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取樣裝置,具體涉及液體取樣裝置。
背景技術:
當前工業(yè)領域使用的取樣器是實現(xiàn)對容器液體簡單方式的取樣,但不能實現(xiàn)對容器指定部位的液體進行取樣,取樣液體沒有代表性,隨意性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出能實現(xiàn)對容器指定部位的液體進行取樣的液體取樣裝置。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技術目標。
液體取樣裝置,其改進之處在于:包括拉繩收放裝置、儲藏管、拉繩、手動泵、樣液瓶、甲板閥、取樣桶,所述甲板閥設置在容器頂板上;所述儲藏管豎置,固定連接在甲板閥上端,拉繩收放裝置設置在儲藏管上端;所述取樣桶設置在甲板閥下方;所述拉繩貫穿甲板閥、儲藏管,上端與拉繩收放裝置連接,下端與取樣桶上端連接;所述儲藏管的下部設有手動泵,所述手動泵進口與儲藏管內(nèi)腔連通,出口設置在樣液瓶的上方;所述取樣桶為豎置的柱狀構件,在拉繩作用下,可向上通過甲板閥進入儲藏管內(nèi)。
上述結構中,所述取樣桶包括殼體、下閥芯;所述殼體為中心軸線豎置、下部開口的中空柱狀體;所述殼體下部、下閥芯上分別設有可以相結合的錐孔、錐體;所述下閥芯錐體外壁設有環(huán)槽,環(huán)槽中分別設有O形密封圈,下閥芯與殼體下部處于結合狀態(tài)下,下閥芯上的O形密封圈與殼體下部錐孔表面緊密接觸,形成密封結構。
上述結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有兩種,第一種改進方案:所述殼體下部設有大端在上的錐孔;所述下閥芯設置在殼體內(nèi)腔中,自然狀態(tài)下,下閥芯在自重作用下落入殼體下部錐孔中,下閥芯部分伸出殼體下端面。第二種改進方案:所述殼體下部設有大端在下的錐孔,下閥芯設置在殼體下部錐孔的下方;所述下閥芯上端設有連接桿,連接桿伸出殼體上端面;所述下閥芯相對殼體向上移動,下閥芯上錐體落入殼體下部錐孔中,下閥芯上的O形密封圈與殼體下部錐孔表面緊密接觸,形成密封結構,將殼體內(nèi)腔密封成封閉內(nèi)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中取樣桶的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中取樣桶的結構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jù)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附圖所示液體取樣裝置,包括拉繩收放裝置1、儲藏管2、拉繩3、手動泵4、樣液瓶5、甲板閥6、取樣桶7,甲板閥6設置在容器8頂板上;儲藏管2豎置,固定連接在甲板閥6上端,拉繩收放裝置1設置在儲藏管2上端;取樣桶7設置在甲板閥6下方;拉繩3貫穿甲板閥6、儲藏管2,上端與拉繩收放裝置1連接,下端與取樣桶7上端連接;儲藏管2的下部設有手動泵4,手動泵4進口與儲藏管2內(nèi)腔連通,出口設置在樣液瓶5的上方;取樣桶7為豎置的柱狀構件,在拉繩3作用下,可向上通過甲板閥6進入儲藏管2內(nèi)。
取樣桶7包括殼體7.5、下閥芯7.4;殼體7.5為中心軸線豎置、下部開口的中空柱狀體;殼體7.5下部、下閥芯7.4上分別設有可以相結合的錐孔、錐體;下閥芯7.4錐體外壁設有環(huán)槽,環(huán)槽中分別設有O形密封圈,下閥芯7.4與殼體7.5下部處于結合狀態(tài)下,下閥芯7.4上的O形密封圈與殼體7.5下部錐孔表面緊密接觸,形成密封結構。
殼體7.5下部設有大端在上的錐孔;下閥芯7.4設置在殼體7.5內(nèi)腔中,自然狀態(tài)下,下閥芯7.4在自重作用下落入殼體7.5下部錐孔中,下閥芯7.4部分伸出殼體7.5下端面。
實施例2。
附圖所示液體取樣裝置,包括拉繩收放裝置1、儲藏管2、拉繩3、手動泵4、樣液瓶5、甲板閥6、取樣桶7,甲板閥6設置在容器8頂板上;儲藏管2豎置,固定連接在甲板閥6上端,拉繩收放裝置1設置在儲藏管2上端;取樣桶7設置在甲板閥6下方;拉繩3貫穿甲板閥6、儲藏管2,上端與拉繩收放裝置1連接,下端與取樣桶7上端連接;儲藏管2的下部設有手動泵4,手動泵4進口與儲藏管2內(nèi)腔連通,出口設置在樣液瓶5的上方;取樣桶7為豎置的柱狀構件,在拉繩3作用下,可向上通過甲板閥6進入儲藏管2內(nèi)。
取樣桶7包括殼體7.5、下閥芯7.4;殼體7.5為中心軸線豎置、下部開口的中空柱狀體;殼體7.5下部、下閥芯7.4上分別設有可以相結合的錐孔、錐體;下閥芯7.4錐體外壁設有環(huán)槽,環(huán)槽中分別設有O形密封圈,下閥芯7.4與殼體7.5下部處于結合狀態(tài)下,下閥芯7.4上的O形密封圈與殼體7.5下部錐孔表面緊密接觸,形成密封結構。
殼體7.5下部設有大端在下的錐孔,下閥芯7.4設置在殼體7.5下部錐孔的下方;下閥芯7.4上端設有連接桿7.6,連接桿7.6伸出殼體7.5上端面;下閥芯7.4相對殼體7.5向上移動,下閥芯7.4上錐體落入殼體7.5下部錐孔中,下閥芯7.4上的O形密封圈與殼體7.5下部錐孔表面緊密接觸,形成密封結構,將殼體7.5內(nèi)腔密封成封閉內(nèi)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