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關于位置輸入裝置、以及帶位置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幾年,平板型筆記本個人計算機、便攜式信息終端等電子設備中,以提高操作性以及可用性為目的,進行了觸摸面板的搭載。觸摸面板能夠例如,通過手指或者觸摸筆觸摸,可以輸入顯示面板的顯示面的面內(nèi)的位置信息。由此,可以進行讓使用者直接接觸顯示面板上顯示的圖像的直觀的操作。作為這樣的觸摸面板的一例,已知后述的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內(nèi)容。
該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以下構成,觸摸面板控制器包括:驅(qū)動部,其相對于驅(qū)動線dl1~dl4和傳感線sl3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c31~c34、驅(qū)動線dl1~dl4和傳感線sl4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c41~c44,基于編碼序列,驅(qū)動驅(qū)動線dl1~dl4,從靜電電容c31~c34輸出第一線性和輸出,以及從靜電電容c41~c44輸出第二線性和輸出;差動放大器,其放大第一線性和輸出與第二線性和輸出之差分;飽和防止控制部,其校正靜電電容c31~c34和靜電電容c41~c44的電容值的線依賴性。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13-3603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然而,具有多個傳感線中位于最端部的傳感線的靜電電容小于位置中央側的傳感線的靜電電容的傾向。由此,位于最端部的傳感線和與其相鄰的傳感線之間的靜電電容之差,與中央側中相互相鄰的傳感線之間的靜電電容之差相比,相對變大。在此,若如上所述的專利文獻1所記載,通過獲取相鄰的傳感線的靜電電容之差分而進行位置檢測,則獲取位于最端部的傳感線和與其相鄰的傳感線之間的靜電電容之差分時,發(fā)生大的噪聲,有可能位置檢測靈敏度局部降低。
發(fā)明的概要
本發(fā)明為基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檢測位置靈敏度局部地降低。
用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的第一位置輸入裝置,包括:多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其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著與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并排配置;多個第二位置檢測電極,其以相對于多個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俯視時分別重疊的方式,沿著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并排配置,與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多個浮置電極,其以相對于多個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俯視時分別相鄰的方式配置,并且以相對于多個所述第二位置檢測電極俯視時重疊的方式配置,在與相鄰的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和在與重疊的所述第二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寬度寬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其包含于多個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并且其的寬度寬于中央側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的寬度。
這樣,除了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和與其重疊的第二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之外,浮置電極和與其相鄰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和浮置電極和與其重疊的第二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由此,位置檢測靈敏度(s/n比)變?yōu)楦?。然而,若沿著第二方向并排的多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中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與位于中央側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相比,則相鄰的浮置電極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往往相對變小,具有其電容值的差變大的傾向,由此位置檢測時產(chǎn)生大噪聲,可能導致位置檢測靈敏度局部地降低。這方面,包含于多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被設為,與中央側的相比寬度寬的寬度寬第一位置檢測電極,由此相鄰的浮置電極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變大,緩和中央側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產(chǎn)生而獲得的電容值的差。因此,位置檢測時,寬度寬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很難受到噪聲,很難發(fā)生位置檢測靈敏度在端側局部地降低的情況。
本發(fā)明的第二位置輸入裝置,包括:多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其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著與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并排配置;多個第二位置檢測電極,其以相對于多個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俯視時分別重疊的方式,沿著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并排配置,與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多個浮置電極,其以相對于多個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俯視時分別相鄰的方式配置,并且以相對于多個所述第二位置檢測電極俯視時重疊的方式配置,在與相鄰的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和在與重疊的所述第二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分支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其為包含于多個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分支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相互連接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著所述第二方向并排配置的多個分支電極而構成;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其以夾持于多個所述分支電極之間的方式配置,與多個所述分支電極之間形成靜電電容。
這樣,除了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和重疊于第一位置檢測電極的第二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形成靜電電容之外,浮置電極和與浮置電極相鄰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和浮置電極和與浮置電極重疊的第二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由此位置檢測靈敏度(s/n比)變更高。然而,沿著第二方向并排的多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中,在第二方向位于最端部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與位于中央側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相比,與相鄰的浮置電極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往往相對變小,其電容值具有變大的傾向,由此位置檢測時產(chǎn)生大噪聲可能導致位置檢測靈敏度局部地降低。這方面,包含于多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被設為,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并且由沿著第二方向并排配置的多個分支電極相互連接而構成的分支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多個分支電極設為,與夾持于其之間的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分支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的靜電電容變大,緩和與中央側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產(chǎn)生而獲得的電容值的差。因此,位置檢測時分支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很難受到噪聲的影響,很難發(fā)生位置檢測靈敏度在端側中局部降低的情況。
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二位置輸入裝置,優(yōu)選如下構成。
(1)分支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構成為,使多個分支電極的寬度的合計相等于多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中的中央側的寬度。這樣,可以使得分支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和中央側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在該觸摸面板圖案tpp中所占用面積相等。即,多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的專有面積維持以前相等面積,并且通過連接多個分支電極而構成分支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抑制位置檢測靈敏度局部地降低。
本發(fā)明的第三位置輸入裝置,包括:多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其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著與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并排配置;多個第二位置檢測電極,其以相對于多個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俯視時分別重疊的方式,沿著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并排配置,與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多個第一浮置電極,其以相對于多個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俯視時分別相鄰的方式配置,并且以相對于多個所述第二位置檢測電極俯視時重疊的方式配置,與相鄰的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和重疊的所述第二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第二浮置電極,其以相對于所述第一浮置電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更相鄰于端部側的方式配置,并且以與所述第二位置檢測電極非重疊的方式配置,與位于最端部的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形成靜電電容,所述第一浮置電極相對于多個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中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鄰于端部側。
這樣,除了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和與其重疊的第二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之外,第一浮置電極和與其相鄰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和第一浮置電極和與其重疊的第二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由此,位置檢測靈敏度(s/n比)變更高。然而,若沿著第二方向并排的多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中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與位于中央側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相比,則相鄰的第一浮置電極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往往相對變小,由此位置檢測時產(chǎn)生大噪聲可能導致位置檢測靈敏度局部地降低。這方面,相對于多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和相對于第二方向上相鄰于端部側的第一浮置電極,第二方向上更相鄰于端部側的方式配置,并且以與第二位置檢測電極的非重疊的方式配置的第二浮置電極,第二浮置電極與位于最端部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的靜電電容變大,緩和與中央側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產(chǎn)生而獲得的電容值的差。因此,位置檢測時位于最端部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很難受到噪聲的影響,很難發(fā)生位置檢測靈敏度在端側中局部降低的情況。
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三位置輸入裝置,優(yōu)選如下構成。
(1)所述第一浮置電極由為了與多個所述第二位置檢測電極分別重疊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割的多個分割第一浮置電極構成,對此,所述第二浮置電極以為了與所述分割第一浮置電極相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變長而延伸的方式設置。這樣,檢測位置時,多個所述第二位置檢測電極中某一個所述第二位置檢測電極,和構成所述第一浮置電極的所述分割第一浮置電極中與所述第二位置檢測電極重疊的所述分割第一浮置電極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很難受到相對于所述第二位置檢測電極相鄰的其他所述第二位置檢測電極的電位的影響。對此,第二浮置電極配置成與所述第二位置檢測電極非重疊,由此很難受到多個第二位置檢測電極的電位的影響。因此,可以將第二浮置電極以為了與所述分割第一浮置電極相比在第一方向上變長而延伸的方式設置,由此與相鄰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變大。
(2)所述第二浮置電極由與所述第一浮置電極相同的透明電極膜構成。這樣,可以降低設置第一浮置電極以及第二浮置電極所需要的成本。
(3)所述第三位置輸入裝置包括絕緣層,所述第一浮置電極的形成層和所述第二浮置電極的形成層相互不同,所述絕緣層以介于這些之間的方式配置。這樣,通過絕緣層,絕緣第一浮置電極和第二浮置電極的可靠性高。
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一位置輸入裝置、第二位置輸入裝置、或者第三位置輸入裝置的實施方式,優(yōu)選如下構成。
(1)多個所述浮置電極或是多個所述第一浮置電極上含有,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并且其寬度窄于中央側的窄寬度浮置電極或者窄寬度第一浮置電極。多個浮置電極或是多個第一浮置電極中,中央側存在相鄰的兩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由此,這些兩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形成靜電電容。一方面,多個浮置電極或是多個第一浮置電極中,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只有相鄰的一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與該一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因此,多個所述浮置電極或是多個所述第一浮置電極中,將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第一浮置電極設為,與中央側的第一浮置電極相比寬度窄的窄寬度浮置電極或者窄寬度第一浮置電極,因此多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分別負責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檢測范圍均等化。如上所述,若多個所述浮置電極或是多個所述第一浮置電極含有窄寬度浮置電極或者窄寬度第一浮置電極,則可能導致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的靜電電容變小,通過采用所述的構成,可以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第一位置檢測電極的靜電電容變大,從而很難發(fā)生位置檢測靈敏度在端側中局部降低的情況。
接著,為了解決所述問題的方案,本發(fā)明的帶位置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為,至少包括所述位置輸入裝置、和具有所述位置輸入裝置的顯示面板的帶位置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
根據(jù)這樣的帶位置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具備液晶面板和觸摸面板圖案,由此使用者的位置輸入和液晶面板的顯示的合作順利,適合于謀求使用感的提高。
作為本發(fā)明的帶位置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的實施方式,優(yōu)選如下構成。
(1)所述顯示面板具備陣列基板和對向基板,所述陣列基板至少具有顯示元件,所述顯示元件配置于顯示圖像的顯示區(qū)域,所述對向基板以與所述陣列基板呈相對狀的方式隔開間隔地配置,在所述對向基板的朝向所述陣列基板側的板面上,所述第二位置檢測電極設于所述顯示區(qū)域,對此,所述第一位置檢測電極和所述浮置電極或者所述第一浮置電極在所述對向基板的朝向與所述陣列基板側相反的一側的板面中,設于所述顯示區(qū)域,以使所述位置輸入裝置與所述顯示面板一體化。這樣,位置輸入裝置與顯示面板一體化,由此與假設將觸摸面板圖案設于與顯示面板不同的部件的觸摸面板的情況相比,適合于謀求該帶位置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的薄型化、低成本化等。
有益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抑制檢測位置靈敏度局部地降低。
附圖的簡單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圖2為液晶顯示裝置所包含的液晶面板的俯視圖。
圖3為構成液晶面板的陣列基板的俯視圖。
圖4為構成液晶面板的cf基板的俯視圖。
圖5為構成液晶面板的cf基板的仰視圖。
圖6為放大陣列基板的中央部分的俯視圖。
圖7為圖6所示的沿著vii-vii線的截面圖。
圖8為圖6所示的沿著viii-viii線的截面圖。
圖9為cf基板中,放大短邊方向的兩端側部分的俯視圖。
圖10為cf基板中,放大長邊方向的端子部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中短邊方向的端部側部分的仰視圖。
圖11為cf基板中,放大長邊方向的端子部側的端部中短邊方向的端部側部分的仰視圖。
圖12為cf基板中,放大與長邊方向的端子部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中短邊方向的端部側部分的仰視圖。
圖13為第一比較試驗中,表示檢測電極的寬度的相對值、和檢測電極的電容值之間關系的圖表。
圖14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涉及的cf基板中,放大短邊方向的兩端側部分的俯視圖。
圖15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涉及的cf基板中,放大短邊方向的兩端側部分的俯視圖。
圖16為第二比較試驗中,表示第一比較例、第一實施例、以及第二實施例涉及的各檢測電極的電容值之間的關系的圖表。
圖17為第三比較試驗中,表示第一比較例、第一實施例、以及第二實施例涉及的各檢測電極的寬度的相對值、和檢測電極的電容值之間關系的圖表。
圖18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涉及的cf基板中,放大短邊方向的兩端側部分的俯視圖。
圖19為cf基板中,短邊方向的兩端側部分沿著短邊方向切斷的截面圖。
圖20為第四比較試驗中,表示第二比較例的檢測電極的位置、和檢測電極的電容值之間關系的圖表。
圖21為第四比較試驗中,表示第三實施例的檢測電極的位置、和檢測電極的電容值之間關系的圖表。
圖22為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涉及的cf基板中,短邊方向的兩端側部分沿著短邊方向切斷的截面圖。
圖23為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涉及的cf基板中,放大短邊方向的兩端側部分的俯視圖。
圖24為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方式涉及的cf基板中,放大短邊方向的兩端側部分的俯視圖。
圖25為本發(fā)明的第八實施方式涉及的cf基板中,放大短邊方向的兩端側部分的俯視圖。
圖26為本發(fā)明的第九實施方式涉及的cf基板中,放大短邊方向的兩端側部分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方式)
根據(jù)圖1至圖13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舉例示出了具備位置輸入功能的液晶顯示裝置(帶位置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10。此外,在各附圖的一部分示出了x軸、y軸和z軸,各軸方向描繪為在各附圖中表示的方向。另外,上下方向以圖2等為基準,且設該圖上側為表側并且設該圖下側為里側。
如圖1以及圖2所示,液晶顯示裝置10具備:液晶面板11(帶位置輸入功能的顯示面板),其具有能顯示圖像并且基于該顯示的圖像檢測使用者輸入的位置信息;背光源裝置(照明裝置)12,其作為外部光源對液晶面板11提供顯示所用的光。另外,液晶顯示裝置10具備:底座13,其收容背光源裝置12;框架14,其與底座13之間保持背光源裝置12;外框(保持構件)15,其與框架14之間保持液晶面板11。其中,背光源裝置12至少具備光源(例如冷陰極管、led、有機el等)以及光學構件,光學構件具有將從光源發(fā)出的光變換為面狀等的功能。
本實施方式涉及的液晶顯示裝置10應用于便攜式電話(包括智能電話等)、筆記本個人計算機(包括平板型筆記本個人計算機等)、便攜式信息終端(包括電子地圖、pda等)、數(shù)碼相框、便攜式游戲機等的各種電子設備(未圖示)。因此,構成液晶顯示裝置10的液晶面板11的畫面尺寸為幾英寸至十幾英寸程度,一般是分類為小型或者中小型的大小。
說明液晶面板11。如圖2所示,液晶面板11整體為縱長的方形(矩形狀),在其長邊方向與y軸方向一致,短邊方向與x軸方向一致。液晶面板11中區(qū)分為顯示區(qū)域(有源區(qū)域)aa和非顯示區(qū)域(非有源區(qū)域)naa,顯示區(qū)域aa為能顯示圖像的區(qū)域,非顯示區(qū)域naa為包圍顯示區(qū)域aa的大致邊框狀(框狀)同時不能顯示圖像的區(qū)域。該液晶面板11中,在其長邊方向中偏向一方的端部側(圖2示出的上側)的位置上配置有顯示區(qū)域aa。另外,非顯示區(qū)域naa包括:包圍顯示區(qū)域aa的大致框狀的區(qū)域(后述的cf基板11a的邊框部分),和在長邊方向的另一方端部側被確保的區(qū)域(后述陣列基板11b中的不與cf基板11a重疊而露出的部分),其中在長邊方向的另一方端部側被確保的區(qū)域為,安裝有驅(qū)動器(面板驅(qū)動部)16、柔性基板(外部連接部件)17的安裝區(qū)域(裝配區(qū)域)。柔性基板17具有撓性,并且連接液晶面板11和作為外部的信號提供源的控制電路基板18,可以將從控制電路基板18提供的各種信號輸出到驅(qū)動器16等。驅(qū)動器16由內(nèi)置有驅(qū)動電路的lsi芯片構成,將從控制電路基板18提供的輸入信號進行處理后生成輸出信號,將該輸出信號輸出到液晶面板11的顯示區(qū)域aa。此外,在圖2中,比cf基板11a小一圈的框狀的點劃線表示顯示區(qū)域aa的外形,比該實線靠外側的區(qū)域的為非顯示區(qū)域naa。
如圖2以及圖7所示,液晶面板11具備:一對基板11a、11b;以及液晶層(液晶)11c,其介于兩個基板11a、11b之間,包含作為光學特性隨著電場施加而變化的物質(zhì)的液晶分子,兩個基板11a、11b在維持液晶層11c的厚度量的間隙的狀態(tài)下,被未圖示的密封劑貼合。一對基板11a、11b中的表側(正面?zhèn)?為cf基板(對向基板)11a,里側(背面?zhèn)?為陣列基板(元件基板、有源矩陣基板)11b。這些cf基板11a以及陣列基板11b具備幾乎透明(具有高透光性)的玻璃基板gs,在該玻璃基板gs上通過已知的光刻法等層疊而形成各種膜。其中,如圖2所示,cf基板11a的短邊尺寸與陣列基板11b大體相同,長邊尺寸比陣列基板11b小,并且以相對于陣列基板11b在長邊方向的一方(圖2所示的上側)的端部對齊的狀態(tài)下貼合。因此,陣列基板11b中的長邊方向的另一方(圖2所示的下側)的端部,在規(guī)定范圍上不與cf基板11a重合,成為表里兩個板面向外部露出的狀態(tài),在此確保了所述的驅(qū)動器16和柔性基板17的安裝區(qū)域。在兩個基板11a、11b的內(nèi)面?zhèn)确謩e直接面對的方式形成有用于使液晶層11c中包含的液晶分子配向的配向膜(未圖示)。另外,在兩個基板11a、11b的外面?zhèn)确謩e貼附有偏光板(未圖示)。
簡單說明在陣列基板11b和cf基板11a的顯示區(qū)域aa內(nèi)的構成。如圖6和圖7所示,在陣列基板11b的內(nèi)面?zhèn)?相對液晶層11c側、cf基板11a的面?zhèn)?的顯示區(qū)域aa,按矩陣狀并排設有多個作為開關元件的tft(thinfilmtransistor:顯示元件)19和像素電極20,并且在這些tft19和像素電極20的周圍包圍地配設有呈格子狀的柵極配線21和源極配線22。換言之,在呈格子狀的柵極配線21和源極配線22的交叉部按矩陣狀并排配置有tft19和像素電極20。柵極配線21和源極配線22分別與tft19的柵極電極19a和源極電極19b連接,像素電極20與tft19的漏極電極19c連接。這些tft19、像素電極20、柵極配線21、以及源極配線22構成作為顯示圖像的電路的顯示用電路的一部分。此外,后面說明tft19的詳細構成。像素電極20俯視時呈縱長的方形(矩形狀)。并且,陣列基板11b設有通過提供共用電位(基準電位),與所述的像素電極20之間形成電場的共用電極23。即,本實施方式涉及的液晶面板11為,動作模式設定為將ips(in-planeswitching)模式進一步改良的ffs(fringefieldswitching)模式,陣列基板11b側共同形成像素電極20以及共用電極23,且這些像素電極20和共用電極23配置于不同層的結構。像素電極20俯視時間斷地排列形成有沿著相對于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傾斜方向延伸的狹縫20a。通過該狹縫20a配置于與像素電極20不同的層的共用電極23之間產(chǎn)生電位差時,除了沿著陣列基板11b的板面的成分之外,施加含有相對于陣列基板11b的板面的法線方向的成分的邊緣電場(傾斜電場),利用該邊緣電場可以適當?shù)亻_關液晶層11c中包含的液晶分子的配向狀態(tài)。
另一方面,如圖7所示,在cf基板11a的內(nèi)面?zhèn)?與液晶層11c側、陣列基板11b的相對面?zhèn)?的顯示區(qū)域aa上設有彩色濾光片24,彩色濾光片24以r(紅色)、g(綠色)、b(藍色)等各著色部俯視時與陣列基板11b側的各像素電極20重疊的方式多個并排配置成矩陣狀。在形成彩色濾光片24的各著色部之間形成有用于防止混色的大致格子狀的遮光部(黑矩陣)25。遮光部25配置為俯視時與所述柵極配線21和源極配線22重疊。在彩色濾光片24和遮光層25的表面設有平坦化膜(保護膜、外涂膜)26。此外,在該液晶面板11中,由r(紅色)、g(綠色)、b(藍色)這三色的著色部和與其相對的三個像素電極20的組合而構成作為顯示單位的一個顯示像素。顯示像素由r、g、b的三色的像素部px構成。各像素部px由像素電極20、與其呈相對狀的著色部的組合而構成。該各色的像素部px在液晶面板11的板面上沿著行方向(x軸方向)重復排列配置,由此構成像素群,該像素群沿著列方向(y軸方向)排列配置有多個。此外,所述遮光部25以分隔相互相鄰像素部px之間的方式配置。
接著,詳細說明陣列基板11b的內(nèi)面?zhèn)韧ㄟ^已知的光刻法等層疊形成的各種膜的具體的層疊順序等。陣列基板11b主要設有液晶面板11所具有的功能中的,用于起到表示圖像的功能(顯示功能)的構造物。詳細而言,如圖7所示,陣列基板11b上,從下層側(玻璃基板gs側、里側)依次層疊形成有底涂膜27、半導體膜28、柵極絕緣膜(無機絕緣膜)29、第一金屬膜(柵極金屬膜)30、第一層間絕緣膜(無機絕緣膜)31、第二金屬膜(源極金屬膜)32、平坦化膜(有機絕緣膜)33、第一透明電極膜34、第二層間絕緣膜(無機絕緣膜)35、第二透明電極膜36。另外,省略了圖示,但是第二層間絕緣膜35以及第二透明電極膜36的上層側形成有如上所述的配向膜。
底涂膜27成為覆蓋整個成為陣列基板11b的玻璃基板gs的表面的整面狀的圖案,例如由氧化硅(sio2)、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n)等構成。半導體膜28層疊于底涂膜27的上層側,并且被圖案化,使分別配置于顯示區(qū)域aa和非顯示區(qū)域naa。至少在顯示區(qū)域aa中,與后述的tft19的配置對應,半導體膜28被圖案化成島狀。半導體膜28由進行多晶化的硅薄膜(多晶硅薄膜)一種的cg硅(continuousgrainsilicon:連續(xù)晶界結晶硅)薄膜構成。cg硅薄膜例如是對非晶硅薄膜添加金屬材料,在550℃以下程度的低溫下進行短時間的熱處理而形成的,由此使硅結晶的晶粒界面的原子排列具有連續(xù)性。柵極絕緣膜29層疊于底涂膜27以及半導體膜28的上層側,并且成為以橫跨顯示區(qū)域aa和非顯示區(qū)域naa方式的整面狀的圖案,例如由氧化硅(sio2)構成。
第一金屬膜30層疊于柵極絕緣膜29的上層側,并且被圖案化,使分別配置于顯示區(qū)域aa和非顯示區(qū)域naa,例如,由鈦(ti)以及銅(cu)的層疊膜來形成。通過該第一金屬膜30構成有如上所述的柵極配線21以及柵極電極19a等。第一層間絕緣膜31層疊于柵極絕緣膜29以及第一金屬膜30的上層側,并且成為以橫跨顯示區(qū)域aa和非顯示區(qū)域naa方式的整面狀的圖案,例如,由氧化硅(sio2)構成。通過該第一層間絕緣膜31,如上所述的柵極配線21和源極配線22之間的交叉部間保持為絕緣狀態(tài)。第二金屬膜32層疊于第一層間絕緣膜31的上層側,并且被圖案化,使分別配置于顯示區(qū)域aa和非顯示區(qū)域naa,例如,由鈦(ti)以及銅(cu)的層疊膜來形成。通過該第二金屬膜32構成有如上所述的源極配線22、源極電極19b以及漏極電極19c等。平坦化膜33層疊于第一層間絕緣膜31以及第二金屬膜32的上層側,并且成為以橫跨顯示區(qū)域aa和非顯示區(qū)域naa方式的整面狀的圖案,例如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pmma)等的丙烯酸類樹脂材料等構成。平坦化膜33為其膜厚與作為無機絕緣膜的其他絕緣膜29、31、35相比相對厚的結構。因此,平坦化膜33可以適當?shù)仄教够嚵谢?1b的液晶層11c側的面(配置有配向膜的面)。
第一透明電極膜34層疊于平坦化膜33的上層側,并且作為大致整面狀的圖案形成于至少顯示區(qū)域aa上,例如,由銦錫氧化物(ito:indiumtonoxide)或者氧化鋅(zno:zincoxide)等透明電極材料構成。通過該第一透明電極膜34,構成作為大致整面狀的圖案的共用電極23。第二層間絕緣膜35層疊于平坦化膜33以及第一透明電極34的上層側,并且成為橫跨顯示區(qū)域aa和非顯示區(qū)域naa方式的整面狀的圖案,例如,由氮化硅膜(sinx)構成。第二透明電極膜36層疊于第二層間絕緣膜35的上層側,并且與顯示區(qū)域aa的tft19的配置對應,圖案化成島狀,例如由銦錫氧化物(ito:indiumtonoxide)或者氧化鋅(zno:zincoxide)等透明電極材料構成。通過該第二透明電極膜36構成有像素電極20。此外,柵極絕緣膜29、第一層間絕緣膜31、平坦化膜33、以及第二層間絕緣膜35在制造陣列基板11b的工序中被圖案化,由此各自規(guī)定的位置上形成有接觸孔ch1、ch2等開口。
如圖7所示,配置于陣列基板11b的顯示區(qū)域aa的tft19包括:溝道部19d,其由半導體膜28構成;柵極電極19a,其相對于溝道部19d介于柵極絕緣膜29重疊的方式配置于上層側;源極電極19b以及漏極電極19c,其相對于柵極電極19a介于第一層間絕緣膜31配置于上層側,即,tft19為頂柵型(交錯型)。其中,源極電極19b以及漏極電極19c通過在柵極絕緣膜29以及第一層間絕緣膜31上分別形成開口的接觸孔ch1與溝道部19d相對連接,由此,源極電極19b和漏極電極19c之間的電子可以移動。成為溝道部19d的半導體膜28由如上所述的cg硅薄膜構成。與非晶硅薄膜等相比,該cg硅薄膜的電子遷移率,例如高到200~300cm2/vs程度,因此由該cg硅薄膜構成的半導體膜28成為tft19的溝道部19d,從而容易使tft19小型化而能使像素電極20的透射光量極大化,進而適合于謀求高精細化和低耗電化。tft19的漏極電極19c通過在平坦化膜33以及第二層間絕緣膜35上分別形成開口的接觸孔ch2,與由第二透明電極膜36構成的像素電極20連接。因此,tft19的源極電極19a通電時,電流經(jīng)由溝道部19d,在源極電極19b和漏極電極19c之間流動,并且對像素電極20施加規(guī)定的電位。此外,由第一透明電極膜34構成的共用電極23俯視時以夾持第二層間絕緣膜35的方式,與各像素電極20重疊配置。此外,如上所述,大致整面狀的圖案的共用電極23中,俯視時與平坦化膜33以及第二層間絕緣膜35的接觸孔ch2重疊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通過像素電極20的接觸部分的開口。
接著,說明陣列基板11b的在非顯示區(qū)域naa內(nèi)的構成。如圖3所示,在陣列基板11b的非顯示區(qū)域naa中的,相對于顯示區(qū)域aa與x軸方向(液晶面板11的短邊方向)相鄰的位置設有,與tft19等一起構成顯示用電路的單片電路(元件驅(qū)動部)37。單片電路部37以x軸方向上將顯示區(qū)域aa從兩側夾持的方式具有一對,設于在沿著y軸方向大致涵蓋顯示區(qū)域aa的整個長度的延伸的范圍。單片電路部37與從顯示區(qū)域aa引出的柵極配線21連接,因此可以進行用于來自驅(qū)動器16的輸出信號提供給tft19的控制。單片電路部37以與顯示區(qū)域aa內(nèi)的tft19相同的半導體膜28為基礎單片地形成在陣列基板11b上,由此具有用于控制對tft19的輸出信號的提供的控制電路以及該電路元件。成為該控制電路的電路元件含有,例如使用作為溝道部的半導體膜28的未圖示的電路用tft(電路用薄膜晶體管)等??刂齐娐泛?,使用第一金屬膜30以及第二金屬膜32的未圖示的電路用配線部等。單片電路部37具有,將來自驅(qū)動器16的輸出信號中包含的掃描信號,對各柵極配線21以規(guī)定的時序提供,依次掃描各柵極配線21的掃描電路。另外,單片電路部37可以具備電平轉換電路、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靜電釋放)保護電路等附屬電路。此外,單片電路部37通過形成于陣列基板11b上的未圖示的連接配線,與驅(qū)動器16連接。
然而,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涉及的液晶面板11兼具有,顯示圖像的顯示功能,和基于顯示圖像檢測使用者輸入的位置信息的位置輸入功能,內(nèi)置(內(nèi)嵌化)于其中的用于起到位置輸入功能的觸摸面板圖案(位置輸入裝置)tpp。觸摸面板圖案tpp是所謂的投影型靜電電容式,該檢測方式為互電容方式。該觸摸面板圖案tpp單獨設于cf基板11a。詳細而言,如圖4以及圖5所示,觸摸面板圖案tpp至少具有:檢測電極(第一位置檢測電極、接收電極)38,其在cf基板11a中,設于外面?zhèn)?液晶層11c是相反側、表側、顯示面?zhèn)?;驅(qū)動電極(第二位置檢測電極、發(fā)送電極)39,其設于內(nèi)面?zhèn)?液晶層11c側、里側、與顯示面?zhèn)认喾吹囊粋?。根據(jù)該觸摸面板圖案tpp,通過遮住檢測電極38和驅(qū)動電極39之間形成的電場的物質(zhì)(使用者的手指等)的有無而產(chǎn)生的靜電電容的差,可以檢測位置輸入(觸摸操作)的有無。構成觸摸面板圖案tpp的檢測電極38和驅(qū)動電極39配置于cf基板11a的顯示區(qū)域aa。因此,液晶面板11的顯示區(qū)域aa與可以檢測輸入位置的觸摸區(qū)域大致一致,非顯示區(qū)域naa與不能檢測輸入位置的非觸摸區(qū)域大致一致。并且,cf基板11a的內(nèi)面的作為非觸摸區(qū)域(非顯示區(qū)域naa)的,在短邊方向(x軸方向)上的兩個端部上分別設有,用于與驅(qū)動電極39連接,并對驅(qū)動電極39傳輸信號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
另外,作為cf基板11a中的非觸摸區(qū)域的長邊方向(y軸方向)上的一個端部(圖4以及圖5所示的下側的端部)的外面?zhèn)壬?,連接有用于未圖示的觸摸面板控制器和檢測電極38之間傳輸信號的觸摸面板用柔性基板41。俯視時觸摸面板用柔性基板41大致重疊配置于與液晶面板11連接的顯示用的柔性基板17。另外,cf基板11a內(nèi)面的非觸摸區(qū)域中,重疊于觸摸面板用柔性基板41的部分上設有一對cf基板側接觸部(信號提供部、對向基板側信號提供部)42,cf基板側接觸部42連接于,與位置檢測配線部40中與連接于驅(qū)動電極39的側相反的一側上的端部。由此,陣列基板11b的內(nèi)面的非觸摸區(qū)域naa中,重疊于cf基板側接觸部42的部分上設有相對于cf基板側接觸部42導通連接的一對陣列基板側接觸部(元件基板側信號提供部)43。陣列基板側接觸部43通過形成于陣列基板11b的內(nèi)面的未圖示的連接配線連接于驅(qū)動器16。因此,圖未示的來自觸摸面板控制器的信號依次經(jīng)過軟性基板17、驅(qū)動器16、陣列基板側接觸部43、cf基板側接觸部42、以及位置檢測配線部40傳輸至驅(qū)動電極39。此外,cf基板側接觸部42以及陣列基板側接觸部43俯視時重疊配置于用于密封液晶層11c的密封部(未圖示),并且通過該密封部所含有的導電性粒子,謀求相互導通連接。
如圖4以及圖9所示,cf基板11a的外面的顯示區(qū)域aa中,檢測電極38以沿著長邊方向、即,y軸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平面形狀成為縱長的方形。檢測電極38與像素電極20、共用電極23等相同,由使用銦錫氧化物(ito:indiumtonoxide)或者氧化鋅(zno:zincoxide)等透明電極材料的透明電極膜44構成。因此,檢測電極38配置于cf基板11a的顯示區(qū)域aa,而很難被使用者識別。檢測電極38除了其長度的尺寸大于后述的浮置(float)電極45的長度尺寸之外,與顯示區(qū)域aa的長邊尺寸相比更大,其一方的端部(圖4所示的下側的端部)到達非顯示區(qū)域naa,并且連接于觸摸面板用柔性基板41。檢測電極38為,其線寬度與顯示像素(像素部px)在x軸方向上的尺寸等相比大的結構,具有橫跨多個顯示像素(像素部px)之間的大小(參照圖7)。具體而言,檢測電極38的線寬度為數(shù)mm程度,遠遠大于作為顯示像素(像素部px)在x軸方向上的尺寸的數(shù)百μm程度的結構。
如圖4以及圖9所示,cf基板11a的外面的顯示區(qū)域aa中,檢測電極38在短邊方向,即x軸方向(第二方向、檢測電極38的排列方向)上,多個(圖4中的12條)間隔并排配置。也就是說,在x軸方向上相鄰的檢測電極38之間的間隔分別相等,多個檢測電極38以相等的間距排列。cf基板11a的外面的顯示區(qū)域aa中,俯視時相對于各檢測電極38,在x軸方向上分別以相鄰方式設有多個浮置電極45。多個浮置電極45含有,以在x軸方向上被夾持于相鄰的檢測電極38之間的方式配置的結構,和相對于在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8,在x軸方向上相鄰端側的方式配置的結構。各浮置電極45與各檢測電極38之間物理切斷以及電切斷成為浮島狀,在至少x軸方向上相鄰的檢測電極38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因此,多個浮置電極45中,在x軸方向上被夾持于相鄰的檢測電極38之間的方式配置的浮置電極45,與在x軸方向上左右相鄰的兩個檢測電極38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在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浮置電極45,與在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一個檢測電極38之間形成靜電電容。通過設置這樣的浮置電極45,成為檢測電極38的電容值更大的結構,適于謀求提高位置檢測靈敏度(s/n比)。各浮置電極45俯視時相對于后述的驅(qū)動電極39重疊配置,因此與重疊的驅(qū)動電極39之間形成靜電電容。浮置電極45與檢測電極38同樣由透明電極膜44構成,在cf基板11a的外面中,配置于與檢測電極38同一層上。即,形成浮置電極45以及檢測電極38時,在cf基板11a的外面上成膜整面狀的透明電極膜44之后,通過圖案化該透明電極膜44,使形成相互電性獨立的浮置電極45以及檢測電極38。通過該浮置電極45,cf基板11a中的在x軸方向上相鄰的檢測電極38之間的區(qū)域的透射率,與檢測電極38的配置區(qū)域的透射率相等,從而檢測電極38的存在很難被使用者識別。
如圖9所示,相對于檢測電極38在x軸方向上相鄰的浮置電極45,由在y軸方向上分割的多個分割浮置電極(分割第一浮置電極)45s構成,使相對于后述的多個驅(qū)動電極39重疊于每一個驅(qū)動電極39。分割浮置電極45s為,平面形狀成為縱長的方形,其長邊尺寸(在y軸方向上的尺寸)短于檢測電極38的長邊尺寸,且相等于后述的驅(qū)動電極39的寬度尺寸(在y軸方向上的尺寸)。并且,多個分割浮置電極45s配置成,相對于沿著y軸方向并列的多個驅(qū)動電極39俯視時重疊于每一個驅(qū)動電極39。因此,各分割浮置電極45s與重疊的各驅(qū)動電極39之間分別每一個形成靜電電容,很難受到不重疊的其他驅(qū)動電極39的電位的影響。另外,構成一個浮置電極45的分割浮置電極45s的數(shù)量(浮置電極45的分隔數(shù)量)與沿著y軸方向并列的驅(qū)動電極39的數(shù)量一致。
如圖5以及圖10所示,cf基板11a的內(nèi)面的顯示區(qū)域aa中,驅(qū)動電極39以沿著x軸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x軸方向(第二方向)與作為檢測電極38的延伸方向的y軸方向(第一方向)正交。驅(qū)動電極39為,其長度尺寸相等于顯示區(qū)域aa的短邊尺寸,對此,其線寬度與檢測電極38的線寬度相比寬。在cf基板11a的顯示區(qū)域aa的內(nèi)面中,驅(qū)動電極39沿著與其延伸方向正交的y軸方向(第一方向、驅(qū)動電極39的并列方向)多個并排配置。在y軸方向上相鄰的驅(qū)動電極39之間的間隔分別相等,也就是說,多個驅(qū)動電極39以相等的間距排列。并且,驅(qū)動電極39為,其一部分俯視時與檢測電極38以及浮置電極45交叉,該交叉部位彼此夾持cf基板11a的玻璃基板gs而呈相對狀,并且其之間分別可以形成靜電電容。與由透明電極膜44構成的檢測電極38以及浮置電極45相比,該驅(qū)動電極39由導電性優(yōu)異的金屬膜46構成,因此,謀求降低配線電阻。構成驅(qū)動電極39的金屬膜46例如由鋁(al)、鉬(mo)、鈦(ti)、鎢(w)、銅、銀、金等金屬材料構成。此外,通過構成驅(qū)動電極39的金屬膜46,構成cf基板側接觸部42。
構成驅(qū)動電極39的金屬膜46為導電性優(yōu)異的幾乎不具有透光性,因此導致cf基板11a的顯示區(qū)域aa上配置的驅(qū)動電極39被使用者識別。在此,如圖8以及圖12所示,驅(qū)動電極39由多條分割驅(qū)動電極(分割第二位置檢測電極、單位驅(qū)動電極、分支驅(qū)動電極)39s構成,并且這些各分割驅(qū)動電極39s俯視時與cf基板11a的遮光部25的一部分重疊配置。構成驅(qū)動電極39的多條分割驅(qū)動電極39s沿著x軸方向(第二方向)延伸,并且以層疊于遮光部25中的沿著x軸方向延伸的部分的上層側(與陣列基板11b側、液晶層11c側、玻璃基板gs側相反的一側)的方式設置。因此,使用者來看,驅(qū)動電極39配置成被遮光部25隱藏,以使對于驅(qū)動電極39很難發(fā)生反射外光的情況,并且很難發(fā)生驅(qū)動電極39被使用者識別的情況。分割驅(qū)動電極39s以在y軸方向(第一方向)上間隔多個并列的方式配置,該間隔與在y軸方向上相鄰的柵極配線21之間間隔(在y軸方向上的像素部px之間的排列間距、像素電極20的長度尺寸)大致相等。分割驅(qū)動電極39s俯視時與柵極配線21重疊配置。但是,構成驅(qū)動電極39的分割驅(qū)動電極39s為,其線寬度小于遮光部25的沿著x軸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寬度尺寸的結構,例如cf基板11a的制造過程中圖案化遮光部25、驅(qū)動電極39時,即便相對位置會發(fā)生偏移,分割驅(qū)動電極39s與遮光部25的重疊配置的可靠性高的結構。另外,分割驅(qū)動電極39s為,其線寬度小于檢測電極38的線寬度的結構。
如圖5以及圖10所示,在cf基板11a的內(nèi)面?zhèn)鹊姆秋@示區(qū)域naa中,位置檢測配線部40以一端部連接于驅(qū)動電極39的一端部,對此,另一端部連接于cf基板側接觸部42的方式配設,其大部分以沿著與驅(qū)動電極39的延伸方向正交的y軸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詳細而言,位置檢測配線部40由第一配線部40a、第二配線部40b以及第三配線部40c構成,第一配線部40a與驅(qū)動電極39的一端部連接,第二配線部40b從第一配線部40a沿著y軸方向延伸,第三配線部40c為從第二配線部40b到cf基板側接觸部42為止彎曲的平面形狀。位置檢測配線部40從驅(qū)動電極39至接近于cf基板側接觸部42而線寬度逐漸變窄,第一配線部40a的線寬度大致相等于驅(qū)動電極39的線寬度,對此,第二配線部40b的線寬度窄于第一配線部40a的線寬度,還有第三配線部40c的線寬度窄于第二配線部40b的線寬度。位置檢測配線部40延伸距離為從作為連接對象的驅(qū)動電極39到cf基板側接觸部42為止。因此,與相對接近于cf基板側接觸部42的驅(qū)動電極39連接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的延伸距離相對短,對此,與相對遠離于cf基板側接觸部42的驅(qū)動電極39連接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的延伸距離相對長。
位置檢測配線部40與驅(qū)動電極39同樣由金屬膜46構成,cf基板11a的內(nèi)面中,配置于與驅(qū)動電極39同一層。如上所述,位置檢測配線部40由金屬膜46構成的結構,由此其配線電阻非常低,從而很難發(fā)生驅(qū)動電極39傳輸?shù)男盘柊l(fā)生鈍化等。位置檢測配線部40由金屬膜46構成,由此,配置于幾乎不具有透光性的cf基板11a的非顯示區(qū)域naa,從而對顯示品質(zhì)很難產(chǎn)生影響。
如圖5以及圖10所示,位置檢測配線部40以從在其延伸方向上的兩側夾持驅(qū)動電極39的方式配置多個。即,位置檢測配線部40在非顯示區(qū)域naa(非觸摸區(qū)域)中,在x軸方向上夾持顯示區(qū)域aa(觸摸區(qū)域)的左右兩側上配置多個。并且,這些位置檢測配線部40以俯視時與設于陣列基板11b的非顯示區(qū)域naa的各單片電路部37重疊的方式分別配置。因此,從各單片電路部37發(fā)生噪聲時,也可以由多個位置檢測配線部40遮蔽該噪聲,從而觸摸面板圖案tpp的位置檢測功能很難劣化。位置檢測配線部40中,與一方(例如,圖5所示的右側)的單片電路部37重疊的一方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連接于在驅(qū)動電極39的延伸方向上的一方的端部,對此,與另一方(例如,圖5所示的左側)的單片電路部37重疊的另一方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連接于在驅(qū)動電極39的延伸方向上的另一方的端部。沿著y軸方向并列的多個驅(qū)動電極39為,一方的端部與一方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連接的結構和,另一方的端部與另一方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連接的結構,在y軸方向上交替地并排排列。更詳細而言,在y軸方向上從cf基板側接觸部42側開始數(shù),奇數(shù)的驅(qū)動電極39與另一方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連接,對此,偶數(shù)的驅(qū)動電極39與一方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連接。
如圖5以及圖10所示,cf基板11a內(nèi)面的非觸摸區(qū)域naa中,相對于各驅(qū)動電極39的與位置檢測配線部40連接的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在x軸方向上以相鄰方式設有虛擬配線部47。虛擬配線部47在y軸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等于驅(qū)動電極39的線寬度(在y軸方向上的尺寸),沿著x軸方向并排的多個驅(qū)動電極39的每一個上單獨配置。詳細而言,虛擬配線部47含有,相對于一方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連接的驅(qū)動電極39的另一方的端部相鄰的方式配置的結構,和相對于另一方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連接的驅(qū)動電極39的一方的端部相鄰的方式配置的結構。虛擬配線部47以夾持于在x軸方向上相鄰的驅(qū)動電極39和第二配線部40b之間的方式配置,第二配線部40b構成位置檢測配線部40,該第二配線部40b相鄰于在y軸方向上遠離cf基板側接觸部42的一側。虛擬配線部47在x軸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夾持該虛擬配線部47的驅(qū)動電極39和第二配線部40b之間的間距。因此,在y軸方向上接近于cf基板側接觸部42的虛擬配線部47,和遠離于cf基板側接觸部42的虛擬配線部47相比較時,在x軸方向上的尺寸前者小于后者。該虛擬配線部47與驅(qū)動電極39以及位置檢測配線部40相同,由金屬膜46構成,cf基板11a的內(nèi)面中,配置于驅(qū)動電極39以及位置配線部40同一層。此外,虛擬配線部47與相鄰的第二配線部40b之間的間隔為,優(yōu)選包含于例如3μm~100μm范圍內(nèi)。
并且,虛擬配線部47以俯視時與陣列基板11b的非觸摸區(qū)域naa上設置的單片電路部37重疊的方式配置。詳細而言,相對于另一方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連接的驅(qū)動電極39的一方的端部,以相鄰的方式配置的虛擬配線部47俯視時與一方的單片電路部37重疊,對此,相對于一方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連接的驅(qū)動電極39的另一方的端部,以相鄰的方式配置的虛擬配線部47俯視時與另一方的單片電路部37重疊。這些虛擬配線部47(除了離cf基板側接觸部42最遠的虛擬配線部47之外)以填埋,驅(qū)動電極39中與位置檢測配線部40連接的側相反的一側端部,和與此相對在x軸方向上相鄰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的第二配線部40b之間隔開間隔的方式配置。如上所述,虛擬配線部47連接于,在x軸方向上相鄰的驅(qū)動電極39的端部,換句話說,驅(qū)動電極39中的連接于位置檢測配線部40的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因此,即便從單片電路部37發(fā)生噪聲的情況下,在位置檢測配線部40和虛擬配線部47的共同動作下,以高效率的方式可以遮蔽該噪聲。并且,制造過程中,cf基板11a內(nèi)面上成膜有構成驅(qū)動電極39、位置檢測配線部40、cf基板側接觸部42、以及虛擬配線部47的金屬膜46,且圖案化金屬膜46的狀態(tài)中,貼上由cf基板側接觸部42和虛擬配線部47構成導通檢測裝置的導通檢查用焊盤以測試通電,可以檢測是否發(fā)生驅(qū)動電極39以及位置檢測配線部40的斷線等不良。即,虛擬配線部47可以用于驅(qū)動電極39以及位置檢測配線部40的通電檢查。此外,關于位置輸入功能,該虛擬配線部47并不特別起到功能。
如圖10以及圖11所示,位置檢測配線部40為,第二配線部40b的線寬度根據(jù)作為連接對象的驅(qū)動電極39而不同的結構。詳細而言,位置檢測配線部40為,第一配線部40a以及第三配線部40c的線寬度與作為連接對象的驅(qū)動電極39無關大致固定,對此,第二配線部40b的線寬度為,越接近于cf基板側接觸部42的驅(qū)動電極39變窄,越遠離于cf基板側接觸部42的驅(qū)動電極39變寬的結構。在此,與遠離于cf基板側接觸部42的驅(qū)動電極39連接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跟與接近于cf基板側接觸部42的驅(qū)動電極39連接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相比,相對的延伸距離相對長,配線電阻往往變高,如上所述的第二配線部40b的線寬度相對寬,可以抑制配線電阻變低。因此,可以緩和與遠離于cf基板側接觸部42的驅(qū)動電極39連接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和與接近于cf基板側接觸部42的驅(qū)動電極39連接的位置檢測配線部40之間產(chǎn)生而獲得的配線電阻的差,由此,位置檢測功能很難劣化。此外,位置檢測配線部40的第一配線部40a在y軸方向上的尺寸(線寬度)大致固定,第一配線部40a在x軸方向上的尺寸,越與接近于cf基板側接觸部42的驅(qū)動電極39的連接的第一配線部40a的尺寸變小。
接著,說明cf基板11a的內(nèi)面?zhèn)?與液晶層11c側、陣列基板11b相對的面?zhèn)?上,通過已知的光刻法等層疊形成的各種膜的具體的層。如圖7以及圖8所示,在cf基板11a上,從下層(玻璃基板gs、表側)依次層疊形成有遮光部25以及彩色濾光片24、金屬膜46、平坦化膜26。另外,省略了圖示,平坦化膜26的上層側層疊有如上所述的配向膜。另外,本實施方式中,雖然省略了圖示,但是平坦化膜26的上層側上設有,朝向陣列基板11b側貫通液晶層11c的方式突出的呈柱狀的感光間隔物,主要是在顯示區(qū)域aa中可以維持固定的單元間隙。
如圖7以及圖8所示,在成為cf基板11a的玻璃基板gs的表面中,遮光部25以橫跨顯示區(qū)域aa和非顯示區(qū)域naa的方式配置,例如,通過感光性樹脂材料中含有遮光材料(例如,碳黑),具有高遮光性。遮光部25配置于顯示區(qū)域aa的部分俯視時圖案化成格子狀,對此,配置于非顯示區(qū)域naa的部分俯視時圖案化成邊框狀(框狀)。遮光部25中配置于顯示區(qū)域aa的部分相互連接沿著y軸方向延伸的部分和沿著x軸方向延伸的部分,通過這些部分劃定像素部px。詳細而言,如圖12所示,顯示區(qū)域aa中,遮光部25中的沿著y軸方向延伸的部分為,介于在x軸方向上像素部px的短邊尺寸量的間隔(在x軸方向上的排列間距)間斷地并排配置有多條,對此,沿著x軸方向延伸的部分為,介于在y軸方向上像素部px的長邊尺寸量的間隔(在y軸方向上的排列間距)間斷地并排配置有多條。如圖7以及圖8所示,彩色濾光片24配置于顯示區(qū)域aa,并且與后述的陣列基板11b側的像素電極20的配置對應圖案化成島狀,例如,含有用于著色于感光性樹脂材料的顏料。詳細而言,在cf基板11a的顯示區(qū)域aa中,彩色濾光片24由多個著色部構成,多個著色部在俯視時彩色濾光片24與陣列基板11b側的各像素電極20重疊的位置上,以行列狀(矩陣狀)平面配置。各著色部俯視時呈縱長的方形(未圖示)。彩色濾光片24為,分別呈紅色、綠色、藍色的各著色部沿著行方向(x軸方向)重復排列配置而構成著色部群,該像素群沿著列方向(y軸方向)配置多個的結構。另外,顯示區(qū)域aa中,相鄰的著色部之間被遮光部25的格子狀的部分分隔,由此防止像素部px之間的混色。金屬膜46層疊于遮光部25的上層側,顯示區(qū)域aa中,成為以重疊于遮光部25的呈格子狀的部分中的與沿著x軸方向延伸的部分的方式的橫線狀的圖案,由此構成驅(qū)動電極39(圖14)。金屬膜46中,配置于非顯示區(qū)域naa的部分分別構成有位置檢測配線部40、cf基板側接觸部42以及虛擬配線部47。平坦化膜26層疊于遮光部25、彩色濾光片24、以及金屬膜46的上層側,并且成為以橫跨顯示區(qū)域aa和非顯示區(qū)域naa的方式的整體狀的圖案,例如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pmma)等的丙烯酸類樹脂材料等構成。平坦化膜26為,其膜厚大于彩色濾光片24、遮光部25以及金屬膜46,優(yōu)選平坦化cf基板11a的液晶層11c側的面(配置有配向膜的面)。平坦化膜26以將金屬膜46構成的驅(qū)動電極39、位置檢測配線部40、虛擬配線部47從陣列基板11b側覆蓋的方式配置。
然而,如圖9所示,沿著x軸方向并排的多個浮置電極45中,位于在x軸方向最端部的浮置電極45與位于中央側的浮置電極45相比,寬度尺寸(x軸方向上的尺寸)相對小,以下將這個特別稱為窄寬度浮置電極48。窄寬度浮置電極48的寬度尺寸為中央側的浮置電極45的寬度尺寸的約一半程度。針對多個浮置電極45含有這樣的窄寬度浮置電極48的理由進行說明。x軸方向上配置于中央側的浮置電極45存在相鄰的兩個檢測電極38,由此這些兩個檢測電極38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對此,位于最端部的窄寬度浮置電極48僅存在相鄰的一個檢測電極38,與該一個檢測電極38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因此,多個浮置電極45中,將x軸上位于最端部的浮置電極45設為,與中央側的浮置電極45相比寬度窄的窄寬度浮置電極48,多個檢測電極38分別負責的x軸方向上的位置檢測范圍被均等化。
但是,如上所述,若多個浮置電極45含有窄寬度浮置電極48,則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8在x軸方向上相鄰于端側的窄寬度浮置電極48和相鄰于中央側的浮置電極45之間形成靜電電容,與位于中央側的檢測電極38和相鄰的兩個浮置電極45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相比往往相對變小。即,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8的電容值,和相對于此,相鄰于中央側的檢測電極38的電容值之間產(chǎn)生的差,大于x軸方向上配置于中央側的相互相鄰的兩個檢測電極38的電容值的差。因此,檢測觸摸位置時,為了提高噪聲耐性,采用以獲取x軸方向上相鄰的檢測電極38的電容值的差分的檢測方式的情況下,因所述電容值的差變大而導致產(chǎn)生大的噪聲,可能導致位置檢測靈敏度僅在x軸方向上的端側局部降低。此外,關于獲取x軸方向上相鄰的檢測電極38的電容值的分差的檢測方式,例如在特開2013-3603號公報揭示,在本說明書引用其揭示的全部內(nèi)容。
在此,如圖9所示,多個檢測電極38中,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8為,與位于中央側的檢測電極38相比寬度尺寸(x軸方向上的尺寸)大的寬度寬檢測電極(寬度寬第一位置檢測電極)49。這樣,多個檢測電極38中,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寬度寬檢測電極49與x軸方向上相鄰于端側的窄寬度浮置電極48和相鄰于中央側的浮置電極45之間形成靜電電容,與假設多個檢測電極38中,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8和中央側的檢測電極38設為同一寬度的情況相比大。因此,可以將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寬度寬檢測電極49的電容值設為,接近于位于中央側的檢測電極38的電容值,由此可以緩和電容值的差。因此,即便檢測觸摸位置時,為了提高噪聲耐性,采用以獲取x軸方向上相鄰的檢測電極38的電容值的差分的檢測方式的情況下,寬度寬檢測電極49也很難受到噪聲的影響,很難發(fā)生位置檢測靈敏度在端側中局部降低的情況。此外,多個檢測電極38中,除了寬度寬檢測電極49之外的中央側的檢測電極38的寬度尺寸設為,例如15μm程度的情況下,寬度寬檢測電極49的寬度尺寸設為,例如30μm程度,即,優(yōu)選設為兩倍程度。
接著,為了見解變化檢測電極38的寬度時其電容值如何變化,進行以下的第一比較試驗。第一比較試驗中,檢測電極38的寬度,在設為規(guī)定的基準值(相對值1.0)的情況、設為基準值的兩倍(相對值2.0)的情況、設為基準值的三倍(相對值3.0)的情況下分別測量電容值,其結果為圖13所示。圖13中,橫軸表示,關于檢測電極38的寬度將基準值設為1.0時的相對值,縱軸表示電容值(單位為“pf(皮法)”)。
針對第一比較試驗的試驗結果說明。根據(jù)圖13,可知檢測電極38的寬度越寬,檢測電極38的電容值變大??梢韵氲?,這主要是表示檢測電極38的電容值具有與檢測電極38的面積成比例的傾向,檢測電極38的面積越大,相鄰的浮置電極45等的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變大。從第一比較試驗的試驗結果可以達到,多個檢測電極38中,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8設為與中央側的檢測電極38相比寬度寬的寬度寬檢測電極49,最佳化該寬度,由此可能導致電容值局部地降低的寬度寬檢測電極49的電容值設為接近于中央側的檢測電極38的電容值,更加優(yōu)選可以相等設置,因此,緩和寬度寬檢測電極49的電容值和中央側的檢測電極38的電容值之間產(chǎn)生而獲得的差,從而x軸方向上的端側中,抑制位置檢測靈敏度局部地降低,謀求位置檢測靈敏度的平均化。
如上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觸摸面板圖案(位置輸入裝置)tpp具備:多個檢測電極(第一位置檢測電極)38,其沿著第一方向(y軸方向)延伸,并且沿著與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x軸方向)并排配置;多個驅(qū)動電極(第二位置檢測電極)39,其以相對于多個檢測電極38俯視時分別重疊的方式沿著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著第一方向并排配置,與檢測電極38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多個浮置電極45,其以相對于多個檢測電極38俯視時分別相鄰的方式配置,并且以相對于多個驅(qū)動電極39俯視時重疊的方式配置,在與相鄰的檢測電極38之間,和在與重疊的驅(qū)動電極39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寬度寬檢測電極(寬度寬第一位置檢測電極)49,其包含于多個檢測電極38,并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并且其寬度寬于中央側的檢測電極38的寬度。
這樣,除了檢測電極38和與其重疊的驅(qū)動電極39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之外,浮置電極45和與其相鄰的檢測電極38之間、浮置電極45和與其重疊的驅(qū)動電極39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由此,位置檢測靈敏度(s/n比)變?yōu)楦?。然而,若沿著第二方向并排的多個檢測電極38中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8,與位于中央側的檢測電極38相比,則相鄰的浮置電極45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往往相對變小,具有其電容值的差變大的傾向,由此位置檢測時產(chǎn)生大噪聲,可能導致位置檢測靈敏度局部地降低。這方面,包含于多個檢測電極38中,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被設為寬度寬檢測電極49,該寬度寬檢測電極49與中央側的檢測電極的相比寬度寬,由此相鄰的浮置電極45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變大,緩和中央側的檢測電極38之間產(chǎn)生而獲得的電容值的差。因此,位置檢測時,寬度寬檢測電極49很難受到噪聲,很難發(fā)生位置檢測靈敏度在端側局部地降低的情況。
另外,多個浮置電極40上含有,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并且其寬度窄于中央側的浮置電極40的窄寬度浮置電極48。多個浮置電極45中,中央側的浮置電極45存在兩個相鄰的檢測電極38,由此,這些兩個檢測電極38之間形成靜電電容。一方面,多個浮置電極45中,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浮置電極45只有一個相鄰的檢測電極38,與該一個檢測電極38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因此,多個浮置電極45中,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浮置電極45設為,與中央側的浮置電極45相比寬度窄的窄寬度浮置電極48,因此多個檢測電極38分別負責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檢測范圍被均等化。如上所述,若多個浮置電極45含有窄寬度浮置電極48,則可能導致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8的靜電電容變小,通過采用所述的構成,可以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8的靜電電容變大,從而很難發(fā)生位置檢測靈敏度在端側中局部降低的情況。
另外,本實施方式涉及的液晶顯示裝置(帶位置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10至少具備所述觸摸面板圖案tpp、具有觸摸面板圖案tpp的液晶面板(顯示面板)11。
根據(jù)這樣的帶位置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具備液晶面板11和觸摸面板圖案tpp,由此使用者的位置輸入、和液晶面板11的顯示的合作順利,適合于謀求使用感的提高。
另外,液晶面板11具備:陣列基板11b,其至少具有tft(顯示元件)19,tft19配置于顯示圖像的顯示區(qū)域aa;cf基板(對向基板)11a,其以與陣列基板11b呈相對狀的方式隔開間隔地配置,cf基板11a的朝向陣列基板11b側的板面中,驅(qū)動電極39設于顯示區(qū)域aa,對此,在cf基板11a的朝向陣列基板11b側相反的一側的板面中,檢測電極38和浮置電極45或者浮置電極345設于顯示區(qū)域aa,從而觸摸面板圖案tpp被液晶面板11一體化。這樣,觸摸面板圖案tpp被液晶面板11一體化,由此,與假設將觸摸面板圖案設于與液晶面板11不同的部件的觸摸面板的情況相比,適合于謀求該液晶顯示裝置10的薄型化、低成本化等。
(第二實施方式)
根據(jù)圖14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該第二實施方式中表示,變更多個檢測電極138中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138構成。此外,針對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復說明。
如圖14所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個檢測電極138中,x軸方向(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138設為,相互連接多個分支電極51而形成的分支型檢測電極(分支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50。進一步,多個分支電極51之間,以夾持與多個分支電極51之間形成靜電電容的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52的方式設置。分支電極51沿著y軸方向(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著x軸兩條隔開間隔地并排配置。分支電極51為,其寬度窄于中央側的檢測電極138的寬度,具體而言,設為中央側的檢測電極138的寬度的約一半程度。因此,構成分支型檢測電極50的兩條分支電極51的寬度的合計設為,中央側的檢測電極138的寬度大致相等。換句話說,構成分支型檢測電極50的兩條分支電極51的面積的合計設為,中央側的檢測電極138的面積大致相等。另外,兩條的分支電極51,其延伸方向的兩端部分別通過橋接部(結合部、連接部)53橋接,由此相互連接。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52以夾持于x軸方向上相鄰的兩條分支電極51之間的方式配置,其寬度與所述兩條分支電極51之間的間隔相比稍狹窄。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52的寬度,窄于多個浮置電極145中的中央側的浮置電極145的寬度,且相等于最端部的窄寬度浮置電極148的寬度。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52與相鄰的兩條分支電極51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此外,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52與其他浮置電極145(包含窄寬度浮置電極148)相同,y軸方向上分割成多個。
如上所述,構成分支型檢測電極50的兩條分支電極51,其寬度窄于中央側的檢測電極138的寬度,與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52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由此,各分支電極51和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52之間往來的電力線的密度高于中央側的檢測電極138和中央側的浮置電極145之間往來的電力線的密度。因此,分支型檢測電極50的靜電電容變大,緩和與中央側的檢測電極138之間產(chǎn)生而獲得的電容值的差。因此,位置檢測時分支型檢測電極50很難受到噪聲的影響,很難發(fā)生位置檢測靈敏度在端側中局部降低的情況。并且,構成分支型檢測電極50的兩條分支電極51的寬度的合計設為,中央側的檢測電極138的寬度大致相等,由此分支型檢測電極50和中央側檢測電極138在cf基板111a(觸摸面板圖案tpp)的面內(nèi)的專有面積設為相等。即,多個檢測電極138的專有面積維持與以前相等的面積,并且通過連接兩條分支電極51而形成的分支型檢測電極50,抑制位置檢測靈敏度局部地降低。
根據(jù)以上說明的本實施方式包括:多個檢測電極138,其沿著第一方向(y軸方向)延伸,并且沿著與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x軸方向)并排配置;多個驅(qū)動電極139,其以相對于多個檢測電極138俯視時分別重疊的方式沿著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著第一方向并排配置,與檢測電極138之間形成靜電電容;浮置電極145,其以相對于多個檢測電極138俯視時分別相鄰的方式配置,并且以相對于多個驅(qū)動電極139俯視時重疊的方式配置,與相鄰的檢測電極138之間、和重疊的驅(qū)動電極139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分支型檢測電極50,其包含于多個檢測電極138,且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分支型檢測電極(分支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50,相互連接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著第二方向并排配置的多個分支電極51而構成;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52,其以夾持于多個分支電極51之間的方式配置,與多個分支電極51之間形成靜電電容。
這樣,除了檢測電極138和重疊于檢測電極138的驅(qū)動電極139之間形成靜電電容之外,浮置電極145和與浮置電極145相鄰的檢測電極138之間、浮置電極145和與浮置電極145重疊的驅(qū)動電極139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由此位置檢測靈敏度(s/n比)變更高。然而,沿著第二方向并排的多個檢測電極138中,在第二方向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138與位于中央側的檢測電極138相比,與相鄰的浮置電極145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往往相對變小,其電容值的差變大的傾向,由此位置檢測時產(chǎn)生大噪聲可能導致位置檢測靈敏度局部地降低。這方面,包含于多個檢測電極138,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被設為,相互連接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并且由沿著第二方向并排配置的多個分支電極51而構成的分支型檢測電極50,多個分支電極51設為,與夾持于其之間的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52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分支型檢測電極50的靜電電容變大,緩和與中央側檢測電極138之間產(chǎn)生而獲得的電容值的差。因此,位置檢測時分支型檢測電極50很難受到噪聲的影響,很難發(fā)生位置檢測靈敏度在端側中局部降低的情況。
另外,分支型檢測電極50構成為,使多個分支電極51的寬度的合計相等于多個檢測電極138中的中央側的寬度。這樣,可以使得分支型檢測電極50和中央側的檢測電極138在該觸摸面板圖案tpp中所占用面積相等。即,多個檢測電極138的專有面積維持與以前相等的面積,并且通過連接多個分支電極51而構成分支型檢測電極50,抑制位置檢測靈敏度局部地降低。
(第三實施方式)
根據(jù)圖15至圖17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該第三實施方式中表示,變更從所述第二實施方式中分支型檢測電極250的分支數(shù)量以及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25的設置數(shù)量。此外,針對所述第二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復說明。
如圖15所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分支型檢測電極250為,相互連接在x軸方向上隔開間隔地并排配置的三條分支電極251而構成。分支電極251為,其寬度窄于中央側的檢測電極238的寬度,具體而言,設為中央側的檢測電極238的寬度的約三分之一程度。因此,構成分支型檢測電極250的兩條分支電極251的寬度的合計設為,中央側的檢測電極238的寬度大致相等。另外,三條的分支電極251的延伸方向的兩端部分別通過橋接部253橋接,由此相互連接。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252以夾持于x軸方向上中央側的分支電極251和兩端側的各分支電極251之間的方式配置有兩個,其寬度與相鄰的兩條分支電極251之間的間隔相比稍狹窄。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252的寬度窄于最端部的窄寬度浮置電極48的寬度。各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252為,夾持自身與相鄰的兩條的分支電極251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的結構。
接著,將檢測電極設為分支結構的情況和不設為分支結構的情況下,見解針對其電容值如何變化,并且見解為了與設為分支結構的情況的分支數(shù)量對應電容值如何變化,進行以下的第二比較試驗。第二比較試驗中,檢測電極238不設為分支結構的情況為第一比較例,檢測電極作為分支結構,其分支數(shù)量為2的情況為第一實施方式,檢測電極238作為分支結構,其分支數(shù)量為3的情況為第二實施方式,而分別測量的電容值,其結果為圖16所示。第一實施方式為與本實施方式中本段落之前所記載的中央側的檢測電極238相同的構成,第一實施方式為所述第二實施方式記載的分支型檢測電極(參照圖14)相同的結構,第二實施方式為本實施方式中本段落之前所記載的分支型檢測電極250相同的構成。此外,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中,以構成分別的分支型檢測電極的各分支電極之間夾持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的方式配置。圖16中,橫軸表示關于檢測電極238的寬度將基準值設為1.0時的相對值,縱軸表示電容值(單位為“pf(皮法)”)。該第二比較試驗中第一比較例、第一實施方式、以及第二實施方式涉及的各檢測電極的寬度的相對值設為約2.0。此外,圖16中,第一比較例以菱形的塊表示,第一實施例以四角形的塊表示,第二實施方式以三角形的塊表示。
針對第二比較試驗的試驗結果說明。根據(jù)圖16,可知第一比較例與第一實施例相比,檢測電極設為分支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一方,與檢測電極238不設為分支結構的第一比較例相比,檢測電極的電容值變大。這是,如所述第二實施方式說明,第一實施例涉及的構成分支型檢測電極的兩條分支電極,與夾持于其之間的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由此,可以想到,各分支電極和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之間往來的電力線的密度,高于與第一比較例涉及的檢測電極和與其相鄰的浮置電極之間往來的電力線的密度。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相比,可知分支數(shù)量設為3的第二實施例的一方,與分支數(shù)量設為2的第一實施例相比,檢測電極的電容值變大。這是,構成第二實施例涉及的分支型檢測電極的三條分支電極,與夾持于分別之間的各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之間形成靜電電容,由此各分支電極和各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之間往來的電力線的密度更,高于構成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分支型檢測電極的兩條分支電極和與夾持于其之間的一條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之間往來的電力線的密度,因此,可以想到,第二實施例涉及的分支型檢測電極的靜電電容變大。
接著,為了見解變化所述第一比較試驗涉及的第一比較例、第一實施例、以及第二實施例涉及的各檢測電極的寬度時,其電容值如何變化,進行以下的第三比較試驗。第三比較試驗中,第一比較例、第一實施例、以及第二實施例涉及的各檢測電極的寬度,在設為規(guī)定的基準值(相對值1.0)的情況、設為基準值的兩倍(相對值2.0)的情況、設為基準值的三倍(相對值3.0)的情況下分別測量電容值,其結果為圖17所示。圖17中,橫軸表示關于第一比較例、第一實施例、以及第二實施例涉及的各檢測電極的寬度,將基準值設為1.0時的相對值,縱軸表示電容值(單位為“pf(皮法)”)。此外,關于第二實施例,僅缺失檢測電極的寬度設為基準值的三倍的情況的數(shù)據(jù)。
針對第三比較試驗的試驗結果說明。根據(jù)圖17,可知除了檢測電極的寬度越寬,檢測電極的電容值變大的方面之外,檢測電極作為分支結構且其分支數(shù)量越多,檢測電極的電容值變更大。因此,多個檢測電極中位于x軸方向上最端部的檢測電極,在作為分支結構的基礎上,最佳化其分支數(shù)量以及寬度,由此其電容值設為接近于中央側的檢測電極的電容值,更加優(yōu)選可以相等設置。因此,緩和位于x軸方向上最端部的分支型檢測電極的電容值和中央側的檢測電極238的電容值之間產(chǎn)生而獲得的差,從而x軸方向上的端側中,抑制位置檢測靈敏度局部地降低,謀求位置檢測靈敏度的平均化。
(第四實施方式)
根據(jù)圖18至圖21說明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該第四實施方式中表示,變更第一實施方式的多個檢測電極338中x軸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38結構,并且在cf基板311a的非顯示區(qū)域naa設置第二浮置電極54。此外,針對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復說明。
如圖18所述,本實施方式涉及的多個檢測電極338中x軸方向(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38設為,其寬度與中央側的檢測電極338相同。即,沿著x軸方向并排的多個檢測電極338全部設為相同寬度。一方面,cf基板311a的非顯示區(qū)域naa上設有第二浮置電極54,第二浮置電極54與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38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第二浮置電極54在cf基板311a的非顯示區(qū)域naa中兩個長邊部,即,相對于配置有各檢測電極338、各浮置電極(第一浮置電極)345、以及驅(qū)動電極339的顯示區(qū)域aa,x軸方向上相鄰的兩邊部上分別設置一個。因此,第二浮置電極54與在配置于顯示區(qū)域aa的各檢測電極338、各浮置電極345、以及驅(qū)動電極339,俯視時以不重疊的方式配置。此外,各第二浮置電極54與設于cf基板311a的內(nèi)面的非顯示區(qū)域naa的各位置檢測配線部340,俯視時重疊,并且設于陣列基板的非顯示區(qū)域naa的各單片電路部337,俯視時以重疊的方式分別配置。
如圖18所示,第二浮置電極54以多個浮置電極345中相對于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窄寬度浮置電極348更鄰近端部側的方式配置。第二浮置電極54與各檢測電極338以及各浮置電極345物理切斷以及電切斷成浮島狀,與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38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因此,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38除了重疊的驅(qū)動電極339、相鄰于中央側的浮置電極345、相鄰于端部側的窄寬度浮置電極348之外,與第二浮置電極54之間也形成靜電電容,由此其電容值變更大,適于謀求提高位置檢測靈敏度(s/n比)。并且,第二浮置電極54以沿著y軸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使平面形狀成為縱長的方形,其長度尺寸大于構成浮置電極345的各分割浮置電極(分割第一浮置電極)345s的長度尺寸,顯示區(qū)域aa的長邊尺寸相同或者大于顯示區(qū)域aa的長邊尺寸。第二浮置電極54的長度尺寸也可以相等于檢測電極338的長度尺寸。
如圖19所示,第二浮置電極54設于cf基板311a的外面的非顯示區(qū)域naa。因此,第二浮置電極54與檢測電極338以及浮置電極345相同,由透明電極膜344構成,cf基板311a的外部中,檢測電極338以及浮置電極345配置于同一層。即,形成第二浮置電極54、浮置電極345以及檢測電極338時,cf基板311a的外部上成膜整面狀的透明電極膜334之后,圖案化其透明電極膜344,由此相互電獨立地形成第二浮置電極54、浮置電極345以及檢測電極338。
接著,為了見解根據(jù)第二浮置電極54的有無,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38的電容值如何變化,進行以下的第四比較試驗。第四比較試驗中,不含有第二浮置電極54的情況設為第二比較例,含有第二浮置電極54的情況設為第三實施例,測量分別的各檢測電極338的電容值,其結果為圖20以及圖21所示。第一比較例為與本實施方式中本段落之前所記載的從cf基板311a除去第二浮置電極54的構成,第三實施例為與本實施方式中本段落之前所記載的cf基板311a相同的構成。圖20表示第二比較例的試驗結果,圖21表示第三實施例的試驗結果。圖20以及圖21中,橫軸表示檢測電極338的位置,縱軸表示電容值(單位為“pf(皮法)”)。捕捉時,圖20以及圖21的橫軸上,x軸方向上位于圖18的左端的檢測電極338為起點記載順序,位于圖18的左端的檢測電極338為“1”,位于圖18的右端的檢測電極338為“12”。
說明第四比較試驗的結果。第二比較例中,如圖20所示,x軸方向上位于兩端各檢測電極338的電容值,與中央側的各檢測電極338的電容值相比局部地小。因此,x軸方向上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38和與其相鄰的檢測電極338之間的電容值的差,與相互相鄰的中央側的各檢測電極338之間的電容值的差相比相對大。因此,檢測觸摸位置時,為了提高噪聲耐性,采用以獲取x軸方向上相鄰的檢測電極338的電容值的差分的檢測方式的情況下,因所述電容值的差變大而導致產(chǎn)生大的噪聲,可能導致僅在x軸方向上的端側局部降低。對此,第三實施例中,如圖21所示,x軸方向上位于兩端部的各檢測電極338的電容值與中央側的各檢測電極338的電容值相等。這是,可以想到,主要是x軸方向上位于兩端的各檢測電極338與配置于非顯示區(qū)域naa的各第二浮置電極54之間形成靜電電容,由此,謀求提高電容值。因此,x軸方向上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38和與其相鄰的檢測電極338之間的電容值的差,與相互相鄰的中央側的各檢測電極338之間的電容值的差相等。因此,檢測觸摸位置時,為了提高噪聲耐性,采用以獲取x軸方向上相鄰的檢測電極338的電容值的差分的檢測方式的情況下,x軸方向上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38也很難到噪聲的影響,很難發(fā)生位置檢測靈敏度在端側中局部降低的情況。
根據(jù)如上說明的本實施方式,具備:多個檢測電極338,其沿著第一方向(y軸方向)延伸,并且與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x軸方向)并排配置;多個驅(qū)動電極39,其以相對于多個檢測電極338俯視時分別重疊的方式沿著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著第一方向并排配置的檢測電極338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多個浮置電極(第一浮置電極)45,其以相對于多個檢測電極338俯視時分別相鄰的方式配置,并且與以相對于多個驅(qū)動電極339俯視時重疊的方式配置的相鄰檢測電極338之間、和與重疊的驅(qū)動電極339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第二浮置電極54,其以相對于多個檢測電極338中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38、和相對于第二方向上相鄰于端部側的浮置電極345,在第二方向上更相鄰于端部側的方式配置,并且以與驅(qū)動電極339的非重疊的方式配置,與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38之間形成靜電電容。
這樣,除了檢測電極338和與其重疊的驅(qū)動電極339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之外,浮置電極345和與其相鄰的檢測電極338之間和、浮置電極345和與其重疊的驅(qū)動電極339之間,分別形成靜電電容,由此,位置檢測靈敏度(s/n比)更高。然而,若沿著第二方向并排的多個檢測電極338中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38與位于中央側的檢測電極338相比,則相鄰的浮置電極345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往往相對變小,由此位置檢測時產(chǎn)生大噪聲可能導致位置檢測靈敏度局部地降低。這方面,相對于多個檢測電極338中第二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38、和相對于第二方向上相鄰于端部側的浮置電極345,在第二方向上更相鄰于端部側的方式配置,并且以與驅(qū)動電極339的非重疊的方式配置第二浮置電極54,第二浮置電極54與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38之間的靜電電容變大,緩和與中央側的檢測電極338之間產(chǎn)生而獲得的電容值的差。因此,位置檢測時位于最端部的檢測電極338很難受到噪聲的影響,很難發(fā)生位置檢測靈敏度在端側中局部降低的情況。
另外,浮置電極345由相對于多個驅(qū)動電極339分別重疊的方式在第一方向上分割的多個分割浮置電極(分割第一浮置電極)345s構成,對此,第二浮置電極54以為了與分割浮置電極345s相比第一方向上變長而延伸的方式設置。這樣,檢測位置時,多個驅(qū)動電極339中某一個驅(qū)動電極339、和構成浮置電極345的分割浮置電極345s中與所述驅(qū)動電極339重疊的分割浮置電極345s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很難受到相對于所述驅(qū)動電極339相鄰的其他驅(qū)動電極339的電位的影響。對此,第二浮置電極54配置成與驅(qū)動電極339非重疊,由此很難受到多個驅(qū)動電極339的電位的影響。因此,可以將第二浮置電極54以為了與分割浮置電極345s相比第一方向上變長而延伸的方式設置,由此與相鄰的檢測電極338之間形成的靜電電容變大。
另外,第二浮置電極54由與浮置電極345相同的透明電極膜構成。這樣,可以降低設置浮置電極345以及第二浮置電極54所需要的成本。
(第五實施方式)
根據(jù)圖22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該第五實施方式中表示,變更第四實施方式中的第二浮置電極454的形成層。此外,針對所述第二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復說明。
如圖22所述,本實施方式涉及的第二浮置電極454配置于與檢測電極438以及浮置電極445的形成層不同的形成層,以其形成層之間介于絕緣層55的方式設置。詳細而言,構成檢測電極438以及浮置電極445的透明電極膜(第一透明電極膜)444配置于cf基板411a的外側中最下層,對此,以其上層側上層疊絕緣層55的方式配置。并且,第二浮置電極454由層疊于絕緣層55的上層側的第二透明電極膜56構成。根據(jù)這樣的構成,絕緣第二浮置電極454、檢測電極438以及浮置電極445的可靠性高。
根據(jù)以上說明的本實施方式具備絕緣層55,浮置電極445的形成層和第二浮置電極454的形成層相互不同,這些之間介于絕緣層55的方式配置。這樣,通過絕緣層55,絕緣浮置電極445和第二浮置電極454的可靠性高。
(第六實施方式)
根據(jù)圖23說明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該第六實施方式中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構成上組合第四實施方式所記載的第二浮置電極554的結構。此外,與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第四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復說明。
如圖23所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第二浮置電極554在cf基板511a的非顯示區(qū)域naa中,以多個浮置電極545中的相對于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窄寬度浮置電極548更相鄰于端部側的方式配置。第二浮置電極554與各檢測電極538以及各浮置電極545以物理切斷以及電切斷成為浮島狀,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寬度寬檢測電極549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因此,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寬度寬檢測電極549,除了重疊的驅(qū)動電極539、相鄰于中央側的浮置電極545、相鄰于端部側的窄寬度浮置電極548之外,與第二浮置電極554之間也形成靜電電容,由此該電容值變大,適于謀求提高位置檢測靈敏度(s/n比)。
(第七實施方式)
根據(jù)圖24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方式。該第七實施方式中表示,所述第二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構成上組合第四實施方式所記載的第二浮置電極654。此外,與所述第二實施方式、第四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復說明。
如圖24所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第二浮置電極654在cf基板611a的非顯示區(qū)域naa中,以多個浮置電極645中的相對于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窄寬度浮置電極648,更相鄰端部側的方式配置。第二浮置電極654與各檢測電極638以及各浮置電極645以物理切斷以及電切斷成為浮島狀,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分支型檢測電極650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因此,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分支型檢測電極650除了重疊的驅(qū)動電極639、相鄰于中央側的浮置電極645、相鄰于端部側的窄寬度浮置電極648、夾持于分支電極651之間的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652之外,與第二浮置電極654之間也形成靜電電容,由此,其電容值變更大,適于謀求提高位置檢測靈敏度(s/n比)。
(第八實施方式)
根據(jù)圖25說明本發(fā)明的第八實施方式。該第八實施方式中表示,所述第一實施方式所記載的cf基板711a的非顯示區(qū)域naa設置接地電極57。此外,與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復說明。
如圖25所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cf基板711a的非顯示區(qū)域naa上設有接地電極(gnd電極)57。接地電極57與檢測電極738以及浮置電極745相同,由透明電極膜744構成,cf基板711a的外面中設于檢測電極738以及浮置電極745同一層。接地電極57以x軸方向上從兩側夾持檢測電極738以及浮置電極745群的方式配置一對。即,接地電極57在非顯示區(qū)域naa中,將顯示區(qū)域aa(觸摸區(qū)域)x軸方向上夾持的左右兩側上分別配置。并且,接地電極57沿著y軸方向延伸,使具有與顯示區(qū)域aa的長度尺寸相等的尺寸,并且以與設于陣列基板(省略圖示)的非顯示區(qū)域naa的單片電路部737俯視時重疊的方式配置。因此,即便從單片電路部737產(chǎn)生噪聲的情況下,該噪聲可以通過各接地電極57遮蔽,從而觸摸面板圖案的位置檢功能很難劣化。尤其是,多個檢測電極738中的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寬度寬檢測電極749的電容值很難發(fā)生變動等,由此很難發(fā)生位置檢測靈敏度中局部降低的情況。進一步,接地電極57也以與位置檢測配線部740俯視時重疊的方式配置。由此,可以避免位置檢測配線部740和檢測電極738之間發(fā)生的不必要的電容耦合,從而觸摸面板圖案的位置檢測功能更很難劣化。
(第九實施方式)
根據(jù)圖26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九實施方式。該第九實施方式中表示,所述第二實施方式所記載的cf基板811a的非顯示區(qū)域naa設置所述第八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接地電極857。此外,與所述第二實施方式、第八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復說明。
如圖26所示,根據(jù)本實施方式涉及的接地電極857,即便從單片電路部837產(chǎn)生噪聲的情況下,該噪聲可以遮蔽,從而觸摸面板圖案的位置檢功能很難劣化。尤其是,多個檢測電極838中的x軸方向上位于最端部的分支型檢測電極850的電容值很難發(fā)生變動等,由此很難發(fā)生位置檢測靈敏度中局部降低的情況。
(其他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根據(jù)所述記載以及圖面說明的實施方式,例如如下實施方式也包含于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
(1)所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檢測電極(含有寬度寬檢測電極以及分支型檢測電極)、浮置電極(含有窄寬度浮置電極)、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第二浮置電極、以及接地電極分別設于cf基板的外面的情況,但是,也可以是,例如采用以cf基板的表側上層疊外罩面板的方式配置的構成的情況下,從這些各電極中適當?shù)剡x擇的一個或者多個設于所述外罩面板的cf基板側的面板。
(2)所述第四實施方式至第九實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二浮置電極以及接地電極分別設于cf基板的外面的情況,但是,也可以將這些第二浮置電極以及接地電極的任意一個設于cf基板的內(nèi)面。
(3)所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cf基板的內(nèi)面上設置驅(qū)動電極的情況,但是,也可以例如圖案化在陣列基板的內(nèi)面設置的共用電極,使構成與所述驅(qū)動電極相同平面結構,并且兼具驅(qū)動電極的功能。這種情況下,對陣列基板的共用電極,時間上前后錯開輸入用于顯示的信號、用于位置檢測的信號即可。
(4)關于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第六實施方式、第八實施方式所記載的寬度寬檢測電極的具體寬度(與中央側的檢測電極的寬度的差),圖示以外也可以適當?shù)刈兏?/p>
(5)關于所述第二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第七實施方式、第九實施方式所記載的分支型檢測電極的分支數(shù)量、各分支電極的寬度、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的寬度等具體的數(shù)值,圖示以外也可以適當?shù)刈兏?/p>
(6)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三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構成上組合設置第四實施方式和第五實施方式所記載的第二浮置電極。
(7)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三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構成上組合設置第八實施方式和第九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接地電極。
(8)也可以是在所述第六實施方式和第七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構成上組合設置第五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構成(將第二浮置電極設置于與檢測電極以及浮置電極不同的形成層的構成)。
(9)也可以是在所述第八實施方式和第九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接地電極,與第五實施方式所記載的第二浮置電極相同,設于與檢測電極以及浮置電極不同的形成層的構成。
(10)所述各實施方式中,舉例示出了陣列基板側上像素電極和共用電極共同配置,并且以像素電極和共用電極之間介于絕緣膜方式重疊而構成的液晶面板(ffs模式的液晶面板),但是,本發(fā)明也能應用于,陣列基板側上配置像素電極,并且cf基板側上配置共用電極,并且以像素電極和共用電極之間介于液晶層的方式重疊而構成的液晶面板(va模式的液晶面板)。其次之外,本發(fā)明也能應用于即ips模式的液晶面板。
(11)所述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構成中,可以省略虛擬配線部、單片電路部等。
(12)所述各實施方式,示出了觸控面板圖案的觸摸區(qū)域和、液晶面板的顯示區(qū)域相互一致的構成,但是兩者無需完全一致,例如,觸控面板圖案的觸摸區(qū)域也可以設定在橫跨液晶面板的顯示區(qū)域的整個區(qū)域和、非顯示區(qū)域的一部分(靠近顯示區(qū)域的部分)的范圍內(nèi)。
(13)所述各實施方式中,舉例示出了半導體膜設為cg硅薄膜(多晶硅薄膜)的情況,但是,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將氧化半導體、非晶硅作為半導體的材料使用。
(14)所述各實施方式中,舉例示出了液晶顯示面板的彩色濾光片由紅色、綠色、藍色的三色構成的結構,但是,本發(fā)明也能應用于具備紅色、綠色以及藍色的各著色部上增加黃色的著色部以構成四色的彩色濾光片的結構。
(15)所述各實施方式中,舉例示出了具備作為外部光的背光源裝置的透射型的液晶顯示裝置,但是,本發(fā)明也能應用于利用外部光進行顯示的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這種情況下,可以省略背光源裝置。另外,本發(fā)明也能應用于半透射型的液晶顯示裝置。
(16)所述各實施方式中,舉例示出了分類為小型或者中小型,便攜式信息終端、便攜式電話(包括智能電話)、筆記本個人計算機(包括平板型筆記本個人計算機)、數(shù)碼相框、便攜式游戲機等的各種電子設備所使用的液晶顯示裝置,但是,本發(fā)明也能應用于畫面尺寸例如,20英寸~90英寸的被分類成中型或者大型(超大型)的液晶顯示裝置。在這種情況下,能將液晶面板應用于電視接收裝置、電子公告牌(數(shù)字標牌)、電子黑板等電子設備。
(17)所述各實施方式中,舉例示出了有一對基板之間夾持液晶層的構成的液晶面板,但是,本發(fā)明也能應用于夾持一對基板之間液晶材料之外的功能性有機分子的顯示面板。
(18)所述各實施方式中,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的開關元件使用tft,但是也可以應用于使用tft以外的開關元件(例如薄膜二極管(tfd))的液晶顯示裝置,另外,除了進行彩色顯示的液晶顯示裝置以外,也能應用于進行黑白顯示的液晶顯示裝置。
(19)所述各實施方式中,舉例示出了作為顯示面板使用液晶面板的液晶顯示裝置,但是,本發(fā)明也能應用于使用其它種類的顯示面板(pdp(等離子顯示器面板)、有機el面板、epd(電泳顯示器面板)等)的顯示裝置。在這種情況下,能省略背光源裝置。
符號說明
10液晶顯示裝置(帶位置輸入功能的顯示裝置)
11液晶面板(顯示面板)
11a、111a、311a、411a、511a、611a、711a、811a陣列基板
11bcf基板(對向基板)
19tft(顯示元件)
38、138、238、338、438、538、638、738、838檢測電極(第一位置檢測電極)
39、139、339、539、639驅(qū)動電極(第二位置檢測電極)
44、344、444透明電極膜
45、145、345、445、545、545、645、745浮置電極(第一浮置電極)
45s、345s分割浮置電極(分割第一浮置電極)
48、148、248、348、548、648窄寬度浮置電極
49、549、749寬度寬檢測電極(寬度寬第一位置檢測電極)
50、250、650、850分支型檢測電極(分支型第一位置檢測電極)
51、251、651分支電極
52、252、652分支電極間浮置電極
54、454、554、654第二浮置電極
55絕緣層
aa顯示區(qū)域
tpp觸摸面板圖案(位置輸入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