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繼電器金屬外殼,尤其涉及一種高壓直流繼電器金屬上下殼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繼電器應用于各種環(huán)境中,當繼電器應用于具有可燃氣體的環(huán)境中就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這是由于繼電器在工作時,內部的動觸片及靜觸片活動時,有可能產生電弧,而一旦繼電器的外殼不能有效地隔離外界的可燃氣體,便會使可燃氣體進入內部,從而引起爆炸意外。
現(xiàn)有的大電流繼電器的外殼200一般是由殼體201及蓋體202組成,如圖1所示,通過將殼體201及蓋體202組合形成內部中空的外殼,再在殼體201及蓋體202之間的空隙處使用灌膠的方式固定連接殼體201及蓋體202,并形成密封膠層203,從而使殼體201的內部與外部密封,達到對繼電器外殼內部與外界隔離的目的。然而,由于連接的密封膠層203容易老化,因此密封性能不穩(wěn)定。因而,現(xiàn)有的大電流繼電器外殼200的密封效果不夠理想。雖然現(xiàn)有技術中還可以采用氬弧焊及打穿焊等方式對殼體201及蓋體202進行連接,但是這種方式會對繼電器外殼的結構造成較大的破壞,不宜使用且外殼的密封性能也不夠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密封性能好的高壓直流繼電器金屬上下殼連接結構。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高壓直流繼電器金屬上下殼連接結構包括金屬上殼及金屬下殼,所述金屬上殼的上壁的四周向下延伸出上側壁,所述金屬下殼的下壁的四周向上延伸出下側壁,所述金屬上殼蓋于所述金屬下殼時,所述上側壁的下端包覆于所述下側壁的上端的外部;所述上側壁與所述下側壁之間設有激光焊層,所述激光焊層與所述上側壁及所述下側壁密封地連接。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由于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所述金屬上殼的上壁的四周向下延伸出上側壁,所述金屬下殼的下壁的四周向上延伸出下側壁,再將所述上側壁的下端包覆于所述下側壁的上端的外部,從而可以在所述上側壁與所述下側壁之間通過激光焊接而形成一激光焊層,進而既可以使所述上側壁與所述下側壁能牢固地連接起來,又能使所述上側壁與所述下側壁之間達到密封連接,有效提高繼電器金屬外殼的密封性能,密封效果好。
較佳地,所述激光焊層為所述上側壁與所述下側壁激光焊接后形成的連接層。
較佳地,所述金屬上殼及所述金屬下殼的形狀呈方形。
具體地,所述金屬上殼呈平板狀、內盒狀或深拉狀。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的大電流繼電器外殼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高壓直流繼電器金屬上下殼連接結構的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高壓直流繼電器金屬上下殼連接結構的剖視圖。
圖4是圖3中A部分的放大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高壓直流繼電器金屬上下殼連接結構的平板狀的金屬上殼的結構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高壓直流繼電器金屬上下殼連接結構的深拉狀的金屬上殼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xiàn)的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如圖2、圖3及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高壓直流繼電器金屬上下殼連接結構100包括金屬上殼1及金屬下殼2,所述金屬上殼1的上壁11的四周向下延伸出上側壁12,所述金屬下殼2的下壁21的四周向上延伸出下側壁22,所述金屬上殼1蓋于所述金屬下殼2時,所述上側壁12的下端包覆于所述下側壁22的上端的外部;所述上側壁12與所述下側壁22之間設有激光焊層3,所述激光焊層3與所述上側壁12及所述下側壁22密封地連接。所述激光焊層3是所述上側壁12與所述下側壁22在激光焊接后由于所述上側壁12與下側壁22的端部之間因高溫而在焊接點處發(fā)生微小的材料融化,并在冷卻后形成的連接層。由于材料融化非常微小,因而不會對繼電器的金屬外殼的外觀及結構造成影響。所述金屬上殼1及所述金屬下殼2的形狀呈方形,方形結構可以有利于所述金屬上殼1與所述金屬下殼2之間的焊接。所述金屬上殼1的方形結構與所述金屬下殼2連接而呈內盒狀;當然,所述金屬上殼1也可以呈平板狀或深拉狀,圖5為呈平板狀的金屬上殼1,圖6為呈深拉狀的金屬上殼1。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由于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所述金屬上殼1的上壁11的四周向下延伸出上側壁12,所述金屬下殼2的下壁21的四周向上延伸出下側壁22,再將所述上側壁12的下端包覆于所述下側壁22的上端的外部,從而可以在所述上側壁12與所述下側壁22之間通過激光焊接而形成一激光焊層3,進而既可以使所述上側壁12與所述下側壁22能牢固地連接起來,又能使所述上側壁12與所述下側壁22之間達到密封連接,有效提高繼電器金屬外殼的密封性能,密封效果好。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