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生產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汽車零部件自動化生產的送料調整裝置。
背景技術:
在汽車的零部件的生產中需要對被加工的工件的位置進行調整,對于現(xiàn)有的自動化生產,汽車零部件配件一般采用兩種方法進行組立或焊接,一是用手直接放入定位然后送到目的地;二是用振動直接送料到目的地,這里方法一結構簡單,但不能實現(xiàn)自動送料,人的勞動強度大,安全性差;方法二配件是自動送料的,由于不能對產品位置進行預調整,只適合于簡單形狀的產品,無法進行后續(xù)自動化生產,對于一些對孔位定位要求較高的零件進行加工,目前的多采用紅外線傳感器進行定位,這樣對于孔位較多的零件就需要使用到非常多的傳感器,這樣就增加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汽車零部件自動化生產的送料調整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汽車零部件自動化生產的送料調整裝置,包括主體和工件,所述主體上設有工作臺、報警裝置、位置檢驗裝置和位置調整裝置,所述工件安裝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位置檢驗裝置包括位于所述工作臺下方的升降室和位于所述升降室內部的檢測板,所述檢測板上表面設置有檢測柱,所述檢測柱的位置與所述工件上需要檢測的絲孔位置相對應,所述檢測板的下方設有升降氣缸,所述報警裝置包括位于所述主體的頂部設有紅外線探測器和指示燈,所述位置調整裝置包括位于所述工作臺上方的旋轉電機,所述旋轉電機的底部設有同步轉盤。
優(yōu)選的,所述升降氣缸的頂部與所述檢測板固定連接,所述檢測板通過升降氣缸活動設置在所述升降室內。
優(yōu)選的,所述工作臺上設置有導孔,所述導孔的位置與所述工件上絲孔位置相對應。
優(yōu)選的,所述檢測板的上表面在工作臺的底部設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的兩端固定設置在檢測板和工作臺上。
優(yōu)選的,所述檢測柱的上表面采用光滑球面設置。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送料裝置將工件輸送至工作臺,此時檢測板位于升降室的底部,當紅外線探測器檢測到工件時,升降氣缸控制檢測板上升,此時由于工件擺放位置的孔位不正確,檢測柱將工件向上推動,工件與旋轉電機下方的同步轉盤進行同步轉動,工件在轉動的使用位置不斷調整,當工件調整到正確位置時,工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落,指示燈及顯示位置調整正確,升降氣缸控制檢測板下降,即可完成對工件的位置調整,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等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工件上表面示意圖。
圖中:1-主體;2-檢測柱;3-紅外線探測器;4-工件;5-導孔;6-工作臺;7-指示燈;8-復位彈簧;9-檢測板;10-升降氣缸;11-升降室;12-同步轉盤;13-旋轉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汽車零部件自動化生產的送料調整裝置,包括主體1和工件4,所述主體1上設有工作臺6、報警裝置、位置檢驗裝置和位置調整裝置,所述工件4安裝在所述工作臺6上,所述位置檢驗裝置包括位于所述工作臺6下方的升降室11和位于所述升降室11內部的檢測板9,所述檢測板9上表面設置有檢測柱2,所述檢測柱2的位置與所述工件4上需要檢測的絲孔位置相對應,所述檢測板9的下方設有升降氣缸10,所述報警裝置包括位于所述主體1的頂部設有紅外線探測器3和指示燈14,所述位置調整裝置包括位于所述工作臺6上方的旋轉電機13,所述旋轉電機13的底部設有同步轉盤12。
所述升降氣缸10的頂部與所述檢測板9固定連接,所述檢測板9通過升降氣缸10活動設置在所述升降室11內;所述工作臺6上設置有導孔5,所述導孔5的位置與所述工件4上絲孔位置相對應;所述檢測板9的上表面在工作臺6的底部設有復位彈簧8,所述復位彈簧8的兩端固定設置在檢測板9和工作臺6上;所述檢測柱2的上表面采用光滑球面設置。
工作原理:使用時送料裝置將工件4輸送至工作臺6,此時檢測板9位于升降室11的底部,當紅外線探測器3檢測到工件4時,升降氣缸10控制檢測板9上升,此時由于工件4擺放位置的孔位不正確,檢測柱2將工件4向上推動,工件4與旋轉電機13下方的同步轉盤12進行同步轉動,工件4在轉動的使用位置不斷調整,當工件4調整到正確位置時,工件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落,指示燈14及顯示位置調整正確,升降氣缸10控制檢測板9下降,即可完成對工件4的位置調整。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