動,對容納槽內小麥進行攪拌,讓小麥不斷的重新分布。
利用排氣管、供氣機構對小麥進行干燥,配合上述結構,能夠大大提高小麥的干燥效率。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小麥清洗效果好,干燥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結合;下面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詳細說明。
參照圖1: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用于清洗小麥的設備,包括底座1、支撐軸2、支撐板3、齒條4、第一齒輪5、第二齒輪6、第一連接件7、轉軸8、從動齒輪9、儲存箱10、驅動機構、多個清洗部。
支撐軸2豎直轉動安裝在底座1上;支撐板3安裝在支撐軸2上,支撐板3上設有水平布置的導軌;齒條4可移動安裝在導軌上。
第一齒輪5轉動安裝在支撐軸2上;第二齒輪6轉動安裝在支撐板3上,第二齒輪6和第一齒輪5嚙合,第二齒輪6的邊緣通過第一連接件7與齒條4連接。
轉軸8豎直轉動安裝在支撐板3上;從動齒輪9安裝在轉軸8上,從動齒輪9與齒條4嚙合。
儲存箱10安裝在轉軸8上,儲存箱10上設有多個進水孔,儲存箱10上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
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支撐軸2轉動并帶動第一齒輪5轉動。
多個清洗部以支撐軸2為中心均勻分布,清洗部包括清洗箱11、動力單元12,動力單元12用于驅動清洗箱11向靠近或遠離儲存箱10方向移動。
上述儲存箱10具有第一位置狀態(tài),當儲存箱10處于第一位置狀態(tài)時,儲存箱10置于清洗箱11內。
本實施例中,驅動機構包括驅動軸13、驅動單元14、第三齒輪15、轉輪16、多段輪齒、第四齒輪17;驅動軸13沿豎直方向布置;驅動單元14用于帶動驅動軸13轉動;第三齒輪15安裝在驅動軸13上,第三齒輪15與第一齒輪5嚙合;轉輪16安裝在驅動軸13上,多段輪齒間隔安裝在轉輪16的周向表面,多段輪齒關于轉輪16的軸線均勻分布;第四齒輪17安裝在支撐軸2上,第四齒輪17與輪齒嚙合。
本實施例還包括安裝軸18、加工臺19;安裝軸18豎直轉動安裝在底座1上,加工臺19安裝在安裝軸18上;加工臺19的上表面設有成環(huán)形布置的容納槽。
儲存箱10還具有第二位置狀態(tài),當儲存箱10處于第二位置狀態(tài)時,儲存箱10置于容納槽的正上方;清洗后小麥放在容納槽內,便于后續(xù)進行清洗。
本實施例還包括多個排氣管20、供氣機構21,多個排氣管20均置于容納槽的上方,多個排氣管20錯落布置,排氣管20的出氣方向向下布置,多個排氣管20均與供氣機構21連接;利用供氣機構21、排氣管20對小麥進行干燥。
本實施例還包括第五齒輪22,第五齒輪22安裝在安裝軸18上,第五齒輪22和輪齒嚙合。
本實施例還包括橫桿23、壓板24,橫桿23位于排氣管20的上游側,橫桿23置于容納槽的上方,橫桿23固定;壓板24置于容納槽的上方,壓板24的第一端與橫桿23固定,壓板24的第二端位于其第一端的下游側,壓板24自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逐漸向下傾斜;利用壓板24讓小麥分布均勻,提高干燥效果。
本實施例還包括第六齒輪25,第六齒輪25安裝在安裝軸18上,第六齒輪25置于加工臺19的上方。
本實施例還包括支桿26、第七齒輪27、旋轉軸28、攪拌葉29,支桿26置于容納槽的上方,支桿26固定;第七齒輪27置于容納槽的上方,第七齒輪27與支桿26轉動連接,第七齒輪27與第六齒輪25嚙合;旋轉軸28置于容納槽的上方,旋轉軸28安裝在第七齒輪27上;攪拌葉29置于容納槽的上方,攪拌葉29位于壓板24的下游側,攪拌葉29安裝在旋轉軸28上,攪拌葉29的下表面與容納槽的上表面貼合。安裝軸18轉動時,利用第六齒輪25、第七齒輪27等帶動攪拌葉29不斷轉動,不斷的翻轉小麥,提高干燥效果。
至少部分排氣管20置于攪拌葉29的上游側,至少部分排氣管20置于攪拌葉29的下游側;先對小麥干燥一端時間,然后,利用攪拌葉29將小麥翻轉,對小麥再次進行干燥,提高干燥效果。
本實施例中,儲存箱10內設有多個擋板30,多個擋板30錯落布置;儲存箱10轉動時,利用擋板30隔擋小麥,讓小麥不斷的錯位移動,避免小麥集中移動,讓小麥清洗更加均勻,提高清洗效果。
本實施例中,多個擋板30均水平布置,擋板30在豎直平面內的的截面為“∧”型;通過上述設計,不管儲存箱10怎么轉動,都便于小麥沿著儲存箱10的表面移動,便于讓小麥位置不斷變化,提高清洗效果。
用驅動單元14帶動驅動軸13轉動,進而通過第三齒輪15、轉輪16、輪齒分別帶動第一齒輪5、第四齒輪17轉動,由于輪齒間隔分布,因此,當輪齒與第四齒輪17分離時,第四齒輪17停止轉動,進而讓支撐軸2停止。
在支撐軸2停止的時間內,利用第三齒輪15帶動第一齒輪5轉動,第一齒輪5帶動第二齒輪6轉動,第二齒輪6通過第一連接件7帶動齒條4不斷的來回移動。
利用動力單元12驅動清洗箱11向儲存箱10方向移動,讓儲存箱10進入清洗箱11內,在清洗箱11內放入清洗液,利用清洗液對小麥進行清洗。在清洗時,由于儲存箱10不斷的來回轉動,因此,清洗效果、清洗效率大大提高。
支撐軸2再次轉動,當儲存箱10置于容納槽上方時,讓清洗后的小麥落在容納槽上,然后在儲存箱10內放入待清洗的小麥,準備再次清洗。
清洗后的小麥堆積在容納槽上,由于第五齒輪22和輪齒嚙合,因此加工臺19會轉動;小麥經過壓板24時,在壓板24的壓力下,堆積的小麥會平攤開來,讓小麥分布更加均勻。
由于第七齒輪27和第六齒輪25嚙合,在安裝軸18轉動時,通過第六齒輪25帶動第七齒輪27轉動,進而帶動攪拌葉29轉動,對容納槽內小麥進行攪拌,讓小麥不斷的重新分布。
利用排氣管20、供氣機構21對小麥進行干燥,配合上述結構,能夠大大提高小麥的干燥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