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儲能,尤其涉及一種二次電池及用電裝置。
背景技術:
1、二次電池的核心部件是電芯,對于快充電芯來說,通過多極耳的設計能夠縮短電子的傳輸路徑,多個極耳也能夠降低二次電池的內阻,從而降低快充過程中二次電池的溫升。多極耳結構的電芯需要通過焊接轉接件作為充放電的電極端子,而對于多極耳結構超薄快充電芯,由于電芯的厚度減小,因此在包裝時,轉接焊需要采用直出方案,即多層極耳直接從殼體引出再與轉接件焊接。然而,相關技術方案中,直出方案存在碰撞、跌落等應力測試工況下,極耳位置干涉失效的問題,影響二次電池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技術提供一種二次電池及用電裝置,能夠提高二次電池的安全性。
2、第一方面,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一種二次電池,包括殼體、電極組件、第一極耳組以及第一轉接件。殼體具有容腔,電極組件收容于容腔內。第一極耳組連接電極組件,第一極耳組包括沿第三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外層極耳、內層極耳以及第二外層極耳,內層極耳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轉接件包括第一伸出部和第一轉接部,第一伸出部沿第一方向伸出殼體,第一轉接部位于殼體內,沿第一方向觀察,第一轉接部位于第二外層極耳遠離內層極耳的一側,第一轉接部與第二外層極耳連接,第一方向垂直第三方向,第三方向為電極組件的厚度方向。第一外層極耳以及第二外層極耳指的是在第三方向上位于最外層的極耳,即只有一側有內層極耳相鄰,內層極耳兩側均有外層極耳或其他內層極耳相鄰。
3、上述的二次電池中,第一極耳組包括沿第三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外層極耳、內層極耳以及第二外層極耳,第一轉接件的第一伸出部沿第一方向伸出殼體,第一轉接件的第一轉接部與第二外層極耳連接,形成轉接焊直出方案,沿第一方向觀察,第一轉接部位于第二外層極耳遠離內層極耳的一側,以使得第一轉接件位于第一極耳組整體沿第三方向遠離第一外層極耳的一側,在二次電池多次受到沿第一方向的振動或者撞擊時,第一轉接件位于第一極耳組整體沿第三方向遠離第一外層極耳的一側,第一轉接部難以對第一極耳組造成撞擊干涉,從而提高二次電池的安全性。
4、在以上的實施例中,第一外層極耳以及內層極耳遠離電極組件的部分朝向第二外層極耳所在的一側匯集疊置并形成第一疊置部,第一疊置部平行第一方向,第一轉接部與第一疊置部焊接,形成第一焊接區(qū)域,二次電池還包括封邊件,封邊件至少部分設置于殼體和第一轉接部之間并形成第一封邊區(qū)域,第一焊接區(qū)域和第一封邊區(qū)域沿第一方向布置。
5、上述的二次電池中,封邊件用于密封殼體和第一轉接部之間的間隙,以提高密封性能。第一焊接區(qū)域和第一封邊區(qū)域沿第一方向布置,從而減小對于二次電池厚度方向的占用,有利于減低二次電池的厚度。
6、在以上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轉接部的總長度為l,第一焊接區(qū)域的長度為l1,第一焊接區(qū)域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疊置部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的長度為l2,第一焊接區(qū)域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轉接部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的長度為l3,第一封邊區(qū)域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疊置部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的長度為l4,第一封邊區(qū)域的總長度為l5,l=l?1+l2+l3+l4+l5;
7、其中,長度關系滿足以下a?1至e?1中至少一個條件:
8、a?1.0.2mm≤l?1≤3mm;
9、b?1.0.01mm≤l2≤1.0mm;
10、c?1.0.01mm≤l3≤1.0mm;
11、d?1.0.01mm≤l4≤1.0mm;
12、e?1.3.5mm≤l5≤5.5mm。
13、上述的二次電池中,在第一焊接區(qū)域的長度l1,第一焊接區(qū)域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疊置部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的長度l2,第一焊接區(qū)域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轉接部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的長度l3,第一封邊區(qū)域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疊置部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的長度l4,第一封邊區(qū)域的總長度l5同時滿足各自的長度要求時,有利于在連接穩(wěn)定的前提下,降低第一轉接部在二次電池長度方向的占用,以提高能量密度。
14、在以上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轉接部部分回折形成第一轉接段和第二轉接段,第二轉接段與第一伸出部連接,第一轉接段和第二轉接段沿第三方向重疊設置;第一轉接段連接第二外層極耳遠離內層極耳的一表面并與第一疊置部焊接,形成第一焊接區(qū)域。
15、上述的二次電池中,第一轉接部部分回折形成第一轉接段和第二轉接段,第二轉接段與第一伸出部連接,第一轉接段和第二轉接段沿第三方向重疊設置,以使得第一轉接部朝向電極組件的一端為圓角,在二次電池受到沿第一方向的振動或者撞擊時有利于降低第一轉接部對于第一極耳組的沖擊。
16、在以上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轉接段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焊接區(qū)域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平齊。
17、上述的二次電池中,第一轉接段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焊接區(qū)域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平齊,以使得第一焊接區(qū)域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封邊區(qū)域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更近,從而降低第一轉接部在第一方向上的空間占用,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
18、在以上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沿第三方向,第一轉接段的投影位于第二轉接段的投影內。
19、上述的二次電池中,第一轉接段的投影位于第二轉接段的投影內,降低第一轉接件沿第一方向的空間占用,從而提高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
20、在以上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二轉接段的總長度為s,第一焊接區(qū)域的長度為s1,第一焊接區(qū)域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轉接段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的長度為s2,第一焊接區(qū)域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封邊區(qū)域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的長度為s3,第一封邊區(qū)域的總長度為s4,s=s1+s2+s?3+s4;
21、其中,長度關系滿足以下a2至d2中至少一個條件:
22、a2.0.2mm≤s1≤3mm;
23、b2.0.01mm≤s2≤1.0mm;
24、c2.0.01mm≤s3≤1.0mm;
25、d2.3.5mm≤s4≤5.5mm。
26、上述的二次電池中,在第一焊接區(qū)域的長度s1,第一焊接區(qū)域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轉接段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的長度s2,第一焊接區(qū)域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封邊區(qū)域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的長度s3,第一封邊區(qū)域的總長度s4同時滿足各自的長度要求時,有利于在連接穩(wěn)定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第一轉接部在二次電池長度方向的占用,以提高能量密度。
27、在以上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二次電池還包括加強片,加強片連接第一外層極耳遠離內層極耳的一表面并與第一疊置部焊接,形成第二焊接區(qū)域。
28、上述的二次電池中,通過將加強片連接第一外層極耳遠離內層極耳的一表面并與第一疊置部焊接,從而使得加強片直接與焊頭或者焊座接觸,改善第一外層極耳與內層極耳的連接強度較弱的問題,降低第一外層極耳受拉扯應力集中導致電連接失效的風險。
29、在以上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加強片的厚度為10μm至40μm。
30、上述的二次電池中,加強片的厚度為10μm至40μm,以改善加強片由于太薄而導致焊接時出現過融的問題,也能夠改善由于太厚而在焊接時,加強片與第一外層極耳焊接不充分而導致焊接穩(wěn)定性不夠的問題。
31、在以上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二焊接區(qū)域的長度為p1,p?1=l?1。
32、上述的二次電池中,第二焊接區(qū)域的長度與第一焊接區(qū)域的長度相等,從而便于使得第一焊接區(qū)域和第一焊接區(qū)域能夠在同一臺設備上同時加工,提高加工便利性。
33、在以上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二焊接區(qū)域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疊置部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的長度為p2,0.01mm≤p2≤1mm。
34、上述的二次電池中,第二焊接區(qū)域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疊置部遠離電極組件的一端的長度大于等于0.01mm并小于等于1mm,從而限制加強片的長度,有利于改善二次電池過長而與封邊件干涉的問題,提高二次電池的安全性。
35、在以上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二焊接區(qū)域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與加強片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的距離為p3,0.01mm≤p3≤3mm。
36、上述的二次電池中,第二焊接區(qū)域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與第一疊置部靠近電極組件的一端的長度大于等于0.01mm并小于等于1mm,從而限制加強片的長度,有利于改善二次電池過長而與第一極耳組干涉的問題,提高二次電池的安全性。
37、在以上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沿第二方向,加強片的寬度為y5,第二焊接區(qū)域的寬度為y1,0.1mm≤y5-y?1≤5mm,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兩兩垂直。
38、上述的二次電池中,加強片的寬度與第二焊接區(qū)域的寬度差值大于等于0.1mm并小于等于5mm,以使得第二焊接區(qū)域形成于加強片的內部,有利于提高加強片與第一疊置部的連接穩(wěn)定性。
39、在以上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外層極耳部分回折形成第一極耳段和第二極耳段,第二極耳段與電極組件連接,第一極耳段和第二極耳段沿第三方向重疊設置;第一極耳段設置于第二極耳段遠離第二外層極耳的一側并與第一轉接部焊接,共同形成第一焊接區(qū)域。
40、上述的二次電池中,通過將第一外層極耳部分回折,第一極耳段設置于第二極耳段遠離第二外層極耳的一側并與第一轉接部焊接,從而使得第一極耳段直接與焊頭或者焊座接觸,改善第二極耳段與內層極耳的連接強度較弱的問題,降低第二極耳段受拉扯應力集中導致電連接失效的風險。
41、第二方面,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用電裝置,包括以上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的二次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