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超級結器件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半導體器件的制造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超級結 (Superjunction)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超級結MOS晶體管具有耐高壓、低導通電阻、低功耗、低開關時間的優(yōu)點,適合汽車電子、運放、電源管理等高壓、高電流、高功耗的應用。請參閱圖1,這是超級結MOS晶體管的基本結構示意圖。在重摻雜N型硅襯底10 上生長有一層輕摻雜N型外延層11,外延層11內(nèi)具有P型縱向區(qū)12。該P型縱向區(qū)12上抵外延層11上表面,下達外延層11內(nèi)或者外延層11與硅襯底10的分界面。外延層11之上有柵氧化層13和多晶硅柵極14。柵氧化層13兩側的外延層11內(nèi)有P型輕摻雜漏注入 (LDD)區(qū)15和N型重摻雜源注入?yún)^(qū)16。該超級結器件器件的源極是源注入?yún)^(qū)16,漏極是硅襯底10。圖1所示的超級結器件是基于PMOS的,基于NMOS的超級結MOS晶體管的結構與之類似,只是各部分的摻雜類型(P型、N型)完全相反。超級結器件的特征是在外延層11引入了從外延層11的上表面向下延伸的與外延層11的摻雜類型相反的縱向區(qū)12。這種結構導致MOS管在高壓工作狀態(tài)下除了產(chǎn)生縱向的從源極到漏極的縱向電場外,還有橫向的PN區(qū)出現(xiàn)的橫向電場。在兩個電場的共同作用下導致電場在橫向和縱向上可均勻分布,從而實現(xiàn)在低電阻率外延層上制造高耐壓MOS管?,F(xiàn)有的超級結器件的縱向區(qū)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以基于PMOS的超級結 MOS晶體管為例)第1步,請參閱圖加,在N型硅襯底10上生長一層N型外延層11。第2步,請參閱圖2b,在外延層11之上依次淀積一層CMP (化學機械研磨)阻擋層 21和刻蝕阻擋層23。在CMP阻擋層21和刻蝕阻擋層23之間還可以包括一層中間阻擋層 22,用來在去除刻蝕阻擋層23時保護CMP阻擋層21。第3步,請參閱圖2c,采用光刻和刻蝕工藝,在N型外延層11中刻蝕出溝槽110, 溝槽110的位置就是P型縱向區(qū)的位置,溝槽110在外延層11中的深度就是P型縱向區(qū)的高度。溝槽110的底部可以停留在外延層11中,也可以到達硅襯底10的上表面。第4步,請參閱圖2d,采用干法反刻工藝或濕法腐蝕工藝去除刻蝕阻擋層23,如果有中間阻擋層22也一并去除。第5步,請參閱圖2e,在溝槽110中采用外延工藝淀積P型單晶硅,將溝槽110完全填充,形成P型縱向區(qū)12。第6步,請參閱圖2f,采用CMP工藝去除CMP阻擋層21之上的P型單晶硅并做平坦化處理。第7步,請參閱圖2g,采用干法反刻工藝或濕法腐蝕工藝去除CMP阻擋層21。上述方法第5步中,在填充溝槽110時不可避免地會在CMP阻擋層21之下產(chǎn)生橫向填充,如圖2e所示。因此在后續(xù)的CMP過程中,這部分位于CMP阻擋層21之下、溝槽110邊緣、橫向填充的單晶硅很難被去除。最終在去除CMP阻擋層21之后會形成一些突起的單晶硅殘留,成為缺陷,影響器件的特性(例如造成器件漏電或擊穿電壓降低)。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超級結MOS晶體管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該方法可以去除橫向填充的單晶硅殘留,有利于改善器件特性。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超級結器件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第1步,在硅襯底上生長一層外延層;第2步,在外延層之上依次淀積一層CMP (化學機械研磨)阻擋層和刻蝕阻擋層;第3步,采用光刻和刻蝕工藝在外延層中刻蝕出溝槽,溝槽的底部在外延層中或到達硅襯底的上表面;第4步,采用干法反刻工藝或濕法腐蝕工藝去除刻蝕阻擋層;第5步,在溝槽中采用外延工藝淀積單晶硅,將溝槽完全填充,形成縱向區(qū);此時在CMP阻擋層之下、溝槽邊緣上方具有橫向填充的單晶硅;第6步,采用CMP工藝去除CMP阻擋層之上的單晶硅并做平坦化處理,此時在CMP 阻擋層之下、溝槽邊緣上方的單晶硅仍有殘留;第7步,采用各向同性的刻蝕工藝對CMP阻擋層進行刻蝕,去除溝槽邊緣上方的 CMP阻擋層,暴露出溝槽邊緣上方殘留的單晶硅;第8步,采用各向同性的刻蝕工藝去除溝槽邊緣上方殘留的單晶硅;第9步,采用干法反刻工藝或濕法腐蝕工藝完全去除CMP阻擋層。本發(fā)明所述方法形成的超級結器件的縱向區(qū),在縱向區(qū)邊緣上方不再有單晶硅殘留,因此可以提高器件性能,避免器件缺陷。
圖1是基于PMOS的超級結MOS晶體管;圖加 圖2g是基于PMOS的超級結MOS晶體管形成P型縱向區(qū)的制造方法;圖3a 圖3c是本發(fā)明超級結器件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的部分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說明10為硅襯底;11為外延層;110為溝槽;12為縱向區(qū);13為二氧化硅;14為多晶硅;15為體注入?yún)^(qū);16為源注入?yún)^(qū);21為CMP阻擋層;22為中間阻擋層;23為刻蝕阻擋層。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以基于PMOS的超級結MOS晶體管為例,介紹本發(fā)明超級結器件的縱向區(qū)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第1步,請參閱圖加,在重摻雜N型硅襯底10上生長一層輕摻雜的N型外延層11。 外延層11的電阻率例如為0. 1 10歐姆· μ m。第2步,請參閱圖2b,在外延層11之上依次淀積一層CMP阻擋層21和刻蝕阻擋層 23。在一個實施例中,CMP阻擋層21例如為氧化硅,采用CVD (化學氣相淀積)工藝或熱氧化生長工藝,厚度為200 5000A,優(yōu)選為800 2000A??涛g阻擋層23例如為氧化硅, 采用APM或CVD工藝,厚度為2000 50000A,作為刻蝕溝槽時的阻擋層。進一步地,在CMP 阻擋層21和刻蝕阻擋層23之間還包括一層中間阻擋層22,用來在去除刻蝕阻擋層23時保護CMP阻擋層21。中間阻擋層22例如為氮化硅,采用CVD工藝,厚度為200 5000A。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未圖示),在外延層和CMP阻擋層之間還具有一層緩沖層,CMP 阻擋層之上就直接是刻蝕阻擋層。此時,緩沖層例如為50 500A的氧化硅,CMP阻擋層21 例如為100 5000A的氮化硅,刻蝕阻擋層例如為2000 50000A的氧化硅。第3步,請參閱圖2c,采用光刻和刻蝕工藝,在N型外延層11中刻蝕出溝槽110, 溝槽110的位置就是P型縱向區(qū)的位置,溝槽110在外延層11中的深度就是P型縱向區(qū)的高度。溝槽110的底部可以停留在外延層11中,也可以到達硅襯底10的上表面。在一個實施例中,這一步例如先用光刻工藝在光刻膠上形成第一刻蝕窗口 ;再用干法刻蝕工藝依次對第一刻蝕窗口中的刻蝕阻擋層23、中間阻擋層22、CMP阻擋層21進行刻蝕,形成第二刻蝕窗口 ;最后去除光刻膠,在第二刻蝕窗口中對外延層11進行刻蝕形成溝槽110。溝槽110的深度為1 200 μ m。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未圖示),這一步例如先用光刻工藝在光刻膠上形成第一刻蝕窗口 ;再用干法刻蝕工藝依次對第一刻蝕窗口中的刻蝕阻擋層、CMP阻擋層、緩沖層進行刻蝕,形成第二刻蝕窗口 ;最后去除光刻膠,在第二刻蝕窗口中對外延層進行刻蝕形成溝槽。第4步,請參閱圖2d,采用干法反刻工藝或濕法腐蝕工藝去除刻蝕阻擋層23,如果有中間阻擋層22也一并去除。這一步例如先以濕法腐蝕工藝去除刻蝕阻擋層23,此時中間阻擋層22保護CMP
阻擋層21 ;再以熱氧化生長工藝在中間阻擋層22上形成一層100 2(ΧΧ)Λ的犧牲氧化層
(未圖示);接著以濕法腐蝕工藝去除犧牲氧化層;最后以濕法腐蝕工藝去除中間阻擋層 22。所述犧牲氧化層生長在溝槽側壁和底面,用來修復溝槽的側壁和底面的刻蝕損傷,使后續(xù)的外延生長質(zhì)量更好。以濕法腐蝕工藝去除氧化硅通常選擇氫氟酸(HF)藥液,以濕法腐蝕工藝去除氮化硅通常選擇熱磷酸藥液。第5步,請參閱圖2e,在溝槽110中采用外延工藝淀積P型單晶硅,將溝槽110完全填充,形成P型縱向區(qū)12。此時在CMP阻擋層21之下、溝槽110邊緣上方產(chǎn)生橫向填充的單晶硅。這一步以外延工藝對溝槽110進行填充時,可以采用常壓CVD或減壓CVD工藝,可以使用含氯氣等刻蝕氣體的選擇性外延,也可以采用不含氯氣等刻蝕性氣體的非選擇性外延。所填充的單晶硅的摻雜體濃度為lXK^atom/cm3(原子每立方厘米) IXlO2Stom/
3
cm ο第6步,請參閱圖2f,采用CMP工藝去除CMP阻擋層21之上的P型單晶硅并做平坦化處理。此時在CMP阻擋層21之下、溝槽110邊緣上方的單晶硅仍然殘留。這一步例如可以使用硅的CMP工藝進行平坦化處理,CMP工藝同時也會對CMP阻擋層21進行研磨。殘留的CMP阻擋層21的厚度大于200A,優(yōu)選為200 2000A,再優(yōu)選為 500 1500A。第7步,請參閱圖3a,采用各向同性的刻蝕工藝(包括干法刻蝕或濕法腐蝕)對 CMP阻擋層21進行刻蝕,去除溝槽110邊緣上方的CMP阻擋層21,暴露出溝槽110邊緣上方殘留的單晶硅。例如,這一步可以采用濕法腐蝕工藝,因為濕法腐蝕工藝是各向同性的;選擇氫氟酸藥液,因為氫氟酸對氧化硅和硅有很高選擇比;去除橫向填充的單晶硅上方的CMP阻擋層21,刻蝕量不超過CMP阻擋層21的3/4的厚度,優(yōu)選為CMP阻擋層21的1/2 2/3厚度,將橫向填充的單晶硅暴露出來。第8步,請參閱圖北,采用各向同性的刻蝕工藝(包括干法刻蝕或濕法腐蝕)去除溝槽110邊緣上方殘留的單晶硅。這一步例如采用干法刻蝕(等離子體刻蝕),使用SF6、氧氣、氦氣等反應氣體,偏置功率為0左右,刻蝕量為200 3000A,對氧化硅的選擇比為2 20,以去除溝槽110邊緣上方殘留的單晶硅。 第9步,采用干法反刻工藝或濕法腐蝕工藝完全去除CMP阻擋層21,如果有緩沖層也一起去除。這一步例如采用濕法腐蝕工藝。此時在N型外延層11中制造完成了一個或多個P型縱向區(qū),使得外延層11中橫向產(chǎn)生了 PN間隔的結構。本發(fā)明也可應用于基于NMOS的超級結MOS晶體管的縱向區(qū)制造,方法與之類似, 只是各部分摻雜類型(P型、N型)相反。綜上所述,本發(fā)明超級結器件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在對CMP阻擋層21進行CMP工藝之后增加了對CMP阻擋層的橫向回刻(pullback),使得在CMP阻擋層下的單晶硅暴露出來,然后采用各向同性刻蝕去除這些暴露出來的單晶硅,最終獲得不再具有橫向填充的單晶硅的縱向區(qū),避免器件缺陷,改善了器件性能。
權利要求
1.一種超級結器件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驟 第1步,在硅襯底上生長一層外延層;第2步,在外延層之上依次淀積一層CMP (化學機械研磨)阻擋層和刻蝕阻擋層; 第3步,采用光刻和刻蝕工藝在外延層中刻蝕出溝槽,溝槽的底部在外延層中或到達硅襯底的上表面;第4步,采用干法反刻工藝或濕法腐蝕工藝去除刻蝕阻擋層; 第5步,在溝槽中采用外延工藝淀積單晶硅,將溝槽完全填充,形成縱向區(qū);此時在CMP 阻擋層之下、溝槽邊緣上方具有橫向填充的單晶硅;第6步,采用CMP工藝去除CMP阻擋層之上的單晶硅并做平坦化處理,此時在CMP阻擋層之下、溝槽邊緣上方的單晶硅仍有殘留;第7步,采用各向同性的刻蝕工藝對CMP阻擋層進行刻蝕,去除溝槽邊緣上方的CMP阻擋層,暴露出溝槽邊緣上方殘留的單晶硅;第8步,采用各向同性的刻蝕工藝去除溝槽邊緣上方殘留的單晶硅; 第9步,采用干法反刻工藝或濕法腐蝕工藝完全去除CMP阻擋層。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級結器件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第2步中,在CMP阻擋層和刻蝕阻擋層之間還有一層中間阻擋層;CMP阻擋層和刻蝕阻擋層均為氧化硅,中間阻擋層為氮化硅;所述方法第4步中,同時去除中間阻擋層。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級結器件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第2步中,CMP阻擋層的厚度為200 5000A,中間阻擋層的厚度為200 5000A,刻蝕阻擋層的厚度為2000 50000A。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級結器件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第2步中,在CMP阻擋層和外延層之間還有一層緩沖層;緩沖層和刻蝕阻擋層為氧化硅,CMP阻擋層為氮化硅;所述方法第9步中,同時去除緩沖層。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超級結期間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第2步中,緩沖層的厚度為50 500A,CMP阻擋層的厚度為100 5000A,刻蝕阻擋層的厚度為 2000 50000Λ。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級結器件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第3步中,先用光刻工藝在光刻膠上形成第一刻蝕窗口 ;再用干法刻蝕工藝依次對第一刻蝕窗口中的刻蝕阻擋層、中間阻擋層、CMP阻擋層進行刻蝕,形成第二刻蝕窗口 ;最后去除光刻膠, 在第二刻蝕窗口中對外延層進行刻蝕形成溝槽。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超級結器件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第3步中,先用光刻工藝在光刻膠上形成第一刻蝕窗口 ;再用干法刻蝕工藝依次對第一刻蝕窗口中的刻蝕阻擋層、CMP阻擋層、緩沖層進行刻蝕,形成第二刻蝕窗口 ;最后去除光刻膠,在第二刻蝕窗口中對外延層進行刻蝕形成溝槽。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級結器件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第4步中,先用濕法腐蝕工藝去除刻蝕阻擋層;再以熱氧化生長工藝在中間阻擋層上形成一層犧牲氧化層;接著用濕法腐蝕工藝去除犧牲氧化層;最后用濕法腐蝕工藝去除中間阻擋層。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級結器件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第6 步完成后,CMP阻擋層的厚度大于200A。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級結器件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第 7步中,對CMP阻擋層的刻蝕量小于或等于CMP阻擋層厚度的3/4。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超級結器件制造縱向區(qū)的方法,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在對CMP阻擋層進行CMP工藝之后增加了對CMP阻擋層的橫向回刻,使得在CMP阻擋層下的單晶硅暴露出來,然后采用各向同性刻蝕去除這些暴露出來的單晶硅,最終獲得不再具有橫向填充的單晶硅的縱向區(qū),避免器件缺陷,改善了器件性能。
文檔編號H01L21/306GK102468176SQ20101055059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劉鵬, 王雷, 程曉華 申請人:上海華虹Nec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