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槽圓螺母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開槽圓螺母,旨在提供一種帶有自潤滑功能的開圓槽螺母,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螺母本體以及設于螺母本體的一端并與螺母本體同軸設置的凸環(huán),所述螺母本體包括內螺紋,螺母本體的外圓周面上圓周分布有開槽,所述開槽包括底面、第一側壁以及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上設有第一潤滑機構,所述第一潤滑機構包括第一凹槽,所述內螺紋上設有與第一凹槽導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的開口處嵌設有第一加油塊,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固接有第一彈性件,所述第一彈性件連接第一加油塊;所述第一凹槽內設有潤滑油,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開槽圓螺母。
【專利說明】開槽圓螺母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母制造【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開槽圓螺母。
【背景技術】
[0002]開槽圓螺母是用于汽車輪轂的專用螺母,特點是鎖緊后不易松動,而且,平面與螺紋的垂直度要求高,并要求平面有粗糙度、精度高,具有硬密封功能。
[0003]目前,市場上的開槽圓螺母均不帶有自潤滑功能,在安裝或拆卸圓螺母,特別是在拆卸生銹的開槽圓螺母的時候,需要額外的工具進行加油、潤滑,十分麻煩,不能對開槽圓螺母進行及時、有效的潤滑,便導致維修操作很難得以順利進行,降低了維修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自潤滑功能的開圓槽螺母。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開槽圓螺母,包括螺母本體以及設于螺母本體的一端并與螺母本體同軸設置的凸環(huán),所述螺母本體包括內螺紋,螺母本體的外圓周面上圓周分布有開槽,所述開槽包括底面、第一側壁以及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上設有第一潤滑機構,所述第一潤滑機構包括第一凹槽,所述內螺紋上設有與第一凹槽導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的開口處嵌設有第一加油塊,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固接有第一彈性件,所述第一彈性件連接第一加油塊;
[0006]所述第一凹槽內設有潤滑油。
[000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所述第一凹槽的開口處設置第一潤滑結構,能夠利用所述第一潤滑結構,在旋緊或拆卸所述開槽圓螺母的時候,利用卡鉗的端部在旋轉的時候,按壓所述第一加油塊,從而將第一凹槽內的潤滑油通過第一通孔,從內螺紋處流出,從而實現潤滑,不需要人工利用額外的工具進行加油、潤滑,簡單、實用,效率高。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加油塊為矩形結構的金屬塊,第一加油塊的側壁上設有燕尾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側壁設有與所述燕尾槽相適配的凸塊。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燕尾槽以及與所述燕尾槽配合的凸塊,能夠限制所述第一加油塊在受壓時的運動位置,從而防止所述第一加油塊的邊緣與所述第一凹槽的側壁發(fā)生刮擦,影響第一加油塊與所述第一凹槽之間的密封性,甚至發(fā)生卡殼等現象,影響使用效果。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潤滑機構還設有用于防止第一加油塊掉出第一凹槽的限位結構。
[00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夠防止第一加油塊因彈性件的支撐掉出第一凹槽,從而保證了所述開槽圓螺母的實用性以及使用壽命。
[0012]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限位結構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設有第一加油塊的底部并位于凸塊與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間。
[00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所述限位板,能夠在所述第一加油塊由于第一彈性件的支撐力背向第一凹槽運動時,抵觸凸塊,從而防止所述第一加油塊掉出。
[0014]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側壁上設有與第一潤滑機構結構相同的第二潤滑機構;
[0015]所述螺母本體上包括若干開槽,所述各開槽均設有第一、第二潤滑機構。
[00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第二潤滑機構,能夠在所述開槽圓螺母旋緊以及拆卸的時候均能夠使內螺紋處得到潤滑,而且,設置多個第一、第二潤滑機構,而且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只選擇一對或若干對開槽進行安裝、拆卸,重復、多次使用,或控制潤滑油的使用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開槽圓螺母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開槽圓螺母實施例的示意圖;
[0019]圖3為圖2中的A處放大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的螺母本體的局部示意圖。
[0021]附圖標記:1、螺母本體;11、內螺紋;2、凸環(huán);3、開槽;31、底面;32、第一側壁;33、
第二側壁;4、第一潤滑機構;41、第一凹槽;42、第一通孔;43、第一加油塊;44、第一彈性件;45、燕尾槽;46、凸塊;47、限位板;5、第二潤滑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參照圖1至圖4對本實用新型開槽圓螺母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0023]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開槽3圓螺母,包括螺母本體I以及設于螺母本體I的一端并與螺母本體I同軸設置的凸環(huán)2,所述螺母本體I包括內螺紋11,螺母本體I的外圓周面上圓周分布有開槽3,所述開槽3包括底面31、第一側壁32以及第二側壁33,所述第一側壁32上設有第一潤滑機構4,所述第一潤滑機構4包括第一凹槽41,所述內螺紋11上設有與第一凹槽41導通的第一通孔42,所述第一凹槽41的開口處嵌設有第一加油塊43,所述第一凹槽41的底部固接有第一彈性件44,所述第一彈性件44連接第一加油塊43 ;
[0024]所述第一凹槽41內設有潤滑油(此處需說明的是,在所述第一加油塊43的表面可以設置橡膠涂層加強與第一凹槽41之間的密封性能,并在螺母本體I上設置與第一凹槽41導通的注油孔,實現對第一凹槽41內潤滑油的補充,本實施例不再贅述;所述第一彈性件44可為各種彈性材料,本實施例優(yōu)選彈簧)。
[0025]在所述第一凹槽41的開口處設置第一潤滑結構,能夠利用所述第一潤滑結構,在旋緊或拆卸所述開槽3圓螺母的時候,利用卡鉗的端部在旋轉的時候,按壓所述第一加油塊43,從而將第一凹槽41內的潤滑油通過第一通孔42,從內螺紋11處流出,從而實現潤滑,不需要人工利用額外的工具進行加油、潤滑,簡單、實用,效率高。
[0026]所述第一加油塊43為矩形結構的金屬塊,第一加油塊43的側壁上設有燕尾槽45,所述第一凹槽41的側壁設有與所述燕尾槽45相適配的凸塊46 (此處需說明的是,所述第一加油塊43也可以為其他材料構成,如硬質橡膠、聚合物等,本實施例考慮到在裝配所述開圓槽螺母的過程中,第一加油塊43所需受力的因素,優(yōu)選硬質金屬材料構成,具體材料不再贅述;此外,本實施例中的凸塊46與凹槽的底部之間留有間隙,并不直接延伸至凹槽的底部)。
[0027]設置燕尾槽45以及與所述燕尾槽45配合的凸塊46,能夠限制所述第一加油塊43在受壓時的運動位置,從而防止所述第一加油塊43的邊緣與所述第一凹槽41的側壁發(fā)生刮擦,影響第一加油塊43與所述第一凹槽41之間的密封性,甚至發(fā)生卡殼等現象,影響使用效果。
[0028]所述第一潤滑機構4還設有用于防止第一加油塊43掉出第一凹槽41的限位結構。
[0029]能夠防止第一加油塊43因彈性件的支撐掉出第一凹槽41,從而保證了所述開槽3圓螺母的實用性以及使用壽命。
[0030]所述限位結構包括限位板47,所述限位板47設有第一加油塊43的底部并位于凸塊46與第一凹槽41的底部之間。
[0031]利用所述限位板47,能夠在所述第一加油塊43由于第一彈性件44的支撐力背向第一凹槽41運動時,抵觸凸塊46,從而防止所述第一加油塊43掉出。
[0032]所述第二側壁33上設有與第一潤滑機構4結構相同的第二潤滑機構5 ;
[0033]所述螺母本體I上包括若干開槽3,所述各開槽3均設有第一、第二潤滑機構5。
[0034]設置第二潤滑機構5,能夠在所述開槽3圓螺母旋緊以及拆卸的時候均能夠使內螺紋11處得到潤滑,而且,設置多個第一、第二潤滑機構5,而且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只選擇一對或若干對開槽3進行安裝、拆卸,重復、多次使用,或控制潤滑油的使用量。
[0035]以上所述使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型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開槽圓螺母,包括螺母本體以及設于螺母本體的一端并與螺母本體同軸設置的凸環(huán),所述螺母本體包括內螺紋,螺母本體的外圓周面上圓周分布有開槽,所述開槽包括底面、第一側壁以及第二側壁,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側壁上設有第一潤滑機構,所述第一潤滑機構包括第一凹槽,所述內螺紋上設有與第一凹槽導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的開口處嵌設有第一加油塊,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固接有第一彈性件,所述第一彈性件連接第一加油塊; 所述第一凹槽內設有潤滑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槽圓螺母,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加油塊為矩形結構的金屬塊,第一加油塊的側壁上設有燕尾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側壁設有與所述燕尾槽相適配的凸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開槽圓螺母,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潤滑機構還設有用于防止第一加油塊掉出第一凹槽的限位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開槽圓螺母,其特征是:所述限位結構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設有第一加油塊的底部并位于凸塊與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開槽圓螺母,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側壁上設有與第一潤滑機構結構相同的第二潤滑機構; 所述螺母本體上包括若干開槽,所述各開槽均設有第一、第二潤滑機構。
【文檔編號】F16B37/00GK203856847SQ201420290949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3日
【發(fā)明者】張國權, 陳錫龍, 劉井貴 申請人:樂清市萬達電器汽配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