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能源動力電池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動力電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能源動力電池結構。
背景技術:
動力電池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供電源泉,比如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汽車及其他很多特種設備等等,都需要大容量,大功率的動力電池來提供電力支撐,這類電池不需要經常取出電池和更換,所以對電池的形狀限制也不苛刻,然而現(xiàn)有的電池形狀一般都是圓柱體或者長方體,當設計選用這些電池時,需要提前對其預留空位,給其他零件的設計帶來了很苛刻的要求,既不利于空間的利用,也限制了載體電池容量的增加,圓柱體或者長方體的結構并不有利于電池容量和電池能量密度的增加,生產、制造、安裝、維護也不方便,迫切需要電池結構和外形能更加自由、實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新能源動力電池結構,本發(fā)明可根據載體的實際需要,充分利用載體空間,可設置為任意平面體形狀,既讓載體的空間利用率最大化,也讓電池可用容量最大化,還可以通過調整極性層、介質層的厚度或材質,為電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留有進化空間,本結構適用新能源鋰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結構,極性板可以多點設置,也可以設置為包裹式、帶狀等,極性板和極性塊大小的選擇,可以調配充電的均衡性和充電速度。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新能源動力電池結構,包括能量交換核心塊,所述能量交換核心塊與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和極性塊連接,所述的極性塊與極性板連接,所述的極性板與電池外殼和外接電路連接。進一步的,所述能量交換核心塊由介質層、極性層和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組成,所述介質層與極性層相互層疊設置,并且在層疊單元最外層設置有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進一步的,所述的極性塊正向設置則為正極性塊,倒置則為負極性塊,所述極性板與正極性塊連接作為正極板,與負極性塊連接作為負極板。進一步的,所述極性塊由極性塊介質層、極性塊極性層和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組成,所述極性塊介質層與極性塊極性層相互層疊設置,并且在層疊單元最外層設置有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進一步的,所述介質層、極性層、極性塊介質層和極性塊極性層厚度都為同一個標準厚度單位的倍數,所述介質層、極性層和極性塊極性層為一個標準厚度單位,所述極性塊介質層的中間層為三個標準厚度單位,邊緣層為兩個標準厚度單位。進一步的,所述的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還與能量交換核心塊和電池外殼連接。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可根據載體的實際需要,充分利用載體空間,可設置為任意平面體形狀,既讓載體的空間利用率最大化,也讓電池可用容量最大化,還可以通過調整極性層、介質層的厚度或材質,為電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留有進化空間。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I是本發(fā)明單個能量交換單元的截面示意 圖2是本發(fā)明極性塊的截面正向設置示意 圖3是本發(fā)明能量交換核心塊的截面示意 圖4是本發(fā)明電池組的截面示意 圖5是本發(fā)明外形為任意平面體形狀時的截面圖。圖中標號說明1、能量交換核心塊,2、極性塊,3、電池外殼,4、介質層,5、極性層,6、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7、極性塊介質層,8、極性塊極性層,9、極性板,10、外接電路,201、正極性塊,202、負極性塊,701、中間層,702、邊緣層,901、正極板,902、負極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參照圖I至圖4所示,一種新能源動力電池結構,包括能量交換核心塊I,所述能量交換核心塊I與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6和極性塊2連接,所述的極性塊2與極性板9連接,所述的極性板9與電池外殼3和外接電路10連接。進一步的,所述能量交換核心塊I由介質層4、極性層5和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6組成,所述介質層4與極性層5相互層疊設置,并且在層疊單元最外層設置有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6。進一步的,所述的極性塊2正向設置則為正極性塊201,倒置則為負極性塊202,所述極性板9與正極性塊201連接作為正極板901,與負極性塊202連接作為負極板902。進一步的,所述極性塊2由極性塊介質層7、極性塊極性層8和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6組成,所述極性塊介質層7與極性塊極性層8相互層疊設置,并且在層疊單元最外層設置有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6。進一步的,所述介質層4、極性層5、極性塊介質層7和極性塊極性層8厚度都為同一個標準厚度單位的倍數,所述介質層4、極性層5和極性塊極性層8為一個標準厚度單位,所述極性塊介質層7的中間層701為三個標準厚度單位,邊緣層702為兩個標準厚度單位。進一步的,所述的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6還與能量交換核心塊I和電池外殼3連接。如圖5所示,進一步的,所述能量交換核心塊I的形狀為任意形狀,根據需求對其設計。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發(fā)明可根據零件排版完成后預留的空間進行設計電池,并且無需考慮空間的形狀,通過不規(guī)則形狀的設計,可以很好的使用預留空間。如圖I所示,當電池量需求較小時,使用單個能量交換核心塊單元組成的電池即可。如圖4所示,當電池量需求較大時,只需將多個單個能量交換核心塊單元堆疊組合連接即可,這樣大大減小了堆疊產生的堆疊誤差,提高了生產良率。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br>
權利要求
1.一種新能源動力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交換核心塊(1),所述能量交換核心塊(I)與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6)和極性塊(2)連接,所述的極性塊(2)與極性板(9)連接,所述的極性板(9)與電池外殼(3)和外接電路(10)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能源動力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交換核心塊(I)由介質層(4)、極性層(5)和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6)組成,所述介質層(4)與極性層(5)相互層疊設置,并且在層疊單元最外層設置有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6)。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能源動力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極性塊(2)正向設置則為正極性塊(201),倒置則為負極性塊(202),所述極性板(9)與正極性塊(201)連接作為正極板(901 ),與負極性塊(202 )連接作為負極板(902 )。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能源動力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極性塊(2)由極性塊介質層(7)、極性塊極性層(8)和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6)組成,所述極性塊介質層(7)與極性塊極性層(8)相互層疊設置,并且在層疊單元最外層設置有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6)。
5.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一種新能源動力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層(4)、極性層(5)、極性塊介質層(7)和極性塊極性層(8)厚度都為同一個標準厚度單位的倍數,所述介質層(4)、極性層(5)和極性塊極性層(8)為一個標準厚度單位,所述極性塊介質層(7 )的中間層(701)為三個標準厚度單位,邊緣層(702 )為兩個標準厚度單位。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能源動力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6 )還與能量交換核心塊(I)和電池外殼(3 )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能源動力電池結構,包括能量交換核心塊,所述能量交換核心塊與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和極性塊連接,所述的層疊累積誤差補償兼散熱層與所述的能量交換核心塊和電池外殼連接,所述的極性塊與極性板連接,所述極性板與電池外殼和外接電路連接,所述的極性塊正向設置即為正極性塊,倒置則為負極性塊,所述極性板與正極性塊連接則為正極板,與負極性塊連接則為負極板。本發(fā)明基于現(xiàn)有的制造工藝,制作簡便,結構簡單,容易安裝、拆卸和維護,可根據實際載體的需要,制造出適合載體的任意平面體形狀動力電池,充分利用載體的有效空間,將載體空間利用最大化,也讓動力電池可用容量最大化。
文檔編號H01M10/04GK102903949SQ20121038743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13日
發(fā)明者征茂德, 陳巧云, 征建高 申請人:蘇州征之魂專利技術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