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光伏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反光鏡的光伏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光伏裝置為了提高對太陽能的利用率,在離太陽能板一定距離處安裝有反光鏡,或者直接將反光鏡安裝在太陽能板上,前者需要采用專門的支架來安裝反光鏡,結構復雜,成本較高,后者安裝結構簡單,但是無法根據太陽的方位來調節(jié)反光鏡的角度,對太陽能的利用率有限。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帶反光鏡的光伏裝置,在太陽能板的底部用電機調節(jié)反光鏡的安裝角度,以提高光伏裝置對太陽能的利用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帶反光鏡的光伏裝置,包括太陽能板,還包括反光鏡和第一電機,所述反光鏡的側面投影形狀為弧形,所述反光鏡的寬度與所述太陽能板的寬度適配,所述反光鏡一端與所述太陽能板的底部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電機帶動所述反光鏡轉動。
進一步的,還包括錐齒輪組件,所述錐齒輪組件包括一對互相嚙合的錐齒輪,所述第一電機垂直于反光鏡設置,所述第一電機通過所述錐齒輪組件帶動所述反光鏡轉動。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電機安裝在所述太陽能板的底部。
進一步的,還包括太陽能追蹤傳感器,所述太陽能追蹤傳感器安裝在所述太陽能板的頂部。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二電機、主支架和升降支架,所述第二電機固定在所述主支架上,所述升降支架與所述主支架滑動連接,所述第二電機帶動所述升降支架相對于所述主支架做升降運動,所述太陽能板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的頂部。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三電機和第四電機,所述第三電機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的頂部,所述第四電機與所述第三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所述太陽能板與所述第四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所述第三電機帶動所述第四電機和太陽能板在水平面內轉動,所述第四電機帶動所述太陽能板在豎直面內轉動。
進一步的,還包括光伏板支架,所述第四電機通過所述光伏板支架與所述太陽能板連接,所述太陽能板固定在所述光伏板支架的上表面。
進一步的,還包括風速風向傳感器,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器安裝在所述太陽能板的頂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反光鏡的側面投影形狀為中部向下凹陷的弧形,反光鏡接收到的太陽光經反射后到達太陽能板,提高太陽能板對太陽能的利用率;反光鏡由第一電機帶動轉動,實現(xiàn)反光鏡角度的自動調節(jié),提高反光鏡接收太陽光的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帶反光鏡的光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
1、反光鏡;2、第一電機;3、太陽能追蹤傳感器;4、第二電機;5、主支架;6、升降支架;7、第三電機;8、第四電機;9、光伏板支架;10、風速風向傳感器;11、太陽能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所實現(xiàn)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本實用新型最關鍵的構思在于:通過第一電機帶動反光鏡轉動,實現(xiàn)反光鏡角度的自動調節(jié),提高光伏裝置對太陽能的利用率。
請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帶反光鏡的光伏裝置,包括太陽能板11,還包括反光鏡1和第一電機2,所述反光鏡1的側面投影形狀為弧形,所述反光鏡1的寬度與所述太陽能板11的寬度適配,所述反光鏡1一端與所述太陽能板11的底部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電機2帶動所述反光鏡1轉動。
進一步的,還包括錐齒輪組件,所述錐齒輪組件包括一對互相嚙合的錐齒輪,所述第一電機2垂直于反光鏡1設置,所述第一電機2通過所述錐齒輪組件帶動所述反光鏡1轉動。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電機2垂直于反光鏡1設置,第一電機2通過錐齒輪組件與反光鏡1連接,結構合理穩(wěn)固。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電機2安裝在所述太陽能板11的底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電機2安裝在太陽能板11的底部,使第一電機2具有良好的防風防雨性能。
進一步的,還包括太陽能追蹤傳感器3,所述太陽能追蹤傳感器3安裝在所述太陽能板11的頂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太陽能追蹤傳感器3安裝在太陽能板11的頂部,對太陽所在方位進行追蹤,從而使第一電機2可以實時將反光鏡1調整到合適的角度,對太陽能的利用率高。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二電機4、主支架5和升降支架6,所述第二電機4固定在所述主支架5上,所述升降支架6與所述主支架5滑動連接,所述第二電機4帶動所述升降支架6相對于所述主支架5做升降運動,所述太陽能板11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6的頂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電機4帶動升降支架6和太陽能板11做升降運動,主支架5對升降支架6的升降起到導向作用,通過第二電機4使能調節(jié)太陽能板11的高度,使太陽能板11在高度方向上也具有追光效果,同時在大風情況下,可降低太陽能板11的高度,使具有較強的抗風性能。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三電機7和第四電機8,所述第三電機7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6的頂部,所述第四電機8與所述第三電機7的輸出軸連接,所述太陽能板11與所述第四電機8的輸出軸連接,所述第三電機7帶動所述第四電機8和太陽能板11在水平面內轉動,所述第四電機8帶動所述太陽能板11在豎直面內轉動。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三電機7帶動太陽能板11在水平面內轉動,第四電機8帶動太陽能板11在豎直面內轉動,使太陽能板11具有較強的自動追光性能。
進一步的,還包括光伏板支架9,所述第四電機8通過所述光伏板支架9與所述太陽能板11連接,所述太陽能板11固定在所述光伏板支架9的上表面。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過光伏板支架9增強太陽能板11的結構強度和穩(wěn)定性。
進一步的,還包括風速風向傳感器10,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器10安裝在所述太陽能板11的頂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過風速風向傳感器10實時檢測風的速度和方向,在大風情況下,及時變更太陽能板11的方位,提高光伏裝置的抗風性能。
請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為:
一種帶反光鏡的光伏裝置,包括太陽能板11,還包括反光鏡1、第一電機2、太陽能追蹤傳感器3,所述反光鏡1的側面投影形狀為弧形,所述反光鏡1的寬度與所述太陽能板11的寬度適配,所述反光鏡1一端與所述太陽能板11的底部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電機2帶動所述反光鏡1轉動,所述太陽能追蹤傳感器3安裝在所述太陽能板11的頂部。
請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為:
一種帶反光鏡的光伏裝置,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還包括錐齒輪組件,所述錐齒輪組件包括一對互相嚙合的錐齒輪,所述第一電機2垂直于反光鏡1設置,所述第一電機2通過所述錐齒輪組件帶動所述反光鏡1轉動,所述第一電機2安裝在所述太陽能板11的底部。
請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三為:
一種帶反光鏡的光伏裝置,在實施例一或二的基礎上,還包括第二電機4、主支架5、升降支架6、第三電機7、第四電機8、光伏板支架9、風速風向傳感器10,所述第二電機4固定在所述主支架5上,所述升降支架6與所述主支架5滑動連接,所述第二電機4帶動所述升降支架6相對于所述主支架5做升降運動,所述第三電機7固定在所述升降支架6的頂部,所述第四電機8與所述第三電機7的輸出軸連接,所述太陽能板11與所述第四電機8的輸出軸連接,所述第三電機7帶動所述第四電機8和太陽能板11在水平面內轉動,所述第四電機8帶動所述太陽能板11在豎直面內轉動,所述第四電機8通過所述光伏板支架9與所述太陽能板11連接,所述太陽能板11固定在所述光伏板支架9的上表面,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器10安裝在所述太陽能板11的頂部。
使用時,風速風向傳感器10實時檢測風的速度和方向,太陽能追蹤傳感器3實時檢測太陽的方位,第一電機2根據太陽的方位實時調整反光鏡1的角度,第二電機4根據太陽的方位實時調整太陽能板11的高度,第三電機7和第四電機8根據太陽的方位實時調整太陽能板11的方向和角度;當風速較大時,第二電機4將太陽能板11降至最低,并通過第三電機7和第四電機8調整太陽能板11的方向,使太陽能板11沿著風的方向設置,避免太陽能板11迎風放置,從而提高光伏裝置的抗風性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反光鏡的光伏裝置,通過太陽能追蹤傳感器3追蹤太陽的方位,通過風速風向傳感器10檢測風的速度和方向,通過第一電機2帶動反光鏡1自動追蹤太陽,通過第二電機4、第三電機7和第四電機8使太陽能板11自動追蹤太陽,還通過第二電機4、第三電機7和第四電機8在大風情況下及時調整太陽能板11的姿態(tài),使太陽能板11具有較強的抗風性能,還具有較高的太陽能利用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