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變壓器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904610閱讀:17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變壓器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變壓器結構,尤其涉及一種薄型化的變壓器結構。
背景技術
變壓器為各式電器設備中常見的磁性元件,其利用電能、磁能轉換感應 原理而調整電壓,使電壓達到電器設備能夠適用的范圍。
一般而言,變壓器漏電感(leakage inductance)的控制對電源轉換器十分重 要,因為它將影響到電源轉換器的電力轉換效率,而在例如液晶顯示器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等新一代電子產(chǎn)品的電源供應系統(tǒng)中,變壓器 則以具有漏電感型的變壓器為主流,例如諧振變壓器(LLC transformer), 在這一類的應用中,電源供應系統(tǒng)的電流會先經(jīng)過一變壓器初級繞線固有的 磁漏感L和一電容元件C所構成的LC諧振電路,同時,近似于半個正弦波 的電流會通過功率場效晶體管開關。當電流為零時,開關將導通,而經(jīng)過半 個正弦波后電流返回零時,開關將關閉。采用這種具有諧振電路的軟開關設 計,可減小開關元件的開關損耗、降低噪聲以及提升效能。
請參閱圖1,其為現(xiàn)有具有漏電感型的變壓器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 變壓器1包括繞線基座ll(bobbin)、套蓋12(cover)、磁芯組13(magnetic core assembly)及底座14,其中初級繞線lll(primary winding coil)及次級繞線 112(secondary winding coil)纏繞于繞線基座11上,其出線端113、 114則直 接纏繞并焊接在由繞線基座11底部垂直延伸而出的接腳115上,而底座14 設置于繞線基座11的底部,套蓋12則由繞線基座11的上方套覆繞線基座 11,至于磁芯組13的第一磁心部131容置于繞線基座11的通道116中,第 二磁心部132則套設于繞線基座11外圍,以組裝成變壓器1。
然而現(xiàn)有變壓器1的兩對應的第一磁芯部131之間的間距可能因外力或 其它因素作用而無法固定,由此難以穩(wěn)定地控制變壓器1的漏電感值;此外, 由于磁芯組13套設于繞線基座11時,磁芯組13的第二磁芯部132與初級繞線111、次級繞線112的距離極為靠近,因此還必須通過套蓋12套覆于繞 線基座11外圍來增加初級繞線111、次級繞線112與磁芯組13之間的爬電 距離,至于初級繞線111和次級繞線112之間則必須通過套蓋12的板件121 和底座14的凸肋141來保持適當?shù)陌踩嚯x,換言之,套蓋12及底座14 為現(xiàn)有變壓器1提升電氣安全性所不可或缺的組件,由此可知,現(xiàn)有變壓器 1的組件較多、組裝不便且不利于薄型化設計。再者,變壓器1的繞線基座 11的接腳115必須預留一定的長度供初級繞線111、次級繞線112的出線端 113、 114直接纏繞并焊接于其上,如此一來不但會增加變壓器1的高度,在 纏繞及焊接過程中亦可能破壞接腳115的平整度,進而影響變壓器1通過接 腳115設置于電路板(未圖標)時的結構強度,甚或影響其電性連接的效果。
有鑒于此,如何發(fā)展一種變壓器結構,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諸多缺點,實 為相關技術領域者目前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變壓器,使變壓器符合薄型化的發(fā)展趨勢 并兼顧變壓器漏電感值的控制和變壓器的電氣安全性。
本發(fā)明的變壓器通過固定磁芯組的第一磁芯部之間的距離,例如在繞線 基座的通道中設置間隔元件,并使第一磁芯部抵頂于間隔元件,以達到控制 變壓器的漏電感值的目的;此外,磁芯組兩相鄰的第一磁芯部之間的第二磁 芯部上亦可設置絕緣材料,以利用繞線基座的結構設計配合磁芯組的絕緣材 料來并增加初級繞線以及次級繞線和磁芯組之間的爬電距離,由此相較于現(xiàn) 有技術,本發(fā)明不但可控制變壓器的漏電感值,亦可確保變壓器的電氣安全 性。且本發(fā)明的變壓器的繞線基座的接腳具有實質上相互垂直的連接部及導 接部,初級繞線和次級繞線的出線端可設置于接腳的連接部上,再通過導接 部與電路板電性連接,故可降低變壓器的整體高度,并減低因纏繞導線而對 接腳平整度所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一較廣實施方式為提供一種變壓器結構,其包 括多個繞線基座,其實質上并列設置,每一繞線基座包括本體,其兩相 對側分別具有一側壁;多個隔板,其設置于本體上并與側壁共同定義出第一、 第二繞線部,且第一、第二繞線部由隔板區(qū)隔;通道,其貫穿側壁及本體;以及間隔元件,其設置于通道中;初級繞線,其纏繞于繞線基座的第一繞線 部上;次級繞線,其纏繞于繞線基座的第二繞線部上;以及磁芯組,其部分 設置于多個繞線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頂于間隔元件。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想,其中繞線基座的側壁還包括頂板及底板,頂板及底 板實質上垂直于側壁。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想,其中繞線基座還包括多個接腳,其由底板延伸而出, 以通過接腳設置于電路板上并與電路板電性連接,而接腳包括 一連接部, 其部分埋設于底板中并由底板平行延伸而出,而初級繞線及次級繞線的多個 出線端與連接部相連接;以及一導接部,其與連接部相連且實質上垂直于連 接部,而導接部用以設置于電路板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想,其中底板面對電路板的一側面設有多個溝槽,以容 置初級繞線及次級繞線的出線端。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想,其中繞線基座設有第一卡合構件及第二卡合構件, 以使兩相鄰的繞線基座通過第一、第二卡合構件相互卡合而連結。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想,其中磁芯組包括第一磁芯部及第二磁芯部,其實質 上相互垂直,第一磁芯部設置于多個繞線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頂于間隔元件, 而相鄰的第一磁芯部之間的第二磁芯部設有絕緣材料,其中間隔元件為一種 非磁性材質,而絕緣材料選自絕緣膠帶或絕緣漆。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想,其中繞線基座的間隔元件與本體一體成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想,其中繞線基座的多個隔板及側壁實質上相互平行, 而側壁高度及隔板高度大于本體高度,且繞線基座的本體、側壁及隔板為一 體成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想,其中變壓器結構還包括套蓋及底座。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想,其中變壓器結構以具有兩個繞線基座為佳,而磁芯 組可為UU型磁芯組。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想,其中變壓器為一諧振變壓器。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另一較廣實施方式為提供一種變壓器結構,其 包括多個繞線基座,其實質上并列設置且包括本體,其兩相對側分別具 有側壁;多個隔板,其設置于本體上并與側壁共同定義出第一、第二繞線部, 且第一、第二繞線部由隔板區(qū)隔;通道,其貫穿側壁及本體;以及間隔元件,其設置于通道中;初級繞線,其纏繞于繞線基座的第一繞線部上;次級繞線, 其纏繞于繞線基座的第二繞線部上;以及磁芯組,其包括第一磁芯部及第二 磁芯部,第一磁芯部設置于多個繞線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頂于間隔元件,而相 鄰的第一磁芯部之間的第二磁芯部設有絕緣材料。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又一較廣實施方式為提供一種變壓器結構,其 包括多個繞線基座,其實質上并列設置且每一繞線基座包括本體,其兩 相對側分別具有一側壁;多個隔板,其設置于本體上并與側壁共同定義出第 一、第二繞線部,且第一、第二繞線部由隔板區(qū)隔;以及通道,其貫穿側壁 及本體;初級繞線,其纏繞于繞線基座的第一繞線部上;次級繞線,其纏繞 于繞線基座的第二繞線部上;以及磁芯組,其包括第一磁芯部及第二磁芯部, 第一磁芯部設置于多個繞線基座的通道中,而相鄰的第一磁芯部之間的第二 磁芯部設有絕緣材料,以增加初級繞線與磁芯組及次級繞線與磁芯組之間的 爬電距離。


圖1為現(xiàn)有的具有漏電感型的變壓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變壓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圖2所示的變壓器的繞線基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圖3所示的繞線基座的b-b'剖面的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圖2所示的變壓器的底視圖。
圖6為本發(fā)明圖2所示的變壓器組裝完成并設置于電路板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圖2所示的變壓器增設套蓋及底板的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圖2所示的變壓器增設套蓋及底板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示意
其中,附圖標ic 變壓器l、 2 初級繞線lll、 23 出線端113、 114、 231、 241 套蓋12、 26、 28
繞線基座ll、 21、 21a、 21b 次級繞線112、 24 接腳115、 216 板件121磁芯組13、 22底座14、 27
凸肋141、 271本體210
側壁211隔板212
通道116、 213第一部分2131
第二部分2132第一繞線部214
第二繞線部215第一區(qū)域2151
第二區(qū)域2152板體2153
缺口2154頂板2111
底板2112溝槽2113
連接部2161導接部2162
第一卡合構件217第二卡合構件218
間隔元件219第一磁芯22a
第二磁芯22b第一磁芯部131、 221
第二磁芯部132、 222絕緣材料223
焊料25蓋板261、 281
第一側板262、 282第二側板263、 283
第三側板264凹口265
第一延伸部286第二延伸部287
電路板具體實施例方式
體現(xiàn)本發(fā)明特征與優(yōu)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后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 應理解的是本發(fā)明能夠在不同的方式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發(fā)明 的范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
本發(fā)明的變壓器可應用于液晶電視等電子設備的電源供應器中,其可為
繞線耦合率低而漏電感值高的變壓器,例如諧振變壓器,用以控制電源供 應系統(tǒng)中的諧振電路,但并不以此為限。請參閱圖2,其為本發(fā)明第一較佳 實施例的變壓器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變壓器2可包括多個繞線基座21、 磁芯組22、初級繞線23及次級繞線24,在本實施例中,變壓器2以具有兩 個并列設置的繞線基座21a、21b為佳,但繞線基座21的數(shù)目并不以此為限,而由于繞線基座21b和繞線基座21a的結構完全相同,因此以下將以繞線基 座21a為例,說明其細部結構。
請參閱圖3,其為本發(fā)明圖2所示的變壓器的繞線基座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繞線基座21a可包括本體210、側壁211、隔板212以及通道213 等部分,其中本體210為一柱狀結構,其截面大致為寬度約略大于高度的矩 形,而繞線基座21a具有兩個側壁211,其垂直于本體210的軸向a并分別 設置于本體210的兩相對側,而本實施例的繞線基座21a具有多個隔板212, 隔板212設置于本體210上并位于兩側壁211之間,且隔板212實質上平行 于側壁211,至于隔板212的數(shù)目則以兩個為佳,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 例中,側壁211的高度hl及隔板212的高度h2大致相同,又兩者皆大于本 體210的高度ho,以利用其中一側壁211與最鄰近的隔板212共同定義出相 對于側壁211和隔板212凹陷的第一繞線部214,而另一組隔板212及側壁 211則共同定義出相對凹陷的第二繞線部215,換言之,第一繞線部214與 第二繞線部215之間可通過隔板212加以區(qū)隔,此外,兩隔板212之間具有 一間距d,以利用改變間距d的大小來調整第一繞線部214和第二繞線部215 之間的分隔距離。而本實施例的第二繞線部215還可包括第一區(qū)域2151和 第二區(qū)域2152,且第一區(qū)域2151及第二區(qū)域2152之間可利用具有缺口 2154 的板體2153分隔,以利于纏繞多組次級繞線24,并使纏繞于第一區(qū)域2151 的次級繞線24可由缺口 2154轉繞至相鄰的第二區(qū)域2152內(如圖5所示)。
請參閱圖3并配合圖4,其中圖4為本發(fā)明圖3所示的繞線基座的b-b' 剖面的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如圖3及圖4所示,繞線基座21a的通道213可 為矩形的通道213,其沿本體210的軸向a貫穿側壁211及本體210,使本 體210實質上成為一空心的柱狀結構,以利用通道213容置部分的磁芯組 22(如圖6所示)。此外,繞線基座21a的通道213中還可設有一間隔元件219, 其位置則約介于第一繞線部214和第二繞線部215之間,以將通道213大致 區(qū)分為第一部分2131和第二部分2132。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間隔 元件219可為一矩形的板狀結構,其大小實質上以等于通道213的截面積為 佳,由此間隔元件219可由通道213的開口置入并卡合于通道213中。但間 隔元件219的形式并無所設限,在某些實施例中,間隔元件219亦可為小于 通道213截面積的凸塊(未圖標),其可由通道213壁面一體成型延伸而出,
12當然,在另一些實施例中,間隔元件219也可與本體210—體成型,舉例而 言,間隔元件219可為一封閉通道213的擋墻結構,但不以此為限,由此可 知,任何可大致將通道213區(qū)分為第一、第二部分2131、 2132的設計皆可 用作為本發(fā)明的間隔元件219。且間隔元件219可由非磁性材質所構成,例 如聚酯樹脂(Mylar)或其它塑料材料,但同樣不以此為限,任何不具磁性的 材質皆可作為間隔元件219的材料。
請再參閱圖3,繞線基座21a的側壁211還可包括頂板2111及底板2112, 其分別由側壁211的頂部及底部延伸而出,且頂板2111及底板2112實質上 垂直于側壁211,以通過側壁211、頂板2111和底板2112共同定義出一空 間,以容置部分的磁芯組22。在本實施例中,繞線基座21a的本體210、側 壁211、隔板212、頂板2111和底板2112等結構可由不導電的塑料一體成 型而制成,使繞線基座21a的第一繞線部214和第二繞線部215成為一體成 型的結構。
此外,繞線基座21a還包括多個接腳216,在本實施例中,接腳216可 分為連接部2161及導接部2162兩部分,其中連接部2161實質上與導接部 2162連接并相互垂直,且連接部2161和導接部2162可由導電材質,例如 銅、鋁等金屬,經(jīng)彎折而形成大致呈L型的結構,換言之,接腳216的連接 部2161及導接部2162可為一體成型,但不以此為限。而接腳216由底板2112 延伸而出,如圖3、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接腳216的設置可分為兩種 型式,靠近第一繞線部214的接腳216其連接部2161由底板2112邊緣平行 延伸而出,導接部2162則由底板2112邊緣垂直延伸而出,而連接部2161 和導接部2162彼此相連之處則埋設于底板2112中;而靠近第二繞線部215 的接腳216以連接部2161的一端埋設于底板2112中,連接部2161的另一 端則沿著平行于底板2112的方向由底板2112邊緣延伸而出并與導接部2162 相連,因此接腳216的連接部2161可供初級繞線23和次級繞線24的多個 出線端231、 241纏繞,而導接部2162則可設置于電路板3的預設位置上, 使初級、次級繞線23、 24可通過接腳216與電路板3形成結構連接及電性 連接(如圖6所示)。然而應當理解,接腳216設置于底板2112的方式并不限 于圖3的實施方式,在某些實施例中,繞線基座21a的接腳216可全部以相 同的方式設置。請再參閱圖3并配合圖2,如前所述,變壓器2可具有兩個繞線基座21a、 21b,為了將繞線基座21a、 21b加以組合連結,繞線基座21a可增設第一卡 合構件217及第二卡合構件218,在本實施例中,頂板2111及底板2112皆 設有第一卡合構件217及第二卡合構件218,且第一卡合構件217設置于頂 板2111、底板2112平行于軸向a的一側邊,而第二卡合構件218則對應于 第一卡合構件217設置于頂板2111、底板2112平行于軸向a的另一側邊, 其中第一卡合構件217可為一凸塊,而第二卡合構件218則可為與該凸塊相 配合的凹部,但不以此為限。而由于繞線基座21b的結構與繞線基座21a完 全相同,由此可利用繞線基座21b的第一卡合構件217與繞線基座21a的第 二卡合構件218相互卡合,使相鄰的繞線基座21a、21b之間得以穩(wěn)固連結(如 圖2及圖5所示)。當然,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卡合構件217及第二卡合構 件218亦可分別為凹部、凸塊或其它可彼此配合而相互卡合的結構,以通過 第一、第二卡合構件217、 218的相互配合,達到將多個繞線基座21彼此平 行且并列配置的目的。此外,繞線基座21a的底板2112的背面,亦即底板 2112面對電路板3的一側面上可增設多個溝槽2113,其用以容置初級繞線 23和次級繞線24的部分的出線端231、 241,并將出線端231、 241加以定 位(如圖5所示)。
請再參閱圖2并配合圖5,其中圖5為本發(fā)明圖2所示的變壓器的仰視 圖。如圖5所示,變壓器2除繞線基座21夕卜,尚包括初級繞線23、次級繞 線24以及磁芯組22等部分,其中初級繞線23可為導線,其纏繞于每一個 繞線基座21的第一繞線部214上,且初級繞線23的多個出線端231可部分 容置于繞線基座21的底板2112背部的溝槽2113中,并沿著溝槽2113而與 鄰近初級繞線23 —側的接腳216的連接部2161相連接(如圖2所示),在本 實施例中,出線端231可纏繞于接腳216的連接部2161上,再通過接腳216 的導接部2162設置于電路板3的預設位置上,使初級繞線23可通過接腳216 的導接部2162及連接部2161從電路板3接收輸入電流;至于次級繞線24 亦可為導線,其纏繞于繞線基座21的第二繞線部215上,由于第二繞線部 215可區(qū)分為第一區(qū)域2151和第二區(qū)域2152,因此每一個繞線基座21a、 21b 上便可纏繞兩組次級繞線24,而次級繞線24的出線端241同樣可部分容置 于繞線基座21的底板2112背部的溝槽2113中,并沿溝槽2113而纏繞于鄰近次級繞線24 —側的接腳216的連接部2161上,且通過接腳216的導接部 2162設置于電路板3的預設位置上,以將次級繞線24因電磁感應所產(chǎn)生的 感應電壓通過出線端241、連接部2161、導接部2162而傳送至電路板3以 供使用。當然,在一些實施例中,亦可選擇性地于初級繞線23、次級繞線 24的出線端231、 241與接腳216的連接部2161之間施以焊錫加工,以通過 焊料25強化出線端231、 241與接腳216的連接部2161之間的連結結構, 以避免出線端231、 241自接腳216的連接部2161脫離。
而由于第一繞線部214與第二繞線部215之間以隔板212加以區(qū)隔,因 此繞設于第一繞線部214的初級繞線23和繞設于第二繞線部215的次級繞 線24之間可通過隔板212及隔板212間的間距d保持電氣安全距離,由此 降低初級繞線23和次級繞線24之間的繞線耦合率。此外,由于繞線基座21 的接腳216具有實質上相互垂直的連接部2161和導接部2162,且其以連接 部2161的一端或連接部2161與導接部2162相連處埋設于底板2112中,由 此可降低變壓器2的整體高度,又由于初級繞線23的出線端231和次級繞 線24的出線端241纏繞于接腳216的連接部2161上,因此并不會破壞接腳 216的導接部2162的平整度,且即便繞線基座21的底板2112與接腳216 的連接部2161交接處因出線端231、 241和連接部2161的焊接而有所熔損, 亦不至于對變壓器2的功能造成太大的影響。
請再參閱圖2,變壓器2的磁芯組22具有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第一磁芯 22a及第二磁芯22b,第一磁芯22a、第二磁芯22b皆具有第一磁芯部221及 第二磁芯部222兩部分,其中第一磁芯部221實質上垂直于第二磁芯部222, 且第一磁芯部221的截面積大小約等于繞線基座21的通道213的截面積, 以將磁芯組22的第一磁芯22a和第二磁芯22b的第一磁芯部221容置于繞 線基座21a、 21b的通道213中。在本實施例中,由于變壓器2具有兩個繞 線基座21a、 21b,由此磁芯組22可選用UU型磁芯組,亦即磁芯組22的第 一磁芯22a、第二磁芯22b各自具有一第二磁芯部222以及與第二磁芯部222 相垂直的兩個第一磁芯部221 ,然而應當理解,磁芯組22的選用實無所設限, 可配合繞線基座21的數(shù)目而加以變化。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避免變壓器2在運行時因初級繞線23或次 級繞線24放電而由兩相鄰的繞線基座21a、 21b之間與磁芯組22導通而影響電氣安全性,磁芯組22的第一磁芯22a和第二磁芯22b的第二磁芯部222 上部分設有一絕緣材料223,在本實施例中,絕緣材料223可為絕緣膠帶, 其可纏繞于相鄰的第一磁芯部221之間的第二磁芯部222上;當然,絕緣材 料223亦可選用絕緣漆或例如橡膠等其它絕緣材質,換言之,任何非導電的 材質皆可用來作為本發(fā)明設置于第二磁芯部222上的絕緣材料223。絕緣材 料223所設置的范圍亦可依安全規(guī)格需求而朝第一磁芯部221的方向擴充, 以確保初級繞線23、次級繞線24和磁芯組22之間具有足夠的電氣安全距離。 然而于某些實施例中,若通道213中的間隔元件219為使通道213的第一部 分2131、第二部分2132相互隔絕的一體成型的擋墻時,由于第一磁芯22a 和第二磁芯22b的第一磁芯部221各自容置于相互隔絕的第一、第二部分 2131、 2132中而無導通的問題,此時便可視需求而決定磁芯組22的第二磁 芯部222上的絕緣材料223的設置與否。
請參閱圖6并配合圖2及圖4,其中圖6為本發(fā)明圖2所示的變壓器組 裝完成并設置于電路板的示意圖。在組裝變壓器2時,將初級繞線23和次 級繞線24分別纏繞于繞線基座21a、21b的第一繞線部214和第二繞線部215, 并將其出線端231、 241沿溝槽2113而纏繞于接腳216的連接部2161上, 再將纏繞了初級繞線23及次級繞線24的繞線基座21b利用其第一卡合構件 217和繞線基座21a的第二卡合構件218相互卡合,使繞線基座21a、 21b之 間穩(wěn)固連結。磁芯組22的第一磁芯22a的第一磁芯部221沿著繞線基座21 的軸向a容置于繞線基座21a、 21b的通道213的第一部分2131中,且將第 一磁芯部221抵頂于間隔元件219,而第二磁芯部222則容置于繞線基座21a、 21b的側壁211、頂板2111及底板2112所形成的空間中,以利用底板2112 承托第一磁芯22a的第二磁芯部222;相同地,磁芯組22的第二磁芯22b的 第一磁芯部221亦沿著繞線基座21的軸向a容置于繞線基座21a、 21b的通 道213的第二部分2132中并抵頂于間隔元件219,而第二磁芯部222則部分 容置于繞線基座21a、 21b的側壁211、頂板2111及底板2112所形成的空間 中,以組成本發(fā)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變壓器2結構,而變壓器2可進一步利 用接腳216的導接部2162設置于電路板3的預設位置上,以與電路板3電 性連接。
由于磁芯組22其第一磁芯22a和第二磁芯22b的第一磁芯部221皆抵
16頂于繞線基座21的通道213中的間隔元件219,因此便可通過固定間隔元件 219的厚度來達到控制變壓器2漏電感值的效果,在本實施例中,間隔元件 219的厚度實質上以0.3mm至0.5mm為佳,但并不以此為限,換言之,間隔 元件219的厚度亦可視需求增減,其并不影響本發(fā)明利用間隔元件219的厚 度來確保第一磁芯部221之間具有特定距離,進而穩(wěn)定控制變壓器2漏電感 值的效果。此外,磁芯組22的第一磁芯22a、第二磁芯22b的第一磁芯部 221容置于繞線基座21的通道213中,且相鄰的第一磁芯部221之間的第二 磁芯部222設有絕緣材料223,亦即位于兩相鄰的繞線基座21a、 21b的通道 213間的第二磁芯部222由絕緣材料223所覆蓋,因此可增加初級繞線23至 磁芯組22之間的爬電距離;換言之,初級繞線23及磁芯組22的第一磁芯 22a于X及Z方向的爬電距離可通過絕緣的側壁211及絕緣材料223的設置 而增加,而Y方向及Z方向的爬電距離則可通過側壁211和頂板2111、底 板2112的設計而增加。至于次級繞線24與磁芯組22的第二磁芯22b之間 亦可利用相同原理來增加爬電距離,因此可確保變壓器2的電氣安全性。
此外,由于變壓器2具有實質上呈L型的接腳216,其中初級繞線23 和次級繞線24的出線端231、 241纏繞于接腳216的連接部2161上,并通 過導接部2162與電路板3電性連接,故可降低變壓器2的整體高度,并避 免加工過程中對接腳216平整度所可能造成的影響。
當然,在某些實施例中,為了還進一步隔絕初級繞線23及次級繞線24 以加強變壓器2的電器安全性,變壓器2亦可選擇性的增設套蓋及底座。請 參閱圖7及圖8,其分別為本發(fā)明圖2所示的變壓器增設套蓋及底座的兩個 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如圖7所示,套蓋26可包括蓋板261以及實質上由蓋 板261邊緣垂直延伸而出的第一側板262、第二側板263及具有凹口 265的 第三側板264;至于底座27具有一垂直延伸的凸肋271,使底座27實質上 呈一T字型結構。而當套蓋26、底座27與繞線基座21a、 21b組合時,可利 用套蓋26的蓋板261、第一側板262和第二側板263將初級繞線23加以覆 蓋,第三側板264則可對應插入于繞線基座21a、 21b兩隔板212間的間距d 中,并以凹口 265配合容置繞線基座21a、 21b的部分本體210,因此套蓋 26可平整地覆蓋在繞線基座21a、 21b上,而底座27的凸肋271則可插置于 繞線基座21a、 21b的兩隔板212之間,由此于繞線基座21a、 21b上選擇性增設套蓋26和底座27并不至于對變壓器2的高度造成太多影響,且有利于 加強隔絕初級繞線23和次級繞線24,以進一步提升變壓器2的電器安全性。
而套蓋亦可有不同的實施方式,如圖8所示,套蓋28的結構大致與本 發(fā)明圖7所示的套蓋26相同,只是其還包括第一延伸部286及第二延伸部 287,其中第一延伸部286設于蓋板281上并平行設置于第一側板282及第 二側板283之間,而第二延伸部287則為蓋板28K第一側板282和第二側 板283的延伸,以利用第一延伸部286分隔繞線基座21a及繞線基座21b的 初級繞線23,并通過第二延伸部287覆蓋繞線基座21a、 21b的次級繞線24, 以確保初級繞線23及次級繞線24之間具有足夠的電器安全距離。
然而應當理解,前述的套蓋26、 28及底座27為了輔助提升變壓器2的 電氣安全性,換言之,變壓器2可選擇性地設置套蓋26、 28及底座27。此 外,本發(fā)明的變壓器2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一些實施例中,變壓器可 依需求采用三個繞線基座,而磁芯組則可相應選用EE磁芯組,并在兩相鄰 的第一磁芯部之間的第二磁芯部上設置絕緣材料,以將磁芯組的第一磁芯部 分別容置于繞線基座的三個通道中,并利用磁芯組的第二磁芯部上所設置的 絕緣材料來增加初級繞線、次級繞線和磁芯組之間的爬電距離,此外,每一 繞線基座的通道中同樣可設有間隔元件,使磁芯組的第一磁芯部可抵頂于間 隔元件,以通過間隔元件來固定第一磁芯部之間的距離,進而達到控制變壓 器漏電感值的目的。由此可知,本發(fā)明的變壓器的繞線基座數(shù)目實無所設限, 其可依需求加以調整,此時僅需因應變換磁芯組,使磁芯組的第一磁芯部可 容置于繞線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頂于通道中的間隔元件,并于兩相鄰的第一磁 芯部之間的第二磁芯部上設置絕緣材料,皆可達成本發(fā)明控制漏電感值并增 加初級繞線、次級繞線與磁芯組之間的爬電距離的目的。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可在繞線基座的通道中設置間隔元件,并使磁芯組的 第一磁芯部容置于繞線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頂于間隔元件,使第一磁芯部之間 的距離可通過間隔元件的厚度固定,而本發(fā)明亦將磁芯組兩相鄰的第一磁芯 部之間的第二磁芯部以絕緣材料加以覆蓋,同時利用繞線基座的頂板和底板 部分覆蓋磁芯組的第二磁芯部,便可增加初級繞線和磁芯組之間,以及次級 繞線和磁芯組之間的爬電距離,以便達到控制變壓器漏電感值及確保變壓器 電氣安全性的目的。又本發(fā)明的初級繞線和次級繞線之間可通過繞線基座的
18隔板加以區(qū)隔,或選擇性地搭配套蓋或底座確實隔絕初級繞線及次級繞線, 以便達到進一步提升變壓器電氣安全性的目的。由此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 明的變壓器可具有穩(wěn)定的漏電感值及較佳的電器安全性。
再者,由于本發(fā)明的繞線基座的接腳具有大致平行于底板延伸的連接部 及實質上垂直于連接部的導接部,因此初級繞線和次級繞線的出線端可纏繞 于連接部,再利用導接部設置于電路板上并與電路板電性連接,此設計不但 可增加接腳的結構強度、降低變壓器的整體高度,還可避免因出線端直接纏 繞于接腳欲與電路板連接的部分而影響接腳的平整度,又當初級繞線、次級 繞線的出線端和接腳的連接部利用焊料加以連結時,即便焊接過程使繞線基 座的底板靠近接腳處有所熔損,亦不至于影響變壓器的結構和其功能,上述 優(yōu)點皆為現(xiàn)有技術所無法達成者。
縱使本發(fā)明己由上述的實施例詳細敘述而可由本領域技術人員任施匠 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離權利要求書所欲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變壓器結構,其包括多個繞線基座,其實質上并列設置,每一該繞線基座包括一本體,該本體的兩相對側分別具有一側壁;多個隔板,其設置于該本體上并與該側壁共同定義出一第一繞線部及一第二繞線部,且該第一繞線部及該第二繞線部由該隔板區(qū)隔;一通道,其貫穿該側壁及該本體;以及一間隔元件,其設置于該通道中;一初級繞線,其纏繞于該繞線基座的該第一繞線部上;一次級繞線,其纏繞于該繞線基座的該第二繞線部上;以及一磁芯組,其部分設置于所述多個繞線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頂于該間隔元件。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的該側壁還包括一頂板及一底板,該頂板及該底板實質上垂直于該側壁。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還包括多個接腳,所述接腳由該底板延伸而出,以使該繞線基座通過所述接腳設置于一電路板上并與該電路板電性連接。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接腳包括一連接部,其部分埋設于該底板中并由該底板平行延伸而出,而該初級繞線及該次級繞線的多個出線端與該連接部相連接;以及一導接部,其與該連接部相連且實質上垂直于該連接部,而該導接部用以設置于該電路板上。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底板面對該電路板的一側面設有多個溝槽,以容置該初級繞線及該次級繞線的出線端。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設有一第一卡合構件及一第二卡合構件,以使兩相鄰的繞線基座通過該第一卡合構件及該第二卡合構件相互卡合而連結。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磁芯組包括一第一磁芯部及一第二磁芯部,其實質上相互垂直,該第一磁芯部設置于所述多個繞線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頂于該間隔元件,而相鄰的第一磁芯部之間的該第二磁芯部設有一絕緣材料。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磁芯組的該絕緣材料為一絕緣膠帶或一絕緣漆。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的該間隔元件為一種非磁性材質。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的該間隔元件與該本體一體成型。
11.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的所述多個隔板及該側壁實質上相互平行,而該側壁高度及該隔板高度大于該本體高度,且該繞線基座的該本體、該側壁及所述隔板為一體成型。
1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壓器結構,還包括一套蓋及一底座。
1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變壓器結構具有兩個繞線基座,而該磁芯組為UU型磁芯組。
1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變壓器為一諧振變壓器。
15. —種變壓器結構,其包括多個繞線基座,其實質上并列設置,每一該繞線基座包括一本體,該本體的兩相對側分別具有一側壁;多個隔板,其設置于該本體上并與該側壁共同定義出一第一繞線部及一第二繞線部,且該第一繞線部及該第二繞線部由該隔板區(qū)隔;一通道,其貫穿該側壁及該本體;以及一間隔元件,其設置于該通道中;一初級繞線,其纏繞于該繞線基座的該第一繞線部上;一次級繞線,其纏繞于該繞線基座的該第二繞線部上;以及一磁芯組,其包括一第一磁芯部及一第二磁芯部,該第一磁芯部設置于所述多個繞線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頂于該間隔元件,而相鄰的該第一磁芯部之間的第二磁芯部設有一絕緣材料。
1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的該側壁還包括一頂板及一底板,該頂板及該底板實質上垂直于該側壁。
17. 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還包括多個接腳,所述接腳由該底板延伸而出,以使該繞線基座通過所述接腳設置于一電路板上并與該電路板電性連接。
18. 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接腳包括一連接部,其部分埋設于該底板中并由該底板平行延伸而出,而該初級繞線及該次級繞線的多個出線端與該連接部相連接;以及一導接部,其與該連接部相連且實質上垂直于該連接部,而該導接部用以設置于該電路板上。
19. 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底板面對該電路板的一側面設有多個溝槽,以容置該初級繞線及該次級繞線的出線端。
20.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設有一第一卡合構件及一第二卡合構件,以使兩相鄰的該繞線基座通過該第一卡合構件及該第二卡合構件相互卡合而連結。
21.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磁芯組的該第一磁芯部實質上垂直于該第二磁芯部,而該磁芯組的該絕緣材料為一絕緣膠帶或一絕緣漆。
22.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的該間隔元件為一種非磁性材質。
23.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的多個隔板及側壁實質上相互平行,而該側壁高度及該隔板高度大于該本體高度,且該繞線基座的該本體、該側壁及該隔板為一體成型。
24.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變壓器結構,還包括一套蓋及一底座。
25.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變壓器結構具有兩個繞線基座,而該磁芯組為UU型磁芯組。
2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變壓器為一諧振變壓器。
27. —種變壓器結構,其包括多個繞線基座,其實質上并列設置,每一該繞線基座包括一本體,該本體的兩相對側分別具有一側壁;多個隔板,其設置于該本體上并與該側壁共同定義出一第一繞線部及一第二繞線部,且該第一繞線部及該第二繞線部由該隔板區(qū)隔;以及一通道,其貫穿該側壁及該本體;一初級繞線,其纏繞于該繞線基座的該第一繞線部上;一次級繞線,其纏繞于該繞線基座的該第二繞線部上;以及一磁芯組,其包括一第一磁芯部及一第二磁芯部,該第一磁芯部設置于所述多個繞線基座的該通道中,而相鄰的該第一磁芯部之間的該第二磁芯部設有一絕緣材料,以增加該初級繞線與該磁芯組、及該次級繞線與該磁芯組之間的爬電距離。
28. 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的該側壁還包括一頂板及一底板,該頂板及該底板實質上垂直于該側壁。
29. 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還包括多個接腳,所述接腳由該底板延伸而出,以使該繞線基座通過該接腳設置于一電路板上并與該電路板電性連接。
30. 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接腳包括-一連接部,其部分埋設于該底板中并由該底板平行延伸而出,而該初級繞線及該次級繞線的多個出線端與該連接部相連接;以及一導接部,其與該連接部相連且實質上垂直于該連接部,而該導接部用以設置于該電路板上。
31. 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底板面對該電路板的一側面設有多個溝槽,以容置該初級繞線及該次級繞線的出線端。
32. 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設有一第一卡合構件及一第二卡合構件,以使兩相鄰的該繞線基座通過該第一卡合構件及該第二卡合構件相互卡合而連結。
33. 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磁芯組的該第一磁芯部實質上垂直于該第二磁芯部,而該磁芯組的該絕緣材料為一絕緣膠帶或一絕緣漆。
34. 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的所述多個隔板及該側壁實質上相互平行,而該側壁高度及該隔板高度大于該本體高度,且該繞線基座的該本體、該側壁及該隔板為一體成型。
35. 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變壓器結構,還包括一套蓋及一底座。
36. 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變壓器結構具有兩個繞線基座,而該磁芯組為UU型磁芯組。
37. 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變壓器為一諧振變壓器。
38. 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繞線基座還包括一間隔元件,其設置于該通道中,而該磁芯組的該第一磁芯部抵頂于該間隔元件。
39. 如權利要求38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間隔元件為一種非磁性材質。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變壓器結構,其包括多個繞線基座、初級繞線、次級繞線以及磁芯組,繞線基座實質上并列設置,且每一繞線基座包括本體,其兩相對側具有側壁;多個隔板,其設置于本體上并與側壁共同定義出第一、第二繞線部,且第一、第二繞線部由隔板區(qū)隔;貫穿側壁及本體之通道;以及設置于通道中的間隔元件。初級繞線及次級繞線分別纏繞于繞線基座的第一、第二繞線部上,至于磁芯組部分設置于繞線基座的通道中并抵頂于間隔元件。由此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不但可控制變壓器的漏電感值,亦可確保變壓器的電氣安全性。
文檔編號H01F27/32GK101582324SQ20081021523
公開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5月14日
發(fā)明者莊博鈞, 張世賢, 白佳宏, 蔡辛衛(wèi), 陳義霖 申請人:臺達電子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花垣县| 调兵山市| 安新县| 鄂温| 麦盖提县| 措美县| 平南县| 仙居县| 井研县| 土默特右旗| 阿城市| 靖宇县| 开鲁县| 正蓝旗| 玛纳斯县| 榆社县| 封开县| 昌邑市| 郓城县| 淄博市| 达尔| 宁海县| 丹巴县| 萨嘎县| 海晏县| 新平| 舞阳县| 三台县| 伊吾县| 龙门县| 镶黄旗| 朔州市| 治多县| 错那县| 襄樊市| 兴隆县| 克山县| 临漳县| 汉阴县| 朔州市| 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