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淬火方法,屬于圓柱體、半圓柱體零件感應淬火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折疊式感應淬火方法。
背景技術:
1、感應淬火是一種新型的金屬件強化處理技術,利用電磁感應在金屬件內產生渦流而將零件進行加熱,再使金屬件迅速冷卻以使金屬件表面形成高硬度的鋼層。感應淬火具有加熱速度快、淬火速度快、精準控制、適用范圍廣等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汽車、機械制造、航空等領域的金屬件熱處理中。
2、申請?zhí)枮?02311522653.1,申請日是2023年11月15日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種軸感應淬火裝置及其可折疊式感應淬火方法,軸感應淬火裝置包括相連的匯流排、匯流管和感應頭,感應頭上設有導磁體,感應頭下方有噴淋冷卻部件,還提供軸感應淬火裝置的可折疊式感應淬火方法,包括:用悶塞封堵零件淬火面的孔口,將軸類零件裝在設備工作臺上;使零件中小外圓端在上,大外圓端在下;安裝淬中小外圓的淬火裝置,實現(xiàn)中小外圓的感應淬火;卸下淬中小外圓的軸感應淬火裝置,使大外圓端在上,中小外圓端在下;安裝淬大外圓的淬火裝置,實現(xiàn)大外圓的感應淬火,雖然該設計可以通過感應器對零件進行感應淬火,但仍具有以下缺陷:
3、該設計的感應器的線圈為圓型,線圈整體都能對圓柱體零件進行感應淬火;但是對半圓柱體的零件進行感應淬火時,一半的線圈對半圓柱體零件進行感應淬火,另一半線圈沒有起到作用,故該線圈對于半圓柱體零件適配不佳,故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適應性較窄的問題。
4、公開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技術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xiàn)有技術。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適應性較窄的缺陷與問題,提供一種適應性較廣的可折疊式感應淬火方法。
2、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3、一種可折疊式感應淬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第一步:先取出待加工零件,所述待加工零件包括圓柱體零件或半圓柱體零件,再測量待加工零件的直徑;然后選擇感應器的左部裝置、右部裝置的圓弧線圈,使圓弧線圈的內直徑大于待加工零件的直徑;
5、第二步:開始固定過程,所述固定過程包括以下任意一種或任意組合:
6、第一種:若待加工零件為圓柱體零件,則使圓弧線圈頂部的可彎曲管為展開狀態(tài),即可彎曲管的左連接部、彎曲部與右連接部在同一個豎直面或水平面內,此時,可彎曲管與其兩側的圓弧線圈也在同一個豎直面或水平面內;再選擇對應的哈夫夾,然后依次將圓弧線圈底部的豎管卡入對應的哈夫夾的凹槽中,再將圓柱體零件固定于圓弧線圈內部,保持圓弧線圈與圓柱體零件的分離狀態(tài);
7、第二種:若待加工零件為半圓柱體零件,則使圓弧線圈頂部的可彎曲管為折疊狀態(tài),即可彎曲管的左連接部與右連接部平行,彎曲部為彎曲狀態(tài),此時,圓弧線圈之間彼此平行;再選擇對應的哈夫夾,然后依次將圓弧線圈底部的豎管卡入對應的哈夫夾的凹槽中,再將半圓柱體零件固定于圓弧線圈內部,使半圓柱體零件的圓弧面朝向圓弧線圈,保持圓弧線圈與半圓柱體零件的分離狀態(tài);
8、第三步:先將哈夫夾上的固定孔對準匯流板的螺釘孔,然后將螺釘依次擰入固定孔、螺釘孔中,此時,哈夫夾的兩側向豎管方向夾緊以固定豎管,且完成了哈夫夾與匯流板的固定,再在兩個匯流板之間裝夾絕緣片;
9、第四步:先將匯流板底部的連接板與感應設備連接,然后使感應設備向連接板內通入交變電流,交變電流再依次流向匯流板、哈夫夾、豎管,然后交變電流到達圓弧線圈,圓弧線圈中再產生交變磁場,然后交變磁場使待加工零件表面生成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產生熱量從而使待加工零件表面加熱,以完成感應淬火中的加熱階段。
10、所述第三步中,所述在兩個匯流板之間裝夾絕緣片為先在兩個匯流板之間裝夾絕緣片,再使用絕緣布包裹兩個匯流板。
11、所述第三步中,所述在兩個匯流板之間裝夾絕緣片為在兩個匯流板之間裝夾云母片,所述使用絕緣布包裹兩個匯流板為使用黃蠟布包裹兩個匯流板。
12、所述第四步中,所述將匯流板底部連接的連接板與感應設備連接為先將匯流板底部連接的連接板與感應設備連接,再將豎管上連接的進水管與進水設備連接,然后使進水設備向進水管通入水流,水流再流入圓弧線圈中,然后水流從圓弧線圈的多個噴水孔中噴出,水流再下落至待加工零件的表面,以完成感應淬火中的冷卻階段。
13、所述第四步中,所述水流再流入圓弧線圈中為水流流向圓弧線圈的噴水部,水流再流向噴水部的斜面,然后水流從斜面上的噴水孔中噴出。
14、所述第四步中,所述水流再流向噴水部的斜面為水流再流向噴水部兩側的斜面,所述斜面沿噴水部中心對稱分布。
15、所述第四步中,所述噴水部兩側的斜面為噴水部兩側與豎直面夾角為四十五度的斜面,所述水流從斜面上的噴水孔中噴出為水流從斜面上的噴水孔中沿四十五度角噴出。
16、所述第三步中,所述將螺釘依次擰入固定孔、螺釘孔中為將螺釘依次擰入左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匯流板上的螺釘孔中,再將螺釘依次擰入右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匯流板上的螺釘孔中。
17、所述第三步中,所述將螺釘依次擰入左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匯流板上的螺釘孔中為將螺釘依次擰入左固定板上的兩個固定孔、匯流板上的兩個螺釘孔中,所述將螺釘依次擰入右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匯流板上的螺釘孔為將螺釘依次擰入右固定板上的兩個固定孔、匯流板上的兩個螺釘孔。
18、所述第四步中,所述將匯流板底部連接的連接板與感應設備連接為將匯流板底部的三個連接孔與感應設備的接頭連接。
19、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20、1、本發(fā)明一種可折疊式感應淬火方法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先根據(jù)待加工零件選擇尺寸合適的感應器的圓弧線圈;第二步:開始固定過程,固定過程包括以下任意一種或任意組合,第一種:若待加工零件為圓柱體零件,則使圓弧線圈頂部的可彎曲管為展開狀態(tài),即圓弧線圈與可彎曲管在一個豎直面或水平面內,再將圓弧線圈底部的豎管與哈夫夾固定,然后將圓柱體零件固定于圓弧線圈內部;第二種,若待加工零件為半圓柱體零件,則使圓弧線圈頂部的可彎曲管為折疊狀態(tài),即可彎曲管中部彎曲,兩個圓弧線圈彼此平行,再將圓弧線圈底部的豎管與哈夫夾固定,然后將半圓柱體零件固定于圓弧線圈內部;第三步:將哈夫夾與匯流板固定;第四步:將匯流板底部的連接板與感應設備連接以對圓弧線圈通入電流,再由該電流產生磁場,然后磁場使待加工零件表面生成感應電流,感應電流對待加工零件表面加熱以完成感應淬火中的加熱階段,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還包括:
21、第一點:可彎曲管為展開狀態(tài)時,圓弧線圈為圓型,故可以與圓柱體零件的表面配合;可彎曲管為折疊狀態(tài)時,圓弧線圈為半圓型,故可以與半圓柱體零件的表面配合;圓弧線圈能完美適配零件外表面形狀,圓弧線圈整體都能對零件進行感應淬火中的加熱階段,故適應性較廣;
22、第二點:調整可彎曲管為展開狀態(tài)或折疊狀態(tài),即可適配圓柱體零件或半圓柱體零件,故可調性較佳;
23、第三點:圓弧線圈、豎管通過哈夫夾與匯流板連接,當圓弧線圈損壞時,將圓弧線圈、豎管從哈夫夾上取下,再更換新的圓弧線圈即可,而無需對整個感應器進行維修、清除焊縫,故維修方便;
24、第四點:匯流板之間通過云母片間隔,匯流板外部包裹有黃蠟布,故可以防止短路、漏電等事故的發(fā)生,故安全性較高。
25、因此,本發(fā)明利用率較高,且使用方便。
26、2、本發(fā)明一種可折疊式感應淬火方法中,所述第四步中,所述豎管的兩側設置有進水管,進水管向豎管、圓弧線圈中通入水流,水流再從圓弧線圈上的多個噴水孔中噴出,水流下落至待加工零件的外表面時,吸收待加工零件外表面的熱量,使待加工零件表面冷卻,故可以完成感應淬火中的冷卻階段;前述過程中圓弧線圈沿待加工零件長度方向來回移動,故可以一邊完成感應淬火的加熱階段一邊完成感應淬火的冷卻階段,無需將經過加熱階段的零件再轉移放置于冷卻池內,提升了冷卻效率。因此,本發(fā)明冷卻效率較高。
27、3、本發(fā)明一種可折疊式感應淬火方法中,所述第三步中,所述將螺釘擰入固定孔中為將螺釘依次擰入左固定板、右固定板上的多個固定孔中,左固定板、右固定板從豎管兩側夾緊豎管,故對于豎管的固定效果較好;所述第四步中,所述匯流板上的連接孔與感應設備的接頭配合,故能實現(xiàn)穩(wěn)定的導電效果。因此,本發(fā)明的固定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