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孢蘑菇的復方保鮮劑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食用菌保鮮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孢蘑菇的復方保鮮劑及應用。
背景技術:
2010年我國食用菌總產(chǎn)量超過了 2000多萬噸,占全球總產(chǎn)量的70%以上,其國際市場占有率也呈逐漸升高趨勢。雙孢蘑菇作為世界主栽的食用菌種,是典型的高蛋白質(zhì)、低脂肪、低熱量的菌類保健食品,深受世界消費者歡迎,具有巨大的市場消費空間。中國自20 世紀30年代從日本引種,目前的種植范圍已遍及全國20多個省,近幾年的平均年產(chǎn)量達 38萬噸,其中80%以上的雙孢蘑菇出口創(chuàng)匯。雙孢蘑菇產(chǎn)業(yè)已成為我國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支柱產(chǎn)業(yè)。然而,雙孢蘑菇采后旺盛的代謝活動使其在常溫下放置1 3天便發(fā)生酶促褐變, 酪氨酸酶(tyrosinase TYR,EC. 1. 14. 18. 1)是導致雙孢蘑菇褐變發(fā)生的關鍵酶。每年因褐變引起感官品質(zhì)降低而造成的損失大約占年產(chǎn)量15%左右,占雙孢蘑菇總損失量的60 80%,經(jīng)濟損失折合人民幣達380億元。因此,加強雙孢蘑菇采后防褐變保鮮,對雙孢蘑菇產(chǎn)業(yè)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瘜W保鮮方法成本低,操作簡便易行。因此,化學保鮮一直以來也是國內(nèi)外廣泛采用的一種食用菌防褐變貯藏保鮮與加工方法。作為化學保鮮劑普遍被用于食用菌的貯藏保鮮與加工的亞硫酸鈉、焦亞硫酸鈉、鹽酸等,雖然可以達到較好的護色效果,但其等殘留物對人體有毒副作用,同時,對食用菌營養(yǎng)價值和感官指標也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成為制約我國食用菌出口的主要瓶頸。在食品安全與健康問題成為當前國內(nèi)外日益關注焦點的背景下,開發(fā)綠色、高效的生物保鮮劑成為解決食用菌保鮮的關鍵技術所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保鮮劑組分需要通過菇體表皮組織充分滲透擴散至菇體組織內(nèi)部,進而與引起褐變的作用靶物(酪氨酸酶)充分接觸,才能有效抑制酶促褐變。但是,保鮮劑組分中分子量大小和電荷性質(zhì)的不同使其對菇體組織的滲透特性存在較大差異,目前通常采用的常壓浸漬法是將保鮮劑負載于食用菌子實體中,此方式保鮮劑有效成分難以快速均勻的到達組織內(nèi)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保鮮效果。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的雙孢蘑菇的復方保鮮劑,以克服目前保鮮劑安全環(huán)保性能差的缺陷。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雙孢蘑菇的復方保鮮劑,所述保鮮劑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復配而成 脯氨酸1-2份,組氨酸1-2份,Vc 3-8份,EDTA 2-8份,水1000份。較好的,出于成本的考慮,所述保鮮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復配而成 脯氨酸1-1. 5份,組氨酸1-1. 5份,Vc 3-6份,EDTA 2-6份,水1000份。
本發(fā)明的雙孢蘑菇復方保鮮劑是一種水溶劑,該保鮮劑完全屬于可食型的復方保鮮劑,安全環(huán)保,且能有效抑制雙孢蘑菇的褐變從而達到保鮮的目的。本發(fā)明所選用的原料之一脯氨酸,在雙孢蘑菇內(nèi)可作為胞內(nèi)信號誘導體內(nèi)產(chǎn)生抗性因子,清除氧自由基,增強其忍受脅迫的能力,從而具有延長食用菌貨架期的作用。同時, 該氨基酸也是人體生產(chǎn)膠原蛋白和軟骨所需的氨基酸。原料之二組氨酸,在雙孢蘑菇體內(nèi)是引起褐變的酪氨酸酶疏水活性結構的組成部分,外源組氨酸的加入,可通過干擾酶活性疏水結構或與酶上金屬離子締合,使酶鈍化而降低食用菌褐變程度。同時組氨酸的咪唑基能與1 2+或其他金屬離子形成配位化合物,可促進人體對鐵的吸收,因而可用于防治貧血。 原料之三Vc,在雙孢蘑菇及人體中均可作為強抗氧化劑,清除生物體內(nèi)氧自由基,具有延緩生物體衰老的作用。原料之四EDTA,是典型的金屬酶離子螯合劑,在雙孢蘑菇中可以螯合酪氨酸酶上Cu2+鈍化該酶活性,從而達到延緩雙孢蘑菇褐變的目的。同時EDTA可以螯合人體內(nèi)的有害重金屬或放射性金屬物質(zhì),使其迅速排泄到人體外達到解毒的目的。綜上,本發(fā)明的復方保鮮劑可以延長保鮮時間、更好的控制雙孢蘑菇的品質(zhì),同時還是人體友好型保鮮劑;克服了目前作為化學保鮮劑的亞硫酸鈉、焦亞硫酸鈉、鹽酸等對人體造成的毒副作用, 同時消除對食用菌營養(yǎng)價值和感官指標造成的負面影響。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出一種雙孢蘑菇復方保鮮劑的應用方法。保鮮劑添加的量以水面沒過菇體為宜,具體的,每克雙孢蘑菇添加復方保鮮劑的量為2 :3ml。同時可根據(jù)復方保鮮劑的潔凈程度當天循環(huán)利用1 2次。本生物復合保鮮劑的應用可結合瞬間真空促滲技術,將雙孢蘑菇放到預冷后的復方保鮮劑中,真空促滲3-4s,之后干燥保藏。復方保鮮劑預冷至5°C以下為宜。真空促滲的真空度為0. 05 0. 07MP。保藏優(yōu)選于0 5 °C進行。干燥可用冷風機吹干或低溫下晾干。本發(fā)明提供的應用方法克服了保鮮劑組分在常壓浸漬下因分子量大小和電荷性質(zhì)的不同,影響其對菇體組織的被動滲透性及滲透的不均勻性而造成保鮮效果不明顯的問題,同時解決了因常時間的常壓浸泡容易導致菇體腐爛的問題。復方保鮮劑既可用于雙孢蘑菇防褐變的加工預處理,也可用于雙孢蘑菇采后貯藏過程中的防褐變及品質(zhì)保持。本發(fā)明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有以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復方保鮮劑保鮮時間長、品質(zhì)控制好,對人體無任何毒副作用,安全環(huán)保。其應用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以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 實施例1
分別取0. Ig的脯氨酸、0. Ig的組氨酸、0. 5g的Vc和Ig的EDTA溶于IOOOml的蒸餾水中,用蒸餾水配制成復合溶液放到低溫下(4°C )預冷待用,挑選成熟度及大小均勻一致的雙孢蘑菇,按照每克雙孢蘑菇添加復方保鮮劑的量為3ml放到預冷后的復合溶液中,啟動低溫真空設備儀,使真空度達0. 07MP,保持3 如,然后將雙孢蘑菇撈出,在室內(nèi)用冷風吹干或低溫下自然晾干,再轉入0 5°C的低溫環(huán)境下保藏。實施例2
分別取Ig的脯氨酸、Ig的組氨酸、3g的Vc和2g的EDTA溶于IOOOml的蒸餾水中,用蒸餾水配制成復合溶液放到5°C下預冷待用,挑選成熟度及大小均勻一致的雙孢蘑菇,按照每克雙孢蘑菇添加復方保鮮劑的量為2ml放到預冷后的復合溶液中,啟動低溫真空設備儀, 使真空度達0. 06MP,保持3 如,然后將雙孢蘑菇撈出,在室內(nèi)用冷風吹干或低溫下自然晾干,再轉入0 5 °C的低溫環(huán)境下保藏。實施例3
分別取1. 5g的脯氨酸、1. 5g的組氨酸、6g的Vc和6g的EDTA溶于IOOOml的蒸餾水中, 用蒸餾水配制成復合溶液放到5°C以下預冷待用,挑選成熟度及大小均勻一致的雙孢蘑菇, 按照每克雙孢蘑菇添加復方保鮮劑的量為2ml放到預冷后的復合溶液中,啟動低溫真空設備儀,使真空度達0. 05MP,保持3 4s,然后將雙孢蘑菇撈出,在室內(nèi)用冷風吹干或低溫下自然晾干,再轉入0 5 °C的低溫環(huán)境下保藏。實施例4
分別取2g的脯氨酸、2g的組氨酸、8g的Vc和8g的EDTA溶于IOOOml的蒸餾水中,用蒸餾水配制成復合溶液放到低溫下(3°C )預冷待用,挑選成熟度及大小均勻一致的雙孢蘑菇, 按照每克雙孢蘑菇添加復方保鮮劑的量為2. 5ml放到預冷后的復合溶液中,啟動低溫真空設備儀,使真空度達0. 06MP,保持3 4s,然后將雙孢蘑菇撈出,在室內(nèi)用冷風吹干或低溫下自然晾干,再轉入0 5°C的低溫環(huán)境下保藏。將上述實施例1-4配制的復合溶液和未添加任何試劑的蒸餾水作空白比對,以酶活性抑制率、褐變度和總酚含量為主要參考指標來評估雙孢蘑菇在不同貯藏時期的感官表現(xiàn)和內(nèi)在品質(zhì)。檢測結果見表1-3。表1低溫貯藏期間雙孢蘑菇酪氨酸酶酶活性抑制率的檢查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孢蘑菇的復方保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鮮劑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復配而成脯氨酸1-2份,組氨酸1-2份,Vc 3-8份,EDTA 2-8份,水1000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孢蘑菇的復方保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鮮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復配而成脯氨酸1-1. 5份,組氨酸1-1. 5份,Vc 3-6份,EDTA 2-6份,水1000份。
3.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孢蘑菇的復方保鮮劑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每克雙孢蘑菇添加復方保鮮劑的量為2 :3ml。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孢蘑菇的復方保鮮劑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將雙孢蘑菇放到預冷后的復方保鮮劑中,真空促滲3-4s,之后干燥保藏。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孢蘑菇的復方保鮮劑的應用,其特征在于,真空促滲的真空度為 0. 05 0. 07MP。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孢蘑菇的復方保鮮劑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復方保鮮劑預冷至5°C以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孢蘑菇的復方保鮮劑的應用,其特征在于,保藏于0 5°C進行。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食用菌保鮮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孢蘑菇的復方保鮮劑及應用。所述保鮮劑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復配而成脯氨酸1-2份,組氨酸1-2份,Vc3-8份,EDTA2-8份,水1000份。本發(fā)明的復方保鮮劑保鮮時間較長、品質(zhì)控制好,尤其對人體無任何毒副作用,安全環(huán)保;其使用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
文檔編號A23B7/154GK102177961SQ20111010384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25日
發(fā)明者侯傳偉, 王安建, 王趙改, 田廣瑞, 魏書信 申請人:河南省農(nóng)科院農(nóng)副產(chǎn)品加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