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馬鈴薯黑餃子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shù):
馬鈴薯作為人類的五大作物之一,營養(yǎng)價值高、便于種植、產(chǎn)量巨大。從營養(yǎng)角度來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優(yōu)點,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熱能,可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餃子以美味和濃郁的文化傳統(tǒng)而倍受歡迎。為保證糧食安全、可持續(xù)發(fā)展農(nóng)業(yè)、改善居民,飲食結(jié)構(gòu)和營養(yǎng)健康,現(xiàn)階段發(fā)展馬鈴薯主糧化產(chǎn)品變得尤為重要。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缺點,提供了一種馬鈴薯黑餃子的制作方法,利用馬鈴薯作為原料進行餃子的制備,并為餃子提供整體上新的色彩和風(fēng)味。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馬鈴薯黑餃子的制作方法,以馬鈴薯為原料進行餃子皮的制備,以餃子皮包餡形成馬鈴薯黑餃子。
步驟1,將馬鈴薯置于零下18℃-零下30℃下進行冷凍,以使馬鈴薯顏色變黑;在室溫氏度下進行解凍,解凍后進行干燥以使馬鈴薯蒸發(fā)水份,再將馬鈴薯磨成粉末狀;
在所述步驟1中,以馬鈴薯顏色變黑為凍透標準,馬鈴薯出現(xiàn)表皮鼓起,冷凍時間為0.5—2h,例如冷凍1-2h。
在所述步驟1中,解凍時溫度為室溫20—25攝氏度,使用水浸泡馬鈴薯,以使其全部解凍;使用水的溫度為20—25攝氏度,進行浸泡的時間為30—100小時,優(yōu)選40—70小時。
在所述步驟1中,解凍后進行干燥以蒸發(fā)馬鈴薯中30—40wt%的水份,選擇溫度為20—40攝氏度,90—180小時,優(yōu)選溫度為25—30攝氏度,100—140小時。
步驟2,按照重量份計,將馬鈴薯粉50-60份、蕎麥面粉30-40份、小麥面粉20-30份、淀粉5—10份和水100—200份(優(yōu)選水100—150份)予以混合均勻,形成面料;
在步驟2中,水的溫度為60—90攝氏度,優(yōu)選70—80攝氏度。
步驟3,步驟2制備的面料不需要進行餳面,直接制備餃子皮,再以餃子皮包裹餡料,即可得到馬鈴薯黑餃子。
在所述步驟3中,餃子皮的直徑為4—5cm,厚度為0.5—1mm。
在所述步驟3中,餡料為肉餡,或者素餡。
在所述步驟3中,餡料按照下述步驟進行制備:取按重量份計,肉餡60-70份、蝦仁30-40份、雞蛋5-10份,甘草3-5份,大棗3-5份,蜂蜜3-5份,食鹽1-3份,白糖1-2份,味精0.1-0.3份,多聚磷酸鹽 0.1-0.5份,異抗壞血酸鈉0.01-0.04份,五香粉0.1-0.5份,加入40-50份溫水后攪拌均勻并進行腌制,腌制時間為30-60min,腌制溫度為0-10℃,制得餡料。
在所述步驟3中,采用新鮮畜禽分割肉修去筋膜等結(jié)締組織或者將冷凍肉在0-4℃解凍,切成100-150g的長條塊并絞餡,蝦仁的制作方法為:將鮮蝦或冰凍的蝦去頭剝皮洗凈。
在所述步驟3中,在設(shè)置餡料的餃子皮表面噴灑番茄粉或果蔬粉后,在設(shè)置餡料。
在所述步驟3中,餃子皮和餡料的重量比例為1:(3-5)。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使用馬鈴薯為原料,與蕎麥面粉、小麥面粉和淀粉共同混合成面料,與傳統(tǒng)餃子皮相比,本發(fā)明為餃子提供整體上新的色彩和風(fēng)味,不同于傳統(tǒng)白面餃子,呈灰黑色。與多組份混合餡料結(jié)合,口感筋道,氣味芳香,營養(yǎng)豐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
首先進行馬鈴薯粉末的制備
第一組馬鈴薯粉末
將馬鈴薯置于零下30℃下進行冷凍0.5h,馬鈴薯顏色變黑,馬鈴薯出現(xiàn)表皮鼓起;在室溫25攝氏度下進行解凍,使用水浸泡馬鈴薯,以使其全部解凍;使用水的溫度為25攝氏度,進行浸泡的時間為30小時;解凍后進行干燥以蒸發(fā)馬鈴薯中30wt%的水份,選擇溫度為40攝氏度, 90小時,之后將馬鈴薯磨成粉末狀。
第二組馬鈴薯粉末
將馬鈴薯置于零下18℃下進行冷凍2h,馬鈴薯顏色變黑,馬鈴薯出現(xiàn)表皮鼓起;在室溫20攝氏度下進行解凍,使用水浸泡馬鈴薯,以使其全部解凍;使用水的溫度為20攝氏度,進行浸泡的時間為100小時;解凍后進行干燥以蒸發(fā)馬鈴薯中40wt%的水份,選擇溫度為20攝氏度,180小時,之后將馬鈴薯磨成粉末狀。
第三組馬鈴薯粉末
將馬鈴薯置于零下25℃下進行冷凍1h,馬鈴薯顏色變黑,馬鈴薯出現(xiàn)表皮鼓起;在室溫25攝氏度下進行解凍,使用水浸泡馬鈴薯,以使其全部解凍;使用水的溫度為25攝氏度,進行浸泡的時間為40小時;解凍后進行干燥以蒸發(fā)馬鈴薯中35wt%的水份,選擇溫度為30攝氏度,140小時,之后將馬鈴薯磨成粉末狀。
第四組馬鈴薯粉末
將馬鈴薯置于零下20℃下進行冷凍1.5h,馬鈴薯顏色變黑,馬鈴薯出現(xiàn)表皮鼓起;在室溫25攝氏度下進行解凍,使用水浸泡馬鈴薯,以使其全部解凍;使用水的溫度為25攝氏度,進行浸泡的時間為70小時;解凍后進行干燥以蒸發(fā)馬鈴薯中30wt%的水份,選擇溫度為25攝氏度,100小時,之后將馬鈴薯磨成粉末狀。
第五組馬鈴薯粉末
將馬鈴薯置于零下30℃下進行冷凍1h,馬鈴薯顏色變黑,馬鈴薯出現(xiàn)表皮鼓起;在室溫25攝氏度下進行解凍,使用水浸泡馬鈴薯,以使其 全部解凍;使用水的溫度為25攝氏度,進行浸泡的時間為100小時;解凍后進行干燥以蒸發(fā)馬鈴薯中40wt%的水份,選擇溫度為40攝氏度,160小時,之后將馬鈴薯磨成粉末狀。
上述五組馬鈴薯粉在使用時可直接使用,或者過20—50目篩后進行使用,與蕎麥面粉、小麥面粉、淀粉和水進行混合,以形成面料,具體來說如下
(1)第一組馬鈴薯粉末50g、蕎麥面粉30g、小麥面粉20g、淀粉5g和水100g;
(2)第二組馬鈴薯粉末60g、蕎麥面粉40g、小麥面粉30g、淀粉10g和水200g;
(3)第三組馬鈴薯粉末60g、蕎麥面粉30g、小麥面粉30g、淀粉10g和水150g;
(4)第四組馬鈴薯粉末55g、蕎麥面粉35份、小麥面粉30g、淀粉10g和水130g;
(5)第五組馬鈴薯粉末60g、蕎麥面粉30g、小麥面粉25g、淀粉5g和水120g。
利用上述(1)—(5)組形成的面料制備餃子皮,餃子皮的直徑為4—5cm,厚度為0.5—1mm,在準備放置餡料的餃子皮表面噴灑番茄粉或果蔬粉,以備使用,番茄粉或果蔬粉的用量為餃子皮質(zhì)量的0.1—1wt%。
(1)第一組馬鈴薯粉末50g、蕎麥面粉30g、小麥面粉20g、淀粉5g和水100g,番茄粉0.1wt%;
(2)第二組馬鈴薯粉末60g、蕎麥面粉40g、小麥面粉30g、淀粉 10g和水200g,番茄粉1wt%;
(3)第三組馬鈴薯粉末60g、蕎麥面粉30g、小麥面粉30g、淀粉10g和水150g,番茄粉0.5wt%;
(4)第四組馬鈴薯粉末55g、蕎麥面粉35份、小麥面粉30g、淀粉10g和水130g,果蔬粉1wt%;
(5)第五組馬鈴薯粉末60g、蕎麥面粉30g、小麥面粉25g、淀粉5g和水120g,果蔬粉0.1wt%。
采用新鮮畜禽分割肉修去筋膜等結(jié)締組織或者將冷凍肉在0℃解凍,切成長條塊并絞餡,將鮮蝦或冰凍的蝦去頭剝皮洗凈。以此為主要原料,制備如下餡料:
(1)肉餡600g、蝦仁300g、雞蛋50g,甘草30g,大棗30g,蜂蜜30g,食鹽10g,白糖10g,味精1g,多聚磷酸鹽1g,異抗壞血酸鈉0.1g,五香粉1g,加入400g溫水后攪拌均勻并進行腌制,腌制時間為30min,腌制溫度為2℃;
(2)肉餡660g、蝦仁350g、雞蛋70g,甘草40g,大棗40g,蜂蜜40g,食鹽20g,白糖15g,味精2g,多聚磷酸鹽3g,異抗壞血酸鈉0.2g,五香粉3g,加入460g溫水后攪拌均勻并進行腌制,腌制時間為45min,腌制溫度為7℃;
(3)肉餡700g、蝦仁400g、雞蛋100g,甘草50g,大棗50g,蜂蜜50g,食鹽30g,白糖20g,味精3g,多聚磷酸鹽5g,異抗壞血酸鈉0.4g,五香粉5g,加入500g溫水后攪拌均勻并進行腌制,腌制時間為60min,腌制溫度為10℃;
(4)肉餡680g、蝦仁320g、雞蛋60g,甘草45g,大棗35g,蜂蜜45g,食鹽25g,白糖15g,味精1g,多聚磷酸鹽2g,異抗壞血酸鈉0.2g,五香粉2g,加入450g溫水后攪拌均勻并進行腌制,腌制時間為60min,腌制溫度為5℃;
(5)肉餡620g、蝦仁380g、雞蛋80g,甘草35g,大棗45g,蜂蜜35g,食鹽15g,白糖10g,味精1g,多聚磷酸鹽2g,異抗壞血酸鈉0.2g,五香粉3g,加入500g溫水后攪拌均勻并進行腌制,腌制時間為60min,腌制溫度為10℃。
在上述(1)—(5)的餃子皮分別與(1)—(5)的餡料配合,餃子皮和餡料的重量比例為1:3,以含有馬鈴薯粉末的餃子皮包裹餡料,以形成餃子。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制備的含有馬鈴薯粉末的餃子具有灰黑色,在蒸或者煮熟之后,呈現(xiàn)黑色,為餃子提供整體上新的色彩和風(fēng)味,不同于傳統(tǒng)白面餃子。采用馬鈴薯粉末、與蕎麥面粉、小麥面粉和淀粉共同混合成面料,并與多組份混合餡料結(jié)合,同時在皮和餡料之間設(shè)置番茄粉或果蔬粉,使得多種組份相互影響和作用,口感筋道,氣味芳香,營養(yǎng)豐富。
以上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nèi)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fā)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yīng)仍歸屬于本發(fā)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