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動車輛后懸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總體而言,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機動車輛。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機動車輛的后懸架。
背景技術:
通常,機動車輛的動態(tài)性能是由機動車輛的懸架系統來控制的。所述懸架系統包括配置在機動車輛的每個左前、右前、左后、和右后角落處的單個懸架。
在設計機動車輛懸架系統的過程中,要考慮到減少機動車輛的制動點頭(nose dive)現象。制動點頭現象是指一種機動車輛車身傾斜的現象,即,一種機動車輛的前部降低而機動車輛的后部升高的現象。
為了減少這樣一種制動點頭現象,通常,前懸架被設計成加強其抗制動點頭特性,且后懸架被設計成加強其抗上浮特性。
在典型的后懸架中,可轉動地安裝著車輪的懸架底盤(carrier)(也稱為轉向節(jié)),經過至少一個連接件被連接到車身上。在所述連接件中,沿著機動車輛的縱向軸伸展的連接件被稱為縱臂。
這樣一種后懸架的抗上浮特性,通過縱臂的車身側連接點的垂直位置的升高,即縱臂的轉動中心的升高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增強。
當制動力被加在后車輪時,縱臂受到朝著車身方向轉動的扭矩。
因此,當縱臂的轉動中心被升高時,所述縱臂受到一個更大的朝著車身轉動的扭矩,后懸架的抗上浮特性因而得到增強。
然而,當所述縱臂的轉動中心上升時,支撐著縱臂的彈簧表現出更差的伸展/壓縮軌跡,這使得后懸架的軌跡變差。
在這個意義上,根據先前的技術,縱臂轉動中心的垂直位置被綜合考慮,結果使后車輪的軌跡不會過分地變壞。因此,抗上浮特性的增強非常有限。
在本發(fā)明的此背景技術部分中公開的信息只是為了增強對本發(fā)明的背景的理解,不能被作為一種確認或任何形式的暗示此信息構成了已經為所屬技術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先前技術。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動機是提供一種機動車輛后懸架,所述后懸架在制動時具有增強抗上浮特性而不會嚴重地損害機動車輛后車輪的軌跡的非限定性的優(yōu)點。
術語“縱臂”,在狹義上,可以指一種轉動軸垂直于車身的縱向軸伸展的臂狀零件,并區(qū)分于帶有一個與車身的縱向軸相交成一個非零角度的轉動軸的術語“半縱臂”。
然而,在此說明書中以及所附的權利要求書中,術語縱臂不應被理解為受到其與機動車輛車身的縱向軸所成的角度的限制。相反,術語縱臂應被理解為一種廣義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大致沿著機動車輛車身的縱向軸伸展,連接著機動車輛車身和懸架底盤。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案的示例性的機動車輛后懸架包括懸架底盤、縱臂、和連接單元。
后車輪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懸架底盤上??v臂相對于車身沿縱向排列,縱臂的端部分別連接到所述懸架底盤和所述車身上。連接單元連接著車身和縱臂的車身側的端部,并根據機動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來改變所述車身側端部的垂直位置。
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連接單元包括支架、樞軸銷、以及一個定位裝置。所述支架具有一個沿預定方向形成的狹槽,所述狹槽帶有一個垂直部分。所述樞軸銷穿過狹槽以及縱臂的車身側端部。定位裝置調節(jié)樞軸銷在狹槽中的位置。在此情況下,狹槽被優(yōu)選地垂直形成。
在又一個實施方案中,定位裝置包括液壓缸、活塞、致動器、和連接件。液壓缸具有一個接受孔用以接受液壓壓力。所述活塞配置于所述液壓缸中從而在液壓缸中形成了液壓壓力室。所述致動器被固定在活塞上,并在其另一端在液壓壓力室的外面伸展。連接件連接致動器和樞軸銷。在此情況下,液壓缸的接受孔優(yōu)選地被連接到機動車輛的制動管路(brake line)上。
當機動車輛不處于制動操作之下時,樞軸銷優(yōu)選地位于狹槽的最低位置處。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還優(yōu)選地包括,用于在加到液壓壓力室的液壓壓力被釋放的情況下,恢復所述活塞的位置的恢復裝置。在此情況下,所述恢復裝置優(yōu)選地包括一個朝著接受孔施加彈性力的彈性元件。
合并在本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的附圖,顯示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并結合說明,起著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的作用。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的后懸架的示意圖;圖2是沿著圖1的方向A形成的立體圖;以及圖3是用于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的支架、樞軸銷、和縱臂的連接的展開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的后懸架的示意圖,圖2是沿著圖1的方向A獲得的立體圖。
如圖1所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的后懸架是一個具有車身190的機動車輛的后懸架,并包括懸架底盤120,縱臂130,和連接單元150。
后車輪110被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懸架底盤120上??v臂130被沿縱向相對于車身190排列??v臂130的一端132被連接到懸架底盤120上,縱臂130的另一端被連接到車身190上。連接單元150連接著車身190,以及縱臂130的車身側端部131。連接單元150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來改變車所述身側端部131的垂直位置。
圖1顯示了一種實施方案,其中本發(fā)明的精髓被用于一種四連桿懸架,對于所述技術領域內的技術人員而言,每個展示零件的功能都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圖1中所顯示的范圍,本發(fā)明可以被用于包括有縱臂130的任何類型的后懸架中。
圖2進一步示出了連接單元150。
如圖2所示,連接單元150包括支架210、樞軸銷220、和定位裝置200。
支架210具有沿著預定方向形成的狹槽215,所述狹槽帶有一個垂直部分。樞軸銷220穿過狹槽215和縱臂130的車身側端部131。定位裝置200調節(jié)樞軸銷220在狹槽215中的位置。
圖3是用于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的支架210、樞軸銷220、和縱臂130的連接的展開立體圖。
如圖3所示,縱臂130的車身側端部131通過樞軸銷220,被可轉動地與一個連接件260固定在一起,這將在后面進行更詳細的說明。此外,縱臂130的車身側端部131通過樞軸銷220與支架210相配合,在此情況下,樞軸銷220穿過支架210的狹槽215。
因此,樞軸銷220的垂直位置,即縱臂130的車身側端部131的垂直位置能夠沿著狹槽215來改變。
大體上,通過平衡縱臂130的運動,縱臂130可以被認為幾乎被水平地排列。因此,狹槽215優(yōu)選垂直地形成。即,以上所提到的預定方向優(yōu)選地是垂直方向。
當一個力,例如制動力沿平行于路面(等價地說,機動車輛車身平面)的方向被加在車輪110上時,狹槽215的垂直方向可以防止樞軸銷220在狹槽215中的位置變化。
此外,這樣一個平行于車身平面的外力,垂直于狹槽215作用在樞軸銷220上。因此,即使當制動力被加在所述車輪110上時,樞軸銷220的位置沿著狹槽215的移動需要最小限度的力。
定位裝置200包括液壓缸230、活塞240、致動器250、和連接件260。液壓缸230具有用于接受液壓壓力的接受孔232?;钊?40被配置在液壓缸230中,從而在液壓缸230中形成一個液壓壓力室235。致動器250被固定在活塞240上并在液壓壓力室235的外面相反的一側伸展。連接件260連接著致動器250和樞軸銷220。
在圖2中,液壓缸230和活塞240被顯示為方形,然而,它們可以具有任何形狀,例如圓形。
液壓缸230的接受孔232被連接到機動車輛的制動管路290上。因此,當機動車輛在駕駛員的制動動作下減速時,制動流體通過所述接受孔232被供給到所述液壓壓力室235中。
在液壓壓力缸230中配置了一個彈性元件245,以使彈性元件在活塞240上施加一個朝著接受孔232的彈性力。因此,在施加在液壓壓力室235的液壓壓力被釋放的情況下,活塞240通過彈性元件245的彈性力恢復到其初始位置。圖2將彈性元件245顯示為一個彈簧,然而,彈性元件245可以通過能夠施加恢復力給活塞240的任何其它彈性元件來實現。
當機動車輛沒有處于駕駛員的制動操作之下時,即當制動液壓壓力沒有被施加到液壓壓力室235的時候,在彈性元件245的作用下,圖2中活塞240向左運動,樞軸銷220因而處于狹槽215的最低位置。
由于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的后懸架按如下方式運行,抗上浮特性可以得到增強。
當根據駕駛員的制動動作,制動液壓壓力通過制動管路290被施加到液壓壓力室235時,圖2中液壓壓力推動活塞向著右運動。因此,致動器250推動連接件260,接著,連接件260將樞軸銷220向上推動。結果,縱臂130的轉動軸的垂直位置被升高,因此,因制動力而作用在縱臂130上的扭矩(沿著圖2中的逆時針方向)也會升高。
因此,在機動車輛的制動過程期間,用于使后車輪110變得靠近車身190的趨勢,即抗上浮特性得到了增強。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縱臂的車身側的垂直位置根據機動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而得到調整,機動車輛的抗上浮特性因而得到增強。
由于狹槽形成在連接著車身和縱臂的車身側端部的支架上,且連接著所述支架和縱臂的車身側端部的樞軸銷的垂直位置得到了調整,機動車輛的抗上浮特性以一種有效的方式得到了增強。
所述狹槽的垂直排列,使得控制縱臂的車身側端部的垂直位置所需的力最小化。
通過利用由駕駛員的制動動作產生的制動液壓壓力,縱臂的車身側端部的垂直位置的調整得以有效地實現。
雖然本發(fā)明已經結合目前被認為是最實際和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得以說明,應該理解,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所公開的實施方案,而是要涵蓋包括于所附權利要求書的精神和范圍中的各種改進形式和等價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機動車輛后懸架裝置,所述機動車輛具有一個車身,所述后懸架裝置包括可轉動地安裝著后車輪的懸架底盤;相對于車身沿縱向排列的縱臂,所述縱臂的端部分別被連接到懸架底盤和車身上;以及連接單元,其連接著車身和縱臂的車身側端部,并根據機動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來改變車身側端部的垂直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單元包括沿著預定的方向形成有一個狹槽的支架,所述狹槽具有一個垂直部分;穿過所述狹槽和所述縱臂的車身側端部的樞軸銷;調整樞軸銷在狹槽中的位置的定位裝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狹槽是垂直形成的。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懸架,其特征在于定位裝置包括具有用于接受液壓壓力的接受孔的液壓缸;配置在所述液壓缸中從而在所述液壓缸中形成一個液壓壓力室的活塞;固定在活塞上,并在液壓壓力室的外面沿著相反一側伸展的致動器;以及連接著致動器和樞軸銷的連接件。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后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缸的接受孔被連接到機動車輛的制動管路上。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懸架,其特征在于當機動車輛不處于制動操作之下時,樞軸銷位于狹槽的最低位置。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后懸架,還包括用于在加在液壓壓力室的液壓壓力被釋放的情況下,恢復活塞的位置的恢復裝置。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后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復裝置包括朝著接受孔施加彈性力的彈性元件。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機動車輛后懸架,其包括可轉動地安裝著后車輪的懸架底盤;相對于車身縱向排列的縱臂,所述縱臂的端部分別被連接到懸架底盤和車身上;以及連接著車身和所述縱臂的車身側端部,并根據機動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而改變所述車身側端部的垂直位置的連接單元。本發(fā)明的機動車輛后懸架具有增強的抗上浮特性。
文檔編號B60G3/18GK1579822SQ20031011039
公開日2005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8月5日
發(fā)明者金丙哲 申請人: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