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能夠對腳輪的車輪進行旋轉限制并且能夠進行雙重地制動鎖定的由簡單的構造構成的雙重鎖定式腳輪。
背景技術:
作為進行腳輪的制動的構造,公知有向腳輪的胎面推壓剎車片而阻止車輪的旋轉的結構(日本特開昭56-63501號)。
另一方面,也公知在車輪的側面以同心小徑形成如內齒齒輪那樣形成的呈環(huán)狀排列的鎖定承受部,使突部相對于該鎖定承受部出沒而進行車輪的制動的構造(日本特開2001-1703號)。
但是,在使用上述任一種的制動構造的情況下,在重負荷施加于腳輪的情況下,制動可能無法充分地進行。
因此,本申請人在日本特開2008-1355號的雙重鎖定式腳輪中,提出了一種作為在腳輪上雙重地設置制動機構的構造,其構成為,具有:剎車片,該剎車片被樞軸連接于對車輪進行軸支承的支承架,并且能夠在將被樞軸連接于支承架的鎖定構件與車輪的胎面抵接的第1制動位置和從所述胎面離開的第1制動解除位置位移,在第1制動解除位置的方向上被施力而成為第1剎車;剎車板,該剎車板可聯動地被連結于所述鎖定構件,沿著所述支承架形成為能夠進退且能夠滑動,并且當所述剎車片向第1制動位置位移時,向使前端的卡合部卡合于卡合承受部的第2制動位置前進,該卡合承受部由在所述車輪的內周側面形成的環(huán)狀地連接的凹凸構成,當所述剎車片向第1制動解除位置位移時,向使所述卡合部從卡合承受部離開的第2制動解除位置后退,在第2制動解除位置的方向上被施力。
并且,上述剎車板被安裝于支承架側面的內側,具有嵌插車輪的車軸且被設定為剎車板的滑動行程的長度的長孔,在支承架的內壁面或者剎車板上,設有引導剎車板滑動的引導部,使剎車板沿車輪的直徑方向上下地進退移動,使所述卡合部卡合于卡合承受部。
在上述結構中,在支承架上安裝有由具有上下的片的銷形狀的彈簧構件構成的旋轉鎖定片的折曲部分,該旋轉鎖定片由在打開其上下的片的狀態(tài)下被掛止于鎖定構件的構造構成,此外,剎車板在其上部可聯動地被連結于所述鎖定構件,所以構造變得復雜,并且,無法進行僅將旋轉限制與制動分離。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56-6350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1703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8-1355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使用被樞軸連接于剎車片的連桿凸輪使剎車板沿著支承架滑動的雙重鎖定式腳輪。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將旋轉限制與制動獨立鎖定、也能夠與制動一起鎖定的組裝簡單的雙重鎖定式腳輪。
本發(fā)明的再一個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將卡合于防旋轉盤部的卡合構件夾入支承架并固定的雙重鎖定式腳輪。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fā)明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在技術方案1中,
一種雙重鎖定式腳輪,其特征在于,該雙重鎖定式腳輪具備:軸桿,立設在對車輪進行軸支承的支承架上;凸輪,內置于該軸桿的上部且利用旋轉軸旋轉;制動以及制動解除用的凸輪面,在該凸輪的外周面的規(guī)定部位形成多個;工作軸,與該凸輪面抵接而上下地滑動;防旋轉盤部,被固定在該工作軸的下端;卡合構件,被固定在支承架上且與所述防旋轉盤部卡合而限制支承架的旋轉;剎車片部,被固定在所述防旋轉盤部的下部且通過工作軸的下降與車輪的胎面抵接而進行制動;連桿凸輪,被連結于該剎車片部,且一端側被沿著車輪的外側延伸的軸承部樞軸支承,另一端側被掛止于沿著支承架的外表面上下地滑動的剎車板;以及制動用突部,設于所述剎車板且能夠相對于在車輪的內周側面形成的環(huán)狀連接的卡合承受部卡脫,
若工作軸下降,則卡合構件卡合于防旋轉盤部,并且剎車片部與車輪的胎面抵接,同時通過連桿凸輪的樞轉運動使剎車板滑動,將制動用突部卡合于車輪的卡合承受部而進行旋轉限制,并且進行雙重地制動。
在技術方案2中,
其特征在于,在支承架的背面形成有沿上下延伸的狹縫,
在支承卡合構件的支承構件的背面突設有截面呈T字狀的軌道部,軌道部的中央的片被插入所述狹縫中,支承構件被掛止于支承架。
在技術方案3中,
其特征在于,在支承構件上設置與設于支承架的側面的孔連通且沿橫向延伸的貫穿孔,將該貫穿孔的孔的一部分設定為壓入尺寸,通過壓入固定用的軸,經由支承構件將卡合構件固定于支承架。
在技術方案4中,
其特征在于,防旋轉盤部由盤狀構成,在上表面以及下表面設有卡合用的承受部,
卡合構件具有上下分離的一對卡合部,通過工作軸的位移,防旋轉盤部的上表面的承受部能夠與上方的卡合部卡合,通過工作軸進一步的位移,防旋轉盤部的下表面的承受部能夠與下方的卡合部卡合。
在技術方案5中,
其特征在于,在剎車片上設有一對在車輪的左右側面的外側向下方延伸且前端折返而成的鉤狀的軸承部,在連桿凸輪的基端附近突設的樞軸被該鉤部軸支承,連桿凸輪的前端被卡止于沿著支承架的左右的側面的外表面上下滑動的一對剎車板。
在技術方案6中,
其特征在于,防旋轉盤部由冷鍛加工形成,下表面的卡合用的承受部由環(huán)狀地連接且被配置為多個的凹凸狀構成,沿著凸狀的齒輪部的基端設有槽。
發(fā)明效果
在本發(fā)明中,通過利用凸輪的旋轉而進行升降的工作軸的移動,使剎車片升降,并且將被樞軸支承在剎車片側的連桿凸輪進行樞轉運動,使剎車板能夠上下地滑動,所以通過簡單的構造就能夠可靠地進行基于剎車片和剎車板的雙重的制動。
此外,通過在支承旋轉限制用的卡合構件的支承構件上設置截面呈T字狀的軌道部,能夠向形成在支承架的背面的狹縫中插入而無須使用鉚釘、螺栓等的固定金屬零件地進行安裝。
在所述支承構件上,設置與支承架一起沿橫向延伸的貫穿孔,通過使該貫穿孔的孔的一部分為壓入尺寸,僅通過將固定用的軸壓入而不進行鉚接等就能夠將軸固定。
而且,在通過冷鍛加工形成防旋轉盤部的情況下,通過沿著齒輪部的基端設置槽,能夠提高卡合力。
附圖說明
圖1是省略了支承架的鎖定解除狀態(tài)的腳輪的側視圖。
圖2是省略了支承架的雙重鎖定狀態(tài)的腳輪的側視圖。
圖3是在支承架上安裝卡合構件的支承構件的狀態(tài)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安裝固定用的軸的狀態(tài)的分解立體圖。
圖5是固定用的軸的齒輪傳動機構的立體圖。
圖6是表示支承架和支承構件的貫穿孔的剖視圖。
圖7是表示連桿凸輪的構造的說明圖。
圖8是腳輪的縱剖視圖。
圖9是從防旋轉盤部的底面?zhèn)瓤吹降牧Ⅲw圖。
圖10(a)是在齒輪部未設置槽的以往構造的局部放大圖,(b)是在齒輪部設有槽的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fā)明的雙重鎖定式腳輪的優(yōu)選實施例一邊參照著附圖一邊進行說明。
實施例1
該雙重鎖定式腳輪1具備:在對車輪2進行軸支承的支承架3上經由軸承部B立設在支承板3上的軸桿4;內置于該軸桿4的上部,利用旋轉軸5而旋轉,且具有鎖定用的多個(圖示例中是3個)凸輪面7的凸輪6;與通過該凸輪6的旋轉而位移的凸輪面7抵接,在軸桿4和支承架3內上下地滑動的工作軸8;與該工作軸8的上下的位移聯動,將車輪2制動鎖定以及鎖定解除的剎車裝置。
在本實施例中,凸輪面7由進行旋轉限制的第1凸輪面7a、進行旋轉限制-制動的第2凸輪面7b和進行鎖定解除的第3凸輪面7c構成。
在圖示例中,在中央的中間位置設置第3凸輪面7c,沿圖中順時針方向配置第2凸輪面7b,沿圖中逆時針方向配置第1凸輪面7a。
接著,在本實施例的情況下,所述剎車裝置由約束支承架旋轉的旋轉限制部和約束車輪旋轉的制動部構成。
并且,旋轉限制是通過固定于工作軸4的下部的防旋轉盤部9和設有上下一對的卡合爪部10a、10b的卡合構件10進行的,該卡合爪部10a、10b在所述防旋轉盤部9位移到規(guī)定高度位置時卡合。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制動是被雙重地設置的,一方是被設于所述防旋轉盤部9的下部而推壓車輪的胎面的剎車片部11,另一方是由臂狀的連桿凸輪12和剎車板25構成,該臂狀的連桿凸輪12與剎車片部11的升降聯動地進行樞轉運動,該剎車板25設有制動用突部14,該制動用突部14利用該連桿凸輪12沿著支承架的外表面進行升降,并且被掛止于由形成在車輪2的內周的環(huán)狀的凹凸構成的卡合承受部13。
即,在支承架3上穿設有使所述剎車板25的制動用突部14升降的長孔31,將所述制動用突部14突設在支承架3的內側,所述制動用突部14被掛止于車輪2的卡合承受部13。
被固定于所述工作軸8的下端的防旋轉盤部9如圖9所示那樣由盤狀構成,由在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在圖示中相反地表示上下)上環(huán)狀地連接且被配置為多個的齒輪狀構成,將在凸狀的齒輪部之間形成的凹部作為卡合用的承受部9a、9b。
在安裝時,上表面的承受部9a以及下表面的承受部9b的凹凸的間距可以不同,在圖示例中上表面的間距長、下表面的間距短地被設定。
此外,在防旋轉盤部9由冷鍛加工形成的情況下,在卡合用的承受部9b等由環(huán)狀地連接且被配置為多個的凹凸狀構成的情況下,以往凸狀的齒輪部G的基端如圖10(a)所示那樣形成為圓角狀,所以如圖10(b)那樣通過設置槽24能夠提高卡合力。
所述卡合構件10如圖3~圖6所示那樣,通過簡單的作業(yè)就能夠固定于支承架3。
即,如所述的那樣,卡合構件10被固定在能夠卡合地與所述防旋轉盤部9的承受部9a、9b面對的位置。
在圖示例中,上述卡合構件10被固定于形成為外殼的支承構件16,但是也可以是一體地被形成。
并且,該支承構件16上下伸展,且在其背面突設有橫截面呈T字狀的軌道部17。
另一方面,在支承架3的背面中央,穿設有沿上下延伸的狹縫15。
因此,僅通過在所述狹縫15中插入所述支承構件16的軌道部17的中央的片而支承構件16掛止于支承架3,就能夠將所述卡合爪部10a、10b定位在與防旋轉盤部9的卡合爪部10a、10b面對的規(guī)定的位置。
在所述支承構件16上設置與支承架3的孔32一起沿橫向延伸的貫穿孔16a,通過使該貫穿孔16a的孔的一部分為比其他部分稍短的壓入尺寸,僅通過壓入固定用的軸20(參照圖5),就能夠不進行鉚接等地利用軸20在支承架3上將支承構件16(以及卡合構件10)固定在限制鎖定待命位置。
接著,剎車片部11被固定在避開所述防旋轉盤部9的承受部9a的中央附近的下表面,具有與車輪2的胎面面對且傾斜的制動面。
在該剎車片部11的左右兩側,向下伸展且在下端呈大致圓弧狀地折曲的鉤部21被形成在車輪2的側面的外側與支承架3的內側的間隙中(參照圖7)。
在該鉤部21中,設有在所述連桿凸輪12的基端附近的中途位置向外方突出的樞軸22,該樞軸22被插入到所述鉤部21的大致半圓狀的凹部。
此外,在所述連桿凸輪12上安裝有彈簧構件S1,該彈簧構件S1外嵌于樞軸22,被架設于連桿凸輪12與剎車片部11之間,沿制動解除方向對連桿凸輪12施力。
所述連桿凸輪12的前端被掛止于所述的剎車板25,基端被形成在所述支承構件16或者卡合構件10上的約束部26限制樞轉運動范圍。
因此,若由于工作軸8的下降,鉤部21與剎車片部11一起下降,則連桿凸輪12經由軸部22被下壓,下壓基端側的力通過所述約束部26發(fā)揮作用,使連桿凸輪12沿圖中順時針方向進行樞轉運動。
由此,剎車板25下降(參照圖2),設于剎車板25的下部的制動用突部14也下降,與車輪2的卡合承受部13卡合。
如上述那樣,工作軸8的下降能夠同時雙重地進行基于剎車片部11的下降的車輪2的胎面的制動和基于剎車板25的下降的車輪2的卡合承受部13的制動。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因為在卡合構件10上設有上下的卡合爪部10a、10b,所以若工作軸8位移(從中間位置上移)至旋轉限制位置,則上方的卡止爪部10a卡合于防旋轉盤部9的上表面的承受部9a,僅進行旋轉限制。
若工作軸8位移(從中間位置下移)至旋轉限制-制動位置,則下方的卡止爪部10b卡合于防旋轉盤部9的下表面的承受部9b,進行旋轉限制,同時進行所述的雙重制動。
此外,在中間位置成為鎖定解除狀態(tài)(參照圖1)。
在本實施例中,使連桿凸輪12的移動為順時針方向,但是也可以相反地為逆時針方向(未圖示)。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將剎車板25的制動用突部14設于剎車板25的上部即可。
此外,附圖標記C是覆蓋支承架3且覆蓋車輪2的輪胎部以外的罩(參照圖8)。
通過設置該罩C,也能夠將所述固定用的軸20約束成在外側不脫落。
此外,連桿凸輪也可以樞軸連接于被固定在剎車片部的構件。
此外,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將連桿凸輪與剎車板設于車輪的左右兩側,但是也可以設于任一方。
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的構造,當然能夠在不變更本發(fā)明的要點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附圖標記說明
1 雙重鎖定式腳輪
2 車輪
3 支承架
4 軸桿
5 旋轉軸
6 凸輪
7 凸輪面
8 工作軸
9 防旋轉盤部
9a 上表面的承受部
9b 下表面的承受部
10 卡合構件
10a 卡合爪部(上)
10b 卡合爪部(下)
11 剎車片部
12 連桿凸輪
13 卡合承受部
14 制動用突部
15 狹縫
16 支承構件
17 軌道部
18 孔
19 貫穿孔
20 固定用的軸
21 鉤部
22 樞軸
23 齒輪部
24 槽
25 剎車板
26 約束部
31 長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