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陶瓷質或玻璃質電熱烹飪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電熱炊具的結構改進。
采用陶瓷質或玻璃質內鍋的電熱炊具,由于更符合保鍵和衛(wèi)生的要求,很受人們喜愛,但陶瓷和玻璃的熱特性差,為避免鍋體過熱爆裂,通常采用低功率熱輻射的加熱方式,如“電瓦撐”。這類電炊具,除熱效率較低外,由于只能采用低功率加熱,一般在300瓦以下,不適于做電飯鍋等電熱烹飪器具。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而提出一種陶瓷質或玻璃質內鍋與發(fā)熱板采用直接接觸傳熱,并可分體的陶瓷質或玻璃質電熱烹飪器具。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較大功率并可適于煮飯的陶瓷質或玻璃質電飯鍋。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陶瓷或玻璃質內鍋、發(fā)熱板,具有控溫裝置的電熱系統(tǒng)及外殼等。其發(fā)明的主要特點是陶瓷質或玻璃質內鍋的鍋底與發(fā)熱板面(發(fā)熱板與鍋底的接觸面)采用平面結構,平面鍋底與平面發(fā)熱板面具有足夠的平整度,可保證平面鍋底與平面發(fā)熱板面之間形成緊密的平面接觸配合,發(fā)熱板通過直接接觸傳熱的方式將熱量傳給陶瓷質或玻璃質內鍋。并且該內鍋可隨時方便地從整個烹飪器具中分離取出。
為使平面鍋底與平面發(fā)熱板面之間接觸良好,應使陶瓷質或玻璃質的內鍋鍋底平面以及發(fā)熱板面的光潔度在
級以上。并可在發(fā)熱板的下部設置彈性支承,所說的彈性支承可為平衡設置在發(fā)熱板底部的一個或若干個彈簧裝置。
為了使所說的陶瓷質內鍋的鍋底平面具有足夠的平整度和光潔度,并且有產品所要求的一致性,本實用新型采用鍋底平面經磨削加工處理過的陶瓷質內鍋,即將燒制好的陶瓷質內鍋的鍋底平面統(tǒng)一進行磨削加工處理,從而達到在平整度和光潔度的一致性。
本實用新型還根據陶瓷或玻璃質內鍋的熱特性,而采用一種具有主、副控溫器的電熱控溫裝置,使其能適應煮飯(作為電飯鍋)的要求并可在較大加熱功率下工作。其副控溫器可使陶瓷質或玻璃質鍋內底溫度達到90-100℃,主控溫器可使陶瓷質或玻璃質鍋內底溫度達到預定烹飪溫度(102~104℃),主、副控溫器組成兩級自動控溫裝置。工作時主、副控溫器聯合控制本電熱烹飪器具的發(fā)熱板先以較大的功率對內鍋加熱,當內鍋底達到90-100℃時,副控溫器動作,降低發(fā)熱板的加熱功率,電熱烹飪器具繼續(xù)以較小的加熱功率進行工作,直到內鍋鍋底達到預定烹飪溫度(102-104℃)時,主控溫器動作,切斷對發(fā)熱板的供電。
該電熱控溫裝置可采用多種電路方案,較好的方案是電熱系統(tǒng)采用可控硅電路調節(jié)輸入功率,主、副控溫器并聯后串接在可控硅的觸發(fā)電路中,這里主控溫器可采用PTC熱敏元件,副控溫器可采用陶鐵磁體控溫開關。
本實用新型陶瓷質或玻璃質內鍋的鍋底面以及發(fā)熱板面由于均采用具有足夠平整度和光潔度的平面結構緊密接觸配合,形成直接接觸傳熱,而且發(fā)熱板底部具有彈性支承,加強內鍋與發(fā)熱板的的緊貼,因而熱敏效率較高,而且內鍋分體方便。本實用新型還由于采用兩級控溫系統(tǒng),烹飪食物時,于水開之前可采用大功率加熱,這時加熱功率達到上千瓦,陶瓷質內鍋(或玻璃質內鍋)也能承受,當鍋內水開或接近水開(達到90℃-100℃)時,副控溫器產生控溫動作,降低系統(tǒng)供熱功率,一般可降到200瓦以下,這時內鍋由于熱慣性在小功率下可繼續(xù)維持水開直至達到烹飪溫度(如飯熟),在達到102-104℃時,主控溫器產生控溫動作,停止對內鍋供熱。這符合烹飪食物的一般規(guī)律和要求,而且適應陶瓷質或玻璃質內鍋的耐熱特性,使符合烹飪要求的大功率陶瓷質或玻璃質自動電熱烹飪器具的制造成為可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陶瓷電飯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控溫裝置電路圖。
以下結合附圖祥述本實施例的細節(jié)。
本陶瓷電飯鍋包括鍋蓋〔1〕、陶瓷內鍋〔2〕、鍋外殼〔3〕、發(fā)熱板〔4〕、彈簧支承〔6〕和控溫裝置等,發(fā)熱板〔4〕里密封有發(fā)熱體〔5〕其負載電阻值為R,發(fā)熱板的底部由三個平衡設置的彈簧支承,內鍋的底部與發(fā)熱板面為平面結構,內鍋的底部可與發(fā)熱板面緊密貼合。電飯鍋的電熱系統(tǒng)采用雙向可控硅調壓電路調整加熱功率,在該調壓電路中,由可變電阻W(由裝在面板的分擋開關〔7〕控制),電容C和雙向二極管2CTS組成雙向可控硅3CTS的觸發(fā)電路,電飯鍋的主控溫器采用PTC熱敏元件T1,副控溫器采用陶鐵磁體控溫開關T2,主控溫器T1串聯一調節(jié)電阻R1后與副控溫器T2并聯,然后將上述并聯電路一端與雙向可控硅觸發(fā)電路中的可變電阻W連接,另一端接到負載R與雙向可控硅第二電極的連接點。副控溫器T2的感溫器通過發(fā)熱板中心的感溫孔直接貼在陶瓷內鍋底部的中心部位,主控溫器T1的感溫器則緊貼在發(fā)熱板上的適當發(fā)熱部位,電飯鍋工作時,合上開關(該開關結合在分擋開關〔7〕中),接通副控溫器T2的開關〔8〕,這時W和C組成雙向二極管觸發(fā)電路的RC回路,調整W的阻值,可使2CTS產生觸發(fā)脈沖,使雙向可控硅3TCS處于全導通狀態(tài),電飯鍋全功率加熱(功率由負載電阻R而定,可在400瓦以上)。當鍋內溫度達到100℃,副控溫器T2動作,其控溫開關斷開,這時由R1,PTC熱敏元件(主控溫器T1)、W和C組成雙向二極管的觸發(fā)電路的RC回路,由于阻值增加,使觸發(fā)脈沖移相,減少了3CTS的導通角,降低供給發(fā)熱體R的功率,設計把供熱功率降到200瓦以下,這時電飯鍋在小功率下繼續(xù)工作直至達到預定的烹飪溫度103℃,其發(fā)熱板上的對應溫度通過溫度傳感使PTC熱敏元件的電阻值急劇上升,使雙向可控硅3CTS完全關斷,電路停止對發(fā)熱體供電,完成煮飯的過程。
權利要求1.一種陶瓷質或玻璃質電飯鍋烹飪器具,特別是電飯鍋,包括陶瓷質或玻璃質內鍋、發(fā)熱板,具有控溫裝置的電熱系統(tǒng)、外殼等,其特征在于陶瓷質或玻璃質內鍋的鍋底與發(fā)熱板面均為平面結構,發(fā)熱板的底部具有彈簧支承,平面鍋底與平面發(fā)熱板面形成緊密平面接觸配合。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說發(fā)熱板的彈性支承為平衡設置在發(fā)熱底部的一個或若干個彈簧裝置。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陶瓷質或玻璃質內鍋的鍋底平面和發(fā)熱板面的光潔度都在
級以上。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熱控溫裝置包括可使陶瓷質或玻璃質內鍋的鍋底溫度達到90-100℃的副控溫器和可使陶瓷質或玻璃質內鍋的鍋內底溫度達到預定烹飪溫度(102-104℃)的主控溫器,主、副控溫器構成兩級自動控溫裝置。
5.按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電熱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電熱系統(tǒng)采用可控硅調壓電路調節(jié)加熱功率,副控溫器采用陶鐵磁體控溫開關,主控溫器采用PTC熱敏元件,主控溫器和副控溫器并聯后串接在可控硅的觸發(fā)電路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鍋為陶瓷質或玻璃質的電熱系統(tǒng)烹飪器具,其內鍋底面和發(fā)熱板面為平面結構,形成直接接觸傳熱,同時采用具有主、副控溫器的兩級自動控溫裝置。是一種內鍋可分體,熱效率較高,有較大功率并適于煮飯的陶瓷或玻璃類電熱烹飪器具。
文檔編號A47J27/12GK2059816SQ8921943
公開日1990年8月1日 申請日期1989年1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1989年11月10日
發(fā)明者何善文, 韋儒存, 謝渡建 申請人:廣州市華遠電熱電器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