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新型行李拖拉機構。
背景技術:
人們出行時,往往帶好幾個行包,現(xiàn)有拉桿箱行走時,在箱體上不太方便放置別的行李,利用現(xiàn)有拉桿箱不方便攜帶其他行包。另外,現(xiàn)有旅行用拉桿箱或拉桿車在搬運較重物品時,依然很沉重。
現(xiàn)有常見拉桿箱或拉桿車的結構是,具有一拉桿,拉桿底部有輪子,拉桿下端還布置有底座,底座上方可放置行李(或安放箱體)?,F(xiàn)有技術中,拉桿和底座是固定死的,拉桿和底座不能相對運動。
即使商場常見的扶手可折合到底板上的具有四個輪子的搬運車,在工作狀態(tài)時,扶手和底板的角度也是固定的,即搬運工作狀態(tài)時,也不能調節(jié)扶手和底板的角度。否則會不穩(wěn)定的,拖運稍高大物品時不安全。
針對現(xiàn)有拉桿車或拉桿箱的結構,如能改進,會給出行帶來更多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拉桿箱或拉桿車的拉桿機構的問題,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型行李拖拉機構,包括有底座,拉桿,前輪,后輪,所述后輪安裝在所述底座一端,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底座前部的固定座;所述拉桿和所述底座活動連接;所述拉桿和所述底座可相對旋轉;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拉桿間設置有拉桿支架;所述拉桿支架一端連接所述固定座,另一端連接所述拉桿;所述拉桿支架至少包含有一個桿件。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拉桿之間部分的長度可調節(jié)。
進一步的,所述拉桿支架至少包括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兩端分別和所述固定座以及所述拉桿連接,所述支撐桿至少一端可以沿著拉桿或者沿著固定座移動;所述支撐桿的移動端被臨時固定后,可固定所述拉桿和所述固定座間的角度。
進一步的,所述拉桿支架至少包括有轉動副連接的兩根桿,所述兩根桿再分別和所述拉桿以及所述固定座鉸接;所述兩根桿和所述拉桿和所述固定座形成四桿機構;通過限制所述四桿機構的自由度,來調節(jié)和維持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拉桿間的角度。
進一步的,還包括用來承裝物品的箱體,所述箱體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箱體靠近所述拉桿一側的箱體板融合為一體。
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攜帶較重物品時,人手不承擔物品的重量,僅需要提供向前的拉力,相比傳統(tǒng)拉桿箱省力;另一突出效果是,搬運行李時,還可利用拉桿和固定座以及拉桿支架間空隙,在其中擱放其他行包,極大的方便多件行李的拖帶。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的總裝圖。
圖2是隱藏了圖1中面向讀者一側車輪的附圖。
圖3是圖1中標號2的底座和標號3的固定座的部件圖。
圖4是圖1中標號1的拉桿的附圖。
圖5是圖1中標號4的支撐桿零件圖。
圖6是圖1中標號5的支撐桿架零件圖。
圖7是實施例二附圖,可伸縮底座和固定座部件圖。
圖8是實施實例三附圖,和圖1的區(qū)別是,帶有箱體。
圖9是實施實例四的附圖,為一種拉桿支架實施例的附圖。
圖10是圖9中標號32的臺階桿零件附圖。
圖11是實施實例五的附圖,為另一種拉桿支架實施例的附圖。
圖12是圖11中零件52的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圖1到圖6。實施例一包括拉桿1,固定座2,底座3,支撐桿4,支撐桿座5,以及安裝在底座3和拉桿1底部的車輪。本例中,支撐桿4和配合的零件共同構成了拉桿支架。
拉桿1參見圖4,拉桿1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上桿101和下桿102,均為圓管制成,上桿101為圓管彎成的U形桿,上桿101的兩側插入下桿102兩側管內。上桿101和下桿102間可滑動,并可通過各自桿上預設的孔,用銷軸固定----通過這種方法,拉桿的長度可調節(jié)。當然拉桿長度調節(jié)的方法很多,比如也可參照現(xiàn)有拉桿箱的拉桿:借用內管中的彈扣和外管上不同位置的孔配合,來調節(jié)拉桿長度。拉桿調節(jié)長度的方法并不屬于本發(fā)明需要保護的范圍。
底座3和固定座2參見圖3。底座3為一框架,具有后橫桿301和前橫桿302,后橫桿301兩側安裝有后輪;底座3的前橫桿302為中空。底座3的前橫桿302同軸安裝在拉桿1底部橫桿上,且保證拉桿1和底座3能相對轉動,拉桿1底部橫桿兩側安裝有前輪。
固定座2為倒U形,U形開口端固定設置在底座3上,且接近底座3的前橫桿302。一般情況下,固定座2和底座3垂直設置。固定座2的作用是,協(xié)助固定底座3上安放的物品,防止物品前后傾覆。
支撐桿4參見圖5,為一中部彎折的桿狀零件,兩端有孔。彎折的原因是,固定座2的寬度和拉桿1的寬度不同??筛鶕?jù)固定座2和拉桿1的寬度差確定彎折段的長度。
支撐桿座5參見圖6,大的圓柱通孔用于和拉桿1及固定座2的側邊桿配合,凸臺上的小孔和支撐桿4上的孔用銷釘同軸安裝。
拉桿1兩側各裝有一個支撐桿座5,支撐桿座5可沿著拉桿1滑動。
固定座2兩側各固定裝有一個支撐桿座5,安裝在固定座2上的支撐桿座5相對于固定座2是固定的。固定安裝的方法如:將支撐桿座5焊接在固定座2上。
支撐桿4共兩根,左右連接關系是相同的,用一側來說明連接關系。支撐桿4兩端分別和拉桿1和固定座2上的支撐桿座5鉸接。
本實例一中,從拉桿1和固定座2的某一側來看,拉桿1、固定座2、支撐桿4、可沿著拉桿1滑動的支撐桿座5構成一個四桿機構;限制這個四桿機構的自由度,就可以使拉桿1和固定座2的位置得到維持。
本例中,支撐桿4和配合的零件共同構成了拉桿支架。拉桿支架的調節(jié)方法描述如下:扳動拉桿1,使拉桿1相對固定座2轉動,此時拉桿1上的支撐桿座5滑動,當拉桿1和固定座2間的角度合適時(以適合人手拉動為宜),將拉桿1上的支撐桿座5臨時固定,使不能繼續(xù)滑動。臨時固定的方法有:通過螺釘穿過支撐桿座5擰緊到拉桿1上;或者在拉桿1上設定阻尼較大的材料,使支撐桿座5滑動到合適位置時,因摩擦阻力增大不能再滑動。
搬運物體時,可將物品捆綁在固定座1和底座3上。拖帶行李時,人手通過拉桿1再通過支撐桿4的作用,就能穩(wěn)定行李,使行李不至于前后傾倒。
扳動拉桿1轉動一個角度后的好處是,平地拖運物品時,手不再承擔重力;另外一個好處是,在拉桿1和固定座2以及支撐桿4之間的空隙上,可以擺放其他行包,極大的方便多件行李的拖帶。
本實例拖帶行李的另一種方式是,可將拉桿1靠攏固定座2,并通過掛鉤或繩索綁扎固定拉桿1到固定座2上,此時若拖動行李,類似現(xiàn)有的手拉車拖動物品時的狀態(tài)。
實施例一中,前輪是安裝在拉桿1底部的橫桿兩側。也可改變一下前輪安裝方式,將前輪安裝在底座3的前橫桿302兩側,調節(jié)拉桿1的寬度和拉桿1底部橫桿長度及直徑,使拉桿1底部橫桿能夠安裝在底座3的前橫桿302中部,保證拉桿1能相對固定座2轉動即可。
實施例一中,支撐桿座5并不是必須的:若在拉桿1上縱向設置一組孔,僅需要將支撐桿4一端和固定座2鉸接,支撐桿4另一端根據(jù)調整需要,選擇在拉桿1中位置合適的孔,用銷軸臨時貫穿支撐桿4和拉桿1上的孔即可。此時因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拉桿1和固定座2的相對位置也可得到維持。
實施實例二,和實施實例一的區(qū)別是底座可伸縮的,實施實例二的描述可對照實施實例一看。實例二的底座和固定座部件見圖7。底座分前后兩部分,前底座24兩桿伸入后底座23兩臂,后底座23上固定設置有固定座22。后底座23的后橫桿231兩側安裝后輪,前底座24的前橫桿241為中空,直徑大于拉桿底部橫桿。和拉桿組裝時,將前底座24的前橫桿241套在拉桿底部的橫桿上,拉桿底部橫桿兩側安裝前車輪。支撐桿等其他零件的描述和安裝關系同實施例一。
實施例二中,前底座24可在后底座23中滑動,這樣前橫桿241和后橫桿231的間距可調。間距調節(jié)到適當位置后,可用螺釘連接等方式將前底座24和后底座23相對固定。從附圖7中可看出,底座可伸縮部分設置在固定座22和安裝于拉桿的前橫桿241之間。這樣的結果是,拉桿和固定座的空間可調節(jié)。帶來的好處是,除了后底座23上固定座22后面的部分可放置行李,在固定座22和拉桿之間(圖7中前底座24部分)也可放置行李。方便攜帶多個行包。
實施例三,如圖8所示。其行走和拖帶機構可以和實施例二或實施例一相同,區(qū)別在于底座上設置有箱體。圖8中,可明顯看到如圖1所示的固定座。
實施例三進一步的(下面結合實施例一的描述進一步說明),箱體是硬的,箱體固定在底座上 ,可將圖8中固定座和靠近拉桿一側的箱體的箱體板融合為一體,利用箱體靠近拉桿一側部分充當了固定座。此時,作為拉桿支架的支撐桿一端就直接和箱體鉸接,而另一端還是如同實施例一,通過可滑動的支撐桿座連接在拉桿上。這樣的好處是更美觀些。
實施例四,如圖9圖10所示,為拉桿支架的一種實施例。圖9中,零件31為支撐桿座,和實施例一中的圖5所示相同。零件32為臺階桿,臺階桿兩端有鉸接孔,見圖10。
實施例四中,用兩個臺階桿32代替了實施例一中每側的支撐桿,其余同實施例一。零件31和實施例一中的支撐桿座相同,圖9中,兩個支撐桿座都和臺階桿32鉸接,兩個臺階桿32之間也是鉸接。將圖9兩個支撐桿座31分別焊接固定在拉桿和固定座上,這樣拉桿,固定座,兩個臺階桿32就構成一個四桿機構。通過限制所述四桿機構的自由度,就可調節(jié)和維持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拉桿間的角度。每組兩個臺階桿32在臺階薄的地方鉸接,調整臺階的大小,使兩個臺階桿轉動時,桿的頭部能夠被另一桿的臺階卡?。豢ㄗ『?,會限制兩桿的進一步轉動,形成一個死點。這樣,當圖9中兩個臺階桿32成一條直線時,臺階桿頭部卡住另一桿的臺階,形成死點,這樣,就能起到固定拉桿和固定座間的角度的作用。
實施例五,如圖11,圖12所示,為拉桿支架的另一個實施例,圖11中各零件連接處均是鉸接。圖12是圖11中桿52和桿53的零件圖。桿52和桿53為相同零件。51和54都和實施例一中圖5的支撐桿座相同。
實施例五用兩個桿52和53代替了實施例一中的支撐桿,其余部分同實施例一。下面結合實施例一的描述來說明實施例五的拉桿支架。
桿52和53相同,兩端有孔,一端設有放射狀溝槽,放射狀溝槽目的是增大摩擦力,本例中,桿52和53兩面都有放射狀溝槽。組裝時,兩桿有溝槽一面相對,有溝槽一端的孔同軸安裝在一螺釘上(所述螺釘在圖11中未畫出,位置在桿52和53同軸安裝的孔處),在螺釘另一側擰緊螺母;隨著螺母的松緊,可調節(jié)桿52和53間的壓力,隨著壓力增大,桿52和53相對轉動的能力越來越小。
支撐桿座51和54分別固接在拉桿和固定座上,這樣,拉桿,固定座,桿52和桿53構成一個四桿機構,通過限制所述四桿機構的自由度,就可調節(jié)和維持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拉桿間的角度。這里通過調節(jié)52和53間壓力變化,可調節(jié)和維持拉桿和固定座間的角度。
上述的實施例中,底座和固定座都是框架結構,結合具體情況實施時,也可將底座或固定座更改為板狀,只需在合適位置鉸接拉桿或者安裝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