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金屬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多頭金屬件智能拋光打磨機的打磨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手機外殼越來多的采用金屬材料制成,金屬材質的手機外殼握持感要明顯好于,因此也能有效提升手機的使用舒適度。金屬材質的手機外殼在實際加工工藝中包含一道打磨工藝,以達到拋光的目的,消除手機外殼上的金屬毛刺以及提升手機外殼的平整度,現有技術中實施上述打磨工藝的一般采用打磨機器人,打磨機器人包括打磨機器手臂,打磨機器人雖然打磨自動化程度高,然而打磨效率較低,需要采購較多數量的打磨機器人方能滿足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生產,這也造成了成本的顯著增高。
申請人同日申請的名稱為《多頭金屬件智能拋光打磨機》中公開了一種打磨機,打磨機包括傳送用的輸送鏈,所述輸送鏈為封閉式結構,在輸送鏈上設置有用于固定待打磨的金屬手外殼的治具,所述治具沿著輸送鏈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多個,驅動電機驅動輸送鏈轉動,從而實現手機外殼的轉移,并轉移至打磨機構的下方,實現對手機外殼的打磨,而如何實現對輸送鏈的治具上的手機外殼的打磨,對于該設備的設計人員確實是一個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多頭金屬件智能拋光打磨機的打磨組件,能夠確保打磨效果的同時,提高打磨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用于多頭金屬件智能拋光打磨機的打磨裝置,包括設置在輸送機構上方的打磨機構,所述打磨機構包括設置在豎直機構上的多個打磨盤,所述豎直機構驅動打磨盤與輸送機構上的待打磨工件靠近或遠離,所述豎直移動機構上設置有驅動機構,驅動機構驅動打磨盤轉動。
本發(fā)明還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豎直移動機構包括設置在固定板上的滑軌,所述滑軌豎直且設置有滑塊,所述滑塊上設置有螺母,所述螺母與絲桿構成絲桿螺母機構,所述滑塊的上端設置有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與絲桿的上端連接,所述打磨盤設置在滑塊上。
所述滑塊上安裝有固定支架板,所述固定支架板上轉動式設置有從動軸,所述從動軸豎直且下端與打磨盤的盤芯固定,所述從動軸的上端設置有從動輪,所述滑塊上設置有驅動電機構成驅動機構,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設置有主動輪與從動輪之間通過帶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備的技術效果為:將上述的待打磨手機外殼固定在輸送機構上,啟動豎直移動機構,使得打磨機構上的打磨盤與輸送機構上的手機外殼靠近,從而實現對手機外殼的打磨,上述的用于多頭金屬件智能拋光打磨機的打磨組件,能夠確保打磨效果的同時,提高打磨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用于多頭金屬件智能拋光打磨機的打磨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用于多頭金屬件智能拋光打磨機的打磨裝置的側視圖;
圖3是用于多頭金屬件智能拋光打磨機的打磨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至圖3,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地說明:
用于多頭金屬件智能拋光打磨機的打磨裝置,包括設置在輸送機構上方的打磨機構,所述打磨機構包括設置在豎直機構上的多個打磨盤10,所述豎直機構驅動打磨盤10與輸送機構上的待打磨工件靠近或遠離,所述豎直移動機構上設置有驅動機構,驅動機構驅動打磨盤10轉動;
結合圖1至圖3所示,將上述的待打磨手機外殼固定在輸送機構上,啟動豎直移動機構,使得打磨機構上的打磨盤10與輸送機構上的手機外殼靠近,從而實現對手機外殼的打磨,上述的用于多頭金屬件智能拋光打磨機的打磨組件,能夠確保打磨效果的同時,提高打磨效率。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豎直移動機構包括設置在固定板30上的滑軌21,所述滑軌21豎直且設置有滑塊22,所述滑塊22上設置有螺母,所述螺母與絲桿23構成絲桿螺母機構,所述滑塊22的上端設置有伺服電機24,所述伺服電機24與絲桿23的上端連接,所述打磨盤10設置在滑塊22上;
上述的伺服電機24啟動,從而使得滑塊22沿著滑軌21豎直方向移動,從而使得打磨盤10與手機外殼靠近,并且通過啟動驅動機構,從而實現對手機外殼的打磨。
具體地,結合圖3所示,所述滑塊22上安裝有固定支架板25,所述固定支架板25轉動式設置有從動軸26,所述從動軸26豎直且下端與打磨盤10的盤芯固定,所述從動軸26的上端設置有從動輪261,所述滑塊22上設置有驅動電機27構成驅動機構,所述驅動電機27的輸出軸設置有主動輪271與從動輪261之間通過帶連接;
上述的驅動機構的驅動電機27啟動,從而連動從動軸26高速轉動,進而使得打磨盤10高速轉動,試下對手機外殼的打磨、拋光。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fā)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fā)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