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低重心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本低重心自行車是一種代步工具。目前自行車的鞍座和騎行姿勢使人易疲勞,不舒服,騎行時,騎行者距地面較高,不安全。
本實用新型即是解決上述問題而設(shè)計的。
低重心自行車是由車把① 車身② 前輪③ 后輪④ 座椅⑤ 中軸⑥ 中軸大牙輪⑦ 鏈條⑧⑨ 后軸小飛輪⑩ 中間軸(11)等組成的。
中軸較大地前移,座椅較大地降低,使重心降低。平穩(wěn)性增強。車把后仰加長,前叉前伸。騎行者身體取半仰臥位,臀坐椅墊,背抵座椅靠背,手臂前伸扶車把,兩腿交替前蹬,與小汽車司機開車的姿勢相仿。這種姿勢不僅能充分發(fā)揮蹬力,還有效地縮小迎風面積,減少空氣阻力,所以速度與普通車相同時可省力。因為座椅降低,雪天路滑或遇有其它情況時兩腳可隨時不費力地踏地面,從而不至歪倒。如果用兩個后輪則更為安全,適于老年人騎行。通過調(diào)整車把和座椅,各種身材的人都可以使用本車。
下面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圖1為低重心自行車主視圖。A-A為中間軸剖視圖。圖2為車把略圖,上為主視圖,下為俯視圖。圖3為座椅主視圖。
如圖1中軸⑥裝置在座椅立管(20)鉛垂線前方距地面20~50cm,距前輪外緣20~30cm,距座椅立管與車身相交處60~90cm處的車身②上,與后軸平行。這個位置能保證腳蹬時不與前輪相碰,並便于發(fā)揮蹬力。中軸⑥一端裝置中軸大牙輪⑦。
車身為適應結(jié)構(gòu)的需要可比一般自行車身長,以150cm前后軸距為限。為堅固可以采用菱形車架,三角形車架,為輕便可采用單梁車架,如有二個后輪可采用三輪車架,總之可采用各種型式的車架,這些車架現(xiàn)有技術(shù)就可解決,只是把尺寸做一些修改,滿足結(jié)構(gòu)尺寸要求,又有足夠強度。騎行時不礙事,比例適度美觀即可。
在車身前方的前叉上裝置前輪③ 前輪是壹個,為便于轉(zhuǎn)彎,並避免和腳蹬相碰,直徑不大于22吋。后輪④不超過兩個,其直徑可以與前輪相同。這樣顯得美觀。也可以不相同,一般不小于前輪,后輪大,可使騎行較平穩(wěn)。后輪如是兩個,車架應相應地采用三輪車架。
在中軸和后輪之間可設(shè)中間軸(11),參照圖1A-A剖視圖。當然也可以不設(shè),如不設(shè)中間軸,鏈條⑧、⑨合為一根較長的鏈條。此時最好加裝一緊鏈器,以免掉鏈,緊鏈器類似競賽自行車塔輪外變速器的調(diào)整器。在水平后叉與車身聯(lián)結(jié)處裝置一通管(12)平行于中軸,通管內(nèi)穿過一軸(13)一端有孔,另一端有鑼紋,孔和鑼紋在通管(12)兩端露出。在孔中穿過一直桿(14)直桿與孔可做有鍵槽和鍵,或截面均為矩形,二者滑動配合。這樣可以保證中間軸(11)與中軸后軸平行。直桿(14)一端有孔,以裝置軸(15)軸(15)與中間軸(11)之間配有軸承。中間軸(11)上裝置至少二片牙盤。中軸大牙輪⑦通過一鏈條⑧帶動中間軸(11)轉(zhuǎn)動,中間軸(11)上牙盤又通過另一鏈條⑨帶動后軸小飛輪⑩轉(zhuǎn)動。松開鑼母(16)直桿(14)與通管(12)離開,直桿(14)可在軸(13)的孔中滑動,並可以軸(13)為軸旋轉(zhuǎn)。使中間軸(11)的位置改變,與中軸大牙輪⑦和后軸小飛輪⑩配合,即可調(diào)整二鏈條的松緊度。調(diào)好后緊固鑼母(16)直桿(14)的一面與通管(12)的端面壓緊。保證中間軸(11)的位置不變動。如中間軸(11)上的牙盤齒數(shù)不同,將可改變傳動比。如牙盤至少有3片,並齒數(shù)不同時,還可在此處加裝競賽自行車塔輪外變速調(diào)整器。即能自由地調(diào)整該車的傳動比。
為使騎行者可方便地握把拐彎。腳蹬不碰前輪,車把應加長后仰,前叉應前伸如圖2,前叉與車把立管縱軸線與水平面夾角α為40°~70°車把①加長到騎行者可方便地握持。車把立管與手握處都可加長。像普通車一樣通過車把立管的把心鑼絲的松與緊,實現(xiàn)車把的升高、降低,並與前叉緊固。如采用燕把,對調(diào)正車把更為有利。因為騎行者兩臂前伸握把,所以車把兩手握處縱軸線夾角β約為90°-170°。
座椅⑤如圖3是帶有靠背(17)座墊(18)座椅彎管(19)座椅立管(20)可以調(diào)整角度、距離和高度的。調(diào)整時松開座椅彎管(19)和座椅立管(20)聯(lián)結(jié)卡子(21)上的鑼絲(22)(23)座椅⑤即可通過座椅彎管(19)以鑼絲(20)為軸旋轉(zhuǎn),調(diào)整角度。并可在卡子(21)的孔中前后運動,調(diào)整座椅⑤和中軸、車把的距離。到合適位置把鑼絲(22)(23)緊固即可。松開車身上的鑼絲(24)座椅⑤即可通過座椅立管(20)沿車身立管(25)上下運動,以調(diào)整座椅與地面的距離。松開座墊(18)靠背(17)與座椅彎管(19)聯(lián)結(jié)固定的卡子上的鑼絲,座墊(18)即可沿座椅彎管(19)前后運動,調(diào)整位置??勘?17)也可沿座椅彎管(19)上下運動調(diào)整位置。以適應騎行者不同的身材。座椅彎管(19)至少一根。彎成夾角C為90°~120°的角。座墊距地面最近時可調(diào)到50cm。為適應高身材的人可適當調(diào)高??勘场⒁螇|各卡子、座椅彎管等結(jié)構(gòu)制造方式,尺寸大小有多種,用現(xiàn)有技術(shù)即可解決。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新型自行車,由車把、車身、車輪、座椅、中軸大牙輪、鏈條、后軸小飛輪等組成。其特征在于中軸較大地前移,座椅較大地降低,重心降低,車把加長后仰,前叉前伸。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自行車,其特征在于中軸裝置在座椅立管鉛垂線前方距地面20~50Cm,距前輪外緣20~30Cm,距座椅立管與車身相交處60~90Cm處的車身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自行車,其特征在于車身可比一般自行車身長,可以采用菱形車架、三角形車架、單梁車架、三輪車架等多種型式的車架。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前輪是壹個,直徑不大于22吋。后輪不超過兩個,直徑可以與前輪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在中軸和后輪之間可設(shè)有中間軸,軸上裝置至少二片牙盤,牙盤齒數(shù)可不相同。中間軸裝置在直桿一端,直桿穿在一與中軸 平行并可把直桿緊固于車身的軸上。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前叉與車把立管縱軸線與水平面夾角為40°-70°,車把立管與手握處都可適當加長,車把兩手握處縱軸線夾角為90°-170°。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
1所述的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座椅有至少一根座椅彎管通過卡子、座椅立管以適宜位置裝置在車身上。座墊和靠背也通過卡子裝置在座椅彎管的適宜位置上。座椅距地面最近時50Cm。
專利摘要
低重心自行車是一種新型代步工具。該車是由車把、車身、車輪、座椅、中軸大牙輪、后軸小飛輪、鏈條等組成的。其特點是中軸較大地前移,在距地面、距前輪外緣20~50cm,距座椅立管與車身相交處60~90cm處的車身上。座椅較大地降低,并可進行角度距離高度的調(diào)整,可近至距地面50cm。因此重心降低。車把后仰加長,前叉前伸。使人可以靠在座椅的靠背上,身體半仰臥,兩臂前伸扶把,兩腿交替前蹬,類似小汽車司機的姿勢。
文檔編號B62K3/00GK86204388SQ86204388
公開日1987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1986年6月26日
發(fā)明者戴建新 申請人:戴建新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