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機、起重臂、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jié)及其變幅小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塔機、起重臂、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jié)及其變幅小車。該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jié)包括上弦桿;兩個第一下弦桿彼此間隔設置且與上弦桿間隔設置;多個第一腹桿連接于上弦桿和第一下弦桿之間以及兩個第一下弦桿之間;兩個第二下弦桿彼此間隔設置且與上弦桿間隔設置;多個第二腹桿連接于上弦桿和第二下弦桿之間以及兩個第二下弦桿之間;其中,兩個第一下弦桿的端部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過渡臂節(jié)的底端相鄰臂節(jié)的下弦桿的第一連接部,兩個第二下弦桿的端部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過渡臂節(jié)的頂端相鄰臂節(jié)的下弦桿的第二連接部。通過以上方式,本實用新型能夠降低起重機的臂架的自重,提高起重性能。
【專利說明】塔機、起重臂、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jié)及其變幅小車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塔機、起重臂、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jié)及其變幅小車。
【背景技術(shù)】
[0002]大幅度塔式起重機的起重臂對塔機起重性能具有較大的影響,在保證起重臂受力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起重臂減輕自重能夠提高塔機的起重性能。
[0003]請參見圖1,圖1是現(xiàn)有技術(shù)起重臂的結(jié)構(gòu)圖?,F(xiàn)有技術(shù)的起重臂10包括上弦桿
11、下弦桿12以及連接于上弦桿11和下弦桿12之間的腹桿13,起重臂10采用改變上弦桿11角度的方式來實現(xiàn)變截面,以減少起重臂10的重量?,F(xiàn)有技術(shù)的起重臂10只能在一個方向上實現(xiàn)截面變化,起重臂10的減重不明顯。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塔機、起重臂、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jié)及其變幅小車。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shù)方案是:提供一種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jié),其包括:上弦桿;兩個第一下弦桿,兩個第一下弦桿彼此間隔設置且與上弦桿間隔設置;多個第一腹桿,多個第一腹桿連接于上弦桿和第一下弦桿之間以及兩個第一下弦桿之間;兩個第二下弦桿,兩個第二下弦桿彼此間隔設置且與上弦桿間隔設置;多個第二腹桿,多個第二腹桿連接于上弦桿和第二下弦桿之間以及兩個第二下弦桿之間;其中,第一下弦桿之間的間距大于兩個第二下弦桿之間的間距,兩個第一下弦桿的端部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過渡臂節(jié)的底端相鄰臂節(jié)的下弦桿的第一連接部,兩個第二下弦桿的端部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過渡臂節(jié)的頂端相鄰臂節(jié)的下弦桿的第二連接部。
[0006]其中,過渡臂節(jié)的上弦桿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上弦桿和第二上弦桿以及連接于第一上弦桿和第二上弦桿且用于通過拉桿連接至底端相鄰臂節(jié)的上弦桿的吊點板。
[0007]其中,由兩個第二下弦桿所定義的平面位于由兩個第一下弦桿所定義的平面的遠離上弦桿的一側(cè)。
[0008]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另一個技術(shù)方案是:提供一種變幅小車,其包括第一滾輪組和設置在第一滾輪組下方的第二滾輪組,變幅小車用于承載過渡臂節(jié),過渡臂節(jié)包括:上弦桿;兩個第一下弦桿,兩個第一下弦桿彼此間隔設置且與上弦桿間隔設置;多個第一腹桿,多個第一腹桿連接于上弦桿和第一下弦桿之間以及兩個第一下弦桿之間;兩個第二下弦桿,兩個第二下弦桿彼此間隔設置且與上弦桿間隔設置;多個第二腹桿,多個第二腹桿連接于上弦桿和第二下弦桿之間以及兩個第二下弦桿之間;其中,第一下弦桿之間的間距大于兩個第二下弦桿之間的間距,兩個第一下弦桿的端部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過渡臂節(jié)的底端相鄰臂節(jié)的下弦桿的第一連接部,兩個第二下弦桿的端部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過渡臂節(jié)的頂端相鄰臂節(jié)的下弦桿的第二連接部;在變幅小車承載第一下弦桿和第二下弦桿時,第一滾輪組與第一下弦桿的上表面接觸,第二滾輪組與第二滾輪組與第二下弦桿的上表面接觸;在變幅小車承載第二下弦桿時,第一滾輪組懸空,第二滾輪組與第二滾輪組與第二下弦桿的上表面接觸。
[0009]其中,過渡臂節(jié)的上弦桿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上弦桿和第二上弦桿以及連接于第一上弦桿和第二上弦桿且用于通過拉桿連接至頂端相鄰臂節(jié)的上弦桿的吊點板。
[0010]其中,由兩個第二下弦桿所定義的平面位于由兩個第一下弦桿所定義的平面的遠離上弦桿的一側(cè)。
[0011]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另一個技術(shù)方案是:提供一種起重臂,其包括上述的過渡臂節(jié)。
[0012]其中,起重臂進一步包括與過渡臂節(jié)的兩端相鄰設置的臂節(jié),其中與過渡臂節(jié)的底端相鄰設置的臂節(jié)的下弦桿與過渡臂節(jié)的第一連接部連接,底端相鄰設置的臂節(jié)的上弦桿通過拉桿與吊點板連接;與過渡臂節(jié)的頂端相鄰設置的臂節(jié)的下弦桿與過渡臂節(jié)的第二連接部連接。
[0013]其中,起重臂進一步包括變幅小車,用于承載過渡臂節(jié),變幅小車包括第一滾輪組和設置在第一滾輪組下方的第二滾輪組,在變幅小車承載第一下弦桿和第二下弦桿時,第一滾輪組與第一下弦桿的上表面接觸,第二滾輪組與第二滾輪組與第二下弦桿的上表面接觸;在變幅小車承載第二下弦桿時,第一滾輪組懸空,第二滾輪組與第二滾輪組與第二下弦桿的上表面接觸。
[0014]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另一個技術(shù)方案是:提供一種塔機,其包括上述的起重臂。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shù)的情況,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第一下弦桿之間的間距大于兩個第二下弦桿之間的間距,能夠降低起重機的臂架的自重,提高起重性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現(xiàn)有技術(shù)起重臂的結(jié)構(gòu)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jié)的結(jié)構(gòu)圖;
[0018]圖3是圖2中第一下弦桿與第二下弦桿的結(jié)構(gòu)圖;
[0019]圖4是圖2中過渡臂節(jié)與起重機臂架連接的結(jié)構(gòu)圖;
[0020]圖5是圖4中第三下弦桿與第一下弦桿的結(jié)構(gòu)圖;
[0021]圖6是變幅小車的結(jié)構(gòu)圖;
[0022]圖7是變幅小車承載起重機臂架和過渡臂節(jié)的結(jié)構(gòu)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請參見圖2-3,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jié)的結(jié)構(gòu)圖,圖3是圖2中第一下弦桿與第二下弦桿的結(jié)構(gòu)圖。如圖2-3所示,本實施例所揭示的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jié)20包括:上弦桿21,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多個第一腹桿24,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多個第二腹桿27以及吊點板28。
[0024]其中,第一下弦桿22和第二下弦桿23間隔設置,且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一下弦桿23均與上弦桿21間隔設置。多個第一腹桿24連接于上弦桿21、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一下弦桿23之間,且多個第一腹桿24設置在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一下弦桿23之間。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間隔設置,且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均與上弦桿21間隔設置。多個第二腹桿27連接于上弦桿21、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之間,且多個第二腹桿27設置在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之間。
[0025]優(yōu)選地,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一下弦桿23之間的間距LI大于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之間的間距L2,減少過渡臂節(jié)20的寬度,進而減少過渡臂節(jié)20所在的起重機臂架的重量。第一下弦桿22的端部221設置有第一連接部222,第一下弦桿23的端部231設置有第一連接部232,第二下弦桿25的端部251設置有第二連接部252,第二下弦桿26的端部261設置有第二連接部262。其中,第二連接部252和第二連接部262用于連接過渡臂節(jié)20的頂端相鄰臂節(jié)的下弦桿。
[0026]在本實施例中,上弦桿21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上弦桿211和第二上弦桿212,吊點板28設置在第一上弦桿211和第二上弦桿212之間。優(yōu)選的,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一下弦桿23均與第一上弦桿211間隔設置。
[0027]其中,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所定義的平面位于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一下弦桿23所定義的平面的遠離上弦桿21的一側(cè),即第二下限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位于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一下弦桿23遠離上弦桿21的一側(cè)。
[0028]本實施例所揭示的過渡臂節(jié)20連接到起重機臂架30,如圖4所示。起重機臂架30包括第三上弦桿31,第三下弦桿32、33以及第三腹桿34。其中,第三下弦桿32和第三下弦桿33間隔設置,且第三下弦桿32和第三下弦桿33均與第三上弦桿31間隔設置。第三腹桿34連接于第三上弦桿31、第三下弦桿32和第三下弦桿33之間,且第三腹桿34設置在第三下弦桿32和第三下弦桿33之間。
[0029]其中,第三下弦桿32的端部321設置有第三連接部322,第三下弦桿33的端部331設置有第三連接部332,如圖5所示。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三下弦桿32通過第一連接部222和第三連接部322連接,第一下弦桿23和第三下弦桿33通過第一連接部232和第三連接部332連接,第一連接部222和第一連接部232優(yōu)選為公接頭,第三連接部322和第三連接部332優(yōu)選為母接頭。此外,第三下弦桿32和第三下弦桿33之間的間距L3等于第一下弦桿22和第一下弦桿23之間的間距LI。
[0030]起重機臂架30還包括拉桿35,拉桿35的一端通過銷軸與吊點板28連接,拉桿35的另一端與第三上弦桿31的端部311連接。優(yōu)選地,起重機臂架30為過渡臂節(jié)20的低端相鄰臂節(jié)。
[0031]本實施例的起重機臂架30的高度h3大于上弦桿21與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所定義的平面的距離h2 (即上弦桿21與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之間的高度),此外,起重機臂架30的寬度L3大于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之間的間距L2,因此過渡臂節(jié)20與起重機臂架30相比在高度和寬度方向變小,實現(xiàn)變截面,能夠大大降低起重機的臂架的自重,提高起重性能。本實施例所揭示的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jié)20應用在長臂架和超長臂的架塔機,提高塔機起重性能具有顯著效果。
[0032]此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變幅小車60,如圖6所示,變幅小車60包括第一滾輪組61和設置在第一滾輪組61下方的第二滾輪組62。變幅小車60用于承載上述起重機臂架30和過渡臂節(jié)20。
[0033]如圖7所示,在變幅小車60承載第三下弦桿32和第三下弦桿33,即變幅小車60在位置A時,第一滾輪組61與第三下弦桿32的上表面和第三下弦桿33的上表面接觸,第二滾輪組62停止工作;在變幅小車60承載第一下弦桿22、第一下弦桿23、第二下弦桿25以及第二下弦桿26,即變幅小車60在位置B時,第一滾輪組61與第一下弦桿22的上表面和第一下弦桿23的上表面接觸,第二滾輪組62與第二下弦桿25的上表面和第二下弦桿26的上表面接觸;在變幅小車60承載第二下弦桿25和第二下弦桿26,即變幅小車60在位置C時,第二滾輪組62與第二下弦桿25的上表面和第二下弦桿26的上表面接觸,第一滾輪組61停止工作。
[0034]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起重臂,該起重臂包括過渡臂節(jié)20、與過渡臂節(jié)20的兩端相鄰設置的臂節(jié)以及變幅小車60。其中,過渡臂節(jié)20為上述的過渡臂節(jié)20,變幅小車60為上述的變幅小車60,與過渡臂節(jié)20的底端相鄰設置的臂節(jié)的下弦桿與過渡臂節(jié)20的第一連接部222、232連接,底端相鄰設置的臂節(jié)的上弦桿通過拉桿35與吊點板28連接;與過渡臂節(jié)20的頂端相鄰設置的臂節(jié)的下弦桿與過渡臂節(jié)20的第二連接部252、262連接。
[0035]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塔機,所述塔機包括上述的起重臂。
[0036]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sh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jié)20應用在起重機臂架30上,能夠在高度和寬度方向變小,進而大大降低起重機的臂架的自重,提高起重性能。
[003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jié)構(gòu)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guān)的【技術(shù)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起重機臂架的過渡臂節(jié)(20),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臂節(jié)(20)包括: 上弦桿(21); 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彼此間隔設置且與所述上弦桿(21)間隔設置; 多個第一腹桿(24),所述多個第一腹桿(24)連接于所述上弦桿(21)和所述第一下弦桿(22、23)之間以及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之間; 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彼此間隔設置且與所述上弦桿(21)間隔設置; 多個第二腹桿(27),所述多個第二腹桿(27)連接于所述上弦桿(21)和所述第二下弦桿(25、26)之間以及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之間; 其中,所述第一下弦桿(22、23)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之間的間距,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的端部(221、231)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過渡臂節(jié)(20)的底端相鄰臂節(jié)的下弦桿的第一連接部(222、232),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的端部(251、261)分別 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過渡臂節(jié)(20)的頂端相鄰臂節(jié)的下弦桿的第二連接部(252、262)。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過渡臂節(jié)(20),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臂節(jié)(20)的上弦桿(21)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上弦桿(211)和第二上弦桿(212)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一上弦桿(211)和第二上弦桿(212)且用于通過拉桿(35)連接至所述底端相鄰臂節(jié)的上弦桿的吊點板(28)。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過渡臂節(jié)(20),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所定義的平面位于由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所定義的平面的遠離所述上弦桿(21)的一側(cè)。
4.一種變幅小車(60),其特征在于,所述變幅小車(60)包括第一滾輪組(61)和設置在所述第一滾輪組(61)下方的第二滾輪組(62),所述變幅小車(60)用于承載過渡臂節(jié)(20),所述過渡臂節(jié)(20)包括: 上弦桿(21); 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彼此間隔設置且與所述上弦桿(21)間隔設置; 多個第一腹桿(24),所述多個第一腹桿(24)連接于所述上弦桿(21)和所述第一下弦桿(22、23)之間以及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之間; 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彼此間隔設置且與所述上弦桿(21)間隔設置; 多個第二腹桿(27),所述多個第二腹桿(27)連接于所述上弦桿(21)和所述第二下弦桿(25、26)之間以及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之間; 其中,所述第一下弦桿(22、23)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之間的間距,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的端部(221、231)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過渡臂節(jié)(20)的底端相鄰臂節(jié)的下弦桿的第一連接部(222、232),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的端部(251、261)分別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過渡臂節(jié)(20)的頂端相鄰臂節(jié)的下弦桿的第二連接部(252、262);在所述變幅小車(60)承載所述第一下弦桿(22、23)和所述第二下弦桿(25、26)時,所述第一滾輪組(61)與所述第一下弦桿(22、23)的上表面接觸,所述第二滾輪組(62)與所述第二滾輪組(62)與所述第二下弦桿(25、26)的上表面接觸;在所述變幅小車(60 )承載所述第二下弦桿(25、26 )時,所述第一滾輪組(61)懸空,所述第二滾輪組(62 )與所述第二滾輪組(62)與所述第二下弦桿(25、26)的上表面接觸。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變幅小車(60),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臂節(jié)(20)的上弦桿(21)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上弦桿(211)和第二上弦桿(212)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一上弦桿(211)和第二上弦桿(212)且用于通過拉桿(35)連接至所述頂端相鄰臂節(jié)的上弦桿的吊點板(28)。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變幅小車(60),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兩個第二下弦桿(25、26)所定義的平面位于由所述兩個第一下弦桿(22、23)所定義的平面的遠離所述上弦桿(21)的一側(cè)。
7.—種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臂包括如權(quán)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過渡臂節(jié)(20)。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臂進一步包括與所述過渡臂節(jié)(20)的兩端相鄰設置的臂節(jié),其中與所述過渡臂節(jié)(20)的底端相鄰設置的臂節(jié)的下弦桿與所述過渡臂節(jié)(20)的第一連接部(222、232)連接,所述底端相鄰設置的臂節(jié)的上弦桿通過拉桿(35)與吊點板(28)連接;與所述過渡臂節(jié)(20)的頂端相鄰設置的臂節(jié)的下弦桿與所述過渡臂節(jié)(20 )的第二連接部(252、262 )連接。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臂進一步包括變幅小車(60),用于承載所述過渡臂節(jié)( 20),所述變幅小車(60)包括第一滾輪組(61)和設置在所述第一滾輪組(61)下方的第二滾輪組(62),在所述變幅小車(60)承載所述第一下弦桿(22、23)和所述第二下弦桿(25、26)時,所述第一滾輪組(61)與所述第一下弦桿(22、23)的上表面接觸,所述第二滾輪組(62)與所述第二滾輪組(62)與所述第二下弦桿(25、26)的上表面接觸;在所述變幅小車(60)承載所述第二下弦桿(25、26)時,所述第一滾輪組(61)懸空,所述第二滾輪組(62)與所述第二滾輪組(62)與所述第二下弦桿(25、26)的上表面接觸。
10.一種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機包括如權(quán)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起重臂。
【文檔編號】B66C23/82GK203767890SQ201420111210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3月12日
【發(fā)明者】閭志明, 譚澤松 申請人:中聯(lián)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