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電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下箱體及電池箱。
背景技術:
隨著能源問題的日趨嚴重,電池箱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傳統(tǒng)的電池箱中包含上蓋、下箱體、電池模組和換熱裝置,該換熱裝置能夠實現(xiàn)電池模組的冷卻或者加熱,使得電池模組的溫度保持在合理范圍內(nèi),進而延長電池箱的使用壽命。
上述換熱裝置直接安裝于下箱體上,而該換熱裝置會占用較大的空間,進而對電池箱的體積能量密度產(chǎn)生不良影響,最終導致電池箱的性能偏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申請?zhí)峁┝艘环N下箱體及電池箱,以提高電池箱的性能。
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下箱體,所述下箱體包括內(nèi)層殼體、外層殼體和夾層,所述內(nèi)層殼體和所述外層殼體形成空腔,所述夾層填充于所述空腔內(nèi),所述下箱體上設置安裝槽,所述安裝槽用于容納換熱裝置。
優(yōu)選地,所述安裝槽的凹陷方向為自所述內(nèi)層殼體指向所述外層殼體的方向。
優(yōu)選地,所述內(nèi)層殼體、外層殼體和夾層一體成型。
本申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池箱,其包括上蓋、下箱體、電池模組和換熱裝置,所述上蓋與所述下箱體固定連接,所述下箱體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下箱體,所述電池模組放置在所述下箱體內(nèi),且與所述下箱體固定連接,所述換熱裝置安裝于所述下箱體上的安裝槽內(nèi),且所述換熱裝置位于所述下箱體與所述電池模組之間。
優(yōu)選地,所述換熱裝置與所述安裝槽相配合,并通過所述安裝槽的槽壁對所述換熱裝置限位。
優(yōu)選地,所述換熱裝置包括換熱管和集流體,所述換熱管與所述集流體連通,所述換熱管安裝于所述安裝槽內(nèi)。
優(yōu)選地,還包括彈性體,所述彈性體安裝于所述安裝槽內(nèi),且所述彈性體設置于所述下箱體與所述換熱管之間。
優(yōu)選地,所述安裝槽設為多個,各所述安裝槽間隔分布,相鄰的兩個所述安裝槽之間形成加強筋,所述加強筋相對于所述安裝槽的底部凸出。
優(yōu)選地,所述下箱體上還設置有連通槽,所述連通槽連通相鄰的兩個所述安裝槽,所述連通槽容納所述換熱裝置的集流體。
優(yōu)選地,還包括導熱墊,所述導熱墊安裝于所述換熱裝置與所述電池模組之間。
本申請?zhí)峁┑募夹g方案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請?zhí)峁┑南孪潴w上開設安裝槽,該安裝槽可以容納換熱裝置,因此當換熱裝置安裝于下箱體內(nèi)時,安裝槽可以減小換熱裝置占用的空間,繼而提高電池箱的體積能量密度,使得電池箱的性能有所提升。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jié)描述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所提供的下箱體的爆炸圖;
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所提供的下箱體的俯視圖;
圖3為圖2所示結構的A-A向剖視圖;
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所提供的下箱體的側視圖;
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所提供的下箱體與換熱裝置的裝配圖;
圖6為圖5所示結構的B-B向剖視圖;
圖7為本申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箱的爆炸圖;
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箱的側視圖;
圖9為本申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箱的俯視圖;
圖10為圖9所示結構的C-C向剖視圖;
圖11為圖10中D部分的放大圖;
圖12為本申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下箱體;
100-內(nèi)層殼體;
101-外層殼體;
102-夾層;
103-安裝槽;
104-進口;
105-出口;
106-加強筋;
107-連通槽;
20-上蓋;
30-電池模組;
40-換熱裝置;
400-換熱管;
401-集流體;
50-導熱墊;
60-彈性體。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請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申請的原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申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12所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下箱體10,該下箱體10能夠與電池箱的上蓋20固定到一起,該電池箱的內(nèi)部可以安裝電池模組30、換熱裝置40等等。該下箱體10包括內(nèi)層殼體100、外層殼體101和夾層102,該內(nèi)層殼體100和外層殼體101形成空腔,夾層102填充于該空腔內(nèi)。下箱體10的整體厚度可以是0.5mm~10mm。上蓋20的材料與下箱體10的材料可以相同。
內(nèi)層殼體100和外層殼體101的制造材料具有強度較高、導熱系數(shù)較低等優(yōu)點,可以選用復合材料。該材料可以是玻璃纖維、芳綸纖維、碳纖維、硼纖維、天然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或者這些材料的組合,而內(nèi)層殼體100和外層殼體101的結構形式則可以是復合氈、短切氈、網(wǎng)格布、單向布、無捻粗紗布、表面氈、預成型胚、織物、纖維預混料、預侵膠布等,其為長纖維、短纖維或者兩者的組合。該復合材料的樹脂基可采用環(huán)氧樹脂、酚醛樹脂、不飽和聚酯、乙烯基酯、雙馬來酰亞胺、聚酰亞胺、氰酸酯樹脂、聚苯硫醚、聚丙烯、聚醚醚酮、聚醚酮或者這些材料的組合。該復合材料的結構纖維含量可選為10%~80%。
夾層102的特點是:密度較低,以此提高電池箱的能量密度;導熱系數(shù)較低,進而提高電池箱的隔熱保溫特性;同時具有一定的結構強度,可提高下箱體的整體剛度、強度。夾層102的制造材料可以采用泡沫芯材、木頭夾芯或者兩者的組合,泡沫芯材可以是聚氯乙烯泡沫(PVC泡沫)、聚苯乙烯泡沫(PS泡沫)、聚氨酯泡沫(PU泡沫)、聚甲基丙烯酰胺泡沫(acrylic泡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泡沫(SAN泡沫)、聚甲基丙烯酰亞胺泡沫(PMI泡沫)或者這些材料的組合。木頭夾芯可以采用木質(zhì)材料,主要有輕木、杉木、松木、巴爾沙木、楊木、橡木、樺木或者各種類的組合。
下箱體10上可以設置安裝槽103,該安裝槽103的凹陷方向優(yōu)選為自內(nèi)層殼體100指向外層殼體101的方向,該安裝槽用于容納電池箱的換熱裝置40。該安裝槽103可以設置為一個尺寸較大的槽,使得整個換熱裝置40都可以放入該安裝槽103內(nèi)。
上述安裝槽103可以容納換熱裝置40,因此當換熱裝置40安裝于下箱體10內(nèi)時,安裝槽103可以減小換熱裝置40占用的空間,繼而提高電池箱的體積能量密度,使得電池箱的性能有所提升。
為了提高下箱體10的結構強度,可將內(nèi)層殼體100、外層殼體101和夾層102一體成型。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池箱,該電池箱包括下箱體10、上蓋20、電池模組30和換熱裝置40,上蓋20與下箱體10固定連接,該下箱體10為上述各實施例所描述的下箱體10。電池模組30放置在下箱體10內(nèi),且可以通過螺紋緊固件將電池模組30固定于下箱體10上。換熱裝置40安裝于下箱體10上的安裝槽103內(nèi),且換熱裝置40位于下箱體10的內(nèi)層殼體100與電池模組30之間。此換熱裝置40可以采用冷卻液換熱的方式。需要對電池模組30進行冷卻時,可采用壓縮機對冷卻液進行冷卻,冷卻液進入電池模組30中即可對電池模組30進行冷卻;需要對電池模組30進行加熱時,外部裝置對冷卻液進行加熱,冷卻液進入電池模組30中即可對電池模組30進行加熱。
可選地,換熱裝置40的外周尺寸可以小于安裝槽103的周向尺寸,當換熱裝置40放入安裝槽103內(nèi)以后,換熱裝置40與安裝槽103之間存在間隙。而電池箱在使用過程中通常會受到振動作用力,在該振動作用力的驅動下,換熱裝置40容易相對于安裝槽103產(chǎn)生位移,導致?lián)Q熱裝置40與下箱體10發(fā)生碰撞,同時換熱裝置40也會與電池模組30摩擦。為了緩解此類問題,換熱裝置40可以與安裝槽103相配合,并通過安裝槽103的槽壁對換熱裝置40進行限位。也就是說,換熱裝置40的外表面基本與安裝槽103的槽壁相貼合,以此限制換熱裝置40的移動。
一種實施例中,換熱裝置40可包括換熱管400和集流體401,此換熱管400與集流體401連通,且換熱管400安裝于安裝槽103內(nèi)。下箱體10上開設進口104和出口105,換熱管400連通于進口104和出口105之間,以供冷卻液流通。此種換熱裝置40可使得冷卻液在換熱管400和集流體401內(nèi)流動,進而實現(xiàn)換熱裝置40與電池模組30之間的換熱操作,同時可以簡化換熱裝置40的結構。
進一步地,還可以包括彈性體60。換熱管400位于彈性體60與電池模組30之間,彈性體60安裝于安裝槽103內(nèi),且彈性體60設置于下箱體10的內(nèi)層殼體100與換熱管400之間,彈性體60的形變方向為內(nèi)層殼體100指向電池模組30的方向。需要說明的是,彈性體60的形變方向是雙向的。
設置上述彈性體60以后,將電池模組30安裝至下箱體10內(nèi)的過程中,電池模組30將通過換熱管400向彈性體60施加作用力,該彈性體60發(fā)生變形,進而向換熱管400施加反作用力,使得換熱管400可以更加可靠地與電池模組30的表面相接觸,以此提高換熱效果。具體地,該彈性體60可以采用金屬彈簧板、金屬彈簧架、橡膠體、泡棉等具有彈性的結構。
可以理解地,由于電池模組30的重量通常較大,因此電池模組30向彈性體60施加的作用力很容易超出彈性體60的承受范圍,導致彈性體60的變形能力降低。為了防止此種情況出現(xiàn),可以通過安裝槽103的邊緣限制彈性體60的變形程度,具體地,在彈性體60被壓縮到一定程度時,電池模組30與內(nèi)層殼體100相擋接,此時電池模組30無法繼續(xù)向彈性體60施加作用力,以此防止電池模組30過度壓縮彈性體60。
彈性體60可以僅設置在安裝槽103的局部位置處,但為了擴大彈性體60的作用面積,以使整個電池箱的結構穩(wěn)定性更高,彈性體60可以覆蓋安裝槽103的整個底面,繼而達到前述目的。
為了提高下箱體10的結構強度,可以將安裝槽103設置為多個,各安裝槽103間隔分布,相鄰的兩個安裝槽103之間形成加強筋106,該加強筋106相對于安裝槽103的底部凸出。也就是說,在加工多個安裝槽103時,同時成型出加強筋106。此方案可以降低安裝槽103對下箱體10的強度削弱力度,從而達到提高下箱體10的結構強度這一效果。
當安裝槽103設置為多個時,相鄰的兩個安裝槽103可以互相獨立,此時安裝于各安裝槽103內(nèi)的換熱裝置40也可以互相獨立,但此種情況下,需要在下箱體10上針對每個換熱裝置40都設置進口104和出口105,會對下箱體10的結構強度造成不良影響?;蛘咴诟骷訌娊?06的上方設置連通結構,該連通結構可以連通相鄰的換熱裝置40,但此時連通結構會浪費電池箱內(nèi)的空間。有鑒于此,還可以在下箱體10上設置連通槽107,該連通槽107連通相鄰的兩個安裝槽103,且該連通槽107可容納換熱裝置40的集流體401,該集流體401即為前述的連通結構??梢姡撨B通槽107可以減小前述連通結構占用的空間,以此提高電池箱的體積能量密度。
另外,當安裝槽103設置為多個時,彈性體60仍然可以僅設置為一個,或者僅在部分安裝槽103內(nèi)安裝彈性體60,但這兩種方式均會導致彈性體60向電池模組30施加的作用力不穩(wěn)定。因此,換熱裝置40可包括多個彈性體60,各彈性體60安裝于各安裝槽103內(nèi),以使電池模組30受到的作用力趨于穩(wěn)定。
優(yōu)選地,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電池箱還可包括導熱墊50,該導熱墊50安裝于換熱裝置40與電池模組30之間,且導熱墊50的相對兩側分別與換熱裝置40和電池模組30相接觸。此導熱墊50可以采用導熱系數(shù)較高的材料,使得該導熱墊50具有較高的導熱性能和電氣絕緣性能,同時該導熱墊50可以填充換熱裝置40和電池模組30之間的縫隙,以此將電池模組30中的熱量導出,進一步提高電池箱的散熱效果。該導熱墊50可以采用硅膠,也可以采用矽膠布、矽膠片、石墨膜、導熱泥、導熱硅脂等。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