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醫(yī)用含放射性錫元素的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用核藥物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醫(yī)用含放射性錫元素的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2、背景技術(shù)據(jù)醫(yī)學統(tǒng)計,惡性腫瘤發(fā)生骨轉(zhuǎn)移后,絕大多數(shù)(大于70%)的患者會出現(xiàn)劇烈的持續(xù)性的骨痛。如何控制骨痛,一直是醫(yī)師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常用的放療、化療和手術(shù)治療對多發(fā)性骨轉(zhuǎn)移癌的療效較差。尋找有效緩解骨痛的藥物,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是人們研究的重點。
對骨腫瘤而言,核素當首選趨骨性強的89Sr、153Sm、32P等,但是89Sr和153Sm發(fā)出的射線平均射程分別為0.5mm和8mm,因此它們在作用于病灶的同時,對血液中的紅細胞和骨髓等組織可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大量的實驗證明32P對造血功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原因在于它1.7MeV的高能射線對整個人體和骨髓有很高的放射劑量損傷。
3、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醫(yī)用含放射性錫元素的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化合物可望用于骨腫瘤的治療。
本發(fā)明一種醫(yī)用含放射性錫元素的化合物由放射性錫元素和反應配體組成。
放射性錫元素為117mSn,117mSn采用含放射性117mSn4+的易溶鹽得到。
反應配體為胺基膦酸類化合物2-N-羥乙基乙二胺三亞甲基膦酸或其鹽HEDTMP、二乙基三胺基五亞甲基膦酸或其鹽DTPMP、乙二胺四甲基膦酸或其鹽EDTMP、次氮三亞甲基膦酸或其鹽NTMP中的任一種;反應配體也可為二乙三胺五乙酸或其鹽DTPA。
本發(fā)明一種醫(yī)用含放射性錫元素的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反應步驟1.將含放射性117mSn4+的易溶鹽配成溶液;2.在容器中,加入適量反應配體,然后用堿溶液溶解,再用常用的酸堿溶液調(diào)節(jié)反應配體溶液體系的pH值在3~9.5之間,制成所需的反應配體溶液;
3.將所需的反應配體溶液加入到含放射性錫元素的117mSn4+的易溶鹽溶液的反應容器中,常溫下反應5-30分鐘,生成所需的反應產(chǎn)物。
用紙層析方法測定反應產(chǎn)物的標記率,展開體系為丙酮。
反應配體采用HEDTMP、DTPMP、EDTMP、NTMP、DTPA中的任一種。生成的反應產(chǎn)物分別為117mSn-HEDTMP錫-117-2-N-羥乙基乙二胺三亞甲基膦酸化合物、117mSn-DTPMP錫-117-二乙基三胺基五亞甲基膦酸化合物、117mSn-EDTMP錫-117-乙二胺四甲基膦酸化合物、117mSn-NTMP錫-117-次氮三亞甲基膦酸化合物、117mSn-DTPA錫-117-二乙三胺五乙酸化合物,或者分別為以上化合物對應的鹽。
溶解反應配體的堿為稀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溶液;常用堿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常用酸為鹽酸、硫酸。
反應配體用堿溶液溶解后,用常用的酸堿溶液調(diào)節(jié)反應體系pH值在3~9.5之間,可以減少副產(chǎn)物的生成,得到較高的產(chǎn)率。117mSn具有優(yōu)良的核性質(zhì)。它的半衰期為13.6天,IT衰變,發(fā)射能量為158.6KeVγ射線而沒有粒子射線,很適合作SPECT顯像。將本身就具有親骨性的117mSn與反應配體胺基膦酸類化合物形成穩(wěn)定配合物,有望成為用于骨腫瘤治療的新的藥用化合物,在骨癌和骨轉(zhuǎn)移癌的治療中發(fā)揮有效緩解骨痛作用。
采用本發(fā)明制備的一種醫(yī)用含放射性錫元素的化合物,制備方法易于操作,產(chǎn)率高。
4、最佳實施方式實施例1稱取HEDTMP于燒杯中,用2mol/l的NaOH溶液溶解,用0.5mol/L的NaOH或HCL將溶液的pH調(diào)至7.0~7.5的范圍內(nèi),制成濃度為0.05mol/L的HEDTMP溶液。取2ml 0.05mol/L的HEDTMP加入117mSn4+(含錫2.5mg)的溶液,在常溫下反應5min,用紙層析方法測定標記率,展開體系為丙酮。生成標記率99%的Sn-HEDTMP。
實施例2稱取HEDTMP于燒杯中,用2mol/l的NaOH溶液溶解,用0.5mol/L的NaOH或HCL將溶液的pH調(diào)至3.0~3.5的范圍內(nèi),制成濃度為0.05mol/L的HEDTMP溶液。取2ml0.05mol/L的HEDTMP加入117mSn4+(含錫3.5mg)的溶液,在常溫下反應5min,用紙層析方法測定標記率,展開體系為丙酮。生成標記率96%的Sn-HEDTMP。
實施例3
稱取HEDTMP于燒杯中,用2mol/l的NaOH溶液溶解,用0.5mol/L的NaOH或HCL將溶液的pH調(diào)至9.0~9.5的范圍內(nèi),制成濃度為0.05mol/L的HEDTMP溶液。取2ml 0.05mol/L的HEDTMP加入117mSn4+(含錫1.5mg)溶液,在常溫下反應15min,用紙層析方法測定標記率,展開體系為丙酮。生成標記率97%的Sn-HEDTMP。
實施例4稱取HEDTMP于燒杯中,用2mol/l的NaOH溶液溶解,用0.5mol/L的NaOH或HCL將溶液的pH調(diào)至7.0~7.5的范圍內(nèi),制成濃度為0.05mol/L的HEDTMP溶液。取2ml 0.05mol/L的HEDTMP加入117mSn4+(含錫2.0mg)溶液,在常溫下反應30min,用紙層析方法測定標記率,展開體系為丙酮。生成標記率98%的Sn-HEDTMP。
實施例5稱取DTPMP于燒杯中,用2mol/l的NaOH溶液溶解,用0.5mol/L的NaOH或HCL將溶液的pH調(diào)至7.0~7.5的范圍內(nèi),制成濃度為0.05mol/L的DTPMP溶液。取2ml 0.05mol/L的DTPMP加入117mSn4+(含錫1.6mg)溶液,在常溫下反應5min,用紙層析方法測定標記率,展開體系為丙酮。生成標記率98%的Sn-DTPMP。
實施例6稱取EDTMP于燒杯中,用2mol/l的NaOH溶液溶解,用0.5mol/LNaOH或HCL將溶液的pH調(diào)至8.0~8.5的范圍內(nèi),制成濃度為0.05mol/L的EDTMP溶液。取1ml 0.05mol/L的EDTMP加入117mSn4+(含錫3.2mg)溶液,在常溫下反應10min,用紙層析方法測定標記率,展開體系為丙酮。生成標記率98%的Sn-EDTMP。
實施例7稱取NTMP于燒杯中,用2mol/l的NaOH溶液溶解,用0.5mol/LNaOH或HCL將溶液的pH調(diào)至7.5~8.0的范圍內(nèi),制成濃度為0.05mol/L的NTMP溶液。加入117mSn4+溶液,在常溫下反應20min,用紙層析方法測定標記率,展開體系為丙酮。生成標記率99%的Sn-NTMP。
實施例8稱取DTPA于燒杯中,用2mol/l的NaOH溶液溶解,用0.5mol/LNaOH或HCL將溶液的pH調(diào)至6.0~6.5的范圍內(nèi),制成濃度為0.05mol/L的DTPA溶液。加入117mSn4+溶液,在常溫下反應15min,用紙層析方法測定標記率,展開體系為丙酮。生成標記率98%的Sn-DTPA。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醫(yī)用含放射性錫元素的化合物由放射性117mSn和反應配體組成。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yī)用含放射性錫元素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放射性錫元素為117mSn4+。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yī)用含放射性錫元素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反應配體為胺基膦酸類化合物2-N-羥乙基乙二胺三亞甲基膦酸或其鹽HEDTMP、二乙基三胺基五亞甲基膦酸或其鹽DTPMP、乙二胺四甲基膦酸或其鹽EDTMP、次氮三亞甲基膦酸或其鹽NTMP中的任一種;反應配體也可為二乙三胺五乙酸或其鹽DTPA。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yī)用含放射性錫元素的化合物,其制備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反應步驟1)將含放射性117mSn4+的易溶鹽配成溶液;2)在容器中先加入適量反應配體,然后用堿溶液溶解,再用常用的酸堿溶液調(diào)節(jié)反應配體溶液體系的pH值在3~9.5之間,制成所需的反應配體溶液;3)將所需的反應配體溶液加入到含放射性錫元素的117mSn4+的易溶鹽溶液的反應容器中,常溫下反應生成所需的反應產(chǎn)物。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反應配體為胺基膦酸類化合物2-N-羥乙基乙二胺三亞甲基膦酸或其鹽HEDTMP、二乙基三胺基五亞甲基膦酸或其鹽DTPMP、乙二胺四甲基膦酸或其鹽EDTMP、次氮三亞甲基膦酸或其鹽NTMP中的任一種;反應配體也可為二乙三胺五乙酸或其鹽DTPA。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放射性核素的錫溶液中的錫為117mSn4+。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常溫下反應時間為5~30分鐘。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溶解反應配體的堿為稀氫氧化鈉或稀氫氧化鉀溶液;常用堿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常用酸為鹽酸、硫酸。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醫(yī)用含放射性錫元素的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化合物由放射性錫元素和反應配體組成;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將含放射性
文檔編號A61K51/00GK1369498SQ02113298
公開日2002年9月18日 申請日期2002年1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2年1月30日
發(fā)明者何佳恒, 羅順忠, 劉國平, 蒲滿飛, 楊玉青, 蔣樹斌, 王關(guān)全 申請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