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聚羥基丁酸酯/聚乙二醇多孔支架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生物醫(yī)學材料科學工程領域用的多孔支架。
背景技術:
組織工程學是運用工程科學與生命科學的基本原理,研究與開發(fā)生物替代物來恢復、維持和改進組織功能的一門新興學科。其基本思路是在體外分離、培養(yǎng)細胞,將一定量的細胞種植到具有一定形狀的三維生物材料骨架內(nèi),并加以持續(xù)培養(yǎng),最終形成具有一定結構的組織和器官并回植體內(nèi)達到修復或重建的目的。聚羥基丁酸酯(PHB)是微生物在不平衡生長條件下儲存于細胞內(nèi)的一種高分子聚合物,廣泛存在于自然界許多原核生物中。PHB具有很多優(yōu)良的生物和理化性能,如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壓電性,光學活性,無毒性,無刺激性,無免疫原性等特殊性質。這些特性使其在生物醫(yī)學方面應用廣泛,如用作藥物釋放載體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目前組織工程支架材料多是合成類聚酯,如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等,由于它們是合成材料,缺乏細胞識別信號,且其降解產(chǎn)物呈酸性,產(chǎn)物的PH脈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無菌炎癥;而PHB則不存在此類問題,PHB是微生物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天然生物材料所含的信息有利于細胞附著或保持分化功能,且其最終降解產(chǎn)物為3-羥基丁酸,它在人體血液中是一種普通的代謝物,不會給人體帶來任何毒性作用。
PHB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應用方面有許多,目前研究較多的是在軟骨、骨、皮膚、心臟瓣膜、血管、神經(jīng)等組織工程方面。但是純PHB材料的親水性較差,不利于細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和生長。聚乙二醇是被美國FDA批準可內(nèi)服的無毒的聚合物,具有優(yōu)良的血液相容性,極好的親水性,無免疫原性等優(yōu)點而在藥學和生物醫(yī)用材料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如果用PEG來修飾PHB材料,可以很好地改善材料的親/疏水性,并能提高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
另外,做為組織工程支架材料,其孔徑大小及分布對細胞的粘附與生長都有影響。如果能控制材料孔徑大小及分布,則可使材料適應不同細胞的培養(yǎng)要求。采用單一的冷凍干燥法制得的支架材料,孔徑較大且分布不均,而本發(fā)明采用冷凍干燥法結合模板法則可人為控制和調節(jié)孔洞的大小及分布,使所得支架材料能適用于多種細胞的培養(yǎng)。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改進PHB的親水性,增強其孔徑大小及分布的可控性,同時保留其良好的細胞相容性,以適應不同類型細胞的需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采用聚乙二醇和聚羥基丁酸酯為基材,其重量百分比為1~7∶10。制備方法如下1.將一定量的分子量為4000~20000的聚乙二醇和分子量為200000~600000的聚羥基丁酸酯以1~7∶10的重量百分比溶于有機溶劑中。—溶劑可選擇氯仿、二氧六環(huán)、四氫趺喃等有機溶劑—配制成3~15%重量百分比的溶液;2.模板的制備取一定量的模板物質—本實驗采用的模板有SPAN類、TWEEN類、AOT等—加熱溶于去離子水中,形成穩(wěn)定的乳液;3.將模板乳液與聚羥基丁酸酯/聚乙二醇溶液混合,高速(500~1000轉/分鐘)攪拌2~4小時,待溶液混合均勻穩(wěn)定后,轉移至化學性能穩(wěn)定,且耐低溫的平底容器中形成1~10mm高度的液面;4.將溶液置入-10℃~-80℃的冰箱中預凍8~24小時;將冷凍干燥機干燥室溫度降到-40℃~-60℃溫度,將培養(yǎng)皿移入干燥室;溫度平衡后密閉干燥室,并開啟抽氣泵,維持干燥室氣壓小于5000帕斯卡24~72小時,然后升至常壓后加熱至40℃熱烘1~3小時,再將得到的多孔材料置于40℃真空干燥箱內(nèi)干燥72小時。
由模板法和冷凍干燥法相結合制備的PHB多孔支架材料,其支架的孔隙率由初始溶液的濃度決定,初始濃度越大,孔隙率越低(見圖1);預凍溫度影響平均孔徑和孔徑分布,預凍溫度越低、孔徑越小、預凍溫度越高,孔徑越大(如圖2)。
本發(fā)明的聚羥基丁酸酯/聚乙二醇多孔支架材料價格低廉、生物相容性好、親/疏水平衡性可調、孔徑大小及分布可控、能適應不同類型細胞的需要,同時保證了多孔材料的力學強度和生物質,如細胞的親和性。該支架材料非常適于軟骨組織細胞附著生長。
圖1、不同預凍溫度下聚羥基丁酸酯/聚乙二醇多孔支架材料孔徑的微觀電鏡圖。圖2、不同初始濃度對聚羥基丁酸酯/聚乙二醇多孔支架材料孔隙率(%)的影響曲線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1.取分子量為4×105的聚羥基丁酸酯4g和分子量為6000的聚乙二醇0.4g,2.放入80ml氯仿中,40℃下攪拌2小時,達到完全溶解后將溶液轉移至于100ml容量瓶,添加氯仿溶液,得到100ml聚羥基丁酸酯/聚乙二醇氯仿溶液(A);取SPAN60 0.12g溶于70℃60ml去離子水中,得到穩(wěn)定的模板乳液(B);取溶液(A)20ml和(B)0.5ml混合在一起,在700轉/分鐘下攪拌3小時,待溶液混合均勻穩(wěn)定后,轉移至60mm玻璃培養(yǎng)皿中,置入-80℃低溫冰箱中預凍24小時;控制冷凍干燥機干燥室溫度至-50℃,將含預凍體的培養(yǎng)皿移入干燥室;溫度平衡后密閉干燥室并開啟抽氣泵,維持干燥室氣壓小于50μatm,保持48小時;然后升至常壓后加熱至40℃熱烘2小時,再將得到的多孔材料置于40℃真空干燥箱內(nèi)干燥72小時。
3.取分子量為2×105的聚羥基丁酸酯11g和分子量為4000的聚乙二醇7.7g,放入80ml氯仿中,40℃下攪拌2小時,達到完全溶解后將溶液轉移至于100ml容量瓶,添加氯仿溶液,得到100ml聚羥基丁酸酯/聚乙二醇氯仿溶液(A);取TWEEN60 0.12g溶于70℃60ml去離子水中,得到穩(wěn)定的模板乳液(B);取溶液(A)20ml和(B)0.5ml混合在一起,在700轉/分鐘下攪拌3小時,待溶液混合均勻穩(wěn)定后,轉移至60mm玻璃培養(yǎng)皿中,置入-80℃低溫冰箱中預凍24小時;控制冷凍干燥機干燥室溫度至-50℃,將含預凍體的培養(yǎng)皿移入干燥室;溫度平衡后密閉干燥室并開啟抽氣泵,維持干燥室氣壓小于50μatm,保持48小時;然后升至常壓后加熱至40℃熱烘2小時,再將得到的多孔材料置于40℃真空干燥箱內(nèi)干燥72小時。
4.取分子量為6×105的聚羥基丁酸酯8g和分子量為20000的聚乙二醇2g,放入80ml氯仿中,40℃下攪拌2小時,達到完全溶解后將溶液轉移至于100ml容量瓶,添加氯仿溶液,得到100ml聚羥基丁酸酯/聚乙二醇氯仿溶液(A);取AOT 0.12g溶于70℃60ml去離子水中,得到穩(wěn)定的模板乳液(B);取溶液(A)20ml和(B)0.5ml混合在一起,在700轉/分鐘下攪拌3小時,待溶液混合均勻穩(wěn)定后,轉移至60mm玻璃培養(yǎng)皿中,置入-80℃低溫冰箱中預凍24小時;控制冷凍干燥機干燥室溫度至-50℃,將含預凍體的培養(yǎng)皿移入干燥室;溫度平衡后密閉干燥室并開啟抽氣泵,維持干燥室氣壓小于50μatm,保持48小時;然后升至常壓后加熱至40℃熱烘2小時,再將得到的多孔材料置于40℃真空干燥箱內(nèi)干燥72小時。
權利要求
1.一種生物醫(yī)學組織工程學多孔支架材料,其特征為,它由分子量為4000~20000的聚乙二醇和分子量為200000~600000的聚羥基丁酸酯以1~7∶10的重量比構成。
2.一種生物醫(yī)學組織工程學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下列步驟(1)取1~7份分子量為4000~20000的聚乙二醇和10份分子量為200000~600000的聚羥基丁酸酯混合均勻,溶于適量有機溶劑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為3~15%的溶液;(2)取一定量的模板材料加熱溶于去離子水中,形成穩(wěn)定的乳液;(3)將模板乳液與聚羥基丁酸酯/聚乙二醇溶液混合,以500~1000轉/分鐘的速度攪拌2~4小時,待溶液混合均勻穩(wěn)定后,轉移至與溶液不反應且耐低溫平底容器中形成1~10mm高度的液面;(4)置入-10℃~-80℃的低溫冰箱中預凍8~24小時;將冷凍干燥機干燥室溫度降到-40℃~-60℃,將培養(yǎng)皿移入干燥室;溫度平衡后密閉干燥室,并開啟抽氣泵,維持干燥室氣壓小于5000帕斯卡24~72小時,然后升至常壓后加熱至35℃~45℃熱烘1~3小時,再將得到的多孔材料置于35℃~45℃真空干燥箱內(nèi)干燥72小時。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醫(yī)學組織工程學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為,所述的有機溶劑是氯仿、二氧六環(huán)、四氫趺喃。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醫(yī)學組織工程學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為,所述的模板材料為SPAN類、TWEEN類、AOT類。
全文摘要
聚羥基丁酸酯/聚乙二醇多孔支架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屬于生物醫(yī)學材料科學工程領域。本發(fā)明旨在改進PHB的親水性,增強其孔徑大小及分布的可控性。采用聚羥基丁酸酯和聚乙二醇為基材,由模板法和冷凍干燥法相結合制備;其支架的孔隙率由初始溶液的濃度決定,預凍溫度也影響平均孔徑和孔徑分布。本發(fā)明的聚羥基丁酸酯/聚乙二醇多孔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好、親/疏水平衡性可調、孔徑大小及分布可控、能適應不同類型細胞的需要,同時保證了多孔材料的力學強度和生物質(細胞)親和性。該支架材料非常適于軟骨組織細胞附著生長。
文檔編號A61L27/56GK1380114SQ02116349
公開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2年3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3月28日
發(fā)明者成國祥, 蔡志江, 王玲, 張立廣 申請人:天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