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蓄電模塊。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具有由多個單體電池構成的單體電池組的蓄電模塊,已知有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蓄電模塊。該蓄電模塊在單體電池組安裝有使從蓄電元件產生的氣體通過的管道。
在蓄電元件形成有用于將在蓄電元件的內部產生的氣體排出的通氣口。該通氣口與管道之間由密封部件進行密封。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08653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根據上述的技術,通氣口與管道之間由密封部件進行密封,因此零件數量變多,制造成本增大。
本發(fā)明是基于上述那樣的情況而完成的發(fā)明,其目的在于,提供降低制造成本的蓄電模塊。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本發(fā)明為蓄電模塊,具備:蓄電元件組,由具有將在內部產生的氣體排出的排氣口的多個蓄電元件構成;及罩體,安裝于所述蓄電元件組,所述蓄電元件組具有配置有所述排氣口的排氣面,并以覆蓋所述排氣面的方式安裝有所述罩體,在所述多個蓄電元件的每一個蓄電元件形成有以環(huán)狀包圍所述排氣口的周圍的導向部,在所述罩體中的與所述排氣面相對的相對面形成有與所述導向部緊貼的被導向部,在所述罩體設置有管道,所述管道與所述排氣口連通并且供從所述排氣口排出的氣體通過。
根據本發(fā)明,導向部與被導向部緊貼而嵌合,由此導向部與被導向部之間被密封。由此,不需要另外設置用于將導向部與被導向部進行密封的部件,因此能夠削減零件數量。其結果是,能夠降低蓄電模塊的制造成本。
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優(yōu)選以下的方式。
優(yōu)選為,在所述罩體安裝有朝向所述蓄電元件組對所述罩體進行按壓的按壓部件。
根據上述的方式,能夠使被導向部相對于導向部可靠地緊貼,因此能夠提高導向部與被導向部之間的密封性。
優(yōu)選為,所述蓄電元件組構成為所述多個蓄電元件在排列方向上排列,在所述蓄電元件組安裝有從所述排列方向對所述多個蓄電元件進行加壓的加壓部件。
根據上述的方式,在蓄電元件內產生氣體而內壓變高的情況下,通過加壓部件,能夠抑制蓄電元件膨脹的情況。
優(yōu)選為,在所述罩體安裝有朝向所述蓄電元件組對所述罩體進行按壓的按壓部件,所述蓄電元件組構成為所述多個蓄電元件在排列方向上排列,在所述蓄電元件組安裝有從所述排列方向對所述多個蓄電元件進行加壓的加壓部件,在所述按壓部件和所述加壓部件中的一方設置有卡定部,在另一方設置有所述卡定孔,所述卡定部與所述卡定孔的孔緣部彈性地卡定。
根據上述的方式,按壓部件與加壓部件彈性地卡定,因此能夠對蓄電元件組進行可靠地按壓或加壓。
發(fā)明效果
根據本發(fā)明,能夠降低蓄電模塊的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在實施方式1的蓄電模塊中加壓部件、保持殼體、蓄電元件組、罩體和按壓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表示保持殼體的主視圖。
圖3是表示將加壓部件、保持殼體、蓄電元件組、罩體和按壓部件組裝后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4是表示將加壓部件、保持殼體、蓄電元件組、罩體和按壓部件組裝后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
圖5是表示將加壓部件、保持殼體、蓄電元件組、罩體和按壓部件組裝后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
圖6是表示加壓部件的立體圖。
圖7是表示按壓部件的立體圖。
圖8是表示將加壓部件、保持殼體、蓄電元件組、罩體和按壓部件組裝后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
圖9是表示蓄電模塊的分解立體圖。
圖10是表示蓄電模塊的拆下上段罩體后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
圖11是表示蓄電模塊的立體圖。
圖12是表示管道、導向肋部和導向壁的結構的剖視圖。
圖13是表示將按壓部件向蓄電元件側按壓之前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14是表示將按壓部件向蓄電元件側按壓之后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15是表示罩體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1>
參照圖1~圖15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本實施方式的蓄電模塊10具備由多個蓄電元件11構成的蓄電元件組12和安裝于該蓄電元件組12的罩體13。蓄電模塊10在汽車、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等車輛中被用作電源或輔助電源。需要說明的是,在以下的說明中,將z方向設為上方,將y方向設為右方,將x方向設為前方。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的方向是為了方便實施方式的說明而使用的,蓄電模塊10可以以任意的姿勢安裝于車輛。
如圖1所示,蓄電元件11呈偏平的長方體形狀。蓄電元件11具有由正極及負極構成的一對電極端子14。電極端子14從蓄電元件11的一個面突出而形成,在一對電極端子14之間形成有用于對在蓄電元件11的內部產生的氣體進行排氣的排氣口15。蓄電元件11中的形成有排氣口15的面被設為排氣面16。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排氣面16形成有一對電極端子14。
作為蓄電元件11,可以根據需要使用鋰離子電容器、鋰離子蓄電池、雙電層電容器、鎳氫蓄電池等任意的蓄電元件。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鋰離子電容器。
多個蓄電元件11被保持在合成樹脂制的保持殼體17中。保持殼體17以收容蓄電元件11的空腔18在上下方向(排列方向)上排列多個(本實施方式中為四個)的方式形成。各空腔18在前方開口。在各空腔18內從前方收容有蓄電元件11。蓄電元件11在收容于空腔18內的狀態(tài)下以排氣面16朝向前方的姿勢配置。
如圖2所示,在空腔18的內壁,在空腔18形成有朝向內方突出的多個肋部19。肋部19沿前后方向延伸而形成。多個電池以其外表面與肋部19抵接的狀態(tài)在定位狀態(tài)下保持于在空腔18內。
如圖3~圖5所示,在保持殼體17的前側的面安裝有合成樹脂制的罩體13。罩體13成為與保持殼體17的前表面對應的形狀,并在安裝于保持殼體17的狀態(tài)下堵塞保持殼體17的前表面。
在保持殼體17的外表面在靠前端部的位置形成有鎖扣部20a。在罩體13上的與鎖扣部20a對應的位置形成有與鎖扣部20a彈性地卡合的被鎖扣部21a。鎖扣部20a與被鎖扣部21a彈性地卡合,由此罩體13組裝于保持殼體17。
金屬制的加壓部件22從后方組裝于保持殼體17。加壓部件22成為板狀,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細長的基部23和從基部23的上下兩端部向前方延伸的細長的加壓部24a、24b。
在保持殼體17的上下兩面形成有與加壓部件22的加壓部24a、24b抵接的被加壓部25。由加壓部24a、24b從上下方向夾擠被加壓部25,從而對被加壓部25施加來自上下方向的壓力,通過該壓力,對蓄電元件11從上下方向施加力。
如圖6所示,在加壓部24a、24b中的位于下側的下側加壓部24b的前端部貫通地形成有卡定孔26。形成于金屬制的按壓部件27的卡定部28與該卡定孔26相卡定。卡定部28在從上方插入卡定孔26之后,從下方與卡定孔26的孔緣部抵接。由此,按壓部件27與加壓部件22彈性地卡定。
如圖7所示,按壓部件27從罩體13的前方組裝于罩體13。按壓部件27具有從卡定部28分成兩股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按壓部29。如圖8所示,在按壓部件27組裝于罩體13的狀態(tài)下,管道30位于兩個按壓部29之間。
在兩個按壓部29的上端部分別形成有用于固定于加壓部件22的固定片31。在各固定片31貫通有供螺栓32插通的插通孔33。
在加壓部件22的加壓部24a、24b中的位于上側的上側加壓部24a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將按壓部29的固定片31固定的固定部34。在固定部34的左右兩端部形成有供螺栓32螺合的螺紋孔35。該螺紋孔35可以是在內部形成有螺紋牙的貫通孔,此外,也可以通過去毛刺加工而形成,而且,可以通過壓入或焊接來形成螺母。
在使固定片31與固定部34重疊的狀態(tài)下使螺栓32與螺紋孔35螺合,由此加壓部件22和按壓部件27被固定,并且由按壓部件27從前方按壓罩體13。由此,罩體13從前方對蓄電元件11的排氣面16進行按壓。
如圖9及圖10所示,在蓄電元件11的電極端子14安裝有金屬制的匯流條36。在電極端子14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紋牙,螺母37與該螺紋牙螺合,由此電極端子14與匯流條36電連接。通過匯流條36,相鄰的蓄電元件11的電極端子14彼此電連接。
在匯流條36延伸設置有與電路基板38連接的基板連接部39。該基板連接部39和電路基板38由螺栓40固定。
在電路基板38形成有判斷蓄電元件11的狀態(tài)(電壓、電流、溫度等)的電路。
如圖11所示,上段罩體41進一步從前方組裝于罩體13。形成于罩體13的鎖扣部20b與形成于上段罩體41的被鎖扣部21b彈性地卡合,由此罩體13與上段罩體41被組裝為一體。在罩體13組裝有上段罩體41的狀態(tài)下,上段罩體41從前方覆蓋電極端子14、匯流條36及電路基板38。由此,抑制異物與電極端子14、匯流條36及電路基板38產生的干涉。
匯流條36中的配置在下端部的匯流條36和配置在上端部的匯流條36分別與外部連接端子42連接。外部連接端子42與電線等導電體(未圖示)連接,向外部設備(未圖示)供給電力。
如圖12所示,蓄電元件11的排氣口15從排氣面16凹陷而形成,由此在排氣口15的周圍形成有以包圍排氣口15的方式成為封閉的環(huán)狀的導向壁43(導向部)。在本實施方式中,從前方觀察,排氣口15呈圓形狀。
如圖13所示,在多個蓄電元件11收容于保持殼體17且罩體13組裝于保持殼體17的狀態(tài)下,在罩體13中的與蓄電元件11的排氣面16相對的相對面44上與導向壁43對應的位置形成有與導向壁43嵌合的導向肋部45(被導向部)。從后方觀察,導向肋部45形成為圓形狀。
如圖14所示,關于導向肋部45和導向壁43,加壓部件22組裝于保持殼體17,并且,按壓部件27從罩體13側組裝于加壓部件22并通過螺栓32固定,由此導向肋部45與導向壁43的內側嵌合。此時,導向肋部45的外表面與導向壁43的內表面緊貼。由此,導向肋部45的外表面與導向壁43的內表面被密封。
在罩體13一體地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圓筒形狀的管道30。管道30的一端部(本實施方式中為下端部)封閉,另一端部(本實施方式中為上端部)開口。在管道30的開口端部安裝有未圖示的橡膠管等其他的部件。通過管道30而到達直至開口端部的氣體通過橡膠管等被引導向車輛的外部。
如圖15所示,在各導向肋部45的內側的區(qū)域形成有與管道30的內部連通的連通口46。由此,從多個蓄電元件11的排氣口15排出的氣體向一個管道30內通過。
(實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著,對本實施方式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蓄電模塊10具備:蓄電元件組12,由具有將在內部產生的氣體排出的排氣口15的多個蓄電元件11構成;及罩體13,安裝于蓄電元件組12,蓄電元件組12具有配置有排氣口15的排氣面16,并以覆蓋排氣面16的方式安裝有罩體13,在多個蓄電元件11的每一個蓄電元件形成有以環(huán)狀包圍排氣口15的周圍的導向壁43,在罩體13中的與排氣面16相對的相對面44形成有與導向壁43的內表面緊貼而嵌合的導向肋部45,在罩體13設置有管道30,所述管道30與排氣口15連通并且供從排氣口15排出的氣體通過。
根據本實施方式,導向壁43與導向肋部45緊貼而嵌合,由此導向壁43的內表面與導向肋部45的外表面之間被密封。由此,不需要另外設置用于將導向壁43與導向肋部45進行密封的部件,因此能夠削減零件數量。其結果是,能夠降低蓄電模塊10的制造成本。
而且,根據本實施方式,在罩體13安裝有朝向蓄電元件組12對罩體13進行按壓的按壓部件27。由此,能夠使導向肋部45可靠地緊貼于導向壁43,因此能夠提高導向壁43與導向肋部45之間的密封性。
而且,根據本實施方式,蓄電元件組12的多個蓄電元件11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在蓄電元件組12安裝有從上下方向對多個蓄電元件11進行加壓的加壓部件22。由此,在蓄電元件11內產生氣體而內壓變高的情況下,通過加壓部件22,能夠抑制蓄電元件11膨脹的情況。
而且,根據本實施方式,在按壓部件27設置有卡定部28,在加壓部件22設置有卡定孔26,卡定部28與卡定孔26的孔緣部彈性地卡定。由此,按壓部件27與加壓部件22彈性地卡定,因此能夠可靠地對蓄電元件組12進行按壓或加壓。
<其他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并非限定于由上述記載及附圖說明的實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實施方式也包含在本發(fā)明的技術的范圍內。
(1)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形成于蓄電元件11的導向壁43與形成于罩體13的導向肋部45嵌合的結構,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蓄電元件形成導向肋部,在罩體形成導向壁的結構,根據需要,導向部和被導向部的結構可以采用任意的結構。
(2)可以省略按壓部件27。
(3)可以省略加壓部件22。
標號說明
10:蓄電模塊
11:蓄電元件
12:蓄電元件組
13:罩體
15:排氣口
16:排氣面
22:加壓部件
26:卡定孔
27:按壓部件
28:卡定部
30:管道
43:導向壁(導向部)
45:導向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