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導向輪,尤其涉及一種可實現(xiàn)滑輪與繩沿周向與軸向同步運動的導向輪。
背景技術:
目前導向輪裝置廣泛用于對軟體管道或者鋼絲,尼龍繩等軟體線性物體移動過程中的方向引導,該類導向輪裝置帶有定滑輪結構,在某些項目或產(chǎn)品中導向輪會起到省力的作用。然而傳統(tǒng)的導向輪裝置采用的是定滑輪機構,僅具有周向自由度而無軸向自由度,由于現(xiàn)有的導向輪裝置無軸向自由度,在其實現(xiàn)對繩索等的纏繞導向功能時往往需要在滾筒處配以壓繩器等裝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鋼絲、尼龍繩等軟體線性物體纏繞機構的復雜性;此外,壓繩器一旦失效則纏繞順序紊亂,易造成鋼絲繩、尼龍繩的磨損,從而降低繩索的使用壽命。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型導向輪,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的導向輪不能實現(xiàn)軸向移動和需輔以壓繩器裝置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靜動態(tài)導向輪,其既保留了傳統(tǒng)導向輪的周向自由度,又可實現(xiàn)滑輪的軸向平移,并省去了壓繩器等裝置。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新型導向輪,包括滑輪支架、與滑輪支架軸孔配合的輪軸和滑輪,其特征在于,滑輪與輪軸之間設有減磨結構。在輪軸兩端凸出滑輪支架部位設有限位結構。
進一步地,上述減磨結構為一個位于輪軸和滑輪之間的軸套,軸套與輪軸間隙配合。軸套與滑輪之間過盈配合。
進一步地,上述軸套的軸向長度小于輪軸的軸向長度,大于滑輪的軸向長度。
進一步地,上述限位結構包括:固定在輪軸兩端凸出滑輪支架部位的軸端擋板,以及固定在輪軸上位于軸端擋板外側的螺栓組。
作為本設計的改進,工作原理上,當繩索被纏繞到滾筒等結構上時,繩可沿導向輪的滑輪輪槽周向移動,由于繩沿滾筒繞轉若干圈后必然有明顯的軸向移動,為了消除軸向位移影響,使繩順利繞進滾筒繩槽,該導向輪的滑輪可在繩沿軸向壓力作用下作軸向平移。
為本設計的改進,考慮安全可靠性,設有減磨結構軸套,軸套的設計使平移摩擦力充分減小,該軸套亦有良好的替換性。限位結構為軸端擋板,防止輪軸意外脫出滑輪支架。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新型導向輪,將滑輪經(jīng)軸套聯(lián)接于輪軸之上,輪軸聯(lián)接于支架之上,導向輪保留了轉動與軸向平移兩個自由度,使其被導引繩體既可沿輪槽伸縮又能沿輪軸自由平移。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全可靠。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導向輪的正向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導向輪的A向結構示意圖;
圖中,1-滑輪;2-軸端擋板;3-螺栓組;4-軸套;5-輪軸;6-滑輪支架;7-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以便本領域內(nèi)的技術人員了解本實用新型。
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導向輪,包括滑輪支架6、與滑輪支架6軸孔配合的輪軸5和滑輪1。滑輪支架6為滑輪主要支承體和與外部機械機構聯(lián)接的主體?;?與輪軸5之間設有減磨結構。在輪軸5兩端凸出滑輪支架6部位設有限位結構。減磨結構為一個位于輪軸5和滑輪1之間的軸套4,軸套4與輪軸5間隙配合。軸套4與滑輪1之間過盈配合。軸套4的軸向長度小于輪軸5的軸向長度,大于滑輪1的軸向長度。由輪軸5、軸套4、滑輪1的配合關系可保證滑輪1具有轉動與平移兩個自由度。限位結構包括:固定在輪軸5兩端凸出滑輪支架6部位的軸端擋板2,以及固定在輪軸5上位于軸端擋板2外側的螺栓組3。限位裝置防止了輪軸5隨軸套4、滑輪1發(fā)生軸向躥動。螺栓組3將軸端擋板2有效固定于滑輪支架6和輪軸5之間。
本實施例中,當繩7被纏繞到滾筒等結構上時,繩7沿導向輪的滑輪1輪槽作周向移動,移動方向如附圖2箭頭所示,由于繩7沿滾筒作繞轉時,滾筒上繩槽存在槽距,故繩7必然會沿滾筒軸向移動,為了消除該軸向位移對繩7運動的不利影響,使之順利纏入滾筒繩槽,本實施例中導向輪的滑輪1可在繩7因沿軸向運動而產(chǎn)生的軸向壓力作用下沿輪軸5平移,平移方向如附圖1箭頭方向所示。軸套4可減小滑輪1軸向滑移摩擦力。軸套4具有互換性,便于檢修,極大減小了滑輪1與繩7的摩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