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流化床鍋爐燃燒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
背景技術: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循環(huán)流化床(CFB)鍋爐數(shù)量最多、總裝機容量最大、發(fā)展速度 最快的國家。目前已經(jīng)投入運行的機組超過3600臺,最大機組容量為600MW ;總裝機容量 約7000 8000萬千瓦。大型流化床機組為了節(jié)省啟動費用,基本均采用床上床下油槍聯(lián)合啟動方式,以 床下啟動點火為主。圖1為現(xiàn)有技術的床下點火風道的配風結構,該床下點火風道的配風結構由補風 通道101、補風均壓風室102、補風入口 103、點火機構104、點火源配風入口 105和主一次風 道106組成;補風通道101為外筒107和內筒108組成的環(huán)形夾層。當進行流化床機組點 火時,啟動點火機構104,通過點火源配風入口 105通入的空氣來提供點火機構104初期點 火所需空氣,燃燒產(chǎn)生的煙氣進入點火風道后,點火機構104噴入的燃料完全燃燒需要的 大量空氣通過補風入口 103補充,經(jīng)過補風均壓風室102均壓后全部經(jīng)過環(huán)形的補風通道 101進入點火風道。當機組正常運行時,只通過主一次風道106進行通風而補風入口 103和 點火源配風入口 105不再通風,滿足機組床料的流化。采用該種結構,中心部分的點火機構 104出口燃燒速度較高,環(huán)形的補風通道101出口的補風速度也很高,在由內筒108、補風均 壓風室102的端壁109和點火源配風筒110組成的夾層中的回流區(qū)域A沒有速度,在點火 期間容易造成回流,容易燒損點火風道的壁面。二是補風通道101補入的空氣不能及時補 充燃燒所需空氣,不利于初期的燃燒。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特提出了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 通過該結構可以解決在風道內發(fā)生的回流燒損風道壁面的問題。該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包括補風通道、補風均壓風室、補風入口、點火機構、 點火源配風入口、主一次風道和通風管,通過該通風管將從補風入口來的一部分補風直接 噴入點火風道的回流區(qū)域,以破壞該區(qū)域的回流。優(yōu)選地,補風均壓風室的端部上布置有一圈或多圈所述通風管。優(yōu)選地,通風管設 計為鋼管,鋼管均勻地布置在補風均壓風室的端壁上。優(yōu)選地,所述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的補風通道的環(huán)形出口被封閉,在該封閉 的出口上布置一圈或多圈鋼管,鋼管沿圓周方向均布,通過鋼管向點火風道通風。優(yōu)選地,所述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的補風通道的內筒上開有多圈傾斜孔,該 孔可為方形或圓形,也可為其他形狀的孔,通過該傾斜孔向點火風道內補風,該傾斜孔的出 口方向朝向點火風道出口方向,該傾斜孔面積之和與原有補風通道環(huán)形面積基本相同。[0010]通過通風管向風道內通入少部分補風,因該補風風速與補風通道內壁開孔小孔的 流速基本一致,可以直接解決在風道內發(fā)生的回流燒損風道壁面的問題??傊?,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在于1、避免了現(xiàn)有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燒損點火風道端部壁面的問題;2、由于采用新型的補風通道結構,可以及時補充燃燒所需空氣,強化了初期燃燒。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的床下點火風道的配風結構示意圖。圖2為一種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示意圖。圖3為一種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補風通道內壁開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介紹。應當說明的是,本申請 文件中,所述的截面積為空間內部形成的通流截面積。圖2給出了本專利提供的一種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流 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包括補風通道201、補風均壓風室202、補風入口 203、點火機構204、 點火源配風入口 205、主一次風道206和通風管207。從圖2中可以看出,從通風管207進入點火風道的補風直接破壞了原有結構造成 的回流,避免了端部的燒損問題。同時,該股補風離點火機構204出口較近,可以快速補充 燃燒所需空氣,強化燃燒。補風通道201為外筒213和內筒211組成的環(huán)形夾層。通風管207例如設計為鋼 管,均勻布置在補風均壓風室202的端壁212上。按照一種變形方案,如從圖2中可以看出,在補風通道201內壁面上設有傾斜孔 209。經(jīng)過補風均壓風室202均壓后大部分補風經(jīng)過補風通道201內壁面的傾斜孔209進 入點火風道210,加快了補充空氣的速度。當進行流化床機組點火時,啟動點火機構204,通過點火源配風入口 205通入的空 氣來提供點火機構204初期點火所需空氣,燃燒產(chǎn)生的煙氣進入點火風道210后,點火機構 204噴入的燃料完全燃燒需要的大量空氣通過補風入口 203補充,經(jīng)過補風均壓風室202均 壓后大部分空氣經(jīng)過補風通道內壁面的傾斜孔進入點火風道210,小部分補風通過通風管 207進入風道。當機組正常運行時,通過主一次風道206進行通風,滿足機組床料的流化。按照一種變形方案,環(huán)形的補風通道201的出口被封閉,在該出口上布置一圈或 多圈鋼管208,經(jīng)過補風均壓風室202均壓后少量補風經(jīng)過該鋼管進入點火風道210,防止 在補風通道201的環(huán)形出口處因封閉后形成的臺階處發(fā)生回流,造成燒損。圖3為一種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補風通道內壁開孔示意圖。所述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的補風通道202內壁面上開多圈傾斜孔209,該孔 可為方形和圓形,也可為其他形狀的孔,通過該傾斜孔向點火風道內補風,該傾斜孔的出口 方向朝向點火風道出口方向,所開小孔面積之和與原有補風通道環(huán)形面積基本相同,可以 保證進入點火風道內的風速與原速度一致。
權利要求1.一種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包括補風通道001)、補風均壓風室002)、補風入 口 003)、點火機構004)、點火源配風入口 005)、主一次風道006),其特征在于,設有通 風管O07),經(jīng)由補風入口(20 進入的一部分補風通過該通風管(207)直接噴入點火風道 (210)的回流區(qū)域(A),以破壞該區(qū)域的回流。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補風均壓風室 (202)的端部(21 上布置有一圈或多圈所述通風管007)。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管(207)設 計為鋼管,這些鋼管均勻地布置在補風均壓風室O02)的端壁(21 上。
4.按照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補 風通道Q02)的環(huán)形出口被封閉,在該封閉的出口上布置一圈或多圈鋼管,通過這些鋼管 向點火風道通風。
5.按照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補 風通道(20 的環(huán)形出口被封閉,所述補風通道(20 內壁面上開有多圈傾斜孔,該孔可為 方形或圓形,該傾斜孔的出口方向朝向點火風道的出口方向,該傾斜孔面積之和與原有補 風通道出口的環(huán)形面積相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包括補風通道(201)、補風均壓風室(202)、補風入口(203)、點火機構(204)、點火源配風入口(205)、主一次風道(206),其中,設有通風管(207),經(jīng)由補風入口(203)進入的一部分補風通過該通風管(207)直接噴入點火風道(210)的回流區(qū)域(A),以破壞該區(qū)域的回流。通過本實用新型,避免了現(xiàn)有流化床點火風道配風結構中燒損點火風道端部壁面的問題,由于采用新型的補風通道結構,可以及時補充燃燒所需空氣,強化了初期燃燒。
文檔編號F23C10/18GK201916895SQ201020593918
公開日2011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1日
發(fā)明者劉欣, 王新光, 王曉建, 程昌業(yè), 董永勝 申請人:煙臺龍源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