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及插頭、插座、插線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連接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滑動式電連接裝置,以及插頭、插座、插線板。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較為傳統(tǒng)的電連接方式以及電連接裝置均是采用直插式連接,這種傳統(tǒng)的連接方式實現(xiàn)和使用均非常簡便,其結構是通過電極的金屬觸點自身的彈性和導電性來完成電連接,用戶通過手持插頭垂直插入插座的電極孔中,使得插頭的金屬觸點接觸到插座的金屬觸點,并被插座的金屬觸點所夾緊,以此完成電連接。當用戶需要斷開電連接時,需要手持插頭將插頭的金屬觸點從電極孔中垂直拔出,此時插頭的金屬觸點會克服插座的金屬觸點的夾緊力,從插座的金屬觸點脫離連接。由于電極孔通常要略寬于插頭電極的厚度,這樣使得用戶在插入時如果插入角度不是垂直于插座,則可能造成不同的電極完成電連接的時刻不同,無法保證先接地后導電;通電后插頭帶電部分可能有裸露,則對操作者有安全隱患。另外可能形成電極間拉弧的情況,而高溫的電弧還可能造成電連接裝置的部件失效或熔化,從而造成火災的隱患。
發(fā)明內(nèi)容
傳統(tǒng)的直插式電連接方式雖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但由于應用的場合通常是小功率電器的電源供應,因此為人們廣泛使用了很多年。發(fā)明人注意到隨著日益增多的大功率電器(例如空調(diào)等)進入到人們的辦公場所和家庭,目前大功率電器如果繼續(xù)采用現(xiàn)有的直插式電連接方式,該方式的安全隱患以及電連接的可靠性等將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诎l(fā)明人發(fā)現(xiàn)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及其插頭、插座、插線板,能夠改善直插式電連接方式的電連接可靠性問題,并盡量消除安全隱患。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包括插頭,具有插頭本體,在插頭的底面設有至少兩個第一金屬觸點;插座,具有底座,在底座內(nèi)部設有至少兩個第二金屬觸點,所述底座還設有引導所述第一金屬觸點從插入位置滑至所述第二金屬觸點完成電連接的滑動引導機構。上述技術方案相比于傳統(tǒng)的直插式電連接裝置,由于采用了先無電插入,再滑動接通的電連接方式,基于滑動引導機構可以使金屬觸點能夠更穩(wěn)定的接觸,并且盡量排除了由于用戶的操作可能造成的不同的電極完成電連接的時刻不同而產(chǎn)生的電弧,在確保了一定的制造精度的情況下,借助滑動引導機構進行滑動接電可以盡量保證電極同時完成電連接,從而盡可能的減少和消除電弧的產(chǎn)生,消除火災隱患,并且對于小功率或者大功率的電器均可以適用。優(yōu)選的,所述插座的底座內(nèi)還設有絕緣結構,所述絕緣結構包括隔離各個第二金屬觸點的絕緣隔板,通過所述絕緣隔板將各個第二金屬觸點之間分割為半封閉的獨立電極倉。通過絕緣隔板可以提高各第二金屬觸點之間的爬電距離,使其達到安全距離,避免電極之間瞬間放電引起的短路,提高電連接裝置的安全系數(shù)。優(yōu)選的,在所述插座的底座內(nèi)還設有覆蓋在所述第二金屬觸點之上的絕緣蓋,通過所述絕緣蓋和絕緣隔板將各個第二金屬觸點之間分割為封閉的獨立電極倉。通過絕緣隔板和絕緣蓋可以增加各第二金屬觸點之間的爬電距離,使其達到安全距離,避免電極之間瞬間放電導致的短路,提高電連接裝置的安全系數(shù),而且在接通和斷開電連接時,即使產(chǎn)生了電弧,也會被擋在絕緣蓋內(nèi),無法躍出插入孔,從而消除了用戶觸電的危險。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底座與金屬觸點之間設置有頂緊彈性體,其中彈性體優(yōu)選彈簧,由于金屬觸點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發(fā)生彈性下降或者變形,但頂緊彈簧由于其采用的材料和螺旋結構導致其失效時間比金屬觸點要慢得多,因此可以使金屬觸點在頂緊彈簧的壓力下繼續(xù)保持足夠的夾緊力,保證電極之間的接觸率和電連接的可靠性。優(yōu)選的,所述插座的底座內(nèi)還設有防護門組件,所述防護門組件包括相對于所述底座可滑動的動片,所述動片具有垂直貫通的容納部分,所述容納部分內(nèi)設有遮擋部分,在非工作狀態(tài)下,所述動片的容納部分被所述遮擋部分所遮擋,在工作狀態(tài),所述動片的容納部分不被所述遮擋部分所遮擋。通過防護門組件可以使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在非工作狀態(tài)時,用戶無法直接觸碰到電連接插座內(nèi)的金屬觸點,即使用戶用細長的導電物體穿過動片的遮擋部分,由于其插入位置距離電連接插座內(nèi)的電源電極之間還有一定距離,仍是不能夠直接的接觸到插座內(nèi)的電源電極,從而極大地降低了觸電危險。另外,防護門組件還可以很好的進行電連接插座內(nèi)的金屬觸點的防塵。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金屬觸點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接地電極;所述第二金屬觸點包括至少一個第二接地電極;在所述插頭的至少一個第一接地電極插入所述電連接插座并滑動到所述導電位置之前的位置,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接地電極分別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接地電極接觸通電。通過滑動方式使接地電極在先于電源電極接通的位置就完成接通,可以實現(xiàn)接地電極先于電源電極接通,晚于電源電極斷開的安全要求,消除了傳統(tǒng)的直插式電連接裝置由于插入方向有一定傾斜導致接地電極要求與電源電極同時接通,或晚于電源電極接通,由于通電后插頭帶電部分可能有裸露而可能對用戶造成的觸電危險。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金屬觸點與所述第二金屬觸點的電連接接觸面為平面。平面的接觸方式便于第一金屬觸點滑動,同時平面的接觸方式的接觸更緊密,接觸率更高。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連接插頭,具有插頭本體,在電連接插頭的底面設有至少兩個第一金屬觸點。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連接插座,具有底座,在底座內(nèi)部設有至少兩個第二金屬觸點,所述第二金屬觸點的邊緣延伸方向設有滑動引導機構。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插線板,包括至少兩個的前述電連接插座?;谏鲜黾夹g方案,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采用了先無電插入,再滑動接通的電連接方式,基于滑動引導機構可以使金屬觸點能夠更穩(wěn)定的接觸,并且盡量排除了由于用戶的操作可能造成的不同的電極完成電連接的時刻不同而產(chǎn)生的電弧,在確保了一定的制造精度的情況下,借助滑動引導機構進行滑動接電可以盡量保證電極同時完成電連接,從而盡可能的減少和消除電弧的產(chǎn)生,消除火災隱患,并且對于小功率或者大功率的電器均可以適用;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在底座與金屬觸點之間設置頂緊彈性體,使得金屬觸點在頂緊彈性體的壓力下繼續(xù)保持足夠的夾緊力,保證電極之間的接觸率和電連接的可靠性;在又一個實施例中,通過在插座內(nèi)金屬觸點間設置絕緣隔板可以提高各金屬觸點之間的爬電距離,使其達到安全距離,避免電極之間的短路,提高電連接裝置的安全系數(shù)。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發(fā)明一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實施例中的電連接插頭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電連接插頭的另一方向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一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實施例的正面分解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一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實施例中的電連接插座的底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一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實施例中的電連接插座的絕緣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絕緣蓋的背面立體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一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實施例中的電連接插座的防護門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防護門組件的背面立體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發(fā)明一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實施例中的電連接插座的頂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一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實施例中的電連接插頭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滑動式電連接裝置的電連接插頭100與電連接插座配合相配合,該電連接插頭100具有插頭本體104,在插頭本體104的底面設有至少兩個第一金屬觸點,第一金屬觸點可以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電源電極,還可以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接地電極,第一接地電極可略長于第一電源電極,以便緊急斷電時插頭被拔出時,第一接地電極能晚于第一電源電極斷電。在本實施例中,插頭本體104的底面設置有兩個第一電源電極的金屬觸點102 和103和一個第一接地電極的金屬觸點101。如圖2所示,為圖1電連接插頭的另一方向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在圖2中,第一金屬觸點的電連接接觸面可采用平面,且第一金屬觸點均可采用平板式,且各個第一金屬觸點相互間平行,這種平行的第一金屬觸點的設置方式有利于電連接插頭在電連接插座中的滑動操作。其他的第一金屬觸點的截面形狀也是可以采用的,例如圓弧形的第一金屬觸點或者圓柱體的第一金屬觸點等。在插頭本體104底面的各個第一金屬觸點可呈基于底面中心線對稱的設置,也可以選用非對稱的方式設置。對稱設置的第一金屬觸點更為標準化,便于制造和使用,而第一金屬觸點可以通過設置非對稱的位置來調(diào)整第一金屬觸點之間的距離,可以使其達到金屬
7觸點間的安全距離,而在符合安全距離的情況下,如果要在功率較大的場合使用,采用對稱設置方式的金屬觸點則需要制造較大尺寸的電連接插頭,而通過設置非對稱設置方式的第一金屬觸點則不需要較大尺寸的電連接插頭,從而減小電連接插頭的尺寸。在圖1的實施例中,插頭本體104的側(cè)壁還可以設置限位凸塊,該限位凸塊可以起到插頭本體104在滑動到預設距離后的滑動限制,通過對滑動預設距離的限制可以金屬觸點能夠滑動到需要的接觸位置以保證足夠的接觸面積,而不會因滑動不足或過度而造成接觸面積過小或者虛接的情況。在限位凸塊與插頭本體104之間設置有定位彈簧,該定位彈簧可以使限位凸塊在徑向上來回運動,當限位凸塊的表面受壓時,限位凸塊會縮入插頭本體104,當壓力解除時, 限位凸塊會在定位彈簧的作用下復位,伸出插頭本體。在另一實施例中,插頭本體104上還可以設置與限位凸塊聯(lián)動的解除限位凸塊, 用戶可以通過壓下解除限位凸塊來使限位凸塊縮回插頭本體,從而解除限制電連接插頭的滑動限制。在插頭本體104的底面上還可以設置導軌或?qū)Р?,可以與電連接插座上的導槽或?qū)к壪嗯浜?,實現(xiàn)對電連接插頭的滑動引導功能。如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一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實施例的正面分解結構示意圖。其中, 電連接插座包括頂蓋200、防護門組件300、絕緣蓋500和底座400,頂蓋200扣合在底座400 之上。接下來分別對底座400、絕緣蓋500、防護門組件300和頂蓋200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為本發(fā)明一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實施例中的電連接插座的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在底座400內(nèi)部設有至少兩個第二金屬觸點。第二金屬觸點可以包括至少兩個第二電源電極,第二電源電極在電連接插頭的至少兩個第一電源電極插入電連接插座并滑動至預設位移的導電位置,分別與至少兩個第一電源電極接觸通電。底座400內(nèi)還可以包括至少一個第二接地電極,其中第二接地電極在電連接插頭的至少一個第一接地電極插入電連接插座并滑動到導電位置之前的位置,分別與電連接插頭的至少一個第一接地電極接觸通電。在本實施例中,可采用向某個方向滑動的方式,其滑動可以是直線滑動,也可以設計成曲線滑動,或者根據(jù)需要設計成既包括曲線也包括直線的滑動方式。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金屬觸點包括兩個電源電極406、407和一個接地電極405。其中接地電極405比電源電極406和407更長,在電連接插頭插入電連接插座后并滑動時,由于接地電極405的長度更長(圖4中示出),使得接地電極先于電源電極接通。在底座400的內(nèi)部結構與第二金屬觸點之間設有頂緊彈性體(如圖4中的頂緊彈簧408)。第二金屬觸點可以采用一個金屬片,也可以采用兩個金屬片。在采用一個金屬片的實施例中,頂緊彈簧將該金屬片頂向插座內(nèi)部的絕緣結構,電連接插頭的金屬觸點滑動到金屬片和絕緣結構之間的空隙來完成電連接。在采用兩個金屬片的實施例中,圖4也示出了這種情形,電連接插頭的金屬觸點滑動到兩個金屬片之間形成的空隙來完成電連接,其中設置在兩個金屬片與插座內(nèi)部結構之間頂緊彈性體可以實現(xiàn)金屬片之間的夾緊力?;瑒邮诫娺B接裝置的電連接插座的金屬觸點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發(fā)生彈性下降或者變形,頂緊彈性體的失效時間比金屬觸點要慢得多,例如頂緊彈簧由于其采用的材料和螺旋結構導致其失效時間比金屬觸點要慢得多,因此可以使金屬觸點在頂緊彈性體的壓力下繼續(xù)保持足夠的夾緊力,保證電極之間的接觸率和電連接的可靠性,從另一個角度上,也極大地提高了電連接裝置的使用壽命。在底座400中還設置了引導電連接插頭的第一金屬觸點從插入位置以滑至第二金屬觸點完成電連接的滑動引導機構。滑動引導機構可以包括設置在第一金屬觸點的插入位置和第二金屬觸點之間的引導槽,該引導槽在第二金屬觸點的邊緣延伸方向上,第一金屬觸點通過在引導槽中滑動就可以準確地與第二金屬觸點接觸,方便用戶操作。在底座400或頂蓋200上,還可以設置導槽或?qū)к?,與電連接插頭100的插頭本體 104的底面上的導軌或?qū)Р巯嗯浜?,也可以實現(xiàn)第一金屬觸點滑動到第二金屬觸點完成電連接的滑動引導。為了使第一金屬觸點更容易的與第二金屬觸點磨擦接觸,可以在第二金屬觸點的金屬片的邊緣設置導引第一金屬觸點進入的電連接導引結構,例如彎折結構或者圓弧結構。電連接插座的底座內(nèi)的第二金屬觸點的電連接接觸平面采用平面方式(平板式),且各個第二金屬觸點可平行設置。這種平板式結構的第二金屬觸點便于電連接插頭在電連接插座中的滑動操作。金屬片采用平面式接觸,在受到壓緊彈簧的壓力后可以與具有圓弧截面的第一金屬觸點實現(xiàn)更緊密的接觸,實現(xiàn)更高的接觸率。其他的第二金屬觸點的截面形狀也是可以采用的,例如圓弧式的第二金屬觸點或者多圓弧截面的第二金屬觸點寸。在底座的各個第二金屬觸點可呈基于底面中心線對稱的設置,也可以選用非對稱的方式設置。對稱設置的第二金屬觸點更為標準化,便于制造和使用,而第二金屬觸點可以通過設置非對稱的位置來調(diào)整第二金屬觸點之間的距離,可以使其達到金屬觸點間的安全距離,而在符合安全距離的情況下,如果要在功率較大的場合使用,采用對稱設置的金屬觸點則需要制造較大尺寸的電連接插座,而通過設置非對稱設置的第二金屬觸點則不需要較大尺寸的電連接插座,從而減小電連接插座的尺寸。在插座的底座400內(nèi)還設有絕緣結構,該絕緣結構包括隔離各個第二金屬觸點的絕緣隔板401、402、403,該絕緣隔板401、402、403可以具有統(tǒng)一的直板形狀,也可以是由多個具有不同形狀的絕緣板形成的絕緣隔板。在圖4中,兩個電源電極406、407和接地電極405分別被絕緣隔板402、403、401 分割為半封閉的三個獨立電極倉,絕緣隔板402、403、401不僅將電源電極406、407和接地電極405隔離,還將與電源電極406、407和接地電極405連接的壓緊彈簧408分別隔離,形成獨立電極倉。獨立電極倉的形成可以增加第二金屬觸點之間的爬電距離,使第二金屬觸點之間達到安全距離,從而避免電極之間的短路,提高電連接裝置的安全系數(shù)。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在第二金屬觸點的上部還可以設置絕緣蓋500,從上部遮擋住第二金屬觸點,通過絕緣隔板402、403、401和絕緣蓋500可以將各個第二金屬觸點在空間上分割為多個封閉的獨立電極倉。在圖3中,兩個電源電極406、407和接地電極405均被絕緣隔板402、403、401和絕緣蓋500分割為封閉的三個獨立電極倉,絕緣隔板402、403、401 不僅將電源電極406、407和接地電極405隔離,還將與電源電極406、407和接地電極405 連接的壓緊彈簧408分別隔離,形成獨立電極倉。
獨立電極倉的形成可以增加第二金屬觸點之間的爬電距離,使第二金屬觸點之間達到安全距離,從而避免電極之間的短路,提高電連接裝置的安全系數(shù),而且在接通和斷開電連接時,即使產(chǎn)生了電弧,也會被擋在絕緣蓋內(nèi),無法躍出插入孔,從而消除了用戶觸電的危險。如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一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實施例中的電連接插座的絕緣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絕緣蓋500可以是具有一定厚度的薄板,在絕緣蓋500設有便于第一金屬觸點滑動到第二金屬觸點的直線形通槽501、502、503,絕緣蓋500的外緣可以與底座400內(nèi)部的結構卡住。在絕緣蓋500上設置的通槽并不限定于直線形通槽,對于采用以非直線方式(例如曲線或部分曲線部分直線)滑動方式實現(xiàn)電連接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則可以設定與其滑行路線匹配的形狀的通槽。為使絕緣蓋500能夠穩(wěn)定的蓋合在絕緣隔板402、403、401之上,在絕緣蓋500的底部可以設置可以嵌入絕緣隔板402、403、401之間的嵌入件504(圖6中示出),通過嵌入件504和絕緣隔板402、403、401之間的嵌入關系,形成比較封閉的獨立電極倉。如圖7 所示,為本發(fā)明一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實施例中的電連接插座的防護門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防護門組件300包括相對于底座400可滑動的動片,動片具有垂直貫通的容納部分, 容納部分內(nèi)設有遮擋部分,在非工作狀態(tài)下,動片的容納部分被遮擋部分所遮擋,在工作狀態(tài),動片的容納部分不被遮擋部分所遮擋。容納部分可以為至少兩個用于容納第一金屬觸點的通孔,在圖5中有通孔301、 302、303,遮擋部分可以為可伸縮的擋塊(圖中未示出)或可彎折的擋片(圖中未示出),擋塊或擋片與動片之間設有復位彈簧。用戶在使用滑動式電連接裝置時,可以將插頭本體104底部的第一金屬觸點插入動片的通孔中,由于第一金屬觸點的壓力,使得擋塊被擠開,壓縮復位彈簧,此時第一金屬觸點穿過通孔301、302、303,以便在電連接插頭100與動片滑動后與底座400中的第二金屬觸點進行電連接。在拔出電連接插頭時,由于第一金屬觸點從通孔301、302、303中脫離,擋塊受到復位彈簧的壓力后復位,重新?lián)踝⊥?,從而實現(xiàn)了在非工作狀態(tài)時,擋住底座中的金屬觸點,避免用戶誤操作導致的觸電危險,而在工作狀態(tài)下,第一金屬觸電給予擋塊一定的壓力以克服復位彈簧的彈力,從而穿過通孔。動片在第一金屬觸點的帶動下可以滑動,以便第一金屬觸點能夠滑動預設位移, 以實現(xiàn)與第二金屬觸點之間的電連接。為了使動片在第一金屬觸點拔出后能夠回到原始位置,可以在動片和底座400之間設置復位彈簧305 (圖8中示出),該復位彈簧的一端連接在動片的彈簧安裝柱304上,另一端安裝在底座內(nèi),利用動片在滑動預設位移后復位彈簧所具有的拉力,使得動片回到原始位置。為了防止動片在非工作狀態(tài)下被滑動到不合適的位置(例如通孔正對著第二金屬觸點),需要對動片進行限位,因此在底座400中可以設置用于在非工作狀態(tài)下限制動片滑動的動片限位結構。該動片限位結構的一種具體實現(xiàn)方式包括設在動片上的限位槽,以及設置在底座 400內(nèi)與限位槽配合的限位銷(圖中未示出),在限位銷與底座400之間還設有復位彈簧 (圖中未示出)。在非工作狀態(tài)下,限位銷受到復位彈簧的壓力進入限位槽,阻擋動片滑動,而用戶在使用時可以通過將限位銷退出限位槽的方式解除動片的限位。例如將限位銷設于動片的容納部分的下方,使其可以受到第一金屬觸點的壓力向下發(fā)生位移,從而退出限位槽。推動限位銷的第一金屬觸點可以采用第一接地電極,也可以采用第一電源電極。如圖9所示,為本發(fā)明一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實施例中的電連接插座的頂蓋的結構示意圖。在頂蓋200上可以設置電連接插頭100插入的通孔201,便于電連接插頭100插入并在通孔210移動預設位移。在插座頂部的頂蓋200可以設置與插頭本體104的限位凸塊配合的限位橫向滑槽 (圖中未示出),在限位橫向滑槽的兩端可以設置垂直插入口和垂直拔出口。其中垂直插入口便于插頭本體104的限位凸塊在未進行電連接前進入限位橫向滑槽,垂直拔出口便于插頭本體104的限位凸塊在直接斷開電連接時脫離限位橫向滑槽。插頭本體104的限位凸塊和頂蓋200的限位橫向滑槽構成了使插頭100的第一金屬觸點在插入插座并滑動預定位移后卡緊的電連接鎖緊機構。除了上述的電連接鎖緊機構之外,電連接鎖緊機構還可以有其它實現(xiàn)方式,例如在插頭本體設置限位銷,在插座頂部設置與限位銷配合的限位孔,在限位銷和插頭本體之間設有復位彈簧,限位銷受到復位彈簧的作用從插頭本體的底部伸出。當插頭底面接觸到插座時,限位銷受到插座表面的壓力而縮回插頭本體,而當插頭滑動至預設位移后,限位銷對準限位孔,此時限位銷由于受到復位彈簧的作用,伸出插頭本體,并進入限位孔,從而完成電連接位置的鎖定。在需要將電連接插頭滑回初始位置拔出的場景,可以在插頭本體的側(cè)壁設置與限位銷聯(lián)動的可延軸向發(fā)生位移的解除限位凸塊,用戶通過向拔出方向的力撥動解除限位凸塊,帶動限位銷脫離限位孔,從而解除電連接位置的鎖定。下面結合本發(fā)明的一個滑動式電連接裝置的實施例來說明在使用過程中裝置的各部件的運轉(zhuǎn)流程。用戶手持電連接插頭插入電連接插座后,其中電連接插頭的限位凸塊對準電連接插座的頂蓋設置的限位橫向滑槽的垂直插入口,插入后,限位凸塊進入垂直插入口,同時電連接插頭的兩個第一電源電極和一個第一接地電極穿過防護門組件上的通孔和絕緣蓋上的直線形通槽插入到引導槽。防護門組件上的通孔中的擋塊受到第一電源電極和第一接地電極的壓力后,壓縮復位彈簧,從而開放通孔,使得第一電源電極和第一接地電極均能穿過通孔。其中第一接地電極向下將正對的限位銷擠出動片上的限位槽,從而解除了限位銷對動片的滑動限制。用戶對插頭本體施以預設方向(例如橫向等)的推力,電連接插頭的兩個第一電源電極和一個第一接地電極沿著引導槽滑動,帶動動片一起滑動,其中電連接插座的第二接地電極與插頭的第一接地電極先于兩個第二電源電極與第一電源電極接觸。同時,限位凸塊受到滑槽內(nèi)壁的壓力縮入插頭本體,并壓縮限位凸塊與插頭本體之間的定位彈簧。當滑動預設位移后,第一電源電極進入到第二電源電極的兩片金屬片之間,受到金屬片自身的夾緊力和壓緊彈簧的彈力的作用,使得第一電源電極和第二電源電極緊密接觸,同時第一接地電極也與第二接地電極緊密接觸,限位凸塊滑到限位橫向滑槽的垂直拔出口卡住, 限制插頭本體不能向前和向后滑動,可防止因插頭本體的回退而意外斷電的發(fā)生。當用戶希望斷開電連接時,可以選擇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拔出,一種是退回插入位置再拔出。直接拔出的方式的過程包括需要斷電時,特別是在遇緊急情況需快速斷電時,用戶對插頭本體施以與插入方向相反的拉力,在此拉力的作用下,插頭本體底部的第一金屬觸點克服插座的第二金屬觸點的壓緊力與第二金屬觸點瞬間脫離,完成斷電。與此同時,插頭本體上的限位凸塊從電連接插座頂部的限位橫向滑槽的垂直拔出口脫出。防護門組件的通孔中的擋塊由于失去了第一金屬觸點的壓力,受到復位彈簧的壓力重新?lián)踝⊥?,同時防護門組件受到與底座之間的復位彈簧的拉力而重新返回原始位置。第一接地電極可以設計成較第一電源電極更長的方式,這樣第一電源電極與第二電源電極之間斷開連接時,第一接地電極與第二接地電極之間仍保持良好的接觸,這樣保證了先斷電后斷接地的連接方式。退回插入位置再拔出的過程包括首先給插頭本體上的解除限位凸塊施加壓力, 由于該解除限位凸塊與限位凸塊聯(lián)動,因此限位凸塊縮入插頭本體,解除與垂直拔出口的卡住狀態(tài)。然后用戶給插頭本體再施加與接通電源時推動方向相反的推力,使插頭本體退回到接通電源時的滑動開始位置。在此滑動過程中,第一金屬觸點和第二金屬觸點的接觸面積逐漸減少,直至完全脫離完成斷電。防護門組件的通孔中的擋塊由于失去了第一金屬觸點的壓力,受到復位彈簧的壓力重新?lián)踝⊥?。而這時第一接地電極在斷電時仍與第二接地電極保持良好的接觸狀態(tài),這樣保證了先斷電后斷接地的連接方式。在此滑動過程中,限位凸塊沿限位橫向滑槽
內(nèi)壁滑動。在插頭本體退回到位時,用戶施以與插入方向相反的拉力,使第一金屬觸點從電連接插座脫離,而限位凸塊從垂直插入口退出。至此完成退回插入前位置再拔出的斷電方式并恢復至初始位置。本發(fā)明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中的電連接插頭和電連接插座均可以單獨制造和使用,其中電連接插座還可以通過組合多個電連接插座形成插線板,插線板中的多個電連接插座可以沿直線順序排列,也可以沿多邊形、圓形、橢圓形等進行排列。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頭,具有插頭本體,在插頭本體的底面設有至少兩個第一金屬觸點;插座,具有底座,在底座內(nèi)部設有至少兩個第二金屬觸點,所述底座還設有引導所述第一金屬觸點從插入位置滑至所述第二金屬觸點完成電連接的滑動引導機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的底座內(nèi)還設有絕緣結構,所述絕緣結構包括隔離各個第二金屬觸點的絕緣隔板,通過所述絕緣隔板將各個第二金屬觸點之間分割為半封閉的獨立電極倉。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座的底座內(nèi)還設有覆蓋在所述第二金屬觸點之上的絕緣蓋,通過所述絕緣蓋和絕緣隔板將各個第二金屬觸點之間分割為封閉的獨立電極倉。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蓋上設有便于所述第一金屬觸點沿直線滑至所述第二金屬觸點的直線形通槽。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與所述金屬觸點之間設有頂緊彈性體。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觸點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電源電極;所述第二金屬觸點包括至少兩個第二電源電極;在所述插頭的至少兩個第一電源電極插入所述插座并滑動預設位移的導電位置,所述至少兩個第二電源電極分別與所述至少兩個第一電源電極接觸通電。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觸點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接地電極;所述第二金屬觸點包括至少一個第二接地電極;在所述插頭的至少一個第一接地電極插入所述插座并滑動到導電位置之前的位置,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接地電極分別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接地電極接觸通電。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的底座內(nèi)還設有防護門組件,所述防護門組件包括相對于所述底座可滑動的動片,所述動片具有垂直貫通的容納部分,所述容納部分內(nèi)設有遮擋部分,在非工作狀態(tài)下,所述動片的容納部分被所述遮擋部分所遮擋,在工作狀態(tài),所述動片的容納部分不被所述遮擋部分所遮擋。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部分為至少兩個用于容納所述第一金屬觸點的通孔,所述遮擋部分為可伸縮的擋塊或可彎折的擋片,所述擋塊或擋片與所述動片之間設有復位彈簧。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片與所述底座之間還設有復位彈簧。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觸點與所述第二金屬觸點的電連接接觸面為平面。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屬觸點為一個金屬片或兩個金屬片。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片的邊緣設有導引第一金屬觸點進入的電連接導引結構。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的底座內(nèi)還設有用于在非工作狀態(tài)下限制所述動片的滑動動作的動片限位結構。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頭和插座之間還設有用以使所述插頭的第一金屬觸點在插入所述插座并滑動預定位移后卡緊的電連接鎖緊機構。
16.一種電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具有插頭本體,在電連接插頭的底面設有至少兩個第一金屬觸點。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頭本體底部設置有第一導軌。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頭本體底部設置有第一導槽。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觸點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電源電極。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9所述的電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觸點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接地電極。
21.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觸點的電連接接觸面為平面。
22.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頭本體側(cè)壁設置有限位凸塊。
23.根據(jù)權利要求22所述的電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塊與所述插頭本體之間設置有定位彈簧,以使所述限位凸塊在徑向上運動,在插頭本體上還設置有與所述限位凸塊聯(lián)動的解除限位凸塊。
24.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頭本體設置有限位銷, 所述限位銷在所述插頭本體的底部伸出,在所述限位銷和所述插頭本體之間設有復位彈ο
25.根據(jù)權利要求M所述的電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頭本體的側(cè)壁還設有與所述限位銷聯(lián)動的可延軸向發(fā)生位移的解除限位凸塊。
26.—種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具有底座,在底座內(nèi)部設有至少兩個第二金屬觸點, 所述第二金屬觸點的邊緣延伸方向設有滑動弓I導機構。
27.根據(jù)權利要求沈所述的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底座內(nèi)還設有絕緣結構,所述絕緣結構包括隔離各個第二金屬觸點的絕緣隔板,通過所述絕緣隔板將各個第二金屬觸點之間分割為半封閉的獨立電極倉。
28.根據(jù)權利要求27所述的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在底座內(nèi)還設有覆蓋在所述第二金屬觸點之上的絕緣蓋,通過所述絕緣蓋和絕緣隔板將各個第二金屬觸點之間分割為封閉的獨立電極倉。
29.根據(jù)權利要求觀所述的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蓋上設有便于所述第一金屬觸點沿直線滑至所述第二金屬觸點的直線形通槽。
30.根據(jù)權利要求沈所述的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與所述金屬觸點之間設有頂緊彈性體。
31.根據(jù)權利要求沈所述的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引導機構包括設置在第二金屬觸點邊緣延伸方向的引導槽。
32.根據(jù)權利要求沈或31所述的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還設置有第二導槽。
33.根據(jù)權利要求沈或31所述的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還設置有第二導軌。
34.根據(jù)權利要求沈所述的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屬觸點包括至少兩個第二電源電極。
35.根據(jù)權利要求34所述的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屬觸點包括至少一個第二接地電極,所述第二接地電極比所述第二電源電極更長,所述第二接地電極的接觸通電位置在所述第二電源電極接觸通電的導電位置之前。
36.根據(jù)權利要求沈所述的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內(nèi)還設有防護門組件, 所述防護門組件包括相對于所述底座可滑動的動片,所述動片具有垂直貫通的容納部分, 所述容納部分內(nèi)設有遮擋部分,在非工作狀態(tài)下,所述動片的容納部分被所述遮擋部分所遮擋,在工作狀態(tài),所述動片的容納部分不被所述遮擋部分所遮擋。
37.根據(jù)權利要求36所述的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部分為至少兩個通孔, 所述遮擋部分為可伸縮的擋塊或可彎折的擋片,所述擋塊或擋片與所述動片之間設有復位彈簧。
38.根據(jù)權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動片與所述底座之間還設有復位彈簧。
39.根據(jù)權利要求沈所述的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屬觸點為一個金屬片或兩個金屬片。
40.根據(jù)權利要求39所述的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片的邊緣設有導引第一金屬觸點進入的電連接導引結構。
41.根據(jù)權利要求38所述的電連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內(nèi)還設有用于在非工作狀態(tài)下限制所述動片的滑動動作的動片限位結構。
42.一種插線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兩個的權利要求沈 41任一所述的電連接插座。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滑動式電連接裝置,包括插頭,具有插頭本體,在插頭本體的底面設有至少兩個第一金屬觸點;插座,具有底座,在底座內(nèi)部設有至少兩個第二金屬觸點,所述底座還設有引導所述第一金屬觸點從插入位置滑至所述第二金屬觸點完成電連接的滑動引導機構。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電連接插頭、插座和插線板。本發(fā)明基于滑動引導機構可以使金屬觸點能夠更穩(wěn)定的接觸,盡量保證電極同時完成電連接,從而盡可能的減少和消除電弧的產(chǎn)生,消除火災隱患,并且對于小功率或者大功率的電器均可以適用;另外,通過在底座與金屬觸點之間設置頂緊彈性體,使得金屬觸點在頂緊彈性體的壓力下繼續(xù)保持足夠的夾緊力,保證電極之間的接觸率和電連接的可靠性。
文檔編號H01R13/629GK102347568SQ20101024470
公開日2012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7月30日
發(fā)明者劉維民, 夏永彬 申請人:北京固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