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一種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850465閱讀:23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廢棄物(濕污泥)的處理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采用帶復合干燥器的干化與焚燒相結(jié)合的濕污泥處理裝置。
技術(shù)背景污泥是污水處理后的固體殘留物,污泥量約占污水處理量的3‰~5‰(以含水率97%計)。我國的工業(yè)和生活污水處理量正在迅速增加,隨著污水處理廠的不斷興建,必將產(chǎn)生更多的污泥。污泥的成分非常復雜,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還含有普通有機質(zhì)、難降解的有機物、多種微量元素、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重金屬等成分。
以焚燒為核心工藝的污泥處理方法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減量化、穩(wěn)定化和無害化的要求。但是現(xiàn)有的污泥焚燒方法,大都要求先使用專門的設(shè)備對污泥進行干化等預處理后再進行焚燒,干化與焚燒在兩套設(shè)備中完成,系統(tǒng)復雜;干化設(shè)備能耗大,運行成本高,安全性要求高;而且簡單焚燒干化污泥,容易產(chǎn)生NOx,需在焚燒爐后配備脫氮裝置;同時,由于污泥中含硫,還需在焚燒爐后配備脫硫裝置。這使得污泥焚燒系統(tǒng)復雜、無害化處理成本高昂。
直接向焚燒爐內(nèi)添加未經(jīng)干化的濕污泥進行焚燒,可以將污泥的干燥、焚燒甚至煙氣的無害化處理等單元工藝集中在單一裝置中同時進行,簡化污泥焚燒處理工藝,降低處理成本;但濕污泥中所含的水分將隨焚燒所產(chǎn)生的高溫煙氣一起排出爐膛,帶走大量熱量,因此需要加入大量輔助燃料才能達到能量平衡。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復合干燥器的循環(huán)流化床濕污泥干化焚燒處理裝置,該裝置將污泥的干化和焚燒有機結(jié)合起來,集中在一體化裝置中進行,濕污泥干化所需熱量直接來自于污泥及輔助燃料的燃燒放出的熱量,以及從煙氣中回收的焚燒爐剩余熱量,干化后的污泥在爐膛內(nèi)焚燒。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包括其上部依次連通的循環(huán)流化床焚燒爐爐膛1、高溫氣固分離器2)和尾部煙道3,以及熱灰分配閥4、污泥打散裝置5、復合干燥器6和由相連通的細粉分離器71、冷卻器72、汽水分離器73和風機74組成的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灰分配閥4位于高溫氣固分離器2下方,其入口與高溫氣固分離器料腿21相連通,其出口分別與焚燒爐爐膛1和復合干燥器6相連通,其具體結(jié)構(gòu)為在高溫氣固分離器料腿21正下方設(shè)置一豎直分流板402,該豎直分流板402兩側(cè)分別設(shè)置上部相通,底面處于同一水平高度的熱灰分配閥第一進料室403和第二進料室405,所述豎直分流板402將分離器料腿21在所述第一進料室403和第二進料室405底面上的投影分成兩個部分;還設(shè)置有第一出料室404和第二出料室406,所述第一出料室404和第二出料室406上部分別設(shè)有第一溢流口407和第二溢流口408,所述第一溢流口407和第二溢流口408底端處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一進料室403與第一出料室404底部通過第一水平孔409相連通,所述第一出料室404上部通過第一溢流口407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通;所述第二進料室405與第二出料室406底部通過第二水平孔410相通;所述第一水平孔409和第二水平孔410頂端處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豎直分流板402頂端不低于第一水平孔409頂端,且不高于第一溢流口407底端;所述第一出料室404、第一進料室403、第二進料室405和第二出料室406底面均設(shè)有帶風帽的布風板,布風板的下方分別設(shè)置與所述第一出料室404、第一進料室403、第二進料室405和第二出料室406相對應的風室,風室通入流量可調(diào)節(jié)的流化風;所述第一出料室404與第二出料室406之間有平衡風管401相連通;所述復合干燥器6通過第二溢流口408與所述熱灰分配閥4相連通,其具體結(jié)構(gòu)為在復合干燥器6內(nèi)設(shè)有相互平行的豎直入口隔墻605和折流隔墻606;所述入口隔墻605位于復合干燥器6內(nèi)靠近熱灰分配閥4的第二溢流口408處,所述折流隔墻606位于復合干燥器6中部,二者將復合干燥器6內(nèi)部分為入口室601、直接換熱室602、間接換熱室603;所述入口室601上部與第二溢流口408相連通,所述入口室601與直接換熱室602通過入口隔墻605分隔,其二者底部相通;所述直接換熱室602與間接換熱室603通過折流隔墻606分隔,其二者上部相通;所述入口室601、直接換熱室602和間接換熱室603的底面均設(shè)置帶風帽的布風板,布風板下方分別設(shè)置與所述入口室601、直接換熱室602和間接換熱室603相對應的風室,風室通入流量可調(diào)節(jié)的流化氣體;所述直接換熱室602、間接換熱室603內(nèi)的流化氣體為惰性氣體或者經(jīng)過冷卻的焚燒爐煙氣,其流化速度為0.4-1.5m/s;所述直接換熱室602頂部靠近入口室601處設(shè)有濕污泥加入口609,所述間接換熱室603頂部遠離入口室601處設(shè)有排氣口610;所述間接換熱室603內(nèi)布置有放熱盤管608,所述折流隔墻606上端略高于放熱盤管608上端,以免磨損放熱盤管608;所述放熱盤管608與尾部煙道3中的管式換熱器31相連通,放熱盤管608和管式換熱器31內(nèi)充有換熱介質(zhì);所述污泥打散裝置5為機械式或氣力式污泥打散裝置,通過濕污泥加入口609與復合干燥器6相連通;所述復合干燥器6遠離第二逆流口408的一側(cè)設(shè)有干污泥出口611和排氣口610;所述干污泥出口611通過干污泥返料器612或第一螺旋給料機613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通;所述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通過復合干燥器6的排氣口610與復合干燥器6相連通;所述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的細粉分離器71的細粉出口通過細粉返料器711或第二螺旋給料機712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通,將從干燥器排氣中分離出來的污泥細粉送回焚燒爐爐膛1。
所述干污泥出口611設(shè)置在復合干燥器6遠離第二溢流口408的側(cè)壁上,其底端與第二溢流口408底端等高,并通過干污泥返料器612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通,將經(jīng)過干化的污泥和冷卻后的循環(huán)灰一起經(jīng)干污泥返料器612送回焚燒爐爐膛1。
所述干污泥出口611設(shè)置在復合干燥6間接換熱室603底面遠離入口室601的一端,并通過第一螺旋給料機613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通,將經(jīng)過干化的污泥和冷卻后的循環(huán)灰一起經(jīng)第一螺旋給料機(613)送回焚燒爐爐膛1。
在所述復合干燥器6的間接換熱室603內(nèi)設(shè)置與入口隔墻605平行的出口隔墻607,分隔出出口室604,所述出口室604的底面設(shè)有帶風帽的布風板,布風板下方設(shè)置與所述出口室604相對應的風室,風室內(nèi)通入流量可調(diào)節(jié)的流化氣體;所述由出口隔墻607分隔的間接換熱室603與出口室604底部相通;所述干污泥出口611設(shè)置在所述出口室604的側(cè)壁上,其底端與第二溢流口408底端等高,并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通。
所述豎直分流板402將分離器料腿21在第一進料室403和第二進料室405底面上的投影分成的兩個部分的面積之比為0.25-4.0。
所述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的風機74出口通過一流化氣體管路741與復合干燥器6的直接換熱室602和間接換熱室603底部風室相連通。
所述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的風機74出口通過一分支管路742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通。所述細粉返料器711入口設(shè)有加沙口713。所述第二螺旋給料機712入口設(shè)有加沙口713。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是在循環(huán)流化床焚燒爐旋風分離器分離下來的高溫循環(huán)灰經(jīng)熱灰分配閥分配,一部分進入返料器直接返回爐膛,另一部分進入復合干燥器;含水率在60-90%之間的濕污泥經(jīng)打散裝置打散后從設(shè)在復合干燥器上的濕污泥加入口加入;復合干燥器為鼓泡流化床式,底部通入流化氣體,其中布置放熱盤管,換熱介質(zhì)在尾部煙道中的管式換熱器中吸收熱煙氣的熱量,再在放熱盤管中放熱,加熱濕污泥;換熱介質(zhì)可以為導熱油或蒸汽。利用放熱盤管中換熱介質(zhì)帶入的煙氣的熱量來加熱、干燥濕污泥,但這部分熱量不足以將濕污泥干化至含水率5-20%,不足部分通過熱灰分配閥分流至復合干燥器的高溫循環(huán)灰補足。
通過調(diào)節(jié)熱灰分配閥第一進料室、第二進料室以及第一出料室、第二出料室的流化風速,可以將循環(huán)灰在直接返回爐膛與進入復合干燥器之間進行分配,從而控制進入復合干燥器的高溫循環(huán)灰量,將復合干燥器排氣溫度控制在80-150℃,并提供足夠的熱量將濕污泥干化至含水率5-20%??梢酝ㄟ^向循環(huán)回路中添加惰性床料(如沙子)以增加總循環(huán)灰量的方式,增大熱灰分配閥的調(diào)節(jié)范圍,增強其對復合干燥器排氣溫度的調(diào)節(jié)能力;濕污泥在復合干燥器中與循環(huán)灰直接摻混、與放熱盤管間接換熱,被加熱,所含水分蒸發(fā),干燥至含水率為5-20%的干化污泥,與循環(huán)灰一起通過返料器送回爐膛焚燒。
當熱灰直接返料口與干污泥返料口的高度不等時,第一溢流口與第二溢流口壓力不等,可以通過分流板的位置來平衡循環(huán)灰直接返回爐膛與流入復合干燥器兩路的流動阻力。當熱灰直接返料口高于干污泥返料口時,第一溢流口壓力較低,分流板將分離器料腿在第一進料室和第二進料室底面上的投影分割成的兩部分的面積之比應小于1;反之則應大于1。
濕污泥所含水分大部分在復合干燥器中被蒸發(fā)出來,隨復合干燥器流化氣體從復合干燥器頂部引出;復合干燥器排氣經(jīng)細粉分離器分離出細粉和灰塵、冷卻器冷凝出冷凝水后,再經(jīng)風機加壓,作為復合干燥器流化氣體送回復合干燥器循環(huán)使用,部分送入爐膛焚燒;細粉分離器分離出的細粉和灰塵通過機械輸送方式或者氣力方式送回爐膛焚燒,冷卻器冷凝出的冷凝水送回污水處理廠處理。
濕污泥的干化過程在復合干燥器中進行,利用高溫循環(huán)灰?guī)氲奈勰嘁约拜o助燃料的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同時還從煙氣中回收焚燒爐的煙氣余熱,干化濕污泥,濕污泥被干化為5-20%的顆粒狀干化污泥,再與循環(huán)灰一起返回爐膛焚燒,焚燒產(chǎn)生的高溫煙氣中只含有少量水蒸氣;濕污泥中的大部分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隨溫度較低的復合干燥器排氣排出,水蒸氣在冷卻器中冷凝成水,可送回污水處理廠處理,經(jīng)過除塵除濕的復合干燥器排氣可在封閉循環(huán)中循環(huán)使用,也可送入爐膛焚燒處理,能夠避免污泥干化時產(chǎn)生的有異味的氣體排放到環(huán)境中。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循環(huán)流化床濕污泥復合干化焚燒處理裝置具有如下優(yōu)點突破先干化再焚燒、兩個過程各自獨立進行的模式,將污泥的干化和焚燒有機結(jié)合起來,集中在一體化的裝置中進行,節(jié)省了因物料冷卻和輸運造成的熱量損失和動力消耗,大大簡化了濕污泥的干化焚燒處理工藝,簡化了干化焚燒設(shè)備;濕污泥干化所需熱量來自焚燒爐熱煙氣的余熱和來自于污泥以及輔助燃料的燃燒放出的熱量熱粒子與濕污泥在復合干燥器中直接接觸,充分摻混,強化了傳熱,使?jié)裎勰嘌杆俦患訜?、干燥;同時濕污泥還與放熱盤管間接換熱,吸收換熱介質(zhì)帶入的從熱煙氣中回收的熱量,從而充分利用了焚燒爐的煙氣余熱;對于濕污泥純燒,采用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可以使能夠純燒的濕污泥含水率上限提高2-3個百分點,使含水率73-75%及以下的濕污泥都可以不添加輔助燃料焚燒;對于需要添加輔助燃料的高含水率濕污泥的焚燒,采用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可以減少輔助燃料的添加量,節(jié)約運行成本;循環(huán)流化床焚燒爐采用循環(huán)流化的燃燒方式,具有抑止NOx生成和脫硫功能;濕污泥中所含的水分大部分不再隨焚燒產(chǎn)生的高溫煙氣排放,而是集中在復合干燥器排出的低溫氣體中,減少了系統(tǒng)的熱量損失,減少了焚燒爐輔助燃料的消耗量、或者提高了不需添加輔助燃料進行焚燒的濕污泥含水率的上限;污泥干化中產(chǎn)生的氣體經(jīng)處理后循環(huán)使用或者送入爐膛焚燒,使處理過程中不排放有異味的氣體。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裝置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熱灰分配閥和復合干燥器示意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裝置示意圖。
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熱灰分配閥和復合干燥器示意圖。
附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裝置示意圖。
附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熱灰分配閥和復合干燥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圖1和圖2是本實施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由圖可知,該實施例的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由循環(huán)流化床焚燒爐爐膛1、高溫氣固分離器2、尾部煙道3、熱灰分配閥4、污泥打散裝置5、復合干燥器6、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包括細粉分離器71、冷卻器72、汽水分離器73及風機74等)組成。
熱灰分配閥4位于分離器2下方,入口與分離器料腿21相連,出口分別與焚燒爐爐膛1和復合干燥器6相連,其具體結(jié)構(gòu)為在分離器料腿21正下方設(shè)置一豎直分流板402,其兩側(cè)分別設(shè)置熱灰分配閥第一進料室403和第二進料室405,兩室上部相通,底面處于同一水平高度,豎直分流板402將分離器料腿21在兩室底面上的投影分成兩個部分;還包括第一出料室404和第二出料室406,所述第一出料室404和第二出料室406的上部分別設(shè)有第一溢流口407和第二溢流口408;所述第一進料室403與第一出料室404底部通過第一水平孔409相通,第一出料室404上部通過第一溢流口407與焚燒爐爐膛相通;第二進料室405與第二出料室406底部通過第二水平孔410相通,第二出料室406上部設(shè)有第二溢流口408;第一溢流口407和第二溢流口408底端處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水平孔409和第二水平孔410頂端處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出料室404、第一進料室403、第二進料室405和第二出料室406底面均設(shè)置帶風帽的布風板,布風板下方設(shè)置分別與所述第一出料室404、第一進料室403、第二進料室405和第二出料室406相對應的風室,風室內(nèi)通入流量可調(diào)節(jié)的流化風。第一出料室404與第二出料室406之間有平衡風管401相連。
豎直分流板402頂端與第一溢流口407底端等高;豎直分流板402將分離器料腿21在第一進料室403和第二進料室405底面上的投影分成的兩個部分的面積之比為0.25。
熱灰分配閥4的第二溢流口408與復合干燥器6相通,復合干燥器6的具體結(jié)構(gòu)為復合干燥器6內(nèi)設(shè)有豎直的入口隔墻605和折流隔墻606,二者平行;入口隔墻605位于復合干燥器6內(nèi)靠近熱灰分配閥4的第二溢流口408處,折流隔墻606位于復合干燥器6中部,二者將復合干燥器6內(nèi)部分為入口室601、直接換熱室602、間接換熱室603;第二溢流口408與入口室601上部相通,入口室601與直接換熱室602通過入口隔墻605分隔,二者底部相通;直接換熱室602與間接換熱室603通過折流隔墻606分隔,二者上部相通;入口室601、直接換熱室602和間接換熱室603的底面均設(shè)置帶風帽的布風板,布風板下方設(shè)置分別與所述入口室601、直接換熱室602和間接換熱室603相對應的風室,風室內(nèi)通入流量可以調(diào)節(jié)的流化氣體。直接換熱室602、間接換熱室603的流化氣體為惰性氣體,流化速度為0.4m/s。直接換熱室602頂部靠近入口室601處設(shè)有濕污泥加入口609,間接換熱室603頂部遠離入口室601處設(shè)有排氣口610。間接換熱室603內(nèi)部布置放熱盤管608,折流隔墻606上端略高于放熱盤管608上端。放熱盤管608與尾部煙道3中的管式換熱器31相連通,放熱盤管608和管式換熱器31內(nèi)充有換熱介質(zhì)。
復合干燥器6濕污泥加入口609上方設(shè)有機械式污泥打散裝置5,打散后的污泥直接落入復合干燥器6。
復合干燥器6遠離第二溢流口408的側(cè)壁上設(shè)有干污泥出口611,干污泥出口611底端與第二溢流口408底端等高;干污泥出口611通過干污泥返料器612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將經(jīng)過干化的污泥和冷卻后的循環(huán)灰經(jīng)干污泥返料器612一起送回焚燒爐爐膛1。
復合干燥器的排氣口610與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相連,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的風機74出口通過流化氣體管路741與復合干燥器6直接換熱室602和間接換熱室603底部風室相連,有分支管路742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
細粉分離器71的細粉出口通過細粉返料器711與焚燒爐爐膛1相通,將從干燥器排氣中分離出來的污泥細粉送回焚燒爐爐膛1;細粉返料器711入口設(shè)有加沙口713,供運行時加入沙子以改善污泥細粉的輸運特性及流化特性。
實施例2
圖1和圖2是本實施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由圖可知,該實施例的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由循環(huán)流化床焚燒爐爐膛1、高溫氣固分離器2、尾部煙道3、熱灰分配閥4、污泥打散裝置5、復合干燥器6、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包括細粉分離器71、冷卻器72、汽水分離器73及風機74等)組成。
熱灰分配閥4位于分離器2下方,入口與分離器料腿21相連,出口分別與焚燒爐爐膛1和復合干燥器6相連,其具體結(jié)構(gòu)為在分離器料腿21正下方設(shè)置一豎直分流板402,其兩側(cè)分別設(shè)置熱灰分配閥第一進料室403和第二進料室405,兩室上部相通,底面處于同一水平高度,豎直分流板402將分離器料腿21在兩室底面上的投影分成兩個部分;還包括第一出料室404和第二出料室406,所述第一出料室404和第二出料室406的上部分別設(shè)有第一溢流口407和第二溢流口408;所述第一進料室403與第一出料室404底部通過第一水平孔409相通,第一出料室404上部通過第一溢流口407與焚燒爐爐膛相通;第二進料室405與第二出料室406底部通過第二水平孔410相通,第二出料室406上部設(shè)有第二溢流口408;第一溢流口407、第二溢流口408底端處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水平孔409和第二水平孔410頂端處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出料室404、第一進料室403、第二進料室405和第二出料室406底面均設(shè)置帶風帽的布風板,布風板下方設(shè)置分別與所述第一出料室404、第一進料室403、第二進料室405和第二出料室406相對應的風室,風室內(nèi)通入流量可調(diào)節(jié)的流化風。第一出料室404與第二出料室406之間有平衡風管401相連。分流板402頂端不低于第一水平孔409頂端,且不高于第一溢流口407底端;分流板402將分離器料腿21在第一進料室403和第二進料室405底面上的投影面積等分。
熱灰分配閥4的第二溢流口408與復合干燥器6相通,復合干燥器6的具體結(jié)構(gòu)為復合干燥器6內(nèi)設(shè)有豎直的入口隔墻605和折流隔墻606,二者平行;入口隔墻605位于復合干燥器6內(nèi)靠近熱灰分配閥4的第二溢流口408處,折流隔墻606位于復合干燥器6中部,二者將復合干燥器6內(nèi)部分為入口室601、直接換熱室602、間接換熱室603;第二溢流口408與入口室601上部相通,入口室601與直接換熱室602通過入口隔墻605分隔,二者底部相通;直接換熱室602與間接換熱室603通過折流隔墻606分隔,二者上部相通;入口室601、直接換熱室602和間接換熱室603的底面均設(shè)置帶風帽的布風板,布風板下方設(shè)置分別與所述入口室601、直接換熱室602和間接換熱室603相對應的風室,風室內(nèi)通入流量可以調(diào)節(jié)的流化氣體。直接換熱室602、間接換熱室603的流化氣體為惰性氣體,流化速度為0.8m/s。直接換熱室602頂部靠近入口室601處設(shè)有濕污泥加入口609,間接換熱室603頂部遠離入口室601處設(shè)有排氣口610。間接換熱室603內(nèi)部布置放熱盤管608,折流隔墻606上端略高于放熱盤管608上端。放熱盤管608與尾部煙道3中的管式換熱器31相連通,放熱盤管608和管式換熱器31內(nèi)充有換熱介質(zhì)。
復合干燥器6濕污泥加入口609上方設(shè)有氣力式污泥打散裝置5,打散后的污泥直接落入復合干燥器6內(nèi)。
復合干燥器6間接換熱室603底面遠離入口室601的一端設(shè)有干污泥出口611,通過第一螺旋給料機613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將經(jīng)過干化的污泥和冷卻后的循環(huán)灰經(jīng)第一螺旋給料機613一起送回焚燒爐爐膛1。
復合干燥器的排氣口610與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相連,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的風機74出口通過流化氣體管路741與復合干燥器6直接換熱室602和間接換熱室603底部風室相連。
細粉分離器71的細粉出口通過細粉返料器711與焚燒爐爐膛1相通,將從干燥器排氣中分離出來的污泥細粉送回焚燒爐爐膛1。
實施例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由循環(huán)流化床焚燒爐爐膛1、高溫氣固分離器2、尾部煙道3、熱灰分配閥4、污泥打散裝置5、復合干燥器6、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包括細粉分離器71、冷卻器72、汽水分離器73及風機74等)組成。
熱灰分配閥4位于分離器2下方,入口與分離器料腿21相連,出口分別與焚燒爐爐膛1和復合干燥器6相連,其具體結(jié)構(gòu)為在分離器料腿21正下方設(shè)置一豎直分流板402,其兩側(cè)分別為熱灰分配閥第一進料室403和第二進料室405,兩室上部相通,底面處于同一水平高度,豎直分流板402將分離器料腿21在兩室底面上的投影分成兩個部分;還包括第一出料室404和第二出料室406,所述第一出料室404和第二出料室406的上部分別設(shè)有第一溢流口407和第二溢流口408;第一進料室403與第一出料室404底部通過第一水平孔409相通,第一出料室404上部通過第一溢流口407與焚燒爐爐膛相通;第二進料室405與第二出料室406底部通過第二水平孔410相通,第二出料室406上部設(shè)有第二溢流口408;第一溢流口407、第二溢流口408底端處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水平孔409和第二水平孔410頂端處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出料室404、第一進料室403、第二進料室405和第二出料室406底面均設(shè)置帶風帽的布風板,布風板下方設(shè)置分別與所述第一出料室404、第一進料室403、第二進料室405和第二出料室406相對應的風室,風室內(nèi)通入流量可調(diào)節(jié)的流化風。第一出料室404與第二出料室406之間有平衡風管401相連。分流板402頂端不低于第一水平孔409頂端,且不高于第一溢流口407底端;分流板402將分離器料腿21在第一進料室403和第二進料室405底面上的投影面積等分。
熱灰分配閥4的第二溢流口408與復合干燥器6相通,復合干燥器6的具體結(jié)構(gòu)為復合干燥器6內(nèi)設(shè)有豎直的入口隔墻605和折流隔墻606,二者平行;入口隔墻605位于復合干燥器6內(nèi)靠近熱灰分配閥4的第二溢流口408處,折流隔墻606位于復合干燥器6中部,二者將復合干燥器6內(nèi)部分為入口室601、直接換熱室602、間接換熱室603;第二溢流口408與入口室601上部相通,入口室601與直接換熱室602通過入口隔墻605分隔,二者底部相通;直接換熱室602與間接換熱室603通過折流隔墻606分隔,二者上部相通;入口室601、直接換熱室602和間接換熱室603的底面均設(shè)置帶風帽的布風板,布風板下方設(shè)置分別與所述入口室601、直接換熱室602和間接換熱室603相對應的風室,風室內(nèi)通入流量可以調(diào)節(jié)的流化氣體。直接換熱室602、間接換熱室603的流化氣體為經(jīng)過冷卻的焚燒爐煙氣,流化速度為1.5m/s。直接換熱室602頂部靠近入口室601處設(shè)有濕污泥加入口609,間接換熱室603頂部遠離入口室601處設(shè)有排氣口610。間接換熱室603內(nèi)部布置放熱盤管608,折流隔墻606上端略高于放熱盤管608上端。放熱盤管608與尾部煙道3中的管式換熱器31相連通,放熱盤管608和管式換熱器31內(nèi)充有換熱介質(zhì)。
復合干燥器6濕污泥加入口609上方設(shè)有機械式污泥打散裝置5,打散后的污泥直接落入復合干燥器6內(nèi)。
復合干燥器6內(nèi)與入口室601相對的另一側(cè),設(shè)有與入口隔墻605平行的出口隔墻607,分隔出出口室604,其底面為帶風帽的布風板,下方對應風室,通入流量可以調(diào)節(jié)的流化氣體;間接換熱室603與出口室604通過出口隔墻607分隔,二者底部相通;出口室604側(cè)壁設(shè)有干污泥出口611,干污泥出口611底端與第二溢流口408底端等高;干污泥出口611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
復合干燥器的排氣口610與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相連,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的風機74出口通過流化氣體管路741與復合干燥器6直接換熱室602和間接換熱室603底部風室相連,有分支管路742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
細粉分離器71的細粉出口通過第二螺旋給料機712與焚燒爐爐膛1相通,將從干燥器排氣中分離出來的污泥細粉送回焚燒爐爐膛1;第二螺旋給料機712入口設(shè)有加沙口713,供運行時加入沙子以改善污泥細粉的輸運特性及流化特性。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包括其上部依次連通的循環(huán)流化床焚燒爐爐膛(1)、高溫氣固分離器(2)和尾部煙道(3),以及熱灰分配閥(4)、污泥打散裝置(5)、復合干燥器(6)和由相連通的細粉分離器(71)、冷卻器(72)、汽水分離器(73)和風機(74)組成的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灰分配閥(4)位于高溫氣固分離器(2)下方,其入口與高溫氣固分離器料腿(21)相連通,其出口分別與焚燒爐爐膛(1)和復合干燥器(6)相連通,其具體結(jié)構(gòu)為在高溫氣固分離器料腿(21)正下方設(shè)置一豎直分流板(402),該豎直分流板(402)兩側(cè)分別設(shè)置上部相通,底面處于同一水平高度的熱灰分配閥第一進料室(403)和第二進料室(405),所述豎直分流板(402)將分離器料腿(21)在所述第一進料室(403)和第二進料室(405)底面上的投影分成兩個部分;還設(shè)置有第一出料室(404)和第二出料室(406),所述第一出料室(404)和第二出料室(406)上部分別設(shè)有第一溢流口(407)和第二溢流口(408),所述第一溢流口(407)和第二溢流口(408)底端處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一進料室(403)與第一出料室(404)底部通過第一水平孔(409)相連通,所述第一出料室(404)上部通過第一溢流口(407)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通;所述第二進料室(405)與第二出料室(406)底部通過第二水平孔(410)相通;所述第一水平孔(409)和第二水平孔(410)頂端處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豎直分流板(402)頂端不低于第一水平孔(409)頂端,且不高于第一溢流口(407)底端;所述第一出料室(404)、第一進料室(403)、第二進料室(405)和第二出料室(406)底面均設(shè)有帶風帽的布風板,布風板的下方分別設(shè)置與所述第一出料室(404)、第一進料室(403)、第二進料室(405)和第二出料室(406)相對應的風室,風室通入流量可調(diào)節(jié)的流化風;所述第一出料室(404)與第二出料室(406)之間有平衡風管(401)相連通;所述復合干燥器(6)通過第二溢流口(408)與所述熱灰分配閥(4)相連通,其具體結(jié)構(gòu)為在復合干燥器(6)內(nèi)設(shè)有相互平行的豎直入口隔墻(605)和折流隔墻(606);所述入口隔墻(605)位于復合干燥器(6)內(nèi)靠近熱灰分配閥(4)的第二溢流口(408)處,所述折流隔墻(606)位于復合干燥器(6)中部,二者將復合干燥器(6)內(nèi)部分為入口室(601)、直接換熱室(602)、間接換熱室(603);所述入口室(601)上部與第二溢流口(408)相連通,所述入口室(601)與直接換熱室(602)通過入口隔墻(605)分隔,其二者底部相通;所述直接換熱室(602)與間接換熱室(603)通過折流隔墻(606)分隔,其二者上部相通;所述入口室(601)、直接換熱室(602)和間接換熱室(603)的底面均設(shè)置帶風帽的布風板,布風板下方分別設(shè)置與所述入口室(601)、直接換熱室(602)和間接換熱室(603)相對應的風室,風室通入流量可調(diào)節(jié)的流化氣體;所述直接換熱室(602)、間接換熱室(603)內(nèi)的流化氣體為惰性氣體或者經(jīng)過冷卻的焚燒爐煙氣,其流化速度為0.4-1.5m/s;所述直接換熱室(602)頂部靠近入口室(601)處設(shè)有濕污泥加入口(609),所述間接換熱室(603)頂部遠離入口室(601)處設(shè)有排氣口(610);所述間接換熱室(603)內(nèi)布置有放熱盤管(608),所述折流隔墻(606)上端略高于放熱盤管(608)上端;所述放熱盤管(608)與尾部煙道(3)中的管式換熱器(31)相連通,放熱盤管(608)和管式換熱器(31)內(nèi)充有換熱介質(zhì);所述污泥打散裝置(5)為機械式或氣力式污泥打散裝置,通過濕污泥加入口(609)與復合干燥器(6)相連通;所述復合干燥器(6)遠離第二逆流口(408)的一側(cè)設(shè)有干污泥出口(611)和排氣口(610);所述干污泥出口(611)通過干污泥返料器(612)或第一螺旋給料機(613)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通;所述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通過復合干燥器(6)的排氣口(610)與復合干燥器(6)相連通;所述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的細粉分離器(71)的細粉出口通過細粉返料器(711)或第二螺旋給料機(712)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通,將從干燥器排氣中分離出來的污泥細粉送回焚燒爐爐膛(1)。
2.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污泥出口(611)設(shè)置在復合干燥器(6)遠離第二溢流口(408)的側(cè)壁上,其底端與第二溢流口(408)底端等高,并通過干污泥返料器(612)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通,將經(jīng)過干化的污泥和冷卻后的循環(huán)灰一起經(jīng)干污泥返料器(612)送回焚燒爐爐膛(1)。
3.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污泥出口(611)設(shè)置在復合干燥器(6)間接換熱室(603)底面遠離入口室(601)的一端,并通過第一螺旋給料機(613)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通,將經(jīng)過干化的污泥和冷卻后的循環(huán)灰一起經(jīng)第一螺旋給料機(613)送回焚燒爐爐膛(1)。
4.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復合干燥器(6)的間接換熱室(603)內(nèi)設(shè)置與入口隔墻(605)平行的出口隔墻(607),分隔出出口室(604),所述出口室(604)的底面設(shè)有帶風帽的布風板,布風板下方設(shè)置與所述出口室(604)相對應的風室,風室內(nèi)通入流量可調(diào)節(jié)的流化氣體;所述由出口隔墻(607)分隔的間接換熱室(603)與出口室(604)底部相通;所述干污泥出口(611)設(shè)置在所述出口室(604)的側(cè)壁上,其底端與第二溢流口(408)底端等高,并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通。
5.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直分流板(402)將分離器料腿(21)在第一進料室(403)和第二進料室(405)底面上的投影分成的兩個部分的面積之比為0.25-4.0。
6.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的風機(74)出口通過一流化氣體管路(741)與復合干燥器(6)的直接換熱室(602)和間接換熱室(603)底部風室相連通。
7.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7)的風機(74)出口通過一分支管路(742)與焚燒爐爐膛(1)相連通。
8.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細粉返料器(711)入口設(shè)有加沙口(713)。
9.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給料機(712)入口設(shè)有加沙口(7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有復合干燥器的濕污泥焚燒處理裝置,由循環(huán)流化床焚燒爐爐膛、高溫氣固分離器、尾部煙道、熱灰分配閥、污泥打散裝置、復合干燥器、干燥器排氣處理系統(tǒng)組成,將濕污泥的干化和焚燒集中在單一裝置中進行,濕污泥在復合干燥器中完成干化后與循環(huán)灰一起返回爐膛焚燒,使?jié)裎勰嗨拇罅克植浑S爐膛高溫煙氣一起進入尾部煙道,而是隨復合干燥器流化氣體引出,減少了系統(tǒng)的熱量損失;復合干燥器中設(shè)置有放熱盤管,與尾部煙道中的管式換熱器相連,引入煙氣帶出爐膛的熱量,與高溫循環(huán)灰一起作為濕污泥干化的熱源,充分利用了焚燒爐的剩余熱量。
文檔編號C02F11/06GK2871524SQ20052011469
公開日2007年2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11月30日
發(fā)明者呂清剛, 那永潔, 贠小銀, 高鳴, 包紹麟, 孫運凱, 賀軍, 矯維紅, 王東宇, 馬人熊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甘泉县| 临夏县| 航空| 湾仔区| 杭锦旗| 清新县| 金湖县| 上犹县| 祁东县| 云梦县| 沿河| 漾濞| 突泉县| 定安县| 容城县| 历史| 铁岭县| 新竹县| 武城县| 于田县| 天长市| 寿光市| 慈利县| 广东省| 临泉县| 金堂县| 肇州县| 哈巴河县| 元朗区| 沿河| 陈巴尔虎旗| 绥阳县| 汪清县| 土默特右旗| 宝鸡市| 临泽县| 铜鼓县| 化德县| 太仓市| 临沭县| 霍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