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多頂出油缸的頂模機構。
背景技術:
注塑機是現代工業(yè)生產中常用的生產設備,其中,頂模機構為注塑成型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通過頂出板將加工完成后的產品從模具中頂出。由于有些產品的體積和質量較大,所以往往需要較大的頂推力來推動頂出板的移動。尤其PET專用注塑機因瓶胚腔數較多,在頂出初期時需要的作用力較大,同時又希望頂出速度較快,頂出時間短,現有的注塑成型機大都是采用單缸直推式頂模機構或主輔油缸同軸套接式的頂模機構。只是隨著瓶胚腔數越來越多,頂出板面積越來越大,采用單缸直推式頂模機構或主輔油缸同軸套接式的頂模機構在頂出多腔瓶胚時,由于受力不均,將會使頂出板變形,并會導致與產品相接的動模板也相應發(fā)生變形,久而久之,會使頂出動作無法順利進行,并且可能損壞模具。
因此,亟需一種結構簡單、頂出運動平穩(wěn)準確、頂出速度快且效率高的具有多頂出油缸的頂模機構來克服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頂出運動平穩(wěn)準確、頂出速度快且效率高的具有多頂出油缸的頂模機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多頂出油缸的頂模機構,用于將注塑成型的產品從模具中頂出,所述具有多頂出油缸的頂模機構包括動模板、頂出板、支撐桿、頂出桿、至少一個第一頂出油缸及至少兩個第二頂出油缸,所述動模板與所述頂出板二者呈平行的布置且二者之間連接有多個所述支撐桿及多個所述頂出桿,所述第一頂出油缸包括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二頂出油缸包括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一頂出油缸安設于所述頂出板的中心處且所述第一活塞桿與所述頂出板相連,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頂出油缸安設于所述動模板上,所述第二活塞桿也與所述頂出板相連且所述第二活塞桿以所述第一活塞桿為中心呈對稱的布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多頂出油缸的頂模機構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頂出油缸及至少兩個第二頂出油缸,所述第一活塞桿及所述第二活塞桿均與所述頂出板相連,從而通過多個油缸同步的動作,頂推力較大,使得頂出速度快、效率高且頂推效果佳;并且,所述第二活塞桿以所述第一活塞桿為中心呈對稱的布置,結合連接于所述動模板與所述頂出板之間的多個所述支撐桿及多個所述頂出桿,在將動模板外側的產品頂出時,頂出板、支撐板及頂出桿受力均勻,頂出板不易變形,從而通過頂出板的平穩(wěn)而勻速的移動將產品頂出模具,相應的延長了模具的使用壽命,有效降低了成本。
較佳地,所述動模板包括底板、頂板、左側板、右側板、前板及后板,所述底板、頂板、左側板、右側板、前板及后板六者相互拼接而圍出一容置空間,所述頂板上開設有一開口,所述頂出板、支撐桿、頂出桿、第一頂出油缸及第二頂出油缸五者安置于所述容置空間內并位于正對所述開口的位置處。所述動模板的設計有效提高了其強度及剛度,對所述第一頂出油缸、第二頂出油缸、所述頂出桿及所述支撐桿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且起到較好的收納保護的作用。并且所述頂出板、支撐桿、頂出桿、第一頂出油缸及第二頂出油缸五者安置于所述容置空間內,結構簡單且緊湊,減少了所述第一活塞桿及所述第二活塞桿的運動行程,有效縮小了整個機構的體積。
具體地,所述底板、頂板、左側板、右側板、前板及后板上均設有加強筋。進一步提高所述動模板的強度及剛度。
具體地,所述頂出板的形狀大小與所述開口的形狀大小相匹配。
較佳地,所述第一頂出油缸還包括第一油缸前蓋、第一油缸后蓋及第一油缸缸筒,所述第一油缸缸筒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油缸后蓋固接,所述第一油缸缸筒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油缸前蓋相連,所述第一活塞桿安設于所述第一油缸缸筒內并可于所述第一油缸缸筒內往復運動。
具體地,所述第一頂出油缸還包括第一油缸固定板,所述第一油缸固定板安設于所述支撐桿上且位于所述頂出板與所述第一油缸前蓋之間,所述第一油缸后蓋上設有第一注油孔,通過所述第一注油孔向所述第一油缸注油,所述第一油缸固定板上設有第二注油孔,通過所述第二注油孔同時向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頂出油缸注油。通過所述第一油缸固定板實現對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頂出油缸集中并均勻的分配壓力油,從而保證了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頂出油缸的同步運作。
較佳地,所述第二頂出油缸包括第二油缸缸筒、第二油缸端蓋及第二油缸半環(huán),所述第二油缸缸筒固設于所述動模板上,所述第二油缸缸筒與所述第二油缸端蓋之間通過所述第二油缸半環(huán)連接,所述第二活塞桿安設于所述第二油缸缸筒內并可于所述第二油缸缸筒內往復運動。
具體地,所述第二頂出油缸還包括第二油缸回油收集塊,所述第二油缸回油收集塊安設于所述動模板的中心處,所述第二油缸回油收集塊分別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二油缸缸筒相連通。通過所述第二油缸回油收集塊實現集中收集并均勻的分配回油給至少兩個所述第二油缸。
較佳地,多個所述頂出桿設置于所述第一頂出油缸及所述第二頂出油缸的周圍。
較佳地,所述第一頂出油缸的數量為1個,所述第二頂出油缸的數量為4個,4個所述第二頂出油缸以所述第一頂出油缸為中心呈對稱的布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有多頂出油缸的頂模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有多頂出油缸的頂模機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沿圖2中A-A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沿圖2中B-B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請參閱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多頂出油缸的頂模機構100,用于將注塑成型的產品從模具中頂出,包括動模板10、頂出板20、支撐桿30、頂出桿40、至少一個第一頂出油缸50及至少兩個第二頂出油缸60。動模板10與頂出板20二者呈平行的布置且二者之間連接有多個支撐桿30及多個頂出桿40。第一頂出油缸50包括第一活塞桿51,第二頂出油缸60包括第二活塞桿61。第一頂出油缸50安設于頂出板20的中心處且第一活塞桿51與頂出板20相連,至少兩個第二頂出油缸60安設于動模板10上,第二活塞桿61也與頂出板20相連且第二活塞桿61以第一活塞桿51為中心呈對稱的布置。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頂出油缸50的數量為1個,第二頂出油缸60的數量為4個,4個第二頂出油缸60以第一頂出油缸50為中心呈對稱的布置。多個頂出桿40設置于第一頂出油缸50及第二頂出油缸60的周圍,多個支撐桿30也設置于第一頂出油缸50及第二頂出油缸60的周圍。更具體地:
動模板10包括底板11、頂板12、左側板13、右側板14、前板15及后板16,底板11、頂板12、左側板13、右側板14、前板15及后板16六者相互拼接而圍出一容置空間10a。頂板12上開設有一開口12a,頂出板20、支撐桿30、頂出40桿、第一頂出油缸50及第二頂出油缸60五者安置于容置空間10a內并位于正對開口12a的位置處。動模板10的設計有效提高了其強度及剛度,對第一頂出油缸50、第二頂出油缸60、頂出桿40及支撐桿30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且起到較好的收納保護的作用。并且頂出板20、支撐桿30、頂出40桿、第一頂出油缸50及第二頂出油缸60五者安置于容置空間10a內,結構簡單且緊湊,減少了第一活塞桿51及第二活塞桿61的運動行程,有效縮小了整個機構的體積。具體地,頂出板12的形狀大小與開口12a的形狀大小相匹配。較優(yōu)地,開口12a為等邊八角形。頂出板12的厚度根據實際需要頂出的產品的質量相應的設計,具體地,頂出板12的厚度為7-15cm,通過增加頂出板12的厚度,增加其強度及剛度,從而保證頂出過程中不易變形。進一步地,底板11、頂板12、左側板13、右側板14、前板15及后板16上均設有加強筋,進一步提高動模板10的強度及剛度。
第一頂出油缸50還包括第一油缸前蓋52、第一油缸后蓋53及第一油缸缸筒54,第一油缸缸筒54的一端與第一油缸后蓋53固接,第一油缸缸筒54的另一端與第一油缸前蓋52相連,第一活塞桿51安設于第一油缸缸筒54內并可于第一油缸缸筒54內往復運動。具體地,第一油缸后蓋53上設有第一注油孔531,通過第一注油孔531向第一油缸缸筒54內注油,從而驅使第一活塞桿51移動。第一頂出油缸50還包括第一油缸固定板55,第一油缸固定板55安設于支撐桿30上并位于頂出板20與第一油缸前蓋52之間,從而起到固定連接第一頂出油缸50與頂出板20的作用。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油缸固定板55安設于4個以第一活塞桿51為對稱中心的支撐桿30上。較優(yōu)地,第一油缸固定板55上設有第二注油孔551,第二注油孔551與至少兩個第二頂出油缸60通過油路管相導通,則通過第二注油孔551實現同時向至少兩個第二頂出油缸60注油,保障了對至少兩個第二頂出油缸60集中并均勻的分配壓力油。從而實現了至少兩個第二頂出油缸60的同時作業(yè)。
第二頂出油缸60包括第二油缸缸筒62、第二油缸端蓋63及第二油缸半環(huán)64,第二油缸缸筒62固設于動模板10上,第二油缸缸筒62與第二油缸端蓋63之間通過第二油缸半環(huán)64連接,第二油缸端蓋63卡接于頂出板20上,第二活塞桿61安設于第二油缸缸筒62內并可于第二油缸缸筒62內往復運動。具體地,第二頂出油缸60還包括第二油缸回油收集塊65,第二油缸回油收集塊65安設于動模板10的中心處,第二油缸回油收集塊65分別與至少兩個第二油缸缸筒62通過回油管路相連通。由于第二油缸回油收集塊65到至少兩個第二油缸缸筒62的距離是相等的,即回油管路長短是相同的,則通過第二油缸回油收集塊65實現集中收集并均勻的分配回油給第二油缸缸筒62。
參考圖1至圖4,對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具有多頂出油缸的頂模機構100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當要將位于動模板10外側的注塑成型的產品從模具中頂出時,同時向第一頂出油缸50及第二頂出油缸60內注油,則1個第一活塞桿51與4個第二活塞桿61同步動作,向著頂出板20的方向移動,從而對頂出板20施力,并帶動頂出桿40頂推模具中的產品,從而將產品頂出。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具有多頂出油缸的頂模機構100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頂出油缸50及至少兩個第二頂出油缸60,第一活塞桿51及第二活塞桿61均與頂出板20相連,多個油缸同步動作的設計頂推力較大,使得頂出速度快、效率高且頂推效果佳;并且,第二活塞桿61以第一活塞桿51為中心呈對稱的布置,結合連接于動模板10與頂出板20之間的多個支撐桿30及多個頂出桿40,在將動模板10外側的產品頂出時,頂出板20、支撐板30及頂出桿40受力均勻,頂出板20不易變形,從而通過頂出板20的平穩(wěn)而勻速的移動將產品頂出模具,且相應的延長了模具的使用壽命,有效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