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207823閱讀:18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所述連接單元尤其是指電子單元,所述殼 體具有至少一個第一插接連接件以及第一插接連接件的第一插接軸線。
背景技術(shù)
公知的電子單元具有一個或多個插接連接件,從而將電子單元與傳感器、促動器 和/或顯示系統(tǒng)進行連接。插接連接件經(jīng)常沒有進行標識特征,從而不能排除對于同類的 插接連接件錯誤地連接在電子單元上。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基于如下任務,S卩,完成一種用于電子單元的殼體,其中,用簡單并且 成本低廉的手段來簡化和/或者改善插接連接件與連接機構(gòu)的正確的對應件的連接可行 性方案。所述任務通過權(quán)利要求1的特征得到解決。為了解決該任務,所述殼體具有第一 條帶,其中,第一條帶的第一縱軸線布置在具有第一插接連接件的第一插接軸線的空間平 面內(nèi)。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見于,通過所述第一條帶顯著改善了如下過程,即,簡單地找出用于相 應的連接機構(gòu)的“正確的”插接連接件,例如數(shù)據(jù)總線連接件、傳感器、促動器和/或顯示系 統(tǒng),并且第一條帶的取向或者延伸表明了有待與插接連接件連接的連接機構(gòu)的運動方向, 并且由此簡化了或者確保了正確的連接。所述第一條帶使得在視覺上感知插接連接件的布置情況變得容易,并且將要把插 接連接件與連接機構(gòu)進行連接的操作人員快速且直接地引導至“正確的”插接連接件。另一優(yōu)點見于,可以將所述第一條帶成本低廉地安設(shè)在電子單元的殼體的表面中 或者表面上。尤其可以將第一條帶整合在殼體的表面中,并且由此與殼體一體地連接。由 此,不需要用于第一條帶的附加構(gòu)件。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2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殼體具有至少一個帶有第二插接軸線 的第二插接連接件以及具有第二條帶,其中,第二條帶的第二縱軸線布置在具有第二插接 連接件的第二插接軸線的空間平面中。這種改進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操作人員也可以借助于 第二條帶將第二插接連接件簡單、快速地并且直接找出來,并且正確地與所涉及的連接機 構(gòu)進行連接。同樣有利的是,所述第二條帶成本低廉地安設(shè)在電子單元的殼體的表面中或 者表面上,或者整合在殼體的表面中,從而不需要用于第二條帶的附加構(gòu)件。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3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殼體具有至少一個帶有第三插接軸線 的第三插接連接件以及具有第三條帶,其中,第三條帶的第三縱軸線布置在具有第三插接 連接件的第三插接軸線的空間平面中。這種改進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所述操作人員也可以借 助于第三條帶將第三插接連接件簡單、快速地并且直接找出來,并且正確地與所涉及的連 接機構(gòu)進行連接。同樣有利的是,所述第三條帶成本低廉地安設(shè)在電子單元的殼體的表面 中或者表面上,或者整合在殼體的表面中,從而不需要用于第三條帶的附加構(gòu)件。
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4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第一條帶、第二條帶和/或第三條帶具 有不同于殼體表面的表面特性。這種改進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相對于電子單元的殼體表面提 高了對于相應的條帶的尤其是視覺的感知。在本發(fā)明的特別的設(shè)計方案中,所述條帶或者 相應的條帶的表面特性構(gòu)造得比殼體表面更光滑,這會相當于相對于殼體表面的Rz值或 者Ra值更低的條帶Rz值或者Ra值。另一方面同樣可行的是,所述條帶的表面特性構(gòu)造得 比殼體表面更粗糙,這會相當于相對于殼體表面的Rz值或者Ra值更高的條帶Rz值或者Ra 值。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5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條帶相對于殼體表面凹陷地布置。這 種改進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通過凹陷地布置所述條帶,相對于其余的殼體表面明顯提高了條 帶在視覺上的可感知性。按本發(fā)明的改進方案的另一優(yōu)點見于,所述條帶相對于殼體表面 的凹陷部也實現(xiàn)了可感觸到的或者說可觸摸到的感知。這可以在殼體在汽車中的很難接近 的安裝部位上,簡化并且可靠地將插接連接件與連接機構(gòu)的對應件進行連接。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6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條帶相對于殼體表面突出地布置。這 種改進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通過提高所述條帶相對于其余的殼體表面明顯提高所述條帶在視 覺上的可感知性。按本發(fā)明的改進方案的另一優(yōu)點見于,所述條帶相對于殼體表面的提高 也實現(xiàn)了可感觸到的或者說可觸摸到的感知。這使得在殼體在汽車中的很難接近的安裝部 位上,簡化并且可靠地將插接連接件與連接機構(gòu)的對應件進行連接。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7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第一條帶、第二條帶和/或第三條帶具 有標記。本發(fā)明的這種改進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所述標記在相應的條帶中的布置情況顯著提 高和突出了所述標記的可找出性及可見性。所述標記能以特別有利的方式包含相應的插接 連接件的功能的名稱或者也包含關(guān)于制造商的說明。在本發(fā)明的特別的實施方式中,為第 一插接連接件、第二插接連接件和/或第三插接連接件使用相同的可以成本低廉地作為批 量產(chǎn)品來制造的插接連接件,這是因為可以通過條帶及條帶中或條帶上的標記在最大的程 度上避免錯誤地連接各個插接連接件。在凹陷地布置的條帶的特別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標記以相對于條帶表面例如最多 抬高直至殼體表面收尾部(Abschluss)的方式布置。這提高了可見性以及可感觸性,并且 由此提高了對標記和條帶的辨識,并且保護標記免于由外部的影響產(chǎn)生的磨損或者損壞。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8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第一條帶、第二條帶和/或第三條帶相 互平行地布置。這種改進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相應的插接連接件的連接機構(gòu)的所有對應件具 有相同的插接方向并且能夠輕易地辨識該插接方向。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9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條帶垂直于第 一、第二和/或第三插接軸線進行布置。所述改進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相應的條帶也可以布置 在插接連接件以其插接軸線垂直于該殼體表面取向的殼體表面上。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第一、第二和/或第三以從第一、 第二和/或第三插接連接件開始直至殼體表面的型體棱邊的方式來布置。這種改進方案的 優(yōu)點見于,各相應條帶在其延伸上充分利用殼體的長度,并且從相應的插接連接件一直延 伸到殼體表面的型體棱邊,這提高了條帶的可辨識性。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11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條帶的寬度 (bl、b2、b3)最大相應于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插接連接件的寬度(Bi、B2、B3)。這種改進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由所述條帶的寬度可以推斷出所配屬的插接連接件的寬度,并且反過來 也可以,這通過各個條帶簡化了對所屬的插接連接件的辨識。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12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第一條帶、第二條帶和/或第三條帶 具有相同的寬度(bl、b2、b3)。這種改進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提高了條帶的可找出性。各個條 帶相同的寬度也可以指示所屬的插接連接件的相同的功能。另一優(yōu)點見于,沒有條帶相對 于一個或多個其它的條帶在其含義上通過其它寬度凸顯出來,也就是更寬,或者回縮,也就 是更窄。盡管如此,還是確保了所有插接連接件連同所屬的條帶簡單并且快速的可找出性, 從而不會無意地忘記接觸連接插接連接件。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13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條帶的寬度 (bl、b2、b3)最大相應于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插接連接件的最小寬度(Bi、B2、B3)。這種 改進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在各個條帶之間保留足夠的殼體表面,這改善了各個條帶的可辨識 性以及可區(qū)分性。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14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條帶垂直于具 有較多數(shù)量的插接連接件的殼體側(cè)地布置。這種改進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所述條帶從具有最 高數(shù)目的插接連接件的殼體側(cè)上的插接連接件出發(fā),這允許殼體表面上有較多數(shù)量或者盡 可能多的條帶。由此,通過所屬的條帶實現(xiàn)了插接連接件的提高的可辨識性。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15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條帶垂直于具 有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插接連接件的較大寬度(B1、B2、B;3)的殼體側(cè)地布置。這種改進方 案的優(yōu)點見于,較寬的插接連接件允許所配屬的條帶有較大的寬度,其中,較寬的條帶以能 被更佳辨識的形式呈現(xiàn),并且所述標記能夠更好地布置在較寬的條帶中。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16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條帶平行于最 長的殼體側(cè)進行布置。這種改進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各個條帶具有盡可能長的長度,這提高了 可辨識性并且簡化和改善了標記在條帶內(nèi)部的安置情況。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17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第一條帶不對稱地布置在殼體上。插 接連接件經(jīng)常具有很大的寬度,該寬度幾乎在整個殼體寬度之上延伸。這種改進方案的優(yōu) 點見于,所述第一條帶小于第一插接連接件的寬度,由此,所述第一條帶僅僅占據(jù)或者說填 滿殼體表面的一部分,并且由此明顯地與殼體表面劃界,這提高并且改善了第一條帶的可 辨識性。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18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第一條帶距殼體表面的型體棱邊具 有間距d。這種改進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所述第一條帶距殼體的型體棱邊具有限定的并且保持 相同的間距,這提高并且改善了第一條帶相對于殼體表面的可辨識性以及可區(qū)分性。根據(jù)按權(quán)利要求19的改進方案設(shè)置為,所述間距d相應于第一條帶的寬度(bl)。 這種改進方案的優(yōu)點見于,通過所述預先確定的間距來改善條帶在殼體表面上的可辨識 性。本發(fā)明不限于第一條帶、第二條帶和/或第三條帶在電子單元的殼體表面上的使 用,而是類似地也對于相應數(shù)量的插接連接件,適用于可能的第四條帶、第五條帶、第六條 帶等。按本發(fā)明的改進方案相應地適用于其它可能的條帶。此外,本發(fā)明也可以用在用于氣動單元例如制動閥或者制動調(diào)制器的殼體中。在 此,將所述插接件實施為氣動的插接連接件,其中,相應的條帶對相應的氣動的插接連接件以及其插接方向加以標識。在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條帶的實施方式和變型方案可以類似地 傳遞到構(gòu)造成氣動單元的具有相應構(gòu)造的殼體的連接單元上。


結(jié)合下面的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以及其它優(yōu)點進行闡釋,其中
圖1示出具有三個條帶的殼體俯視圖,
圖加示出殼體剖面圖,
圖2b示出殼體剖面圖,
圖3示出具有一個條帶的殼體,
圖4示出具有一個條帶的殼體側(cè)視圖,
圖5示出具有兩個條帶以及兩個插接連接器的殼體俯視圖,
圖6示出具有兩個條帶以及四個插接連接器的殼體俯視圖,
圖7示出具有兩個條帶以及三個插接連接器的殼體俯視圖,
圖8示出具有兩個條帶以及兩個寬的插接連接器和兩個窄的插接連接器的殼體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示出了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所述連接單元可以構(gòu)造成電子單元或者 氣動單元。所述殼體(1)具有帶有第一插接軸線Ga)的第一插接連接器(加)、帶有第 二插接軸線Gb)的第二插接連接器Ob)以及帶有第三插接軸線Ge)的第三插接連接器 Ce)。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接連接器Ob)及第二插接軸線Gb)垂直于第一插接連 接器Qa)及第一插接軸線(如),并且垂直于第三插接連接器Oc)及第三插接軸線(如), 并且垂直于殼體表面(Ia)地布置。第一條帶(6a)的第一縱軸線(8a)平行于第一插接軸線Ga)地布置,其中,第一 縱軸線Ga)與第一插接軸線(8a)之間具有沒有示出的預先確定的距離,從而該第一插接 軸線Ga)與第一縱軸線(8a)形成了空間上的第一平面(10a)。第一縱軸線(8a)形成了第一條帶(6a)的中軸線,該第一條帶(6a)布置在殼體表 面(Ia)的區(qū)域內(nèi),并且部分地在殼體側(cè)(Ic)上繼續(xù)引導。該第一條帶(6a)從插接件Qa) 處的殼體側(cè)(Ic)出發(fā),在第一縱軸線(8a)的方向上直至對置的殼體側(cè)(Ic)的型體棱邊 (Ib)或者殼體側(cè)(Ic)上地布置。所述第一條帶(6a)具有標記(1 或者用于標記(12)的 區(qū)域。該標記(1 可以布置在第一條帶(6a)的一部分上或者構(gòu)造在第一條帶(6a)的整 個長度上。所述型體棱邊(Ib)由殼體表面(Ia)的平面與殼體側(cè)(Ic)的平面的相交直線 形成,其中,所述型體棱邊(Ib)可以具有倒圓半徑。第一條帶(6a)具有小于或者等于第一 條帶(2a)寬度(Bi)的寬度(bl)。形成第二插接件Qb)中軸線的第二插接軸線Gb)垂直于第二條帶(6b)的第二 縱軸線(8b)地取向,從而由所述這兩個軸線(4b、8b)形成了空間上的第二平面(10b)。該 第二條帶(6b)也具有標記(1 。該第二條帶(6b)從布置在殼體表面(Ia)上的第二插接 連接件Ob)出發(fā),直至殼體(1)的型體棱邊(Ib)地布置,并且部分地在殼體側(cè)(Ic)上繼 續(xù)延伸。所述第二條帶(6b)的寬度(b2)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插接連接件(6b)的寬度(B2)。
第三插接連接件Qc)如第一插接連接件Oa) —樣布置在相同的殼體側(cè)(Ic)上。 該第三插接連接件Oc)的第三插接軸線Ge)平行于第一插接連接件Oa)的第一插接軸 線Ga)地布置。所述第三插接軸線Ge)同樣平行于第三條帶(6c)的第三縱軸線(8c)地 布置,其中,在這里在兩個軸線(4c和8c)之間也存在預先確定的距離,使得第三插接軸線 (4c)和第三縱軸線(8c)形成了空間上的第三平面(10c)。所述第三條帶(6c)內(nèi)部的標記 (12)在殼體表面(Ia)上具有與第三條帶(6c)大致相同的長度。第一條帶(6a)、第二條帶(6b)還有第三條帶(6c)相對于殼體表面(Ia)以深度 (t)凹陷地布置。所述第一條帶(6a)、第二條帶(6b)以及第三條帶(6c)的繼續(xù)引導部同樣 以深度(t)相對于殼體側(cè)(Ic)的表面凹陷地布置在殼體側(cè)(Ic)上。當然也可行的是,將 所述第一條帶(6a)、第二條帶(6b)和/或第三條帶(6c)分別以不同的深度(t)相對于殼 體表面(Ia)或者殼體側(cè)(Ic)的表面進行布置,或者將所述深度(t)減少到數(shù)值零。優(yōu)選 所述第一條帶(6a)、第二條帶(6b)和/或第三條帶(6c)的表面特性具有與殼體表面(Ia) 和/或殼體側(cè)(Ic)的表面不同的表面特性,尤其具有更高或者更低的粗糙度。圖加示出了圖1的殼體(1)在空間上的第一平面(IOa)的區(qū)域中的剖視圖。在 此,明顯可以看出,所述第一插接軸線Ga)與第一縱軸線(8a)相互間具有預先確定的高度 差或者距離,并且相互平行地布置。所述第一條帶(6a)以深度(t)相對于殼體(1)的殼體 表面(Ia)凹陷地布置。所述第一條帶(6a)內(nèi)部的標記(1 以標記深度(tU)相對于殼 體表面(Ia)凹陷地布置,從而更好地保護所述標記免受損壞或者類似情況。所述第一條帶 (6a)的一部分越過型體棱邊(Ib)在殼體側(cè)(Ic)上繼續(xù)引導。在所述殼體側(cè)(Ic)上,所述 第一條帶(6a)相對于殼體側(cè)(Ic)的表面也具有深度(t)。也可行的是,將第一條帶(6a) 的區(qū)域內(nèi)的標記(12)布置在殼體側(cè)(Ic)上。圖2b示出了圖1的殼體(1)沿著空間上的第二平面(IOb)的剖視圖。所述第二 條帶(6b)的第二縱軸線(8b)垂直于第二插接連接件Ob)的第二插接軸線Gb)地取向, 使得所述兩個軸線(4b、8b)形成了空間上的第二平面(10b)。所述第二條帶(6b)以深度 (t)相對于殼體(1)的殼體表面(Ia)凹陷地布置。在這種情況下,所述第二條帶(6b)的一 部分也越過型體棱邊(Ib)沿著殼體側(cè)(Ic)繼續(xù)引導,其中,所述第二條帶(6b)在殼體側(cè) (Ic)的區(qū)域內(nèi)也以深度⑴相對于殼體側(cè)(Ic)的表面凹陷地布置。所述標記(12)僅僅填 滿了第二條帶(6b)的表面的一部分,并且以深度(1 相對于殼體表面(Ia)凹陷地布置。圖3示出了以俯視圖示出殼體(1),殼體(1)具有第一條帶(6a)和第一插接連接 件Ca)。所述第一插接連接件Oa)的第一插接軸線Ga)以預先確定的間距平行于第一 條帶(6a)的第一縱軸線(8a)地取向,從而所述兩個軸線(^、8a)形成了空間上的第一平 面(10a)。所述殼體(1)具有第一側(cè)長度(11)以及第二側(cè)長度(12),所述兩個側(cè)長度(11、 12)在這種情況下具有相同的長度。所述第一插接連接件Oa)具有幾乎相應于側(cè)長度(L2) 的寬度(Bi)。所述第一條帶(6a)的寬度(bl)比第一插接連接件Qa)的寬度(Bi)明顯更 小。所述第一條帶(6a)從其上布置有第一插接連接件Oa)的型體棱邊(Ib)或者殼體側(cè) (Ic)出發(fā),直至對置的殼體側(cè)(Ic)地布置,或者以與對置的殼體側(cè)(Ic)相距(d)的方式布 置。所述第一條帶(6a)同樣以與第一條帶(6a)的縱向側(cè)上的殼體側(cè)(Ic)或者說型體棱 邊(Ib)相距(d)的方式布置。優(yōu)選該間距(d)相應于第一條帶(6a)的寬度(bl)。所述第 一條帶(6a)在第一插接連接件Qa)的附近具有標記(1 。所述第一條帶(6a)可以相對于殼體(1)的殼體表面(Ia)凹陷地或者抬升地或者與殼體表面(Ia)高度相同地布置。有 利的是,所述標記(1 也相對于條帶(6a)的表面和/或殼體表面(Ia)凹陷地布置。圖4示出了圖3的殼體的以朝著第一插接連接件Qa)的視向看的側(cè)視圖。所述第 一條帶(6a)相對于殼體(1)的殼體表面(Ia)以高度(h)距左邊殼體側(cè)(Ic)相距(d)地 布置。該間距(d)相應于所述第一條帶(6a)的寬度(bl)。所述空間上的第一平面(IOa) 由第一條帶(6a)的沿視向分布的第一縱軸線(8a)以及由第一條帶Qa)的沿視向分布的 第一插接軸線Ga)形成。所述第一插接連接件Oa)的寬度(Bi)小于第二側(cè)長度(12)并 且大于第一條帶(6a)的寬度(bl)。圖5示出了殼體(1)的俯視圖,殼體(1)具有第一插接連接件Oa)和配屬于該第 一插接連接件Oa)的第一條帶(6a)以及具有第二插接連接件Ob)和配屬于該第二插接 連接件Ob)的第二條帶(6b)。所述第一插接連接件Oa)的第一插接軸線Ga)以預先確 定的間距平行于所述第一條帶(6a)的第一縱軸線(8a)地分布。所述第二插接連接件Qb) 的第二插接軸線Gb)以預先確定的間距平行于所述第二插接連接件(6b)的第二縱軸線 (8b)地分布。所述第二插接連接件Ob)具有相應于第二條帶(6b)寬度( )的寬度(B2)。 所述第一插接連接件Oa)的寬度(Bi)大于第二插接連接件Ob)的寬度(B》及第一條帶 (6a)的寬度(bl)。所述第一條帶(6a)的寬度(bl)在這種情況下相應于第二條帶(6b)的 寬度化2),使得所述條帶(6a、6b)的最大寬度(bl、M)相應于插接連接件(2b、2a)的最小 寬度(B》。每個所述條帶(6a、6b)在各個插接連接件Oa、2b)附近具有標記(12)。圖6示出了殼體(1)的俯視圖,殼體(1)具有帶有第一插接軸線Ga)的第一插接 連接件Qa)和帶有第二插接軸線Gb)的第二插接連接件Ob)以及第三插接連接件Oc) 和第四插接連接件(2d)。所述第一插接連接件Oa)和第二插接連接件Ob)布置在具有 第一側(cè)長度(11)的殼體側(cè)(Ic)上,該第一側(cè)長度小于所述第二側(cè)長度(1 。所述第一插 接連接件Oa)的第一寬度(Bi)、第二插接連接件Qb)的第二寬度(B2)、第三插接連接件 (2c)的第三寬度(B3)以及第四插接連接件Od)的第四寬度(B4)在該實施例中具有相同 的數(shù)值。具有第一縱軸線(8a)的第一條帶(6a)配屬于第一插接連接件Qa)及第一插接 軸Ga)。所述第一插接軸線Ga)以預先確定的距離平行于第一縱軸線(8a)地布置,使得 所述兩個軸線(如、8a)形成了空間上的第一平面(10a)。所述第一條帶(6a)的寬度(bl) 相應于第一插接連接件Oa)的第一寬度(Bi)。在所述第一插接連接件Oa)的區(qū)域內(nèi),所 述第一條帶(6a)具有標記(12)。具有第二縱軸線(8b)的第二條帶(6b)配屬于第二插接連接件Ob)及第二插接 軸線Gb)。在此,所述第二插接軸線Gb)以預先確定的間距平行于第二縱軸線(8b)地布 置,使得所述兩個軸線(4b、8b)形成了空間上的第二平面(10b)。所述第二條帶(6b)的寬 度( )相應于第二插接連接件Ob)的第二寬度(B》。所述第一條帶(6a)及第一縱軸線 (8a)平行于第二條帶(6b)及第二插接軸線(8b)地布置。所述第一縱軸線(8a)和第二縱 軸線(8b)平行于具有第二長度(1 的殼體側(cè)(Ic)地布置,這實現(xiàn)的是,將盡可能長的、進 而可以很好看到的第一條帶(6a)或者第二條帶(6b)布置在殼體(1)的殼體表面(Ia)上。圖7示出了殼體(1)的俯視圖,殼體(1)具有第一插接連接件Oa)和第二插接 連接件Ob)以及第三插接連接件Oc)。所述第一插接連接件Oa)和第二插接連接件Ob) 布置在具有第一側(cè)長度(11)的殼體側(cè)(Ic)上。所述第三插接連接件Oc)布置在具有第二側(cè)長度(1 的殼體側(cè)上。為了在這種情況下獲得插接連接件Oa、2b、2c)的盡可能詳盡 的且涵蓋廣泛的標記以及特征,為具有布置較高數(shù)量的插接連接件Oa、2b)的殼體側(cè)(Ic) 上的插接連接件(h、2b)分配了按本發(fā)明的條帶(6a、6b)。以公知的方式,如在前面附圖 中所描述的那樣,為第一插接連接件Oa)分配第一條帶(6a),并且為第二插接連接件Qd) 分配第二條帶(6b)。所述第一條帶(6a)還有所述第二條帶(6b)在所述第一插接連接件 (2a)或第二插接連接件Ob)的區(qū)域內(nèi)具有標記(12),該標記(1 實現(xiàn)了對各個插接連接 件Qa、2b)的功能的指示。圖8示出了殼體(1),殼體(1)具有第一插接連接件Oa)、第二插接連接件Qb)、 第三插接連接件Oc)以及第四插接連接件Od)。所述第一插接連接件Oa)和第二插接連 接件Qb)布置在具有第一側(cè)長度(11)的殼體側(cè)(Ic)上。所述第三插接連接件Oc)和第 四插接連接件Od)布置在具有第二側(cè)長度(1 的殼體側(cè)(Ic)上。按本發(fā)明的第一條帶 (6a)和第二條帶(6b)由于每個殼體側(cè)(Ic)上的插接連接件(h、2b、2c、2d)數(shù)目相同,而 被配屬給具有較大寬度(B UB2)的插接連接件(h、2b)。這樣做具有的優(yōu)點是更佳的可見 性以及可重復辨識性。如在前面的附圖中所描述地,為第一插接連接件Oa)分配有第一條 帶(6a)。如在前面的附圖中所描述地,為第二插接連接件Ob)分配有第二條帶(6b)。盡 管所述第一側(cè)長度(11)和第二側(cè)長度(1 在該實施例中是相同的或者說相等的,還是基 于所述第一插接連接件Oa)的第一寬度(Bi)以及第二插接連接件Od)的第二寬度(B2) 分別配屬有第一條帶(6a)或者第二條帶(6b)。所述第一插接連接件Oa)的寬度(Bi)以 及第二插接連接件Ob)的寬度(B2)在該實施例中是相同的并且大于第三插接連接件Oc) 的第三寬度(B3)以及第四插接連接件Od)的第四寬度(B4)。所述第一條帶(6a)具有與 第一插接連接件Oa)的第一寬度(Bi)相同的或者說相等的寬度(bl)。所述第二條帶(6b) 的寬度( )也與第二插接連接件Ob)的第二寬度(B》相同或者說相等。所述第一條帶 (6a)還有所述第二條帶(6b)在所述第一插接連接件Oa)或者第二插接連接件Qb)的區(qū) 域內(nèi)具有標記(12)。在圖1到8中的殼體(1)可以構(gòu)造成電子單元和/或氣動單元的殼體(1)。如果將 殼體(1)構(gòu)造用于電子器件,那么就將相應的插接連接件(h、2b、2c、2d)構(gòu)造成電子插接 連接件或者電插接連接件。如果將殼體(1)構(gòu)造用于氣動單元,例如ABS (防抱死系統(tǒng))調(diào) 制器,那么相應的插接連接件(h、2b、2c、2d)被理解為是氣動的插接連接件或者連接部, 并且相應地加以構(gòu)造。本發(fā)明不限于所示出的實施例,并且包括所述實施例的每種組合。
權(quán)利要求
1.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所述連接單元尤其是指電子單元,所述殼體(1)具有至少 一個第一插接連接件Oa)以及所述第一插接連接件Oa)的第一插接軸線( ),其特征在 于,所述殼體(1)具有第一條帶(6a),其中,所述第一條帶(6a)的第一縱軸線(8a)布置在 具有所述第一插接連接件Oa)的所述第一插接軸線Ga)的、空間上的第一平面(IOa)內(nèi)。
2.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具有至少 一個帶第二插接軸線Gb)的第二插接連接件Ob)以及具有第二條帶(6b),其中,所述第二 條帶(6b)的第二縱軸線(8b)布置在具有所述第二插接連接件Ob)的所述第二插接軸線 (4b)的、空間上的第二平面(IOb)內(nèi)。
3.按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具有 至少一個帶第三插接軸線Ge)的第三插接連接件Oc)以及具有第三條帶(6c),其中,所述 第三條帶(6c)的第三縱軸線(8c)布置在具有所述第三插接連接件Oc)的所述第三插接 軸線Ge)的、空間上的第三平面(IOc)內(nèi)。
4.按權(quán)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第二和/或第三條帶(6a、6b、6c)相較于殼體表面(Ia)具有不同的表面特性。
5.按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條帶(6a、6b、6c) 相對于所述殼體表面(Ia)凹陷地布置,尤其以深度t凹陷地布置。
6.按權(quán)利要求4至5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條帶(6a、6b、 6c)相對于所述殼體表面(Ia)抬高地布置,尤其以高度h抬高地布置。
7.按前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第二和/或第三條帶(6a.6b.6c)具有標記(12)。
8.按前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第二和/或第三條帶(6a、6b、6c)相互平行地布置。
9.按前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第二和/或第三條帶(6a、6b、6c)垂直于所述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插接軸線Ga、4b、4c) 地布置。
10.按前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第二和/或第三條帶(6a、6b、6c)以從所述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插接連接件(h、2b、 2c)開始,直至所述殼體表面(Ia)的型體棱邊(Ib)的方式布置。
11.按前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第二和/或第三條帶(6a、6b、6c)的寬度(bl、l32、b;3)最大相應于所述第一、第二和/或 第三插接連接件(2a.2b.2c)的寬度(B1、B2、B3)。
12.按前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第二和/或第三條帶(6a.6b.6c)具有相同的寬度(bUb2,b3)0
13.按權(quán)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 和/或第三條帶(6a、6b、6c)的寬度(bl、l32、b;3)最大相應于所述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插 接連接件(2a.2b.2c)的最小寬度(B1、B2、B3)。
14.按前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第二和/或第三條帶(6a、6b、6c)垂直于具有較多數(shù)量的插接連接件Oa、2b、2c)的殼 體側(cè)(Ic)地布置。
15.按前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第二和/或第三條帶(6a、6b、6c)垂直于具有所述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插接連接件 (2a.2b.2c)的較大寬度(B1、B2、B3)的殼體側(cè)(Ic)地布置。
16.按前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第二和/或第三條帶(6a、6b、6c)平行于最長的殼體側(cè)(Ic)地布置。
17.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條帶Oa)不 對稱地布置在所述殼體(1)上。
18.按權(quán)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條帶Oa) 距所述殼體表面(Ia)的至少一個型體棱邊(Ib)具有間距d。
19.按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連接單元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間距d相應于所 述第一條帶(2a)的寬度(bl)。
全文摘要
用于連接單元的、尤其是用于電子單元的殼體(1),殼體(1)具有至少一個第一插接連接件(2a)以及第一插接連接件(2a)的第一插接軸線(4a),其中,所述殼體(1)具有第一條帶(6a),其中,第一條帶(6a)的第一縱軸線(8a)布置在具有第一插接連接件(2a)的第一插接軸線(4a)的空間上的第一平面(10a)內(nèi)。
文檔編號H01R13/46GK102113427SQ200980129791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7月29日
發(fā)明者克里斯蒂安·舒尚, 西蒙·赫爾維希, 阿爾內(nèi)·斯特凡 申請人:威伯科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新巴尔虎左旗| 南雄市| 浏阳市| 广东省| 扎囊县| 万安县| 于都县| 莱州市| 南开区| 彝良县| 慈溪市| 梅河口市| 四平市| 石林| 饶平县| 措美县| 交口县| 泉州市| 北碚区| 育儿| 丹巴县| 商南县| 凤山市| 扬中市| 鄂温| 奉节县| 文山县| 沾化县| 新宾| 常熟市| 历史| 衢州市| 西城区| 文成县| 肇庆市| 黄陵县| 九龙城区| 西乡县| 册亨县| 德阳市| 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