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Fusarium sp.N4-2菌株生產堿性脂肪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產生堿性脂肪酶的微生物Fusarium sp.N4-2菌株。
背景技術:
據(jù)本發(fā)明人通過查閱資料、文獻檢索所知,產生堿性脂肪酶的菌種主要來源于芽孢桿菌,無色桿菌,產堿桿菌和一些真菌。Eurotiales,Mucorales,Endomycetales中的某些菌株均可以產生堿性脂肪酶。但是國內未見有鐮孢霉產堿性脂肪酶的報道。本發(fā)明菌株的形態(tài)和特征與鐮孢霉屬(Fusarium)相符。
堿性脂肪酶在工業(yè)上主要應用于洗滌劑行業(yè)中作為添加劑使用,要求其在較寬的溫度和pH范圍內具有較高的酶活性和穩(wěn)定性。還必須與洗滌劑中的表明活性劑、蛋白酶和多種氧化劑相融合。目前來源于微生物的堿性脂肪酶反應的最適反應溫度一般為30℃-65℃,最適反應pH一般在8.5-10.0。本發(fā)明中Fusarium sp.N4-2菌株所產堿性脂肪酶的最適反應溫度為30℃,最適反應pH為9.0,且酶的最穩(wěn)定pH為9.0。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來源于堿湖魚內臟的菌株Fusarium sp.N4-2并利用該菌株生產堿性脂肪酶的方法,以及相關的酶學性質。
本發(fā)明分離純化出一株來源于堿湖魚內臟的菌株Fusarium sp.N4-2,保藏單位簡稱CCTCC,保藏號為M205013,具有產堿性脂肪酶的的特性。本發(fā)明的特點是本發(fā)明首次分離出產堿性脂肪酶的Fusarium sp.N4-2菌株。該菌株在馬鈴薯培養(yǎng)基上生長良好,呈放射狀生長,菌落為白色,培養(yǎng)物背部為淡黃色,菌絲為細長的絨毛狀,直徑為2.5~7.0μm。30℃培養(yǎng)72h菌落直徑為0.5~1.0cm。大型分生孢子呈鐮刀形或梭形,內有2~4個隔膜,以三隔膜的孢子居多,三隔膜的孢子大小為20~30μm×5.0~6.5μm,兩隔膜孢子大小為18~22μm×5.0~6.5μm,四隔膜孢子大小為38~42μm×6.0~6.25μm,小型分生孢子較少,有足細胞和間生的厚垣孢子。經鑒定屬于鐮孢霉屬(Fusarium)(圖1為菌絲及孢子形態(tài))。
該菌種具有營養(yǎng)要求范圍廣,容易培養(yǎng)和培養(yǎng)時間短的特點。特別是在本發(fā)明中營養(yǎng)條件貧瘠的培養(yǎng)基中可以迅速的生長,得到較高的產酶量。發(fā)酵培養(yǎng)52h,其發(fā)酵液中堿性脂肪酶的活力達到1001.4U/mg(30℃下測定)。用本發(fā)明的菌株作為堿性脂肪酶的生產菌株,具有產品的活性高、穩(wěn)定性好、生產周期短、成本低的特點,能夠實現(xiàn)工業(yè)化生產。
通過分離純化,SDS-PAGE確定該菌株產生的堿性脂肪酶的分子量為36.8kDa(圖2)。
對該堿性脂肪酶的性質研究表明,最適反應溫度為30℃,0℃時測定仍能夠有50%的酶活,在10℃~50℃時測定,酶活力較高仍能保持80%以上,因此,此酶是一個耐低溫的堿性脂肪酶;酶的最適反應pH為9.0,且此酶在pH為9.0時的穩(wěn)定性最高,并且此酶在8.0~11.0的范圍內保持較高的活性,對堿性環(huán)境有較強的耐受性。該酶具有良好的抗表面活性劑與氧化劑特性。與吐溫-80、膽酸鈉、Trixon-X100于30℃下保溫1小時后,堿性脂肪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圖3)。此酶對NaClO和H2O2均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圖4、圖5)。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檢索可知,此鐮孢菌菌株產堿性脂肪酶未見有報到,且此菌株Fusarium sp.N4-2所產堿性脂肪酶的分子量與已報到的堿性脂肪酶的分子量不同(表1)。
圖1,菌株Fusarium sp.N4-2的菌絲及孢子形態(tài)。
圖2,純化的堿性脂肪酶的SDS-PAGE電泳結果。左邊為純酶單帶,右邊為標準蛋白分子量。
圖3,不同濃度的吐溫-80、膽酸鈉、Trixon-X100于30℃下保溫1小時后,殘余酶活力。
圖4,不同濃度的NaClO與此酶在30℃下保溫1小時后,殘余酶活力。
圖5,不同濃度的H2O2與此酶在30℃下保溫1小時后,殘余酶活力。
具體實施例方式
從堿湖魚內臟中無菌采取樣品,將樣品均勻的涂布在固體的花生油平板培養(yǎng)基上,在30℃下培養(yǎng)48h,選取在花生油平板上生長良好且產生透明圈大的菌落,通過測定其發(fā)酵液的堿性脂肪酶活力,得到一株堿性脂肪高產菌株。對該菌株進行形態(tài)觀察鑒定為鐮孢霉屬(Fusarium)?;ㄉ凸腆w平板培養(yǎng)基的組成為花生油20ml,蛋白胨5g,牛肉膏5g,(NH4)2SO45g,MgSO40.5g,K2HPO44g,CaCl20.2g,NaNO32g,聚乙烯醇(PVA)1.2g,瓊脂12g,H2O1000ml,pH9.5。
菌種Fusarium sp.N4-2經固體的土豆培養(yǎng)基(pH 9.5)培養(yǎng)生長良好后,接種到裝有75ml的發(fā)酵培養(yǎng)基橄欖油30g,酵母膏5g,(NH4)2SO43g,MgSO40.75g,CaCl20.2g,K2HPO44g,PVA 1.8g,H2O1000ml,pH9.5的250ml的三角瓶中,30℃振蕩培養(yǎng)52h,培養(yǎng)液在4℃下3500rpm離心10min去除菌體,獲得發(fā)酵酶液。堿性脂肪酶比活力的測定方法(1)酶活力測定的條件將橄欖油與2%的聚乙烯醇溶液按1∶3(v/v)混合,在組織攪拌機中高速勻漿混合為乳白色的乳化液。取乳化液底物與pH為9.5的甘氨酸-NaOH緩沖液以4∶5混合,調節(jié)pH到9.5,作為反應液。在9ml反應液中加入1ml酶液啟動反應,30℃反應10min,加入15ml無水乙醇終止反應,定義每分鐘催化水解橄欖油產生1μmol的脂肪酸的酶量定義為一個酶活力單位(U)。(2)蛋白含量的測定Folin酚法測定堿性脂肪酶樣品中的蛋白質含量。(3)比活力計算公式比活力(U/mg)=酶活力(U/ml)÷蛋白含量(mg/ml)該菌種產生堿性脂肪酶的分子量測定采用丙酮沉淀得到的酶蛋白在50mmol甘氨酸-NaOH pH9.0的緩沖液中復溶,經Q-sepharose陰離子交換柱層析分離純化。SDS-PAGE得到一條單帶,分子最為36.8kDa。
表1菌株Fusarium sp.N4-2產酶與其它菌株產酶的比較
權利要求
1.對堿性脂肪酶生產菌種Fusarium sp.N4-2 CCTCC M205013實施專利保護。
2.對利用Fusarium sp.N4-2 CCTCC M205013產生堿性脂肪酶實施專利保護。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產生堿性脂肪酶的微生物菌株及利用該菌株生產堿性脂肪酶的方法。本發(fā)明分離純化出一株來源于堿湖魚內臟的菌株,此菌株具有產堿性脂肪酶的的特性。該菌種具有營養(yǎng)要求范圍廣,容易培養(yǎng)和培養(yǎng)時間短的特點。用本發(fā)明的菌株作為堿性脂肪酶的生產菌株,具有產品的活性高、pH及熱穩(wěn)定性好、可抗表面活性劑和氧化劑、生產周期短、成本低等特點,易于實現(xiàn)工業(yè)化的生產。能夠開發(fā)成一種新型的應用于常溫和低溫洗滌劑的酶制劑,也可以應用于食品改性劑和風味調節(jié)劑。
文檔編號C12N9/20GK1958783SQ20051011977
公開日2007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1月5日
發(fā)明者江曉路, 劉瑞志 申請人: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