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池組件、電池裝載器及具有電池裝載機構(gòu)的電子設(shè)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池組件,內(nèi)部容納有用作如電子設(shè)備電源的充電型電池,其上裝載電池組件等的電池裝置,以及涉及一種具有其上裝載電池組件等的電池裝置的外部設(shè)備。本發(fā)明還涉及用來輸出從如外部電源提供的電功率的供電裝置。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公知的電池組件的內(nèi)部具有用作電子設(shè)備電源的電池。這種電池組件可拆卸地裝載在設(shè)在電子設(shè)備主體部分的電池裝載器上。
這種電池組件由用來供電的電池、內(nèi)部容納有該電池的殼體和連接到電池裝載器的連接端子上的輸出端子組成。設(shè)在電池組件上的電池是可充電的,從而當(dāng)電功率損減后,可通過輸出端子充電。電池殼體的兩個側(cè)邊都有導(dǎo)引槽,與電池裝載器接合。輸出端子配置在殼體底面附近,從而其一端面對一個縱向側(cè)邊。
電池裝載器包括用來裝載電池組件的裝載部分和用來連接電池組件輸出端的端子。該裝載部分形成為裝配表面的面積略大于電池組件的外部尺寸并且電池組件的底面被裝配在其上。在正對電池組件兩個側(cè)邊的裝載部分的表面上形成有導(dǎo)引凸起,該導(dǎo)引凸起嵌入到形成于電池組件中的導(dǎo)引槽中。端子部分配置在裝載部分的內(nèi)緣上以面對著被裝載的電池組件的輸出端。在裝載電池組件到裝載部分上時,端子部分連接到電池組件的輸出端從而能夠供電。
根據(jù)電池裝載器的上述結(jié)構(gòu),下面來解釋裝載電池組件到電池裝載器的裝載部分上的操作。當(dāng)將電池組件裝載到電池裝載器的裝載部分上時,在裝載部分上相應(yīng)的導(dǎo)引凸起嵌入到相應(yīng)的導(dǎo)引凹槽中而電池組件的底面基本上與裝載部分的裝配表面平行。當(dāng)被裝載到電池裝載器上后,電池組件通過連接到裝載部分中的端子部分的輸出端子由電池向形成有電池裝載器的電子設(shè)備供電。
當(dāng)電池組件被裝載到電池裝載器上時,使電池組件底面相對于電池裝載器裝載部分的裝配表面傾斜,屆時插入電池組件并且裝載。
當(dāng)電池組件被裝載到電池裝載器的裝載部分上時,使為電池組件的底面相對于電池裝載器裝載部分的裝配表面沿電池組件縱向傾斜時可裝載電池組件的底面或使電池組件的底面相對于電池裝載器裝載部分的裝配表面橫向傾斜時可裝載電池組件的底面。前后兩種情況以下將分別被稱為縱向傾斜裝載的電池組件和橫向傾斜裝載的電池組件。
如果通過使沿電池組件的插入到電池裝載器402的裝載部分的方向的一端接近裝載部分的裝配表面且相對于裝載部分沿縱向方向傾斜,可裝載電池組件401,如圖1所示,那么利用形成在兩橫向邊上的導(dǎo)引凹槽405和電池裝載器402的導(dǎo)引凸起411來防止誤裝載。
然而,如果使電池組件401以其底面相對于電池裝載器402的裝配表面沿橫向方向傾斜被插入并且用較大力推入,那么可能出現(xiàn)導(dǎo)引槽409壓住形成在裝載部分上的導(dǎo)引凸起413從而以不良狀態(tài)被裝載到裝載部分上。
如果使電池組件401以相對于裝配表面傾斜插入并且以非最佳位置被裝載到裝載部分上,那么就存在電池組件401無意中從裝載部分落下從而破壞電池組件401的危險。
也就是,在普通的電池裝載器中如果電池組件401被錯誤地橫向傾斜裝載在電池裝載器402的裝配表面上,那么沒有用來可靠防止電池組件401被裝載為沿橫向方向傾斜的限制裝置,從而可能導(dǎo)致電池組件裝載為沿橫向方向傾斜。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池組件和其上裝載有以電池組件來示范說明的供電部件的電池裝載器,能可靠地防止在電池裝載器的裝載部分上傾斜時該電池組件被裝載,以保護輸出端子和連接端子免受可能的破壞。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子設(shè)備,其中能可靠地防止供電部件被傾斜裝載,從而保護輸出端子和連接端子免受可能的破壞。
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種供電裝置,能可靠防止該供電裝置在電池裝載器上被傾斜裝載,從而防止輸出端子和連接端子免受可能的破壞。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電池組件包括電池;容納所述電池的殼體,所述殼體具有相互成直角設(shè)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從而在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交界處限定一條邊緣,以及與第一和第二表面垂直的彼此相對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第四表面在縱向延伸;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與第三表面交界處以及所述第一、第二與第四表面交界處的用于輸出所述電池功率的兩個輸出端子;至少一個布置在殼體的所述第三、第四表面上的導(dǎo)引槽,所述導(dǎo)引槽的一端在殼體的第二表面上開口;多個基本上布置在所述第二表面縱向中心線上的凹槽;多個形成在所述邊緣處的接合凹槽,每個所述接合凹槽具有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中用于與電池裝載器接合的開口,至少一個所述接合凹槽在所述第一表面中的所述開口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和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和至少一個形成在所述第三表面上的控制用槽,所述控制用槽接近所述輸出端子,所述控制用槽具有在所述第一表面中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開口。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電池裝載器包括其上裝載供電部件的裝載部分;連接到所述供電部件的輸出端子上的連接端子;所述裝載部分的第二表面垂直于裝有所述連接端子的所述裝載部分的第一表面,所述供電部件裝配在所述裝載部分的所述第二表面上;設(shè)在第二表面的內(nèi)側(cè)邊上的多個導(dǎo)引凸起;設(shè)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線上的多個凸起;多個接合凸起,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交界處用于與所述供電部件接合,每個所述接合凸起形成有垂直于第二表面的第一部分和垂直于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以及在裝載部分的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上形成的控制爪,控制爪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5)并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縱向方向。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電子設(shè)備包括上述的電池裝載器。
根據(jù)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在殼體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的邊角處具有多個接合凹槽用于在第一和第二表面中開口的電池組件。接合凹槽的至少一個具有彎曲形狀從而第一表面中的開口具有與第二表面垂直的部分和與第二表面平行的部分。
本發(fā)明的電池組件包括電池;內(nèi)部容納有電池的殼體,殼體具有相互成直角設(shè)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從而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交界處限定一條邊緣,第二表面在縱向延伸;至少一個配置在第一表面上用于輸出電池功率的輸出端子;多個接合凹槽,形成在所述邊緣,并在第一和第二表面中開口以與電池裝載器接合,接合凹槽與至少一個輸出端子隔開并設(shè)置在第一表面中心線的相對側(cè)面上,第一表面中心線在第二表面的橫向上延伸,至少一個接合凹槽具有彎曲的形狀,使得其第一表面中的開口具有垂直于第二表面的部分和平行于第二表面的部分。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電池裝載器,包括其上裝載供電部件的裝載部分;連接到供電部件的輸出端子的連接端子;裝載部分的第二表面基本垂直于裝有連接端子的裝載部分的第一表面,供電部件裝配在裝載部分的第二表面上;多個凸起,設(shè)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線上;以及多個接合凸起,形成在第一和第二表面的邊角處用于與供電部件接合;至少一個接合凸起在第一表面上模壓成彎曲形,彎曲形由垂直于第二表面的部分和平行于第二表面的部分組成。
當(dāng)在電池裝載器上裝載電池組件時,殼體的多個接合凹槽與電池裝載器的凸起接合,從而殼體的第二表面相對于電池裝載器被正確地導(dǎo)引。
本發(fā)明的電池裝載器包括在殼體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的邊角處的多個接合凹槽用于在第一和第二表面中開口從而與電池裝載器接合。接合凹槽的至少一個具有彎曲形從而第一表面中的開口具有與第二表面垂直的部分和與第二表面平行的部分。
當(dāng)裝載供電裝置到電池裝載器上時,殼體的多個接合凹槽與電池裝載器的多個凸起接合,從而殼體的第二表面相對于電池裝載器被正確地導(dǎo)引。
本發(fā)明的電子設(shè)備包括基本上形成在與所述第一表面垂直的第二表面中心線上的多個凸起,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的邊角處形成的多個接合凸起,用于與供電部件相接合。接合凸起的至少一個在第一表面模壓成彎曲形狀。該彎曲形狀由垂直于第二表面的部分和平行于第二表面的部分組成。
對于這種電子設(shè)備,當(dāng)供電部件被裝載到電池裝載器上時,接合凸起與供電部件相接合,從而供電部件相對于電池裝載器被正確地導(dǎo)引。
本發(fā)明的電池組件能可靠地防止被錯誤地裝載到不適當(dāng)?shù)碾姵匮b載器上。
對于本發(fā)明的這種電池裝載器,能可靠地防止不適合該裝載器的供電部件錯誤地裝載其上。
本發(fā)明的供電裝置能可靠地防止被錯誤地裝載到不適合該供電裝置的電池裝載器上。
另外,對于本發(fā)明的這種電子設(shè)備,能可靠地防止不適合該設(shè)備的供電部件錯誤地裝載其上。
圖1是表示具有本發(fā)明電池裝載機構(gòu)的攝象機設(shè)備的透視圖。
圖2是表示裝在電池裝載機構(gòu)上的第一電池組件的透視圖。
圖3是從第一電池組的底側(cè)看的透視圖。
圖4是表示裝在第一電池裝載機構(gòu)上的第一電池裝載器的透視圖。
圖5是表示設(shè)在電池裝載機構(gòu)上的端子部分的透視圖。
圖6是表示端子部分的正視圖。
圖7是表示端子部分的連接端子的透視圖。
圖8是從端子部分的側(cè)面看的側(cè)視圖,并且表示了當(dāng)?shù)谝浑姵亟M件被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上時,第一電池組件沿縱向方向傾斜被裝載的狀態(tài)。
圖9是當(dāng)?shù)谝浑姵亟M件被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上時,第一電池組件被裝載為沿縱向方向傾斜的狀態(tài)的側(cè)視圖。
圖10是從端子部分的側(cè)面看的側(cè)視圖,并且表示了當(dāng)?shù)谝浑姵亟M件被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上時,第一電池組件沿橫向方向傾斜被裝載的狀態(tài)。
圖11是當(dāng)?shù)谝浑姵亟M件被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上時,第一電池組件沿橫向方向傾斜被裝載狀態(tài)的側(cè)視圖。
圖12是表示識別用凹槽和識別凸起的透視圖。
圖13是經(jīng)改進的識別用凹槽和經(jīng)改進的識別凸起的透視圖。
圖14A、14B分別是表示另一個經(jīng)改進的識別用凹槽和另一個經(jīng)改進的識別凸起的透視圖。
圖15A、15B分別是表示又一個經(jīng)改進的識別用凹槽和又一個經(jīng)改進的識別凸起的透視圖。
圖16A至16D分別是從底側(cè)看和第二電池組件的透視圖。
圖17A至17C分別是從底側(cè)看和第三電池組件的透視圖。
圖18是表示電池板(battery plate)的透視圖。
圖19是表示電池板的透視圖。
圖20是表示第四電池板的透視圖。
圖21是從第二表面看的第四電池板的透視圖。
圖22是表示第二電池裝載器的透視圖。
圖23是表示第三電池裝載器的透視圖。
圖24是表示第四電池裝載器的透視圖。
圖25是表示第一照明裝置的透視圖。
圖26是表示第一照明裝置的基本部分的透視圖。
圖27是表示第二照明裝置的透視圖。
圖28是表示第二照明裝置的基本部分的透視圖。
圖29是表示普通電池組件縱向方向傾斜地裝載在普通電池裝載器上的狀態(tài)的側(cè)視圖。
圖30是表示普通電池組件橫向方向傾斜地裝載在普通電池裝載器上的狀態(tài)的側(cè)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電池組件和具有用來裝載電池組件的電池裝載機構(gòu)的電池裝載器。應(yīng)該注意,設(shè)在電池裝載機構(gòu)上的電池組件5和電池裝載器6被應(yīng)用于攝象機設(shè)備1中,如圖3中的例子所示。
電池組件5可以是大容量型、標(biāo)準(zhǔn)容量型或低容量型,這取決于電池充電容量的大小。電池組件5也可以是適合從外部電源供電的板型。對于各種不同的電池組件有不同的電池裝載器。
首先參考圖4和5,用作大容量型的第一電池組件5包括電池(未示)、內(nèi)部容納電池的殼體19和連接電池的多個輸出端21至23。
第一電池組件5包括如由合成樹脂材料形成的殼體19。參考圖4和5,殼體19在其兩個橫向側(cè)邊(第三、第四表面)都有導(dǎo)引槽26、26,用來導(dǎo)引殼體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裝載方向。殼體19的兩個側(cè)邊上的導(dǎo)引槽26、26的一端在殼體19的底面(第二表面)24上開口并且沿殼體19的縱向方向并排設(shè)置,如圖5所示。
沿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裝載方向殼體19的前表面(第一表面)20上,殼體19的第三、第四表面上形成有第一輸出端子21和第二輸出端子22。在殼體19的第一表面的橫向中間部分形成有第三輸出端子23。第一和第二輸出端子21、22通過電池裝載器6向攝象機設(shè)備1的主體部分供電。第三輸出端子23輸出如電池的剩余容量這樣的信息信號到攝象機設(shè)備1的主體部分。輸出端子21至23的向外指的端部被定位到形成在殼體19的第一表面20中的基本上為矩形的凹槽中。因此,可防止這些端部由于緊靠電池裝載器的連接端子以外的各部分而引起破壞。
第一電池組件5的殼體19形成有一對控制用凹槽28、29,當(dāng)殼體19被裝載到適當(dāng)?shù)牡谝浑姵匮b載器6上時,用來調(diào)節(jié)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相對于第一電池裝載器6橫向方向的傾斜,如圖5所示。這些控制用凹槽28、29按插入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中的方向、相對于橫向中線(未示)線對稱地形成在第一表面20中,如圖5中所示。
這些控制用凹槽28、29每個都形成有與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成直角延伸的第一部分和與以第一部分成直角延伸的第二部分,從而其橫截面實質(zhì)上為L形,如圖5中所示。
第一電池組件5還包括在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的中部的基本上為矩形的識別用凹槽30,用來識別用于裝載的電池裝載器是否是適當(dāng)?shù)碾姵匮b載器,仍如圖5所示。
基本上配置在殼體19的橫向中心線上的識別用凹槽30是從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的中部朝向第一表面20形成的,如圖5中所示。在識別用凹槽30的第二表面中,基本上為矩形的識別槽32形成在殼體19的橫向中心線上并與識別用凹槽30的縱向端部連接,如圖5所示。因此,識別用凹槽30的內(nèi)部在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兩個橫向端部形成有臺階,如圖5中所示。識別用凹槽30沿平行于第二表面24寬度方向的尺寸為W0。
第一電池裝載器6還包括第一導(dǎo)引槽34,鄰近于第三輸出端子23,如圖5中所示。第一導(dǎo)引槽34平行于殼體19的縱向方向形成,用于引導(dǎo)至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裝載方向。第一導(dǎo)引槽34具有在殼體19的第一表面20中開口的一端,并具有繼續(xù)伸至與識別用凹槽30連接的另一端。與殼體19的第一表面20相鄰,在第一導(dǎo)引槽34中形成具有不同深度的臺階35,不同深度即在垂直于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的方向上有不同的尺寸。
在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中,形成有第二導(dǎo)引槽36,相對于第一導(dǎo)引槽34在第三輸出端子23的相對側(cè),如圖5中所示。第二導(dǎo)引槽36平行于殼體19的縱向方向并且具有在殼體19的第一表面20中開口的一端。
在殼體19的第三、第四表面中,形成控制用槽37、37,鄰近于第一和第二輸出端子21、22,且基本上平行于第二表面24在第一表面20中開口。這些控制用槽37、37用來調(diào)節(jié)第二表面24相對于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第二表面24的橫向傾斜。
在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中,形成有第一鎖定凹槽38和第二鎖定凹槽39,當(dāng)殼體被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上時,鎖定凹槽38、39與第一電池裝載器6接合。第一鎖定凹槽38的外形基本上為矩形并基本上配置在鄰近識別用凹槽38的殼體19的橫向中心線上。第二鎖定凹槽39,尺寸稍大于第一鎖定凹槽38,外形基本上為矩形并基本上在殼體19的橫向中心線上沿裝載方向形成在后側(cè)。
第一電池裝載器6包括具有裝配表面45的裝載部分43和端子部分44,裝配表面45上裝配電池組件5的第二表面24,第一電池組件5的各輸出端子21至23被連接到端子部分44上,如圖6中所示。裝載部分43的尺寸稍大于第一電池組件5的第二表面24并形成有與第一電池組件5的導(dǎo)引槽26、26相接合的導(dǎo)引凸起47、47,如圖6中所示。導(dǎo)引凸起47沿第一電池組件5的橫向方向靠近裝配表面45形成在內(nèi)側(cè)邊上。
當(dāng)?shù)谝浑姵亟M件被裝載到位時,裝載部分43通過導(dǎo)引凸起47、47裝配在平行于裝配表面45的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上,導(dǎo)引凸起47、47接合在殼體19的導(dǎo)引槽26、26中,從而裝載部分43固定第一電池組件5。
端子部分44設(shè)在正對被裝載的第一電池組件5的第一表面20的鄰接表面46上,如圖6和7中所示。對于端子部分44,分別連接到第一電池組件5的第一和第二輸出端子21、22的第一連接端子51和第二連接端子52設(shè)在沿裝載部分43的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上,如圖6和8中所示。并且對于端子部分44,連接到第一電池組件5的第三輸出端子23的第三連接端子53沿裝載部分43橫向方向配置在中部,如圖6和8所示。
在裝載部分43的鄰接表面46上,形成有平行于第一電池組件5的第二表面24并平行于第一電池組件5的縱向方向的第一至第三連接端子51至53,如圖6和7中所示。第一至第三連接端子51至53的每個形成有端子板55,伸至第一電池組件5的第一至第三輸出端子的每個上,并形成有用來保護端子板的保護部件56。
端子板55具有基本上平行于裝載部分43的裝配表面的主表面,同時具有由鄰接表面46裝有的近端。端子板55通過形成在末端的切口57被部分化,從而末端沿橫向方向是有彈性和韌性的。
保護部件56基本上沿基底縱向方向的中部彎成半管形,端子板55配置在其中,如圖9中所示。從被折曲的末端到保護部件56的第三、第四表面彈性及柔韌性地構(gòu)造端子板55的末端。
當(dāng)連接端子51至53伸至第一電池組件5的輸出端子21至23中時,端子板55的末端通過端子板55正壓著輸出端子而在橫向方向彈性地彎曲以建立電連接。
在裝載第一電池組件5到裝載部分43上期間,當(dāng)?shù)谝浑姵亟M件5的第二表面24錯誤地鄰接在其上時,連接端子51至53靠著沿第一電池組件5的高度方向推力的韌性增強,高度方向相當(dāng)于裝載部分43的深度方向。因此,端子板55被安全保護而免于無意中的破壞。
在端子部分44上,用于保護第一至第三連接端子51至53的覆蓋部件60相對于裝載部分43在圖7中箭頭a1和a2指示的方向可旋轉(zhuǎn)地裝配,如圖6至8中所示。
覆蓋部件60由如合成樹脂材料組成,包括基本上為矩形的保護件61和用于裝有保護件61的裝有件62、62,如圖7和8中所示。覆蓋部件60的保護件61在其正對裝載部分43裝配表面45的表面上有沿厚度方向傾斜的斜面部分63。當(dāng)?shù)谝浑姵亟M件5插入裝載部分43中時,隨著殼體被插入,殼體19與保護件61鄰接,從而覆蓋部件60可在圖7中箭頭a2指示的方向易于旋轉(zhuǎn)。覆蓋部件60具有通過未示的旋轉(zhuǎn)樞軸可旋轉(zhuǎn)地裝有在裝載部分43的鄰接表面46上的裝有件62、62。在覆蓋部件60的旋轉(zhuǎn)樞軸的外緣,裝配有扭力彈簧,未示。該扭力螺簧的一端由裝載部分43的鄰接表面46固定,另一端由覆蓋部件60的裝有件62、62固定。因此,覆蓋部件60通過扭力螺簧的彈簧力被偏壓以圖7中箭頭a1指示的方向旋轉(zhuǎn),從而移動到覆蓋在第一至第三連接端子51至53上面的位置。
因此,在覆蓋部分60中,當(dāng)?shù)谝浑姵亟M件5沒被裝載到裝載部分43上時,連接端子51至53被覆蓋,從而連接端子51至53被可靠地保護而免于可能的破壞。
并且,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裝載部分43形成為一對控制用凸起65、66跨越鄰接表面46和裝配表面45并相對于橫向中心線實質(zhì)上成直線對稱。與第一電池組件5的控制用凹槽28、29相接合的這些控制用凸起65、66設(shè)置為相鄰于第一和第二連接端子51、52,如圖7和8中所示。
這些控制用凸起65、66的每個形成有垂直于裝配表面45的第一部分和垂直于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由此每個形成為實質(zhì)上為L形斷面。這些控制用凸起65、66限定第一電池組件5的第二表面24處于相對于裝載部分43的裝配表面45偏斜地傾斜的狀態(tài)??刂朴猛蛊?5、66被構(gòu)造為沿垂直于裝配表面45的方向的高度為H1大于連接端子51至53的外緣的高度H0。
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裝載部分43形成有鄰近于第三連接端子53的第一導(dǎo)引凸起68,跨越鄰接表面46和裝配表面45,用于導(dǎo)引第一電池組件5的插入。第一導(dǎo)引凸起68形成為在可接合在被裝載的第一電池組件5第二表面24的第一導(dǎo)引槽34中的位置上平行于裝配表面45的縱向方向。
控制用凸起65、66和第一導(dǎo)引凸起68的高度大于連接端子51至53,由此突出到高于連接端子51至53的高度水平,如圖7和8中所示。因此,當(dāng)?shù)谝浑姵亟M件5從垂直于裝配表面45的方向伸出以防止連接端子51至53可能的破壞時,控制用凸起65、66和第一導(dǎo)引凸起68防止殼體19的外緣與連接端子51至53錯誤地鄰接。并且,具有實質(zhì)上為L形斷面的控制用凸起65、66顯示足夠的韌性。
同時,如果控制用凸起65、66和第一導(dǎo)引凸起68為基本上等于連接端子51至53外緣的高度水平時,連接端子51至53被保護。
裝載部分43也形成為第二導(dǎo)引凸起70跨越鄰接表面46和裝配表面45,平行于裝配表面45的縱向方向,以導(dǎo)引第一電池組件5的裝載方向,如圖6至8中所示。第二導(dǎo)引凸起70與第一電池組件5的第二導(dǎo)引槽36相接合以導(dǎo)引裝載方向。
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裝載部分43形成為在第三、第四表面上有控制爪72、72,該控制爪適于與控制用槽37、37相接合。這些控制用槽37、37平行于裝配表面45,同時沿平行于第一電池組件5的縱向方向延伸。
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裝載部分43在裝配表面45的基本居中地形成有識別凸起73,該識別凸起與第一電池組件6的識別用凹槽30相接合。如圖6中所示。識別凸起73基本上形成為矩形外形。識別凸起73的末端形成有與識別用凹槽73的識別槽32相接合的識別凸耳74。該識別凸起73在平行于裝配表面45的橫向方向的尺寸為W1,小于第一電池組件5的識別用凹槽30的寬度W0,如圖6中所示,從而凸起73能插入到識別用凹槽30中。識別凸起73也形成在從鄰接表面46沿垂直鄰接表面46方向的距離為L1處,如圖6中所示。
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裝載部分43形成有電池組件5被裝載到位時適于固定第一電池5的鎖定機構(gòu)75,如圖6中所示。該鎖定機構(gòu)75包括與第一電池組件5相接合的平板形鎖定部件76、用于使鎖定部件76相對于裝配表面45產(chǎn)生移動的操作桿77,和用于在與第一電池組件5的第一鎖定38相接合的方向偏斜操作桿77(未示)的螺簧,如圖6中所示。
鎖定部件76由在其主表面上與第一電池組件5的第一鎖定凹槽38相接合的突出的鎖定爪79形成,如圖6中所示。開口80形成裝載部分43的基本中心,通過該開口,鎖定部件76的鎖定爪79被插入到裝配表面45上。
操作桿77具有與鎖定部件76相接合的一個末端和由操作件81形成的適于執(zhí)行推入操作的另一個末端。裝配表面45由操作凹槽82在裝載到裝載部分43的第一電池組件5的后部形成。在操作凹槽82中形成有隆起的操作件81。操作桿77隨鎖定部件76的移動而移動,從而操作件81伸進操作凹槽82的內(nèi)部。
當(dāng)?shù)谝浑姵亟M件5被裝載到裝載部分43中時,在上述鎖定機構(gòu)75中,鎖定部件76的鎖定爪79接合在第一鎖定凹槽38中以使裝載到裝載部分43上的第一電池組件5的不能移動,從而把第一電池組件5固定在裝載部分43中。在鎖定機構(gòu)75中,操作桿77的操作件81伸進操作凹槽82的內(nèi)部,同時鎖定部件76的鎖定爪79從開口80伸出。
并且,當(dāng)取下裝載到裝載部分43上的第一電池組件5時,當(dāng)鎖定爪79接合在第一鎖定凹槽38時,在該鎖定機構(gòu)75中,鎖定爪79通過推操作桿77的操作件81來脫離鎖定凹槽38。致使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上的第一電池組件5可在裝載部分43中移動并脫離。
上述鎖定機構(gòu)75被構(gòu)造為鎖定部件76的鎖定爪79接合在第一電池組件5的第一鎖定凹槽38中。換句話說,鎖定爪79被構(gòu)造為通過裝載部分43的外形改變來接合在第二鎖定凹槽39中。
參考
在第一電池裝載器6上裝載上述第一電池組件5的操作。
首先,如果第一電池組件5被錯誤地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裝載部分43中時,由于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在圖11中箭頭b指示的方向上相對于第二表面24的縱向方向傾斜,如圖10和11中所示,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與導(dǎo)引凸起47鄰接,同時殼體19的第一表面20與控制用凹槽28、29鄰接。這使得電池組件不能插入。此外,輸出端子51至53和連接端子21至23可靠地防止與任意部分鄰接。因此,可靠地防止輸出端子51至53和連接端子21至23可能被破壞。
通過被插入到殼體19的對應(yīng)導(dǎo)引槽26的裝載部分43的導(dǎo)引凸起47,第一電池組件5被正確地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上。具體地說,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相對于裝載部分43的裝配表面45的縱向傾斜狀態(tài)被可靠地控制,如圖11中箭頭b所示,同時第二表面24的縱向平行于裝配表面45。
如果通過施加一個例如使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被傾斜的特別大的力,從而第一電池組件5被裝載在第一電池裝載器6上,以及如果通過施加一個拆去第一電池組件5的大的外部壓力,就能可靠地防止對輸出端子51至53和連接端子21至23的可能的破壞,這是因為大的外力被施加到基本上L形的高彈性的控制用凸起65、66上。
如果,當(dāng)?shù)谝浑姵亟M件5將要被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裝載部分43中時,如圖12和13所示,它被錯誤地裝配,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在圖12中箭頭c所示的方向上傾斜,箭頭c所示方向?qū)?yīng)于第二表面24的橫向,控制爪72、72中的至少一個沒有被插入控制用槽,同時殼體的第二表面24鄰接控制爪72并且殼體19的第一表面20鄰接控制用凸起。因此,第一電池組件不能可靠地被插入,從而輸出端子51至53或連接端子21至23能可靠地防止與除預(yù)定部分外的其它部分的鄰接。這就可靠地防止了對輸出端子51至53或連接端子21至23的破壞。
裝載部分43的控制用凸起65、66插入到殼體19的控制用凹槽28、29中,從而在殼體19第二表面24橫向方向上相對于裝載部分43的裝配表面45傾斜的狀態(tài)被可靠地控制,同時第二表面24的橫向方向基本上平行于裝配表面45,以允許第一電池組件5被滿意地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上。
并且,當(dāng)?shù)谝浑姵亟M件5被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裝載部分43中時,裝載部分43的控制爪72、72接合在殼體19的控制用槽37、37中,從而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的橫向方向相對于裝載部分43的裝配表面45傾斜的狀態(tài)被可靠地控制,同時使得第二表面24的橫向方向基本上平行于裝配表面45,以允許第一電池組件5被滿意地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上。
因此,當(dāng)?shù)谝浑姵亟M件5被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裝載部分43上時,使得第一電池組件5基本上平行于裝載部分43的裝配表面45。換句話說,當(dāng)?shù)谝浑姵亟M件5被裝載到第一電池組件5的裝載部分43中時,可可靠地防止第一電池組件5在不恰當(dāng)?shù)奈恢帽谎b載在裝載部分43中,同時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在縱向方向或在橫向方向上相對于裝配表面45傾斜。
第一電池組件5被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裝配表面45中時,殼體19的第二表面24被定位到裝配表面45上,裝載部分43的識別凸起73插入到第二表面24的識別用凹槽30中,同時識別凸耳74插入到識別槽32中,從而識別出第一電池組件5適于第一電池裝載器6。當(dāng)?shù)谝浑姵亟M件5被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上時,根據(jù)裝配表面45的識別凸起73能否插入到第二表面24的識別用凹槽30中,第一電池裝載器6檢查第一電池組件5是否適合第一電池裝載器6,這根據(jù)識別用凹槽30和識別凸起73之間的相對位置,也根據(jù)識別凸耳74是否能插入到識別槽32中。
雖然識別用凹槽30和識別凸起73根據(jù)殼體19第二表面24的縱向方向的位置是可以相互識別的,但是他們也能根據(jù)第二表面24的橫向方向的位置來識別。
第一電池組件5和第一電池裝載器6由基本上為相同外形的L形斷面的控制用凹槽28、29和控制用凸起65、66形成,當(dāng)然這些凹槽或凸起被構(gòu)造為基本上為T形斷面的控制用凹槽85或控制用凸起86,如圖14a或14b中所示,或被構(gòu)造為基本上為Y形斷面的控制用凹槽88或控制用凹槽89,如圖15a或15b中所示。
對于上述的第一電池組件5和第一電池裝載器6,相互配合的控制用凹槽28、29和控制用凸起65、66具有相同的外形?;蛘?,控制用凸起被成形為可接合到構(gòu)成基本上為十字形的控制用凹槽91的槽部分中,如圖16a至16d中所示。例如,多個控制用凸起92至94可被設(shè)為接合到控制用凹槽91中,如圖16a至16d中所示。即,具有控制用凹槽91的電池組件可被裝載到兩種電池裝載器上,即在具有控制用凸起92至94的電池裝載器上。
也就是說,也可使用與基本上為T形的控制用凹槽96的部分相接合的控制凸槽,如圖17a至17c中所示??刂朴冒疾?6由通過控制用凸起97、98接合的多個控制用凸起形成,如圖17a至17c中所示。即,具有控制用凹槽96的電池組件被裝載到具有控制用凸起97或98的兩種電池裝載器上。
在上述的第一電池組件5和第一電池裝載器6中,控制用凹槽28、29和控制用凸起65、66相對于第二表面24的橫向方向的基本中心線直線對稱地形成。當(dāng)然,這些凹槽或凸起也可以在第二表面24的橫向中心線的任一側(cè)上形成為基本相同外形。
對于本發(fā)明的電池裝載器,其中第一電池組件5的橫向方向相對于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裝載部分43的裝配表面45傾斜的狀態(tài)能被可靠地控制,能可靠地防止第一電池組件5的第二表面24沿橫向方向相對于裝載部分43的裝配表面45傾斜地被插入。因此,對于本電池裝載器,防止了對第一電池組件5和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連接端子21至23和輸出端子51至53的可能的破壞。
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電池組件和電池裝載器的改進。同時,在電池組件和電池裝載器的改進的如下描述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部分或部件用相同的標(biāo)號來描述并且并不具體說明。
參考圖18,第二電池組件7具有標(biāo)準(zhǔn)充電容量,并具有小于第一電池組件5的厚度。
第二電池組件7包括內(nèi)部容納電池的殼體101、和設(shè)在殼體101第一表面103上的第一至第三輸出端子105至107,第一至第三輸出端子105至107被連接到電池上。殼體101上形成有用于導(dǎo)引插入方向到電池裝載器的導(dǎo)引槽109,如圖18中所示。
在第二電池組件7的殼體101的第一表面103中,形成有用來控制第二表面104沿橫向方向相對于電池裝載器的傾斜狀態(tài)的凹槽111、112,如圖18中所示。
在第二電池組件7的殼體101的第二表面104的中部形成有用來識別用于裝載的電池裝載器是否合適的識別用凹槽113,如圖18中所示。在識別用凹槽113的第二表面形成有基本上為矩形的槽115,槽115配置在殼體101橫向方向的基本為中心線的位置,同時在第二表面104的橫向方向的每一側(cè)上形成有臺階。識別用凹槽113沿第二表面104的橫向方向的寬度為W0。
在第二電池組件7所必要的識別用凹槽113中,從平行于第一表面103的識別用凹槽113的開口邊沿平行于縱向方向凸起而形成識別凸耳116。
在殼體101的第二表面104中,形成有第一導(dǎo)引槽118和第二導(dǎo)引槽119,與第三輸出端子107相鄰并用于導(dǎo)引到電池裝載器的裝載方向,如圖18中所示。在殼體101的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形成有控制用槽120,120,用于控制第二表面104沿橫向方向相對于電池裝載器傾斜,從而槽120,120在第一表面103中開口并且基本平行于第二表面104。
在殼體101的第二表面104中形成有第一鎖定凹槽121和第二鎖定凹槽122,當(dāng)殼體101被裝載時與電池裝載器相接合,如圖18中所示。
第三電池組件9具有低充電容量并且厚度比第二電池組件7薄,作為標(biāo)準(zhǔn)型電池組件,如圖19中所示。
第三電池組件9包括內(nèi)部容納電池的殼體124、和設(shè)在殼體124第一表面126上的第一至第三輸出端子128至130,第一至第三輸出端子128至130被連接到電池。在殼體124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上形成有用來導(dǎo)引相對于電池裝載器的殼體裝載方向的導(dǎo)引槽132。
在第三電池組件9的殼體124的第一表面126中,在對稱于橫向方向的基本為中心線的位置形成有控制用凹槽134、135,當(dāng)裝載殼體到合適的電池裝載器上時,其用來控制第二表面127的橫向方向相對于電池裝載器的傾斜狀態(tài),如圖19中所示。
在第三電池組件9的殼體124的第二表面127的中部形成有用來識別電池裝載器是否適合殼體124的識別用凹槽137,如圖19中所示。在識別用凹槽137的第二表面中形成有基本上為矩形的識別槽138,槽138配置在殼體124橫向方向的基本為中心線的位置。在第二表面127的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上形成有臺階。識別用凹槽137沿平行于第二表面127的橫向方向的寬度為W0。
在第三電池組件9所必要的識別用凹槽137中,形成沿平行于殼體124的縱向方向在與第一表面126平行的開口邊上凸起的識別凸耳139。在識別凸耳139的縱向方向的末端形成有識別用凹槽140。
在殼體124形成有第一導(dǎo)引槽142和第二導(dǎo)引槽143,與第三輸出端子130相鄰,用于導(dǎo)引到電池裝載器的裝載方向。在殼體124的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形成有控制用槽144,144,用于控制第二表面127橫向方向相對于電池裝載器的傾斜,從而控制用槽144,144在第一表面126上開口并且基本平行于第二表面127。
在殼體124的第二表面127中同樣形成有第一鎖定凹槽146和第二鎖定凹槽147,當(dāng)殼體被裝載時與電池裝載器相接合,如圖19中所示。
現(xiàn)在,參考附圖來說明用于連接到另一個外部電源的電池板,如家用的交流電源。參考圖20和21,電池板11基本上為矩形并且包括用來連接到各種外部電源的連接端子部分148、形成有連接端子部分148的殼體149和連接到連接端子部分148上的第一至第三輸出端子153至155。
連接端子部分148包括用來連接到交流適配器(未示)的導(dǎo)線。在殼體149的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形成有導(dǎo)引槽157,當(dāng)殼體被裝載到電池裝載器上時導(dǎo)引槽157用于導(dǎo)引殼體,如圖20和21中所示。
在電池板11的殼體149的第一表面150中,在對稱于橫向方向的基本為中心線的位置形成有控制用凹槽160、161,如圖21中所示。當(dāng)裝載殼體到合適的電池裝載器上時,控制用凹槽160、161用來控制第二表面151的橫向方向相對于電池裝載器的傾斜狀態(tài)。
在電池板11的殼體149的第二表面151的中部形成有用來識別殼體是否適合用于裝載的電池裝載器的識別用凹槽163。在識別用凹槽163的第二表面中形成有基本上為矩形的識別槽165,槽165配置在殼體149橫向方向的基本為中心線的位置。在第二表面151的橫向方向的側(cè)邊上形成有臺階。識別用凹槽163沿平行于第二表面151的橫向方向的寬度為W0,小于上述電池組件5、7、9的每個識別用凹槽30、113、137的寬度W0。
在殼體149的第二表面151中形成有第一導(dǎo)引槽167和第二導(dǎo)引槽168,與第三輸出端子155相鄰,當(dāng)殼體被裝載到電池裝載器上時用于導(dǎo)引殼體,如圖21中所示。第一導(dǎo)引槽167是平面并且與識別用凹槽163中的臺階鄰接,其與上述電池組件5、7、9的導(dǎo)引槽30、113、137的外形不同,在殼體149的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形成有控制用槽169,控制用槽169用于控制第二表面151橫向方向相對于電池裝載器的傾斜,從而控制用槽在第一表面150上開口并且基本平行于第二表面151。
在殼體149的第二表面151中形成有第一鎖定凹槽171和第二鎖定凹槽172,當(dāng)殼體被裝載時與電池裝載器相接合,如圖21中所示。
如上述結(jié)構(gòu)的電池板11被裝載到合適的電池裝載器上,并且通過交流適配器被連接到外部電源或大容量電池,從而電功率從外部電源直接提供到該設(shè)備的主體部分。
第四電池組件12構(gòu)造為基本和第一電池組件5相似,以及具有小于第一電池組件5的縱向尺寸的殼體175的第二表面177。參考圖22和23,第四電池組件12的第一表面?zhèn)染哂行∮趫D4和5所示的第一電池組件5的縱向長度,如圖4中示出的虛線所指。
第四電池組件12具有內(nèi)部容納電池的殼體175、和設(shè)在殼體175第一表面176上的第一至第三輸出端子181至183,第一至第三輸出端子181至183被連接到電池。在殼體175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上形成有導(dǎo)引槽185,當(dāng)殼體被裝載到電池裝載器上時,導(dǎo)引槽185用來導(dǎo)引殼體175,如圖22和23中所示。
在第四電池組件12的殼體175的第一表面176中形成有控制用凹槽187、188,當(dāng)裝載殼體到合適的電池裝載器上時,其用來控制第二表面177的橫向方向相對于電池裝載器的傾斜狀態(tài)??刂朴冒疾?87、188基本上分別為T形斷面和L形斷面。
在第四電池組件12的殼體175的第二表面177的中部形成有用來識別用于裝載的電池裝載器是否適合殼體175的識別用凹槽190,如圖23中所示。在識別用凹槽190的第二表面中形成有基本上為矩形的識別用凹槽191,槽191配置在殼體175橫向方向的基本為中心線的位置。在第二表面的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上形成有臺階。識別用凹槽190沿平行于第二表面177的橫向方向的寬度為W0。
鄰近于殼體175的第二表面177上的第三輸出端子183,形成有第一導(dǎo)引槽193和第二導(dǎo)引槽194,當(dāng)殼體被裝載到電池裝載器上時,第一導(dǎo)引槽193和第二導(dǎo)引槽194用于導(dǎo)引殼體。在殼體175的第二表面177中形成有鄰近第一導(dǎo)引槽193用于識別第一電池組件5的識別槽195。在殼體175的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形成有控制用槽196,196,用于控制第二表面177橫向方向相對于電池裝載器的傾斜,從而控制用槽196,196在第一表面176上開口并且基本平行于第二表面177延伸。
在殼體175的第二表面177中同樣形成有第一鎖定凹槽197和第二鎖定凹槽198,當(dāng)殼體被裝載到電池裝載器時,第一鎖定凹槽197和第二鎖定凹槽198與電池裝載器接合,如圖23中所示。第二鎖定凹槽198形成為在殼體175后面開口。
現(xiàn)在,參考附圖來說明其上能裝載上述第一至第四電池組件5、7、9和12的第二電池裝載器8。
參考圖24,第二電池裝載器8包括裝載部分201和端子部分202,裝載部分201具有其上裝配電池組件5、7、9和12的裝配表面204,端子部分202被連接到電池組件5、7、9和12的輸出端子21、22、23、105、106、107、128、129、130、181、182和183上。
在裝載部分201的裝配表面204的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上形成有導(dǎo)引凸起207,導(dǎo)引凸起207與裝配表面204鄰近并且與電池組件5、7、9和12的導(dǎo)引槽26、109、132和185相接合,如圖23所示。
端子部分202設(shè)在面對電池組件5、7、9和12的第一表面20、103、126和176的電池裝載器的鄰接表面205上,裝載于其上,如圖24中所示。端子部分202形成有第一、第二和第三連接端子211、212和213,第一、第二和第三連接端子211、212和213被連接到電池組件5、7、9和12的輸出端子21至23、105至107、128至130和181至183上。在端子部分202上,用于保護連接端子211至213的覆蓋部件215被裝配為相對于裝載部分201可以轉(zhuǎn)動,如圖24中所示。
第二電池裝載器8的裝載部分201形成有相對于裝配表面204的橫向方向的基本中心線直線對稱的一對控制用凸起217、218,如圖24中所示。這些控制用凸起217、218跨越鄰接表面205和裝配表面204從而與電池組件5、7、9和12的控制用凹槽28、29、111、112、134、135、187和188接合。這些控制用凸起217、218在垂直于裝配表面204的方向比連接端子211至213的外緣部分高從而防止對這些連接端子211至213的可能的破壞。
第二電池裝載器8的裝載部分201形成有適于導(dǎo)引電池組件5、7、9和12的第一導(dǎo)引凸起220。第一導(dǎo)引凸起220跨越鄰接表面205和裝配表面204,并且鄰近于第三連接端子213以平行于裝配表面204的縱向方向延伸。在第一導(dǎo)引凸起220上形成有一個臺階,沿垂直于裝配表面204的方向凸起并與鄰接表面205相連。該臺階在垂直于裝配表面204的方向比控制用凸起217、218稍高從而防止對這些連接端子211至213的可能的破壞。
第二電池裝載器8的裝載部分201形成有第二導(dǎo)引凸起222,第二導(dǎo)引凸起222跨越裝配表面204和鄰接表面205以導(dǎo)引電池組件5、7、9和12的裝載方向,如圖24中所示。第二電池裝載器8的裝載部分201同樣形成在其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上并且形成有接合在電池組件5、7、9和12的控制用槽37、120、132和196中的控制爪224、224??刂谱?24、224平行于裝配表面204,并平行于裝配表面204的縱向方向。在第二電池裝載器8的裝載部分201的裝配表面204的中部,整體形成有接合在電池組件5、7、9和12的識別用凹槽30、113、137、190中的識別凸起226。
識別凸起226在平行于裝配表面204的寬度方向的寬度為W3,大于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識別凸起73的寬度W1,如圖24中所示。識別凸起226稍小于電池組件5、7、9和12的識別用凹槽30、113、137、190的寬度W0,從而識別凸起226能插入識別用凹槽30、113、137、190中。識別凸起226形成在沿垂直于鄰接表面205的方向距離為L2的位置,L2大于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識別凸起73的距離L1,如圖24中所示。
第二電池裝載器8的裝載部分201形成有用于固定被裝載電池組件5、7、9和12的鎖定機構(gòu)228。鎖定機構(gòu)228包括具有與電池組件5、7、9和12的鎖定孔38、121、146、197接合的鎖定爪232的鎖定件230和用于操縱該鎖定件230的操作桿231。鎖定爪232可通過形成在裝配表面204中的開口234活動。
如果第一至第四電池組件5、7、9和12被裝載到上述第二電池裝載器8上,而識別凸起226通過識別用凹槽30、113、137、190,那么電池組件被證實是合適的并被裝載。如果電池板11被證實是合適地裝載到第二電池裝載器8上,那么第一導(dǎo)引凸起的臺階壓住電池板11的第一導(dǎo)引槽167的平面,從而使得電池板11不可能插入。同時由于電池板11的識別用凹槽163的寬度W2小于識別凸起226的寬度W3,所以識別凸起226不能插入識別用凹槽163,從而電池板11被證實是不適合的,使電池板11不可能插入。因此,只有電池板11被證實是不可裝載到第二電池裝載器8上的。
現(xiàn)在參考附圖來說明其上裝載電池組件5、7、9和12和電池板11的第三裝載器。
參考圖25,第三電池裝載器10包括裝載部分238和端子部分239,裝載部分238具有其上裝配電池組件5、7、9和12的裝配表面241和電池板11,端子部分239被連接到電池組件5、7、9和12和輸出端子21至23、105至107、128至130、181至183和153至155上。
在裝載部分239的裝配表面241的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上形成有導(dǎo)引凸起244,導(dǎo)引凸起244與裝配表面241鄰近并且接合在電池組件5、7、9和12的導(dǎo)引槽26、109、132、185和157和電池板11中,如圖25所示。
端子部分239設(shè)在面對電池組件5、7、9、12的第一表面20、103、126和176的鄰接表面242和電池板11上,端子部分239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連接端子246至248,第一、第二和第三連接端子246至248被連接到電池組件5、7、9和12的輸出端子21至23、105至107、128至130、181至183和153至155和電池板11上,如圖25中所示。在端子部分239中,用于保護連接端子246至248的覆蓋部件250被裝配為相對于裝載部分239可以轉(zhuǎn)動,如圖25中所示。
第三電池裝載器10的裝載部分238形成有相對于裝配表面241的橫向方向的基本中心線直線對稱的一對控制用凸起252、253,如圖25中所示。這些控制用凸起252、253跨越鄰接表面242和裝配表面241從而接合在電池組件5、7、9和12的控制用凹槽28、29、111、112、134、135、187、188、160、161和電池板11中。這些控制用凸起252、253在垂直于裝配表面241的方向比連接端子246至248的外緣部分稍高從而防止對這些連接端子246至248的破壞。
第三電池裝載器10的裝載部分238形成有第一導(dǎo)引凸起255,第一導(dǎo)引凸起255跨越裝配表面241和鄰接表面242,鄰近于第三連接端子248,用于導(dǎo)引電池組件5、7、9和12和電池板11的裝載。
第三電池裝載器10的裝載部分239形成有第二導(dǎo)引凸起256,第二導(dǎo)引凸起256跨越裝配表面241和鄰接表面242沿平行于裝配表面241的縱向方向延伸,如圖25中所示。第二導(dǎo)引凸起256適于導(dǎo)引電池組件5、7、9和12和電池板11的裝載方向。在第三電池裝載器10的裝載部分239的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上整體形成有接合在電池組件5、7、9和12和電池板11中的控制用槽37、120、132、196和169中的控制爪256、257??刂谱?57、257平行于裝配表面241,并平行于裝配表面241的縱向方向。并且,在第三電池裝載器10的裝載部分239的裝配表面241的中部沒有接合在電池組件5、7、9和12和電池板11的識別用凹槽30、113、137、190和163中的識別凸起。因此,電池組件5、7、9、12和電池板11能被裝配到第三電池裝載器10的裝配表面241上。
第三電池裝載器10的裝載部分239形成有用于固定被裝載電池組件5、7、9和12和電池板11的鎖定機構(gòu)260。鎖定機構(gòu)260包括具有接合在形成于電池組件5、7、9和12和電池板11中的鎖定孔38、121、146、197和171中的鎖定爪264的鎖定件262和用于致使該鎖定件262移動的操作桿263。鎖定爪264可活動地通過形成在裝配表面241中的開口265。
上述第三電池裝載器10并沒有形成插入到識別用凹槽30、113、137、190、163中的識別凸起,從而當(dāng)電池組件5、7、9和12和電池板11被裝載時,其被合適地裝載。而且,由于沒有臺階形成在第三電池裝載器10的第一導(dǎo)引凸起255上,所以被插入到電池板11的第一導(dǎo)引槽167中使電池板11被合適地裝載。
參考附圖來說明其上僅裝載上述第四電池組件12的第四電池裝載器。
第四電池裝載器13包括裝載部分268和端子部分269,裝載部分268具有其上裝配第四電池組件12的裝配表面271,端子部分269被連接到第四電池組件12的相應(yīng)輸出端子181至183上。
裝載部分268形成有鄰近于裝配表面271的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的導(dǎo)引凸起275,并接合在第四電池組件12的相應(yīng)導(dǎo)引槽185中,如圖26中所示。
端子部分269設(shè)在面對第四電池組件12的第一表面176的鄰接表面272上,并裝載在其上,以及端子部分269包括第一至第三連接端子277至279,第一至第三連接端子277至279被連接到第四電池組件12的輸出端子181至183上,如圖26中所示。用于保護連接端子277至279的覆蓋部件282被可轉(zhuǎn)動地裝配在用于相對于裝載部分268轉(zhuǎn)動的端子部分269上,如圖26中所示。
第四電池裝載器13的裝載部分268形成有一對控制用凸起285、286,其跨越鄰接表面272和裝配表面271從而與第四電池組件12的控制用凹槽187、188接合,如圖26所示。這些控制用凸起285、286在垂直于裝配表面271的方向比連接端子277至279的外緣部分高,從而防止對這些連接端子277至279的破壞。
第四電池裝載器13的裝載部分268形成有跨越鄰接表面272和裝配表面271的第一導(dǎo)引凸起288,并且鄰近于第三連接端子279以導(dǎo)引第四電池組件12沿平行于裝配表面271的縱向方向裝載。第一導(dǎo)引凸起288形成有一個臺階,沿垂直于裝配表面271的方向延伸并與鄰接表面272相連。該臺階比控制用凸起285、286稍高從而防止對這些連接端子277至279的可能的破壞。
在第四電池裝載器13的裝載部分268的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上,整體形成有接合在第四電池組件12的控制用槽196、196中的控制爪290、290??刂谱?90、290平行于裝配表面271,并平行于裝配表面271的縱向方向。在裝配表面271的中部,第四電池裝載器13的裝載部分268形成有接合在第四電池組件12的識別用凹槽190中的識別凸起291。
識別凸起291的寬度為W3,大于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識別凸起73的寬度W1,如圖26中所示。識別凸起291形成在距離為L2的位置,L2大于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識別凸起73的距離L1,如圖26中所示。
第四電池裝載器13的裝載部分268形成有用于固定被裝載的第四電池組件12的鎖定機構(gòu)293。鎖定機構(gòu)293包括具有接合在第四電池組件12的鎖定孔197中的鎖定爪298的鎖定件293,和用于使得該鎖定件293活動的操作桿295。鎖定爪298可活動地通過形成在裝配表面271中的開口299。
如果第四電池組件12被裝載到上述第四電池裝載器13上,而識別凸起291插入到識別用凹槽190中,從而僅第四電池組件12被證實是合適的并被裝載。
如果第一至第三電池組件5、7和9以及電池板11證實是不合適的并被錯誤地裝載,控制用凸起286壓住殼體19、10、124、149的第一表面20、103、126、150,從而電池組件5、7和9以及電池板11不能插入,由此第一至第三電池組件5、7和9以及電池板11被證實是不合適的并不能被裝載。
最后,第一電池裝載器6只允許裝載第一電池組件5和電池板11,而第二至第四電池組件7、9、12被證實是不合適的。如果第一電池組件5和電池板11被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上,那么識別凸起73和識別凸耳74被插入識別用凹槽30、163中,從而第一電池組件5和電池板11被證實是合適的并被裝載。
如果被證實是不合適的第二電池組件7被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上,識別凸起73的識別凸耳74與識別用凹槽113的識別凸起116鄰接從而說明其不能被插入。因此,第二電池組件7被證實是不合適的并不能被裝載。如果被證實是不合適的第三電池組件9被裝載到第一電池裝載器6上,識別凸起73的識別凸耳74,鄰接在識別用凹槽137的識別凸起137上從而說明其不能被插入,這樣,第三電池組件9被證實是不合適的并不能被裝載。
電池組件5、7、9和12以及電池板11被構(gòu)造為被裝載到設(shè)在攝象機1上的各種電池裝載器上。或者,電池組件5、7、9和12以及電池板11可被裝載到裝配在攝象機1上的照明裝置上,現(xiàn)在參考附圖來說明其上裝有電池組件5、7、9和12以及電池板11的照明裝置。
參考圖27和28,第一照明裝置15包括用于照明物體的照明單元301、用于轉(zhuǎn)換照明單元301操作狀態(tài)的轉(zhuǎn)換開關(guān)302、其上裝載第一和第二電池組件5、7的裝載單元303和連接電池組件5和7的輸出端子21至23和105至107的端子單元304。
裝載單元303形成有與電池組件5、7的導(dǎo)引槽26、109接合的導(dǎo)引凸起309,如圖28中所示。導(dǎo)引凸起309設(shè)在裝配表面306的橫向方向鄰近裝配表面306的兩個側(cè)面上。
端子單元304設(shè)在面對被裝載的電池組件5、7的第一表面20、103的鄰接表面307上,并包括連接到電池組件5、7的輸出端子上的第一至第三連接端子311至313。如圖28中所示。用于保護連接端子311至313的覆蓋部件315被裝配為相對于裝載單元303可以轉(zhuǎn)動,如圖28中所示。
第一照明裝置15的裝載單元303沒有相對于裝配表面306的橫向方向的基本中心線直線對稱的一對控制用凸起316、317,如圖28中所示。這些控制用凸起316、317形成為具有跨越鄰接表面307和裝配表面306的裝載單元303,從而與電池組件5、7的控制用凹槽28、29、111、112接合。這些控制用凸起316、317在垂直于裝配表面306的方向比連接端子311至313的外緣部分高,從而防止對這些連接端子311至313的破壞。
第一照明裝置15的裝載單元303形成有用于沿平行于裝配表面306的縱向方向?qū)б姵亟M件5、7裝載的第一導(dǎo)引凸起319。第一導(dǎo)引凸起319跨越鄰接表面306和裝配表面307,并且鄰近于第三連接端子313。在第一導(dǎo)引凸起319上形成有一個臺階,臺階沿垂直于裝配表面306的方向凸起并與鄰接表面307相連。該臺階在垂直于裝配表面306的方向比控制用凸起316、317稍高從而防止對這些連接端子311至313的破壞。
第一照明裝置15的裝載單元303形成有沿裝配表面306的縱向方向的第二導(dǎo)引凸起321,如圖28中所示。第二導(dǎo)引凸起321跨越裝配表面306和鄰接表面307,用來導(dǎo)引電池組件5、7的裝載,如圖28中所示。第一照明裝置15的裝載單元303在其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上形成有控制爪323、323,用于接合電池組件5、7的控制用槽37、120??刂谱?23、323平行于裝配表面306和裝配表面306的縱向方向。在第一照明裝置15的裝載單元303的裝配表面306的中部,整體形成有接合在電池組件5、7的識別用凹槽30、113中的識別凸起325。識別凸起325的末端形成有識別凸起326。
識別凸起325的寬度為W3,大于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識別凸起73的寬度W1,如圖28中所示。識別凸起325形成在距離為L2的位置,L2在垂直于鄰接表面307的方向上大于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識別凸起73的距離L1,如圖28中所示。
第一照明裝置15的裝載單元303形成有用于固定被裝載的電池組件5、7的鎖定機構(gòu)328。鎖定機構(gòu)328包括具有接合在電池組件5、7的第一鎖定孔38中的鎖定爪332的鎖定件330,和用于使該鎖定件330活動的操作桿331。鎖定爪332可活動地通過形成在裝配表面306中的開口333。
如果第一、第二或第四電池組件5、7、12被裝載到第一照明裝置15的裝載單元303上,識別凸起325插入到識別用凹槽30、113、190中,從而第一、第二和第四電池組件被證實是合適的并被裝載。
如果第三電池組件9證實是不合適的并被錯誤地裝載在第一照明裝置15的裝載單元303上,控制用凸起325的識別凸起326壓住識別用凹槽137中識別凸起139的識別用凹槽140,并說明該電池組件不能被插入。因此,第三電池組件9被證實是不合適的并不能被裝載。
如果被證實是不合適的電池板11被錯誤地裝載到第一照明裝置15的裝載單元303上,那么在第一導(dǎo)引凸起319上的臺階與電池板11的第一導(dǎo)引槽167的平面相連接,從而說明其不能被插入。而且,由于電池板11的識別用凹槽163的寬度W2小于識別凸起325的寬度W3,所以識別凸起325不能插入到識別用凹槽163中。從而電池板11被證實是不合適的并不能被裝載。
因此,第一照明裝置15的裝載單元303被構(gòu)造為其上能裝載大容量型第一電池組件5和標(biāo)準(zhǔn)型第二和第四電池組件7、12。由于第一照明裝置15的照明單元301消耗大量電功率,所以具有低充電容量的第三電池組件9和電池板11被證實是不合適的。
參考附圖,下面來說明具有比上述第一照明裝置15的照明量更大的第二照明裝置17。
第二照明裝置17包括用于照明物體的照明單元336、用于轉(zhuǎn)換照明單元336操作狀態(tài)的轉(zhuǎn)換開關(guān)337、其上可移開地裝載第一電池組件5的裝載部分338和連接第一電池組件5的輸出端子21至23的端子單元339,如圖28和30所示。
在裝配表面341的橫向方向的兩個側(cè)邊上形成頭接合在第一電池組件5中的導(dǎo)引槽26中的導(dǎo)引凸起344并與裝配表面341鄰接,如圖30中所示。
裝載部分338的裝配表面的兩個側(cè)邊上形成導(dǎo)引凸起344并與裝配表面341鄰接,用于接合在第一電池組件5的導(dǎo)引槽26中,如圖30中所示。
端子單元339設(shè)在面對被裝載的第一電池組件5第一表面20的鄰接表面342上,并包括第一至第三連接端子346至348,它們被連接到第一電池組件5的輸出端子21至23上,如圖30中所示。端子單元339也形成有用于保護連接端子346至348的覆蓋部件350,從而覆蓋部件350被裝配為相對于裝載部分338可以轉(zhuǎn)動,如圖30中所示。
第二照明裝置17的裝載部分338形成有相對于裝配表面341的橫向方向的基本中心線直線對稱的一對控制用凸起352、353。這些控制用凸起352、353跨越鄰接表面342和裝配表面341,從而接合在第一電池組件5的控制用凹槽28、29中,如圖30中所示。這些控制用凸起352、353在垂直于裝配表面341的方向比連接端子346至348的外緣部分高從而防止對這些連接端子346至348的可能的破壞。
第二照明裝置17的裝載部分338形成有用于沿平行于裝配表面341的方向?qū)б谝浑姵亟M件5的裝載的第一導(dǎo)引凸起355。第一導(dǎo)引凸起355跨越鄰接表面342和裝配表面341,并且鄰近于第三連接端子348。該第一導(dǎo)引凸起335形成有一個臺階,臺階沿垂直于裝配表面341的方向凸起并與鄰接表面342相連。該臺階在垂直于裝配表面341的方向比控制用凸起352、353稍高從而防止對這些連接端子346至348的可能的破壞。
第二照明裝置17的裝載部分338形成有第二導(dǎo)引凸起357,用于沿平行于裝配表面341的縱向方向延伸。第二導(dǎo)引凸起357跨越裝配表面341和鄰接表面342,以導(dǎo)引第一電池組件5的裝載。在第二照明裝置17的裝載部分338的第三、第四表面上突出地形成有接合在第一電池組件5的控制用槽37中的控制爪358、358??刂谱?58、358平行于裝配表面341和第一電池組件5的縱向方向。在第二照明裝置17的裝載部分338的裝配表面341的中部,整體形成有接合在第一電池組件5的識別用凹槽30中的識別凸起360。識別凸起360的末端形成有識別凸起361。
識別凸起360的寬度為W3,大于第一電池裝載器6的識別凸起73的寬度W1,如圖30中所示。識別凸起360沿垂直于鄰接表面342的方向形成在距離為L1的位置,L1小于第一照明裝置15的識別凸起325的距離L2。
第二照明裝置17的裝載部分338形成有用于固定被裝載的第一電池組件5的鎖定機構(gòu)363。鎖定機構(gòu)363包括具有接合在第一電池組件5的第一鎖定孔30中的鎖定爪366的鎖定件364,和用于使該鎖定件364活動的操作桿365。鎖定爪366可活動地通過形成在裝配表面341中的開口368。
如果第一或第二電池組件5或12被裝載到上述第二照明裝置17的裝載部分338上,那么識別凸起360插入到識別用凹槽30、190中,從而說明第一和第二電池組件5、12適于裝載部分338以允許第一電池組件5或12被裝載到位。
如果證實是不合適的第二電池組件7被裝載到第二照明裝置17的裝載部分338上,那么識別凸起360的識別凸起361壓住識別用凹槽113的識別凸起116從而不能插入。因此,第二電池組件7被證實是不合適的并不能被裝載。另一方面,如果證實是不合適的第三電池組件9被裝載到第二照明裝置17上,那么識別凸起360的識別凸起361壓住識別用凹槽137的識別凸起139從而不能插入。因此,第三電池組件9被證實是不合適的并不能被裝載。同樣,如果證實是不合適的電池板11被裝載到第二照明裝置17的裝載部分338上,那么第一導(dǎo)引凸起355上的臺階壓住第一導(dǎo)引槽167的平面從而不能插入。并且,由于電池板11的識別用凹槽163的寬度W2小于識別凸起360的寬度W3,所以識別凸起360不能插入到識別用凹槽163中。這樣,電池板11被證實是不合適的并不能被裝載。因此,大容量型的第一和第四電池組件5、12能被裝載到第二照明裝置17的裝載部分338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電池裝載機構(gòu),電池組件5、7、9和11的識別用凹槽30、113、137和190、識別用凹槽30、113、137和190中的識別槽32、115、138和191、識別凸起116和139、識別用凹槽140、識別凸起73、226、291、325和360以及這些識別凸起73、226、291、325、360的識別凸起74、326和321用于識別,從而可以使用符合多個規(guī)格的各種形狀。由于僅僅適度地改進識別用凹槽和識別凸起的形狀就足以滿足此電池裝載機構(gòu),所以不必生產(chǎn)用于具有不同規(guī)格的不同電池組件中的新金屬模件從而可能減少金屬模件的生產(chǎn)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本發(fā)明的電池組件包括具有可充電的蓄電池的電池,但是這只是為了說明,因為電池組件也可被構(gòu)造為可交換地固定干電池。并且,雖然本發(fā)明的電池裝載器被構(gòu)造為被裝載到攝象機或照明裝置中,但是其也可裝配在如用于為電池組件充電的充電裝置這樣的電子設(shè)備中。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電池組件,包括電池;內(nèi)部容納所述電池的殼體,所述殼體具有相互成直角設(shè)置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在縱向延伸;配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用于輸出所述電池功率的第一和第二輸出端子,所述第一和第二輸出端子設(shè)置成接近由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確定的邊緣;配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用于輸出所述電池信息信號的第三輸出端子,所述第三輸出端子設(shè)置成所述第一表面的橫向中間部分;至少一個形成在所述第三表面上的控制用槽,所述控制用槽接近所述輸出端子,所述控制用槽具有在所述第一表面中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開口。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電池組件、電池裝載器及具有電池裝載機構(gòu)的電子設(shè)備。電池組件包括電池;容納所述電池的殼體,所述殼體具有相互成直角設(shè)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從而在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交界處限定一條邊緣,以及與第一和第二表面垂直的彼此相對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第四表面在縱向延伸;用于輸出所述電池功率的兩個輸出端子;至少一個布置在殼體的所述第三、第四表面上的導(dǎo)引槽;多個基本上布置在所述第二表面縱向中心線上的凹槽;多個形成在所述邊緣處的接合凹槽;和至少一個形成在所述第三表面上的控制用槽。
文檔編號H01M10/00GK1881657SQ200610100659
公開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0年2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9年2月17日
發(fā)明者竹下俊夫, 半澤誠規(guī) 申請人:索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