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及其驅動方法的。具體地說,就是關于能夠使負載效應(load effect)最小化的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背景技術:
圖1是表示對普通的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方法示意圖。如圖1所示,為了利用子區(qū)域(subfield)對等離子顯示屏進行驅動,1個幀的時間由n個子區(qū)域構成。對于上述各個子區(qū)域來說,它又分為復位(reset)區(qū)間、尋址區(qū)間(address),以及維持(sustain)區(qū)間。在圖1中,子區(qū)域的個數為8個。從圖中可以看出,它將復位區(qū)間和尋址區(qū)間顯示為一個區(qū)間。為了對亮度進行顯示,對于上述各個子區(qū)域的維持區(qū)間來說,它們被分配有互不相同的加重值(weight),然后,通過對這些加重值進行適當的組合而對亮度進行顯示。對于上述加重值來說,它代表著上述各個子區(qū)域包含的維持區(qū)間的維持脈沖的個數。
通過8個子區(qū)域(SF1-SF8)可以對256色進行顯示。同時,為了提高影像的亮度和畫質,就需要增加分配給上述各個子區(qū)域的維持脈沖的個數。但是,如果所有幀的維持脈沖的個數都增加,則就會導致等離子顯示屏的電力消耗增加。這樣,就容易導致等離子顯示屏受到損傷,同時,還會導致運行不穩(wěn)定。因此,對于上述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來說,就應當根據影像的相關信息而對維持脈沖的個數進行適當的調節(jié)。
圖2是表示對APL(Average Picture Level)值與維持脈沖的個數之間的關系示意圖。當畫面較暗時,也就是當上述APL的值較小時,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就會將分配給上述各個子區(qū)域的維持區(qū)間的維持脈沖的個數進行適當的增加。從而使影像的對比度(contrast)增加。另外,當畫面較亮時,也就是當上述APL的值較大時,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就會將分配給上述各個子區(qū)域的維持區(qū)間的維持脈沖個數進行適當的減少。從而避免上述等離子顯示屏受到損傷。但是,即使是使用相同個數的維持脈沖,在畫面上所顯示的面積越寬,則會出現畫面亮度越低的負載效應現象。
圖3是負載效應現象示意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位于左側的等離子顯示屏上的處于接通狀態(tài)的單元(cell)的面積(A區(qū)域)要比位于右側的等離子顯示屏上的處于接通狀態(tài)的單元的面積(B區(qū)域)大。如果對上述A區(qū)域和B區(qū)域的單元施加相同的維持脈沖,則上述A區(qū)域的亮度就要比上述B區(qū)域的亮度要暗。
其原因就在于,當利用相同個數的維持脈沖而對位于A區(qū)域內的單元和位于B區(qū)域內的單元進行接通時,與B區(qū)域相比,要接通位于A區(qū)域內的單元就需要消耗更大的電力。
現有技術對負載效應進行消除的方法是要通過利用從外部輸入的一個幀的影像信號而對接通的單元面積進行計算的方法。來解決負載效應的問題。但是,對于利用面積來解決負載效應的現有方法來說,它不能夠解決對于相同面積的區(qū)域,隨著位置的不同其亮度也會發(fā)生變化的現象。圖4是現有技術中等離子顯示屏的負載效應進行消除方法示意圖。
負載效應現象是指,當接通的單元的面積不同時,產生影像亮度差的現象。即,在一線(line)的尋址(addressing)過程中,接通的單元個數,也就是與當負載(load)較多亮度,比負載較少時的亮度低的現象。
如圖4所示,當分配相同個數的維持脈沖時,對于現有技術中的消除負載效應的方法,如果a區(qū)域、b區(qū)域、c區(qū)域,以及d區(qū)域的接通的單元面積相同,則就可以消除負載效應現象。
但是,即使上述a區(qū)域、b區(qū)域、c區(qū)域,以及d區(qū)域的面積相同,a區(qū)域和d區(qū)域的亮度也會比上述b區(qū)域和c區(qū)域的亮度值高。為什么呢?那是因為從線的角度來看,與a區(qū)域和d區(qū)域相應的線上處于接通狀態(tài)的單元的個數要比與a區(qū)域和d區(qū)域相應的線上處于接通狀態(tài)的單元個數少。
也就是說,寬度1(W1)要比寬度2(W2)要小,因此,從線的角度來看,與a區(qū)域和d區(qū)域相應的線上的負載就比與a區(qū)域和d區(qū)域相應的線上的負載要小。因此,a區(qū)域和d區(qū)域的亮度值就要比上述b區(qū)域和c區(qū)域的亮度值要高。
因此,對于現有技術中負載效應消除方法來說,就不能夠解決在這種情況下的負載效應現象。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就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研發(fā)的。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及其驅動方法,即通過對各線的掃描電極的電壓進行調節(jié)而減小負載的效應的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包括對數據電極進行驅動的數據電極驅動裝置和對掃描電極進行驅動的掃描電極驅動裝置,所述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包括驅動控制裝置,對相關線上的負載進行計算,然后,根據各線的負載而輸出與掃描電壓的變化量相應的信號;轉換裝置(converter),根據掃描電壓的變化量相應信號,輸出與掃描電壓的變化量相應的電壓;以及電壓部,在相應于掃描電壓的變化量的電壓與偏向電壓相加,然后將經過變化的掃描電壓施加到掃描電極驅動部,使上述經變化的掃描電壓施加到相關線(line)上。。
對于依據本發(fā)明的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及其驅動方法來說,它可以通過對各個線上的負載進行計算,然后,根據上述計算結果而對掃描電壓或者是數據電壓進行修正。這樣,就可以使負載效應現象達到最小化。因此,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發(fā)明,它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圖1是現有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方法示意圖。
圖2是APL值與維持脈沖的個數之間的關系示意圖。
圖3是負載效應現象示意圖。
圖4是現有技術中的等離子顯示屏的負載效應消除方法的說明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中根據各個線的負載而變化的掃描電壓的變化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第1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屏驅動裝置的組件框圖。
圖7是本發(fā)明第2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屏驅動裝置的組件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依據本發(fā)明的理想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圖5是本發(fā)明中根據各個線的負載情況而發(fā)生變化的掃描電壓的示意圖。
對于本發(fā)明的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方法來說,它與現有的通過面積對負載進行計算并進行補償的方法不同,是根據在尋址過程中對相應線的負載,即根據掃描電極的負載而對負載效應進行補償。
對于本發(fā)明的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方法來說,在尋址過程中根據各線的負載而對施加到掃描電極的掃描電壓(Vscan)進行補償,從而對其與施加到尋址電極的數據電壓(Vdata)之間的電壓差進行補償,這樣就可以對由負載效應引起的亮度變化進行補償。
也就是說,對于本發(fā)明的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方法來說,如果各線的負載越大,就越加大上述掃描電壓與數據電壓之間的電壓差,從而就會使所選擇的單元的亮度增大,這樣,就可以對由負載效應所引起的亮度進行補償。
如上所述,對于依據本發(fā)明的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方法來說,它對各線上的不同的負載所引起的亮度變化分別進行補償。因此,與現有的方法相比,它能夠更加正確地對負載效應進行消除。
在這里,掃描電壓(Vscan)是指在尋址過程中,施加到相應線的電壓,而上述數據電壓(Vdata)是指向上述相應線上的單元中接通單元的數據電極上施加的電壓。另外,圖5中所示的Vbias是掃描電壓(Vscan)中成為變化基準點的電壓。
從圖5中可以看出,只改變掃描電壓(Vscan),或同時改變掃描電壓(Vscan)和數據電壓(Vdata),也可以對由各個線的負載引起的負載效應進行補償。
圖6是本發(fā)明第1個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屏驅動裝置的框圖。如圖6所示,對于本發(fā)明第1個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屏驅動裝置來說,它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驅動控制裝置610;D/A轉換裝置630;以及電壓裝置650。
<驅動裝置>
上述驅動裝置610對各個線的負載進行計算,然后,根據上述計算出的各個線的負載而輸出與掃描電壓(Vscan)變化量相應的數字信號。
<D/A轉換裝置>
上述D/A轉換裝置630根據與掃描電壓(Vscan)的變化量相應的數字信號,輸出與掃描電壓(Vscan)的變化量相對應的電壓(Vdac)<電壓裝置>
上述電壓裝置650將相當于上述掃描電壓(Vscan)變化量的電壓(Vdac)與偏向電壓(Vbias)相加,然后,將上述改變后的掃描電壓(Vscan)施加到上述掃描電極驅動裝置670,從而向相應的線施加經變化的掃描電壓(Vscan)。
如圖6所示,上述驅動控制裝置,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線存儲裝置611;幀存儲裝置612;數據處理裝置613;子區(qū)域映射裝置614;數據排列裝置615;以及負載效應補償裝置616。
上述線存儲裝置611對相當于一線的影像信號數據進行臨時存儲。
上述幀存儲裝置612將從上述線存儲裝置611輸出的與一線相應的數據進行連續(xù)存儲,并將相當于一個幀的數據進行臨時存儲。
上述數據處理裝置613接收上述幀存儲裝置612輸出的相當于一個幀的數據,并對其進行反相灰度校正、增益調節(jié),以及半音調(halftoning)等操作。
上述子區(qū)域映射裝置614根據從上述數據處理裝置613輸入的相當于一個幀的數據對相關子區(qū)域進行映射。
上述數據排列裝置615對經過子區(qū)域映射的一個幀的相應數據,按子區(qū)域進行重新排列,然后,向數據電極驅動裝置680進行輸出。
上述負載效應補償裝置616從上述線存儲裝置611輸入相當于一線的數據,對各線的負載分別進行計算。然后,根據各個線的負載,將相當于掃描電壓Vscan變化量的數字信號向D/A轉換裝置630輸出。
如上所述,具有上述結構的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通過將各個線的負載分別進行計算,并改變掃描電壓Vscan,從而可使負載效應達到最小化。
圖7是本發(fā)明第2個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屏驅動裝置的框圖。如圖7所示,本發(fā)明第2個實施例的等離子顯示屏驅動裝置,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驅動控制裝置710;第1D/A轉換裝置730;第1電壓裝置750;第2D/A轉換裝置770;以及第2電壓裝置790。
<驅動控制裝置>
上述驅動控制裝置710將各個線的負載分別進行計算,然后,根據各個線的負載,將相當于上述掃描電壓(Vscan)變化量的第1數字信號和相當于上述數據電壓(Vdata)變化量的第2數字信號進行輸出。
<第1D/A轉換裝置>
第1D/A轉換裝置730根據上述第1數字信號,將相當于上述掃描電壓(Vscan)變化量的電壓(Vdac1)進行輸出。
<第1電壓裝置>
上述第1電壓裝置750在相當于掃描電壓(Vscan)變化量的電壓(Vdac1)和偏向電壓(Vbias1)相加,并將經變化的掃描電壓(Vscan)施加到掃描電極驅動裝置810,從而在相關線上施加經變化的掃描電壓(Vscan)。
<第2D/A轉換裝置>
第2D/A轉換裝置770根據第2數字信號,將相當于上述數據電壓(Vdata)變化量的電壓(Vdac2)進行輸出。
<第2電壓裝置>
第2電壓裝置790將相當于上述數據電壓(Vdata)的變化量相應的電壓(Vdac2)的基礎上再加上偏向電壓(Vbias2),然后,將上述改變后的數據電壓(Vdata)通過上述數據電極驅動裝置830進行識別。然后,再對存在于上述相關線上的單元內的發(fā)生變化后的數據電壓(Vdata)進行識別。
如圖7所示,上述驅動控制裝置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線存儲裝置711;幀存儲裝置712;數據處理裝置713;子區(qū)域映射裝置714;數據排列裝置715;以及負載效應補償裝置716。
上述線存儲裝置711將相當于一個線的影像信號數據進行臨時存儲。
上述幀存儲裝置712將從上述線存儲裝置711輸入并相當于一個線的數據進行連續(xù)存儲,,且將相當于一個幀的數據進行臨時存儲。
上述數據處理裝置713從上述幀存儲裝置712接收相當于一個幀的數據,然后,對其進行反相灰度校正、增益調節(jié),以及半音調等操作。
上述子區(qū)域映射裝置714根據從上述數據處理裝置713輸入的相當于一個幀的數據,對相應的子區(qū)域進行映射。
上述數據排線裝置715將相當于經過子區(qū)域映射的一個幀的數據,通過子區(qū)域進行重新排列,并向數據電極驅動裝置830進行輸出。
上述負載修理裝置716從上述線存儲裝置711輸入相當于一個線的數據,并對各個線的負載分別進行計算,然后,根據各個線的負載,將相當于上述掃描電壓(Vscan)變化量的第1數字信號向第1D/A轉換裝置730進行輸出,同時,將相當于上述數據電壓(Vdata)變化量的第2數字信號向第2D/A轉換裝置770進行輸出。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通過對各個線的負載分別進行計算,并同時改變上述掃描電壓(Vscan)和上述數據電壓(Vdata)。這樣,就可以使負載效應達到最小化。
在這里,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例和第2實施例的掃描電壓(Vscan)的變化量(Vdac)及(Vdac1),它們應當介于不產生誤放電的有一定余量的范圍之內,并可以根據每一線的負載分別進行適當的調節(jié)。
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技術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fā)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
因此,本項發(fā)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包括對數據電極進行驅動的數據電極驅動裝置和對掃描電極進行驅動的掃描電極驅動裝置,所述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包括驅動控制裝置,對相關線的負載進行計算,并根據各線的負載,輸出相當于掃描電壓變化量的信號;轉換裝置,根據相當于上述掃描電壓變化量的信號,輸出相當于上述掃描電壓變化量的電壓;電壓部,在相當于上述掃描電壓變化量的電壓加上偏向電壓,然后將經過變化的掃描電壓施加到掃描電極驅動部,使上述經變化的掃描電壓施加到相關線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驅動控制裝置包括a)將相當于一個線的影像信號數據進行臨時存儲的線存儲裝置;b)將從上述線存儲裝置輸入的相當于一個線的數據進行連續(xù)存儲,并將相當于一個幀的數據進行臨時存儲的幀存儲裝置;c)從上述幀存儲裝置輸入相當于一個幀的數據,并進行反相灰度校正、增益調節(jié),以及半音調操作的數據處理裝置;d)根據從上述數據處理裝置輸入的相當于一個幀的數據,對子區(qū)域進行映射的子區(qū)域映射裝置;e)將上述經過子區(qū)域映射并相當于一個幀的數據按照各子區(qū)域進行重新排列,并向上述數據電極驅動裝置進行輸出的數據排列裝置;f)從上述線存儲裝置輸入相當于一個線的數據,并對各個線的負載分別進行計算,然后,根據各個線的負載,將相當于上述掃描電壓變化量的數字信號,向D/A轉換裝置進行輸出的負載效應補償裝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掃描電壓變化量介于不產生誤放電的有一定余量的范圍內。
4.一種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包括對數據電極進行驅動的數據電極驅動裝置和對掃描電極進行驅動的掃描電極驅動裝置,所述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包括以下部分對各個線的負載分別進行計算,并根據各個線的負載,對相當于掃描電壓變化量的第1信號和相當于上述數據電壓變化量的第2信號進行輸出的驅動控制裝置;根據上述第1信號,對相當于上述掃描電壓變化量的第1電壓進行輸出的第1轉換裝置;將上述第1電壓與第1偏向電壓相加,然后將經過改變后的掃描電壓施加到上述掃描電極驅動裝置,使改變后的掃描電壓施加到相關的線上的第1電壓裝置;根據上述第2信號,將相當于數據電壓變化量的第2電壓進行輸出的第2轉換裝置;上述第2電壓與第2偏向電壓相加,然后將改變后的數據電壓施加到上述數據電極驅動裝置,使上述改變后的數據電壓施加到存在于上述相應線的單元的第2電壓裝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驅動控制裝置包括以下部分a)將相當于一個線的影像信號數據進行臨時存儲的線存儲裝置;b)將從上述線存儲裝置輸入的相當于一個線的數據進行連續(xù)存儲,并將相當于一個幀的數據進行臨時存儲的幀存儲裝置;c)從上述幀存儲裝置輸入相當于一個幀的數據,并進行反相灰度校正、增益調節(jié),以及半音調操作的數據處理裝置;d)根據從上述數據處理裝置輸入的相當于一個幀的數據,對子區(qū)域進行映射的子區(qū)域映射裝置;e)將上述經過子區(qū)域映射并相當于一個幀的數據,按照各子區(qū)域進行重新排列,并向上述數據電極驅動裝置進行輸出的數據排列裝置;f)從上述線存儲裝置輸入相當于一個線的數據,并對各個線的負載進行計算,然后,根據各個線的負載,將上述第1信號輸出到上述第1轉換裝置,同時將上述第2信號輸出到上述第2轉換裝置的負載效應補償裝置。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掃描電壓變化量介于不產生誤放電的具有一定余量的范圍內。
7.一種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方法,通過數據電極驅動裝置和掃描電極驅動裝置,對等離子顯示屏進行驅動,所述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階段對相應線的負載進行計算的階段;根據上述相應線的負載,決定掃描電壓的變化量的階段;將上述掃描電壓的變化量與第1偏向電壓相加,并將改變后的掃描電壓施加到上述掃描電極驅動裝置的階段。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決定掃描電壓變化量的階段包括根據上述相應線的負載,將相當于掃描電壓變化量的信號進行輸出的階段;根據相當于上述掃描電壓變化量的信號,將相當于上述掃描電壓變化量的電壓進行輸出的階段。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方法,其特征還包括根據上述相應線的負載,決定數據電壓變化量的階段;將上述數據電壓變化量的與第2偏向電壓相加,并將上述改變后的數據電壓施加到上述數據電極驅動裝置的階段。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決定數據電壓變化量的階段包括根據上述相應線的負載,將相當于數據電壓變化量的信號進行輸出的階段;根據相當于上述數據電壓變化量的信號,將相當于上述數據電壓變化量的電壓進行輸出的階段。
11.如權利要求7所述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掃描電壓變化量介于不產生誤放電的具有一定余量的范圍內。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及其驅動方法,能使負載效應最小化。本發(fā)明的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包括驅動數據電極的數據電極驅動裝置和驅動掃描電極的掃描電極驅動裝置,所述等離子顯示屏的驅動裝置特征包括計算相關線的負載,并根據各線的負載輸出相當于掃描電壓的變化量的信號的驅動控制裝置;根據掃描電壓變化量相應的信號,輸出與掃描電壓變化量相應電壓的轉換裝置;將掃描電壓的變化量相應電壓與偏向電壓相加,并將變化的掃描電壓施加到掃描電極驅動裝置,使掃描電壓施加到變化后的相應線上的電壓裝置。本發(fā)明可對各線的負載分別進行計算,并對掃描電壓或數據電壓進行修正,從而可使負載效應引起的畫面亮度差降低至最小。
文檔編號H01J17/49GK1941034SQ20051009478
公開日2007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安炳桔 申請人:樂金電子(南京)等離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