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蓄電池包片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蓄電池極板包片疊片機。
背景技術:
目前的蓄電池生產(chǎn)過程中,有一道工序是將正極片、負極片、隔板紙組裝為極群,隔板紙是包夾在正極片與負極片之間,因此行業(yè)內(nèi)通常稱之為“包片”或“包板”工序。
為提高極板包片效率,公開號為CN205508951U的實用新型專利提供一種極板手工包片臺,包括工作臺,工作臺上設置有包片紙固定裝置,包片紙固定裝置前部設置有操作臺,操作臺遠離包片紙固定裝置側設置有防護罩,防護罩呈弧形,且左右兩端下頂角位置設置有弧形缺口,操作臺上設置為網(wǎng)格狀,操作臺底部連接有灰斗,操作臺上部設置有極板包裝定位模具,包片紙固定裝置上設置有紙盤固定裝置和引紙槽,引紙槽與操作臺連接;該專利利用防護罩將操作人員頭部與包片操作臺進行隔離,避免包片操作人員吸入包片操作臺上的灰塵。
傳統(tǒng)的“包片”工序,多以人工操作為主,操作工人先取一片負極片,用裁好的隔板紙兩面包夾正極片并疊放負極片上,保證每一組正、負極片之間都有隔板紙,循環(huán)上述操作,完成整個包片及組裝,不僅效率低,而且包片質(zhì)量也不高,極片上掉落的鉛塵也會對操作工人的健康造成影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蓄電池極板包片疊片機,結構簡單,便于操作,在隔板紙卷逐步釋放的同時,利用釋放路徑上的兩組夾隔板紙結構,生成兩道反向的折疊夾痕,便于人工在操作臺,根據(jù)折疊夾痕的位置進行包片工作,效率高,利于提升包片質(zhì)量。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蓄電池極板包片疊片機,包括機架以及設置在機架內(nèi)的操作臺,還包括:
安裝在機架上的紙卷支架,用于放置為所述操作臺供紙的隔板紙卷;
設置在機架內(nèi)的卷紙釋放路徑上的卷紙牽引機構;
依次設置在所述卷紙釋放路徑上的第一夾隔板紙機構和第二夾隔板紙機構,用于夾持所述隔板紙并生成方向相反的折疊夾痕。
兩組夾隔板紙機構依次布置在卷紙釋放路徑上,夾持隔板紙生成兩道反向的折疊夾痕,確定包片時隔板紙的折疊位置和方向,提升包片的操作速度。
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的卷紙牽引機構包括夾持在隔板紙兩側且反向轉動的兩個夾持輥,以及驅(qū)動兩夾持輥的驅(qū)動電機。
驅(qū)動電機帶動兩個夾持輥轉動,從而牽引兩夾持輥之間的隔板紙,紙卷支架上的隔板紙卷轉動釋放;同時,調(diào)整夾持輥的轉速,可調(diào)節(jié)紙卷的釋放速度。
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引導隔板紙進入卷紙牽引機構的導向槽,用于限定隔板紙的位置,便于其偏離正常釋放軌道。
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導向槽位于兩間距可調(diào)的限位塊之間,根據(jù)隔板紙的寬度來調(diào)節(jié)兩限位塊間的距離,以適應不同尺寸極板的包片。
為便于所述限位塊的位置調(diào)節(jié),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限位塊的中部具有位置調(diào)節(jié)用的條形槽,條形槽內(nèi)設有緊固螺栓。
進一步優(yōu)選的,設有緊箍兩限位塊上的彈性圈,對兩限位塊進行漲緊,避免限位塊移位,同時,隔板紙由所述彈性圈下部通過,避免隔板紙從導向槽內(nèi)的脫出;所述的彈性圈可以為橡皮筋或橡膠圈等。
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的第一夾隔板紙機構包括:
固定在機架內(nèi)且中部設有穿紙孔的底板;
位于所述穿紙孔一側的活動夾板,具有作用于與隔板紙的楔形邊;
位于所述穿紙孔另一側的支撐塊,該支撐塊側面設有配合活動夾板生成所述折疊夾痕的凹槽。
在活動夾板的楔形邊處,邊緣的厚度逐漸減少,在活動夾板夾持隔板紙時,與支撐塊上的凹槽夾持配合,在隔板紙上生成較深的折疊夾痕。
作為優(yōu)選的,在所述第二夾隔板紙機構內(nèi),活動夾板與支撐塊相對所述第一夾隔板紙機構反向安裝,用于生成與第一夾隔板紙機構的折疊夾痕方向相反的第二道折疊夾痕。
作為優(yōu)選的,在所述第二夾隔板紙機構內(nèi),活動夾板的楔形邊包裹柔性層,如硅膠片,在夾持隔板紙時,生成的折疊夾痕較寬和淺,便于從此處包覆極板。
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操作臺包括安裝有包片斜板,該包片斜板的中部設有進紙槽,進紙槽的末端安裝有支撐底板,用于堆疊包覆好的極板。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便于操作,在隔板紙卷逐步釋放的同時,利用釋放路徑上的兩組夾隔板紙結構,生成兩道反向的折疊夾痕,便于人工在操作臺根據(jù)折疊夾痕的位置進行包片工作,效率高,利于提升包片質(zhì)量。
附圖說明
圖1為蓄電池極板包片疊片機的結構圖;
圖2為蓄電池極板包片疊片機的側視圖;
圖3為導向機構示意圖;
圖4為夾隔板紙機構示意圖;
圖5為夾隔板紙機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5所示的蓄電池極板包片疊片機,包括機架1,設置在機架1內(nèi)的操作臺2和紙卷支架3,紙卷支架3內(nèi)放置有為操作臺2供紙的隔板紙卷12。在機架內(nèi)的卷紙釋放路徑上,依次安裝有導向機構13、卷紙牽引機構14和兩組夾隔板紙機構。
如圖3所示的導向機構,包括兩塊位置可調(diào)的限位塊14,限位塊14的中部設有條形孔16和緊固螺栓17,用于調(diào)節(jié)兩限位塊14之間的導向槽寬度,使其與其內(nèi)通過的隔板紙相適應。設有緊箍兩限位塊14上的彈性圈15,對兩限位塊進行漲緊,避免限位塊移位,導致導向槽的寬度改變。
卷紙牽引機構14用于拉動紙卷支架3上的隔板紙卷12轉動并釋放隔板紙,包括夾持在隔板紙兩側且反向轉動的兩個夾持輥4,以及驅(qū)動兩夾持輥的驅(qū)動電機5。驅(qū)動電機5帶動兩個夾持輥4轉動,從而牽引兩夾持輥之間的隔板紙,紙卷支架上的隔板紙卷轉動釋放;同時,調(diào)整夾持輥的轉速,可調(diào)節(jié)紙卷的釋放速度。
兩組夾隔板紙機構在卷紙釋放路徑上間隔設置,分為第一夾隔板紙機構和第二夾隔板紙機構。第一夾隔板紙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1內(nèi)且中部設有穿紙孔的底板17;位于穿紙孔一側的活動夾板19,具有作用于與隔板紙的楔形邊;驅(qū)動活動夾板19的夾持氣缸20;位于穿紙孔另一側的支撐塊18,該支撐塊18側面設有配合活動夾板19生成折疊夾痕的凹槽21。具體工作時,夾持氣缸20推動活動夾板19,夾擊兩者之間的隔板紙,楔形邊與凹槽21配合,即可在隔板紙上生成折疊夾痕。此處的楔形邊表示其厚度向邊緣逐漸縮減,形成較為鋒利的邊緣,壓隔板紙進入凹槽21內(nèi),生成較深的第一道折疊夾痕,用于隔板紙的自貼合折疊。
第二夾隔板紙機構用于夾持隔板紙生成第二道折疊夾痕,在第二夾隔板紙機構內(nèi),活動夾板19和支撐塊18相對第一隔板紙機構反向安裝,生成與第一道折疊夾痕方向相反的第二道折疊夾痕。進一步,由于第二道折疊夾痕為放置極板處,活動夾板19的楔形邊包裹柔性層,如硅膠片,在夾持隔板紙時,生成的折疊夾痕較寬和淺,便于從此處包覆極板。
操作臺2位于機架的前部,操作臺2的臺面為網(wǎng)格狀10,操作臺2底部連接有灰斗11。包片斜板6位于操作臺的中部,其上有進紙槽7,該進紙槽7兩活動可調(diào)的夾板8之間,可調(diào)接進紙槽7的寬度,以適應不同寬度的隔板紙。進紙槽7的末端安裝有支撐底板9,用于堆疊包覆好的極板。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舉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