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貨運車輛范疇,特別涉及一種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 車。
背景技術:
自卸車作為貨物運輸工作,由于其卸貨的機械化程度較高而被廣泛地應用。但現 有技術中的自卸車的裝卸機構的結構復雜、容易磨損、且卸貨所需動力較大,導致提高了自 卸車的制造成本、使用成本及維護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耐用、省力的自卸車。技術方案一種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包括底板縱梁,位于底板縱梁左右兩 側的左活動底板和右活動底板以及左蓋板和右蓋板,和舉升機構,所述舉升機構包括可自 由伸縮進行舉升運動的頂桿,所述舉升機構固定于副車架上并位于底板縱梁的正下方,其 特征在于,所述副車架上固定有沿左右橫向設置的橫梁,所述左活動底板的左側和所述右 活動底板的右側分別與所述橫梁的左右兩側相鉸接,所述左蓋板的右側與所述底板縱梁鉸 接且所述左蓋板的下表面與所述左活動底板的上表面相搭接,所述右蓋板的左側與所述底 板縱梁鉸接且所述右蓋板的下表面與所述右活動底板的上表面相搭接,所述舉升機構的頂 桿頂端與底板縱梁的下側面固定連接,所述自卸車還包括裝卸機構,所述裝卸機構包括一 組或多組沿縱向排列呈γ型分布的支臂、左側臂和有側臂結構,所述支臂位于底板縱梁的正 下方且支臂的上端固定在底板縱梁的下側面,所述左側臂的左端與左活動底板的右側相鉸 接,所述右側臂的右端與右活動底板的左側相鉸接,每組中的所述支臂的下端、左側臂的右 端和右側臂的左端鉸接相連。所述左蓋板和所述右蓋板為高強度鋼板材料。所述舉升機構的數量為一,且位于底板縱梁的中心位置或中心位置附近。所述裝卸機構為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每套支臂、左側臂和 右側臂結構為所述一組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 結構沿縱向對稱位于所述舉升機構的兩側。所述裝卸機構為一對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一對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 結構為相鄰的兩組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兩組中的所述兩個左側臂之間固定有左連 接板,兩組中的所述兩個右側臂之間固定有右連接板,兩組中的所述兩個支臂的下端、兩個 左側臂的右端和兩個右側臂的左端通過同一銷軸鉸接。所述裝卸機構為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每套支臂、左側臂和 右側臂結構為所述一對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沿縱向對稱位于所述舉升機構的兩側。所述橫梁為一根橫梁或沿縱向間隔分布的多根橫梁,每個橫梁的左右兩側分別與 所述左活動底板的左側和所述右活動底板的右側相鉸接。所述舉升機構為多級油缸。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該自卸車的裝卸機 構為一組或多組沿縱向排列呈ν型分布的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支臂位于底板縱 梁的正下方且支臂的上端固定在底板縱梁的下側面,所述左側臂的左端與左活動底板的右 側相鉸接,所述右側臂的右端與右活動底板的左側相鉸接,每組中所述支臂的下端、左側臂 的右端和右側臂的左端鉸接相連,該裝卸機構的結構簡單、耐用,卸貨時,舉升機構舉升底 板縱梁,底板縱梁通過支臂上端帶動支臂向上運動,與支臂下端相鉸接的左側臂的右端和 右側臂的左端同時被帶動向上運動,左右側臂向上運動的同時分別向左右張開來推動左、 右活動底板向左右旋轉進而形成左右傾斜面,由于左、右活動底板是被左、右側臂推開的, 該推力在沿垂直于活動底板方向上的分力要遠遠大于現有技術中拉動活動底板的拉力在 沿垂直于活動底板方向上的分力,所以施加一個遠遠小于現有技術中的拉力值的推力即可 推動活動底板(旋轉)傾斜進而卸貨,因此,相對于現有技術中拉動活動底板的技術方法, 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更加的省力,進而降低了使用成本。左、右蓋板選用高強度鋼板材料,其原因在于,高強度鋼板耐磨損,不易變形,卸貨 時能夠承受位于底板縱梁附近貨物的一定的壓力。當自卸車的載重量不大時,設置一個舉升機構即可,為了使整車受力均勻防止左、 右活動底板前翹或后翹以及左、右活動底板變形,優(yōu)選地,舉升機構設置在底板縱梁的中心 位置或中心位置附近。裝卸機構為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每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 構為一組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沿縱向對稱位 于所述舉升機構的兩側。這種結構的自卸車在卸貨時,底板縱梁對對稱布置的每組中的支 臂的向上的帶動力相等,進而保證了左、右活動底板的對稱受力點所受的推力相等,因此卸 載同樣重量貨物時需要更小的推動力,還能防止左、右活動底板的受力點的受力不均衡、即 過大或過小,而導致的左、右活動底板變形。裝卸機構為一對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一對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 為相鄰的兩組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兩組中的兩個左側臂之間固定有左連接板,兩組 中的兩個右側臂之間固定有右連接板,兩組中的兩個支臂的下端、兩個左側臂的右端和兩 個右側臂的左端通過同一銷軸鉸接。將兩組相鄰結構固定連接成一對支臂、左側臂和右側 臂結構,能夠增加裝卸機構的強度,適用于較大載重量的自卸車或延長裝卸機構的使用壽 命。優(yōu)選地,裝卸機構為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每套結構包括一對支 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沿縱向對稱位于所述 舉升機構的兩側。這種結構兼具了上述兩種裝卸機構的優(yōu)點這種結構的自卸車在卸貨時, 活動底板受力均衡,省力的同時,裝卸機構中的每套結構強度都得到提高,能夠卸載更重的 貨物。[0020]根據自卸車的長度,橫梁可以為一根橫梁或沿縱向間隔分布的多根橫梁,設置多 根橫梁時,左、右活動底板可以沿縱向與多根橫梁有多個鉸接點,利于卸貨。
圖1本實用新型自卸車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局部主視圖;圖2為圖1中卸貨狀態(tài)的主視圖;圖3為圖1的側視圖;圖4為圖1的局部示意圖。圖中各標號示例如下1-車廂,2-車廂左、右邊板,3-橫梁,41-左活動底板,42-右活動底板,51-左蓋 板,52-右蓋板,6-油缸,61-頂桿,7-底板縱梁,8-左側臂,9-右側臂,10-支臂,11-副車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 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 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圖1和圖2為本實用新型自卸車的一種實施方式的主視圖,圖3為其側視圖,如圖 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自卸車包括有車廂1,車廂ι的左右兩側設置有車廂左、右邊極2,車廂 左、右邊板2的頂端分別與位于其上方的車廂框架或側板相鉸接使得左、右邊板2可以向外 側開啟,進而貨物可通過左、右邊板2從車廂1的左、右兩側卸出。自卸車還包括有左活動 底板41、右活動底板42、左蓋板51、右蓋板52、底板縱梁7和橫梁3 ;其中增置的橫梁3沿左 右橫向固定在副車架11上,本實施例中橫梁3為間隔設置的3根橫梁,也可以根據自卸車 的縱向長度選擇合適數量的橫梁,比如1根、2根、4根、5根等;其中,底板縱梁7沿車輛的縱 向設置,左活動底板41和右活動底板42對稱地位于底板縱梁7的左右兩側,左蓋板51和 右蓋板52對稱地位于底板縱梁7的左右兩側。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的舉升機構為多級油 缸6,因為其體積小、比相應的單級油缸的行程更長,但單級油缸和其他舉升機構也可適用, 只是多級油缸更為優(yōu)選,該多級油缸6位于底板縱梁7的正下方,其外側缸體固定在副車架 11上,其最高級(最內層)油缸的頂桿61與底板縱梁7的下側面固定連接,頂桿61可帶動 底板縱梁7沿垂直方向運動。自卸車還包括裝卸機構,裝卸機構包括一組或多組沿縱向排 列呈ν型分布的支臂10、左側臂8和右側臂9結構。其中,左活動底板41的左側與3個橫 梁3的左側相鉸接,左活動底板41的右側與左側臂8的左端相鉸接;右活動底板42的右側 與3個橫梁3的右側相鉸接,右活動底板42的左側與右側臂9的右端相鉸接;左蓋板51的 右側與底板縱梁7鉸接且左蓋板51的下表面與左活動底板41的上表面的右部相搭接;右 蓋板52的左側與底板縱梁7鉸接且右蓋板52的下表面與右活動底板42的上表面的左部 相搭接;每組的支臂10的上端固定在底板縱梁7的下側面,每組中支臂10的下端、左側臂 8的右端和右側臂9的左端相鉸接。本實施例中的左蓋板51和右蓋板52為高強度鋼板。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在自卸車載重量和車體縱向長度適合的條件下,本實 施例中的多級油缸6的數量為1個并設置在底板縱梁7的中心位置處。這樣,多級油缸6對底板縱梁7的作用力沿縱向以多級油缸為中心呈對稱分布。優(yōu)選地,裝卸機構包括兩套(當然也可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每套結 構為一組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即一個支臂10、一個左側臂8和一個右側臂9,每套結 構中的支臂10、左側臂8和右側臂9與左、右活動底板41和42、底板縱梁7及彼此之間的連 接關系如上文所述,所述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沿縱向對稱位于多級油缸6 的兩側。這樣,底板縱梁7對對稱的每組中的支臂10的向上的帶動力相等,進而保證了左、 右活動底板41和42的對稱的受力點所受的推力相等,因此卸載同樣重量貨物時需要更小 的推動力,還能防止由于左、右活動底板41和42的受力點的受力不均衡、即過大或過小,而 導致的左、右活動底板41和42變形。另外,裝卸機構可以為一對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一對支臂、左側臂和 右側臂結構為相鄰的兩組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每組結構為一個支臂10、一個左側臂 8和一個右側臂9,兩個左側臂8的左端均與左活動底板41的右側相鉸接且兩個左側臂8通 過位于兩者之間的左連接板固定相連,兩個右側臂9均與右活動底板42的左側相鉸接且兩 個右側臂9通過位于兩者之間的右連接板(未示出)固定相連,所述兩個支臂10的下端、 兩個左側臂8的右端和兩個右側臂9的左端通過同一銷軸鉸接。這樣,左、右連接板起到類 似加強筋的作用,兩組結構組成的一對結構增加了裝卸機構的強度。最為優(yōu)選地,如本實施例中圖4所示,裝卸機構包括兩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 構,每套結構為如上所述的一對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兩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 臂結構沿縱向對稱位于多級油缸6的兩側。這樣,該自卸車裝卸機構的兩套結構中的每套 結構的強度均得到顯著提高,能適用于卸裁更重的貨物;同時,兩套結構以多級油缸為中心 成對稱分布,使得左、右活動底板受力均衡,卸載時省力的同時防止左、右活動底板變形。當然,上述裝卸機構還可以包括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每套結構為如上 所述的一對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沿縱向對稱位 于多級油缸6的兩側。此外,左蓋板51和右蓋板52可以分別為沿縱向排列的多塊小蓋板組成,組成左蓋 板51的每塊小蓋板的右側均與底板縱梁7鉸接,組成右蓋板52的每塊小蓋板的左側均與 底板縱梁7鉸接。當蓋板破損時,可以只針對所在的小蓋板進行維修和更換,進一步降低維 修成本。卸貨時,多級油缸6被啟動,頂桿61推動底板縱梁7垂直上升,與底板縱梁7固定 連接的各組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中的支臂10被帶動上升,與支臂10相鉸接的左側臂 8和右側臂9也同時被帶動上升,左側臂8和右側臂9的上升推動左活動底板41和右活動 底板42繞各自鉸接點向左外側和右外側旋轉逐漸形成傾斜坡面,同時左、右蓋板的里側在 底板縱梁7的帶動下上升,左、右蓋板的外側被與其搭接的左、右活動底板向外推,逐漸形 成傾斜坡面,左、右蓋板和左、右活動底板形成Λ型傾斜面,貨物流向車廂兩側,最終通過車 廂兩側的開啟的左、右邊板2卸下。卸貨完畢后,多級油缸6的各級頂桿被收回,頂桿61帶 動底板縱梁7垂直下降,底板縱梁7帶動各組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中的支臂10和左、 右蓋板51和52下降,左、右側臂8和9帶動左、右活動底板向內側旋轉,最終,左、右活動底 板41和42呈水平狀態(tài),底板縱梁7收回位于左、右活動底板41和42之間,左、右蓋板51和 52呈水平狀態(tài)。本實用新型在卸貨開始時,左、右活動底板和左、右蓋板就同時開始傾斜,貨物從底板縱梁溜向左右兩側。不同于現有技術中的自卸車在卸貨初始階段只有蓋板傾斜, 大量貨物堆積在蓋板和底板交接處后,底板才被推動傾斜。從而避免了蓋板受力過大帶來 的變形甚至損壞,也避免了貨物在蓋板與底板交接處的再次堆積帶來了卸貨障礙,還避免 了后來底板被推動傾斜時相對與蓋板的相對運動使得貨物進入底板和蓋板的搭接面之間 從而阻礙運動、造成的嚴重板面磨損等,上述的卸貨障礙至少包括在拉動底板時需要更大 的拉力。
權利要求1.一種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包括底板縱梁,位于底板縱梁左右兩側 的左活動底板和右活動底板以及左蓋板和右蓋板,和舉升機構,所述舉升機構包括可自由 伸縮進行舉升運動的頂桿,所述舉升機構固定于副車架上并位于底板縱梁的正下方,其特 征在于,所述副車架上固定有沿左右橫向設置的橫梁,所述左活動底板的左側和所述右活 動底板的右側分別與所述橫梁的左右兩側相鉸接,所述左蓋板的右側與所述底板縱梁鉸接 且所述左蓋板的下表面與所述左活動底板的上表面相搭接,所述右蓋板的左側與所述底板 縱梁鉸接且所述右蓋板的下表面與所述右活動底板的上表面相搭接,所述舉升機構的頂桿 頂端與底板縱梁的下側面固定連接,所述自卸車還包括裝卸機構,所述裝卸機構包括一組 或多組沿縱向排列的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支臂位于底板縱梁的正下方且支臂 的上端固定在底板縱梁的下側面,所述左側臂的左端與左活動底板的右側相鉸接,所述右 側臂的右端與右活動底板的左側相鉸接,每組中的所述支臂的下端、左側臂的右端和右側 臂的左端鉸接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 蓋板和所述右蓋板為高強度鋼板材料。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 舉升機構的數量為一,且位于底板縱梁的中心位置或中心位置附近。
4.根據權利要求1至2之一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 所述裝卸機構為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每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 構為所述一組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沿縱 向對稱位于所述舉升機構的兩側。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裝 卸機構為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每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為所 述一組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沿縱向對稱 位于所述舉升機構的兩側。
6.根據權利要求1至2之一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 所述裝卸機構為一對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一對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為相 鄰的兩組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兩組中的所述兩個左側臂之間固定有左連接板,兩組 中的所述兩個右側臂之間固定有右連接板,兩組中的所述兩個支臂的下端、兩個左側臂的 右端和兩個右側臂的左端通過同一銷軸鉸接。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裝 卸機構為一對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一對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為相鄰的兩 組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兩組中的所述兩個左側臂之間固定有左連接板,兩組中的所 述兩個右側臂之間固定有右連接板,兩組中的所述兩個支臂的下端、兩個左側臂的右端和 兩個右側臂的左端通過同一銷軸鉸接。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裝 卸機構為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每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為所 述一對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沿縱向對稱 位于所述舉升機構的兩側。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裝卸機構為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每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為所 述一對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所述兩套或多套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沿縱向對稱 位于所述舉升機構的兩側。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2之一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 于,所述橫梁為一根橫梁或沿縱向間隔分布的多根橫梁,每個橫梁的左右兩側分別與所述 左活動底板的左側和所述右活動底板的右側相鉸接。
11.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橫 梁為一根橫梁或沿縱向間隔分布的多根橫梁,每個橫梁的左右兩側分別與所述左活動底板 的左側和所述右活動底板的右側相鉸接。
12.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橫 梁為一根橫梁或沿縱向間隔分布的多根橫梁,每個橫梁的左右兩側分別與所述左活動底板 的左側和所述右活動底板的右側相鉸接。
13.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橫 梁為一根橫梁或沿縱向間隔分布的多根橫梁,每個橫梁的左右兩側分別與所述左活動底板 的左側和所述右活動底板的右側相鉸接。
14.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橫 梁為一根橫梁或沿縱向間隔分布的多根橫梁,每個橫梁的左右兩側分別與所述左活動底板 的左側和所述右活動底板的右側相鉸接。
15.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橫 梁為一根橫梁或沿縱向間隔分布的多根橫梁,每個橫梁的左右兩側分別與所述左活動底板 的左側和所述右活動底板的右側相鉸接。
16.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橫 梁為一根橫梁或沿縱向間隔分布的多根橫梁,每個橫梁的左右兩側分別與所述左活動底板 的左側和所述右活動底板的右側相鉸接。
17.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橫 梁為一根橫梁或沿縱向間隔分布的多根橫梁,每個橫梁的左右兩側分別與所述左活動底板 的左側和所述右活動底板的右側相鉸接。
18.根據權利要求1至2之一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 于,所述舉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1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舉 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2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舉 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21.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舉 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22.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舉 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23.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舉 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24.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舉 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25.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舉 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26.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 舉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27.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 舉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28.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 舉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29.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 舉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30.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 舉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31.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 舉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32.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 舉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33.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 舉升機構為多級油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廂底板中部舉升雙側卸料的自卸車,包括底板縱梁,左活動底板和右活動底板以及左蓋板和右蓋板,和舉升機構,舉升機構包括頂桿,舉升機構固定于副車架上并位于底板縱梁的正下方,副車架上固定有橫梁,左活動底板的左側和右活動底板的右側分別與橫梁的左右兩側相鉸接,左蓋板的右側與底板縱梁鉸接且左蓋板的下表面與左活動底板的上表面相搭接,右蓋板的左側與底板縱梁鉸接且右蓋板的下表面與右活動底板的上表面相搭接,舉升機構的頂桿頂端與底板縱梁的下側面固定連接,自卸車還包括裝卸機構,裝卸機構包括一組或多組沿縱向排列呈型分布的支臂、左側臂和右側臂結構,本自卸車是一種結構簡單、耐用、省力的自卸車。
文檔編號B60P1/16GK201881954SQ20102056927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13日
發(fā)明者楊展路, 趙巖 申請人:孫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