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一種摩擦連接方式工作的裝置的摩擦部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以摩擦配合方式進行工作的裝置的摩擦部件,其包括一個環(huán)形的摩擦面,該摩擦面具有一個內緣和一個外緣,其中該摩擦面中設有一個在徑向內置的第一轉向點和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之間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的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以及一個沿徑向布置于該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外側且在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和徑向外置的第二轉向點之間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的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其中在該內緣與該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之間、該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與該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之間、該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與該外緣之間設有流通連接。該第一溝槽與該第二溝槽相隔一定距離,其中該第一溝槽和該第二溝槽之間設有多個用于使該第一溝槽與該第二溝槽實現(xiàn)流通連接的連接溝槽。
【專利說明】用于一種摩擦連接方式工作的裝置的摩擦部件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以摩擦配合方式進行工作的裝置的摩擦部件,所述摩擦部件包括一個環(huán)形摩擦面,所述摩擦面具有一個內緣和一個外緣,其中,在所述摩擦面內設有在一個徑向內置的第一轉向點與一個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之間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的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以及沿徑向布置于所述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外側并且在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和徑向外置的第二轉向點之間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的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其中,設有所述內緣與所述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之間的、所述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與所述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之間的、所述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與所述外緣之間的流通連接(Stromungsverbindung) ?
[0002]DE 103 42 271 Al已知一種用于以摩擦配合方式進行工作的裝置的摩擦部件,其中,該摩擦部件是一個摩擦覆蓋片。該摩擦覆蓋片具有包括一個內緣和一個外緣的環(huán)形摩擦面。摩擦面中設有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和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內置的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在徑向內置的第一轉向點和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之間呈之字形延伸。其中,徑向內置的第一轉向點布置在摩擦面的內緣上,因此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與內緣直接鄰接,以便使內緣與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之間實現(xiàn)流通連接。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沿徑向布置于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外側并且在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和徑向外置的第二轉向點之間呈之字形延伸。徑向外置的第二轉向點布置在摩擦面的外緣上,因此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與外緣直接鄰接,以便使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與外緣之間實現(xiàn)流通連接。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的徑向內置的轉向點對應于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的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因此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與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直接鄰接,以便使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與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之間實現(xiàn)流通連接。
[0003]這種摩擦覆蓋片形式的已知摩擦部件經(jīng)實踐證明是有用的,但仍有改進余地。首先是油流過時間較短,這導致冷卻油吸熱較少。因此摩擦部件散熱較少,而摩擦部件的過熱會增加磨損,損害摩擦性能。另外 ,在以摩擦配合方式進行工作的裝置(例如片式離合器)內部使用這種已知的摩擦部件,會在彼此分離的相鄰摩擦部件之間引發(fā)較大的拖拽扭矩(Schleppmoment)。
[0004]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以摩擦配合方式進行工作的裝置的摩擦部件,該摩擦部件一方面具有優(yōu)良的耐磨性,另一方面能減小所述以摩擦配合方式進行工作的裝置中的拖拽扭矩。
[0005]這個目的是通過在權利要求1中給出的多個特征而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的多個有利的實施方式是各從屬權利要求的主題。
[0006]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摩擦部件是為一種摩擦連接方式工作的裝置設計的。該摩擦連接方式工作的裝置可涉及例如一個片式離合器或片式制動器,而該摩擦部件由摩擦片構成。該摩擦部件具有一個環(huán)形的摩擦面。例如該環(huán)形的摩擦面可由摩擦部件本身、或由一個置于該摩擦部件之上的摩擦覆蓋層構成。該環(huán)形設計的摩擦面具有一個內緣,即一個徑向向內的邊緣,以及一個外緣,該外緣徑向向外。摩擦面中設有一個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其作用例如是輸入和排出冷卻劑和/或潤滑劑,優(yōu)選用于輸入和排出冷卻油。環(huán)形的溝槽在此以及在下文中均可理解成在圓周方向貫穿的溝槽,優(yōu)選為在圓周方向閉合的槽,特別優(yōu)選呈環(huán)形的槽。同樣優(yōu)選地,該環(huán)形的溝槽實施為完整環(huán)形的槽,即至少延伸360°。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在環(huán)形摩擦面中的徑向內置的第一轉向點和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之間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此外,環(huán)形摩擦面中還設有沿徑向布置于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外側的一個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因此,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又可稱為內置的環(huán)形的溝槽,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又可稱為外置的環(huán)形的溝槽。關于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請參閱上述的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第二溝槽在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和徑向外置的第二轉向點之間也是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內緣與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之間、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與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之間以及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與外緣之間分別處于流通連接,以便冷卻油能沿徑向穿過環(huán)形摩擦面中的溝槽。但與DE 103 42 271 Al中所揭示的溝槽圖案不同的是,本發(fā)明并不通過讓第一溝槽的外置的第一轉向點與第二溝槽的內置的第二轉向點重合來使得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與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實現(xiàn)流通連接。而是使第一溝槽與第二溝槽相隔一定距離,其中,在第一溝槽和第二溝槽之間設置多個連接溝槽來使第一溝槽與第二溝槽實現(xiàn)流通連接。
[0007]通過使第一溝槽與第二溝槽彼此相隔一定距離并且在第一溝槽和第二溝槽之間設置多個獨立的連接溝槽,可以延長冷卻油的流過時間,從而增加冷卻油的吸熱量,改善摩擦部件的冷卻效果,最終達到減輕摩擦部件磨損的目的。另一項出人意料的發(fā)現(xiàn)是,通過使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與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相隔一定距離并且用連接溝槽將其連接起來,可以實現(xiàn)良好程度與現(xiàn)有技術相似的拖拽扭矩,或者甚至能減小拖拽扭矩。
[0008]綜上,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摩擦部件,其冷卻效果好,與溫度有關的磨損小,在以摩擦配合方式進行工作的裝置內部產(chǎn)生的拖拽扭矩較小。
[0009]前述連接溝槽原則上可具有任何一種形狀或定向。但事實證明,這些連接溝槽有利地從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出發(fā)沿一個徑向(Radiale)延伸至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以便進一步強化前述優(yōu)點,這也是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一種有利實施方式。
[0010]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有利實施方式,所述連接溝槽采用直線設計,即不具有任何的彎曲或彎折。
[0011]所述連接溝槽原則上可在任何一個位置上分別通入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和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舉例而言,連接溝槽可以在相應的第一或第二轉向點之間通入相應的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或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也可以設想,連接溝槽從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的內置的第一轉向點延伸至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的外置的第二轉向點。后一種布置方式能大幅延長油流過時間。但由于連接溝槽的設置已經(jīng)延長了油流過時間,因此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有利實施方式中,連接溝槽從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的外置的第一轉向點延伸至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的內置的第二轉向點,這一方面能實現(xiàn)合理的冷卻油流過時間,另一方面能防止摩擦部件上出現(xiàn)熱積聚現(xiàn)象。作為該實施方式進一步的優(yōu)選方案,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的每個外置的第一轉向點和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的每個內置的第二轉向點均各配屬有一個連接溝槽,以確保良好冷卻。
[0012]所述連接溝槽原則上可突出于外置的第一轉向點和/或內置的第二轉向點之外,即與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和/或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相交。通過這種方式例如可以產(chǎn)生與外置的第一轉向點和/或內置的第二轉向點鄰接的花鍵槽或直通槽。但考慮到摩擦部件的冷卻效果,連接溝槽有利地終止于外置的第一轉向點和/或內置的第二轉向點,也就是只是通入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和/或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而非與之相交,這也是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有利實施方式。[0013]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內緣與所述第一溝槽相隔一定距離,這一點不同于由DE 103 42 271 Al所已知的槽型。但是,為了使內緣和第一溝槽在該實施方式中仍能如前文所述那樣實現(xiàn)流通連接,設有多個從摩擦面的內緣延伸至第一溝槽的內緣溝槽。這些內緣溝槽原則上也可以具有任何一種形狀和延伸方向,但事實證明,內緣溝槽有利地沿一個徑向延伸和/或采用直線設計。作為該實施方式進一步的優(yōu)選方案,內緣溝槽從內緣出發(fā)延伸至第一溝槽的內置的第一轉向點。在這個實施方式中,內緣溝槽也僅需在內置的第一轉向點上通入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而不必與該溝槽相交。因此該實施方式的進一步優(yōu)選方案是,內緣溝槽終止于內置的第一轉向點。這種實施方式能改善摩擦部件的冷卻,進而改善其與溫度相關的磨損性能。
[0014]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替代方案或補充方案,優(yōu)選作為補充方案,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外緣和所述第二溝槽相隔一定距離,其中設有多個外緣溝槽,這些外緣溝槽在使外緣與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實現(xiàn)流通連接的情況下從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延伸至外緣。在該實施方式中,外緣溝槽優(yōu)選也沿一個徑向延伸和/或采用直線設計。與前述實施方式一樣,本實施方式進一步特別優(yōu)選的方案是,外緣溝槽從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的外置的第二轉向點延伸至外緣,其中,外緣溝槽在此情況下終止于外置的第二轉向點,即不與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相交。這種實施方式能改善摩擦部件的冷卻,進而改善其與溫度相關的磨損性能。
[0015]所述摩擦部件的冷卻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得到進一步改善,在該實施方式中,所述內緣溝槽分別沿徑向與一個外緣溝槽平齊。還證明有利的是,內緣溝槽和與之平齊的外緣溝槽優(yōu)選沿一個共用的徑向延伸。
[0016]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有利實施方式,每個所述內置的第一轉向點均各配屬有一個內緣溝槽和/或每個所述外置的第二轉向點均各配屬有一個外緣溝槽,這能進一步改善摩擦部件與溫度相關的磨損性能。在此情況下,第一溝槽有利地具有與第二溝槽相同的內置和外置轉向點數(shù)目。在該實施方式中另外優(yōu)選的是,內置的第一轉向點或外置的第一轉向點優(yōu)選分別與一個外置的第二轉向點或內置的第二轉向點布置在一個共用的徑向上。亦即在該實施方式中,內置的第一轉向點優(yōu)選分別與一個外置的第二轉向點布置在一個共用徑向上,外置的第一轉向點則優(yōu)選分別與一個內置的第二轉向點布置在一個共用徑向上,以便改善摩擦部件的冷卻。
[0017]所述連接溝槽原則上可實施成任意長度。但為了取得特別好的冷卻效果,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特別有利的實施方式中,連接溝槽的長度至少為2mm,優(yōu)選至少為3mm ο
[0018]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內緣溝槽和/或所述外緣溝槽的長度至少為3mm,優(yōu)選至少為4mm,特別優(yōu)選至少為5mm,借此能明顯改善冷卻效
果O
[0019]事實證明,從DE 103 42 271 Al已知的溝槽圖案會使得沿徑向位于第一溝槽內側的內側摩擦面部分、位于第一溝槽和第二溝槽之間的中間摩擦面部分以及位于第二溝槽外側的外側摩擦面部分受到不同強度的磨損。換句話說,該摩擦部件的使用壽命由磨損最快的摩擦面部分決定。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特別有利的實施方式,為了在這個方面延長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使用壽命,所述摩擦面被第一溝槽和第二溝槽劃分成沿徑向位于第一溝槽內側的內側摩擦面部分、位于第一溝槽和第二溝槽之間的中間摩擦面部分以及沿徑向位于第二溝槽外側的外側摩擦面部分,其中,這些摩擦面部分分別具有一個有效的摩擦面部分尺寸,該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與一個共同的預設的摩擦面部分理論尺寸最多相差3%,優(yōu)選最多相差2.5%,特別優(yōu)選最多相差1%。該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在此是指各摩擦面部分上實際能進行摩擦接合的面積的大小,即扣除摩擦面部分上可能存在的、無法實現(xiàn)摩擦接合的內緣溝槽、外緣溝槽、連接溝槽或其它凹陷結構。在該實施方式中,也可以認為內側摩擦面部分、中間摩擦面部分和外側摩擦面部分至少大體上具有相同的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其中作為該實施方式的特別優(yōu)選的方案,內側摩擦面部分、中間摩擦面部分和外側摩擦面部分具有相同的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
[0020]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上述摩擦面部分被內緣溝槽、連接溝槽和外緣溝槽劃分成多個相同形狀和/或相同大小的內側摩擦面子部分、多個相同形狀和/或相同大小的中間摩擦面子部分和多個相同形狀和/或相同大小的外側摩擦面子部分,以便在方便制造的同時實現(xiàn)均勻的磨損性能,最終達到延長使用壽命的目的。內側摩擦面部分的內側摩擦面子部分優(yōu)選呈房屋形(hausfbrmig),中間摩擦面部分的中間摩擦面子部分優(yōu)選呈六角形,外側摩擦面部分的外側摩擦面子部分仍然優(yōu)選呈房屋形。在該實施方式中,所述摩擦面子部分優(yōu)選分別具有一個有效的摩擦面子部分尺寸,該有效摩擦面子部分尺寸與一個共同的預設的摩擦面子部分理論尺寸最多相差3%,最多相差
2.5%或者最多相差1%。這種情況下也可以認為,所有摩擦面子部分至少大體上具有相同的大小,以便實現(xiàn)均勻的磨損性能。該有效摩擦面子部分尺寸在此描述的是摩擦面子部分上實際能進行摩擦接合的面積的大小,即扣除摩擦面子部分內部可能存在的其它的槽、凹陷結構或類似結構,前提是摩擦面子部分上設有這樣的其它的槽、凹陷結構或類似結構。
[0021]為了借助所述摩擦部件在以摩擦配合方式進行工作的裝置內部達到特別小的拖拽扭矩,所述第一溝槽和所述第二溝槽分別具有多個沿一個圓周方向從內置的轉向點延伸至外置的轉向點的直線第一溝槽部分以及多個沿同一個圓周方向從外置的轉向點延伸至內置的轉向點的直線第二溝槽部分,其中,第一溝槽部分與第二溝槽部分優(yōu)選夾一個內角,該內角小于110°或者小于等于100°。作為該實施方式進一步的優(yōu)選方案,第一溝槽的第一溝槽部分和第二溝槽部分之間的內角小于第二溝槽的第一溝槽部分和第二溝槽部分之間的內角,這樣就能例如為第一溝槽和第二溝槽實現(xiàn)相同的外置的轉向點數(shù)目和內置的轉向點數(shù)目。
[0022]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有利實施方式,所述內置的第一轉向點布置在一個具有第一半徑的內圓上,所述外置的第一轉向點布置在一個具有第二半徑的外圓上,這兩個圓同心布置,其中,第一半徑小于第二半徑。作為該實施方式的替代方案或補充方案,所述內置的第二轉向點布置在一個具有第三半徑的內圓上,所述外置的第二轉向點布置在一個具有第四半徑的外圓上,這兩個圓同心布置,其中,第三半徑小于第四半徑且特別優(yōu)選大于第二半徑。作為該實施方式進一步的優(yōu)選方案,配屬于第一溝槽的內圓和外圓與配屬于第二溝槽的內圓和外圓同心布置。
[0023]事實證明,如果溝槽圖案主要由前述的溝槽即第一溝槽、第二溝槽、連接溝槽和在適當時設置的內緣溝槽和/或外緣溝槽構成,并且摩擦面上可能存在的其它凹陷結構不影響摩擦部件的有利性能,則該摩擦部件就能發(fā)揮其前述優(yōu)勢。因此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有的溝槽和摩擦面上可能存在的其它凹陷結構從俯視角度看具有一個總溝槽面積,該總溝槽面積至少90%,優(yōu)選至少95%,特別優(yōu)選至少99%或至100%由第一溝槽、第二溝槽、連接溝槽以及在適當時設置的內緣溝槽和/或外緣溝槽構成。
[0024]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摩擦部件的另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該摩擦部件具有一個摩擦覆蓋層載體,該摩擦覆蓋層載體例如可由一個金屬片或鋼制的環(huán)形片制成,其中該摩擦面由一個置于該摩擦覆蓋層載體上的摩擦覆蓋層構成。該摩擦覆蓋層優(yōu)選是紙質摩擦覆蓋層。在此情況下,該摩擦覆蓋層例如可以是粘貼在摩擦覆蓋層載體上的紙質摩擦覆蓋層。但該摩擦覆蓋層并非單件式成型,而是由多個相隔一定距離的摩擦覆蓋層片段組成,第一溝槽、第二溝槽、連接溝槽以及在適當時設置的內緣溝槽和/或外緣溝槽形成于這些摩擦覆蓋層片段之間。與上述溝槽被壓印于其中的單件式摩擦覆蓋層相反的是,本發(fā)明所使用的分段式摩擦覆蓋層具有制造時更節(jié)省材料的優(yōu)點,若采用昂貴的紙質摩擦覆蓋層,這就能節(jié)約大量成本。因此僅僅在的確由摩擦面構成的地方才采用摩擦覆蓋層材料,而在基底現(xiàn)在由摩擦覆蓋層載體構成的溝槽區(qū)域,則放棄摩擦覆蓋層材料。分段式摩擦覆蓋層的厚度也可以小于具有壓印槽或銑成槽的單件式摩擦覆蓋層。印制溝槽能夠進一步導致該摩擦覆蓋層在溝槽的邊緣區(qū)域上的厚度的增加,而這種情況在一個片段化的摩擦覆蓋層中很大程度上被排除了,因此具有所述的摩擦覆蓋層片段的摩擦部件導致具有一個這種摩擦部件的、以摩擦連接方式工作的裝置的更好的可調節(jié)性。
[0025]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有利實施方式,所述摩擦部件實施為環(huán)盤形(ringscheibenibrmige)jf擦片,優(yōu)選摩擦覆蓋層片,該摩擦覆蓋層片特別優(yōu)選地具有內齒部或外齒部,以便在該摩擦覆蓋層片和相應片架之間建立旋轉同步連接。
[0026]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摩擦部件的另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該摩擦覆蓋層載體可在軸向上彈性壓縮。如此一來,摩擦覆蓋層載體就可以在以摩擦配合方式進行工作的裝置關閉時在該裝置內部沿軸向壓縮,而當以摩擦配合方式進行工作的裝置再度打開時,已被彈性壓縮的摩擦覆蓋層載體的復位力能促進該以摩擦配合方式進行工作的裝置內部的相鄰摩擦片之間的分離和通風。出于這種目的,該摩擦覆蓋層載體在圓周方向上優(yōu)選地具有波浪形的曲線。因此該波浪形曲線例如可優(yōu)選地具有兩個至六個波峰以及兩個至六個波谷。在該背景下,被證實為有利的是,該摩擦覆蓋層載體的波浪形曲線沿圓周方向具有兩個或三個波峰以及兩個或三個波谷。在此進一步優(yōu)選的是,該摩擦覆蓋層載體的波浪形曲線在圓周方向上最多具有兩個或三個波峰以及最多兩個或三個波谷。
[0027]在下面將借助多個示例性的實施方式并且參考附圖來詳細解說本發(fā)明。圖中示出:
[0028]圖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實施方式前視圖,
[0029]圖2為圖1中片段A的放大示圖,并且
[0030]圖3為圖1所示摩擦部件的側面剖視圖。
[0031 ] 圖1至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用于以摩擦配合方式進行工作的裝置的摩擦部件2的實施方式。所示摩擦部件2在當前例子中由一個片,更確切的說是用于一個片式離合器或片式制動器的一個摩擦片,構成。在圖1至圖3中,環(huán)盤形摩擦部件2的相反軸向4、
6,相反徑向8、10和相反圓周方向12、14用相應的箭頭標示,其中,摩擦部件2的旋轉軸線16沿軸向4、6延伸。[0032]該由摩擦片構成的摩擦部件2具有一個實質上為環(huán)形片狀的摩擦覆蓋層載體18,該摩擦覆蓋層載體由鋼的或金屬的環(huán)形片構成,其中該摩擦覆蓋層載體18沿著由徑向8、10擴展的繪圖平面延伸。摩擦覆蓋層載體18具有沿徑向10指向內部的邊緣20和沿徑向8指向外部的邊緣22。外部的邊緣22上設有同步輪廓24,優(yōu)選為一個外齒部。同步輪廓24用于使摩擦部件2與片架防旋轉地連接,但能使摩擦部件2沿著該未圖示的片架在軸向
4、6上進行軸向移動。本摩擦部件2是所謂的外片。但需要指出的是,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2也可以是內片,在此情況下,同步輪廓24優(yōu)選為內齒部且設置在內部的邊緣20上。
[0033]在摩擦覆蓋層載體18面向觀察者的正面(該正面沿軸向4指向前方)以及摩擦覆蓋層載體18背朝觀察者的背面(該背面沿軸向6指向后方)各設有一個摩擦覆蓋層26,在附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該摩擦 覆蓋層是紙質摩擦覆蓋層。下文僅對位于摩擦覆蓋層載體18正面的摩擦覆蓋層26的結構進行說明,但這部分說明相應也適用于位于摩擦覆蓋層載體18背朝觀察者的、背面的摩擦覆蓋層。摩擦覆蓋層26實施為所謂的分段式摩擦覆蓋層26,由多個相隔一定距離的摩擦覆蓋層片段28、30、32組成。以徑向8、10為參照,摩擦覆蓋層片段28、30、32下文也稱內側摩擦覆蓋層片段28、中間摩擦覆蓋層片段30和外側摩擦覆蓋層片段32,下文還將對此進行詳細說明。
[0034]摩擦覆蓋層26的摩擦覆蓋層片段28、30、32共同構成大體呈環(huán)形的摩擦面34,該摩擦面遠離摩擦覆蓋層載體18,指向徑向4并面向圖1的觀察者。同樣如此片段化地構成的摩擦面34具有一個圓形內緣36,該內緣38沿徑向10向內設置;以及一個圓形外緣38,該外緣沿徑向8向外設置。內緣36與摩擦覆蓋層載體18的內部的邊緣20大體吻合,而摩擦面34的外緣38在徑向8、10上則與摩擦覆蓋層載體18的外部的邊緣22相隔一定距離,換言之,外緣38與外部的邊緣22之間的距離大于內緣36與內部的邊緣20之間的距離。其中,內緣36沿圖2所示的內圓周40延伸,該內圓周具有第一圓周半徑摩擦面34的外緣38則相應沿圖2所示的外圓周42延伸,該外圓周具有第二圓周半徑r2。兩個圓周40、42同心布置,其中,第一圓周半徑Ir1小于第二圓周半徑r2。
[0035]如上所述,摩擦覆蓋層26由多個相隔一定距離的摩擦覆蓋層片段28、30、32組成,因此在摩擦覆蓋層片段28、30、32之間產(chǎn)生一個溝槽圖案,該溝槽圖案形成于摩擦面34中,下文將參照圖2對此作進一步說明。由此,摩擦面34中設有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沿圓周方向12、14貫穿摩擦面34并且被構造成沿圓周方向12、14閉合,即呈環(huán)形。其中,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既不與摩擦面34的內緣36鄰接,也不與外緣38鄰接,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在徑向8、10上與摩擦面34的內緣36和外緣38間隔一定距離。其中,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在徑向內置的第一轉向點46和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之間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第一溝槽44具有多個沿圓周方向12從徑向內置的第一轉向點46延伸至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的直線第一溝槽部分50。此外,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還具有多個沿同一個圓周方向12從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直線延伸至徑向內置的第一轉向點46的直線第二溝槽部分52,由此形成之字形第一溝槽44。徑向內置的第一轉向點46布置在具有半徑r3的一個共用的內圓54上,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則布置在具有半徑r4的一個共用的外圓56上。兩個圓54、56同心布置且與上述圓周40、42同心布置,其中,半徑r3小于半徑r4。從圖2中還可以看出,內圓54的半徑r3大于第一圓周半徑r1,因此摩擦面34沿內圓周40延伸的內緣36與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相隔一定距離。[0036]沿徑向8在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的外側還設有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其在徑向8、10上與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相隔一定距離。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也是沿圓周方向12、14貫穿摩擦面34并且被構造成沿圓周方向12、14閉合,即呈環(huán)形。其中,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既不與摩擦面34的內緣36鄰接,也不與外緣38鄰接。特別如圖2所示,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在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和徑向外置的第二轉向點62之間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因此,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同樣包括多個沿圓周方向12從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延伸至徑向外置的第二轉向點62的直線第一溝槽部分64。此外,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還具有多個沿同一圓周方向12從徑向外置的第二轉向點62延伸至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的直線第二溝槽部分66,由此形成之字形第二溝槽58。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布置在具有半徑r5的一個共用的內圓68上,徑向外置的第二轉向點62則布置在具有半徑r6的一個共用的外圓70上。兩個圓68、70同心布置且與圓周40、42同心布置,其中,半徑rd、于半徑r6。如圖2所示,外圓70的半徑r6小于外圓周42的第二圓周半徑r2,摩擦面34的外緣38沿該外圓周延伸,因此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與摩擦面34的外緣38相隔一定距離。此外,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的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所在的內圓68的半徑r5大于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的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所在的外圓56的半徑r4,因此第一溝槽和第二溝槽44、58以及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和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在徑向8、10上相隔一定距離。在此還需指出的是,內圓和外圓68、70同樣與內圓和外圓54、56同心布置。
[0037]如圖1所示,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的第一和第二溝槽部分50、52夾一個內角α,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的第一溝槽部分64和第二溝槽部分66則夾一個內角β。其中,內角α、β小于110°,優(yōu)選小于或等于100°。此外,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的第一和第二溝槽部分50、52之間的內角α小于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的第一和第二溝槽部分64、66之間的內角β。兩個內角α和β均被一個未圖示的徑向平分。
[0038]如上所述,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和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相隔一定距離,使得二者不鄰接,因此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與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之間沒有直接的流通連接。盡管如此,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與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之間仍設有流通連接,為此在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和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之間設有多個連接溝槽72。特別如圖1所示,連接溝槽72采用直線設計,其中這些連接溝槽72分別沿一個徑向74延伸。特別如圖2所示,連接溝槽72從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的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出發(fā)沿徑向8向外延伸至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的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每個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和每個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均各配屬有一個獨立的連接溝槽72。這些獨立的連接溝槽72原則上可以沿徑向10向內突出于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之外和/或沿徑向8向外突出于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之外,以便與這些槽44、58相交,必要時形成花鍵槽或直通槽。但事實證明有利的是,連接溝槽72僅通入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和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而不與之相交。換言之,連接溝槽72分別終止于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和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連接溝槽72在此具有如圖2所示的長度I1,該長度至少為2_,優(yōu)選至少為3_,以便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即良好的冷卻效果和大幅減小拖拽扭矩。連接溝槽72的長度I1在此是指各連接溝槽72上僅由連接溝槽72構成、而非額外地由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和/或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構成的區(qū)段的長度。換言之,長度I1不一定是指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與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之間的距離。[0039]如前所述,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在徑向8、10上與摩擦面34的內緣36相隔一定距離’因此內緣36與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之間沒有直接的流通連接。但摩擦面34的內緣36與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之間設有間接的流通連接,因為在內側摩擦覆蓋層片段28之間設有多個內緣溝槽76,這些內緣溝槽在使得摩擦面34的內緣36與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之間實現(xiàn)流通連接的情況下從內緣36延伸至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內緣溝槽76同樣采用直線設計且,特別如圖1所示,分別沿一個徑向78延伸。進一步如圖1和圖2所示,內緣溝槽76從摩擦面34的內緣36出發(fā)沿徑向8向外延伸至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的內置的第一轉向點46,以便通入該溝槽,但并不與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相交,也不沿徑向8突出于該溝槽之外。換言之,內緣溝槽76終止于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的內置的第一轉向點46。其中,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的每個內置的第一轉向點46均配屬有一個內緣溝槽76。內緣溝槽76沿徑向8、10具有一個長度12,該長度至少為3mm,優(yōu)選至少為4mm,特別優(yōu)選至少為5_。長度I2在此也是指內緣溝槽76上僅由內緣溝槽76構成的區(qū)段的長度。
[0040]由于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與摩擦面34的外緣38相隔一定距離,因此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與摩擦面34的外緣38之間也沒有直接的流通連接,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與摩擦面34的外緣38之間仍然是間接的流通連接。為此設有多個外緣溝槽80,這些外緣溝槽在使外緣38與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實現(xiàn)流通連接的情況下在外緣38和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之間延伸。特別如圖1所示,外緣溝槽80仍然沿一個徑向延伸,該徑向與內緣溝槽76的徑向吻合,因此內緣溝槽76分別沿徑向10與一個外緣溝槽80平齊。外緣溝槽80同樣采用直線設計,其中,外緣溝槽80從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的徑向外置的第二轉向點62出發(fā)沿徑向8向外延伸至摩擦面34的外緣38。外緣溝槽80在此也終止于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的徑向外置的第二轉向點62,因此這些外緣溝槽并不沿徑向10突出于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之外,也不與該溝槽58相交。與前述的內緣溝槽76 一樣,外緣溝槽80沿徑向8、10也分別具有一個長度13,該長度至少為3_,優(yōu)選至少為4_,特別優(yōu)選至少為5_,其中,長度I3描述的是各外緣溝槽80上僅由該外緣溝槽80構成的區(qū)段的長度。其中,每個徑向外置的第二轉向點62均配屬有一個外緣溝槽80。
[0041]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的徑向內置的第一轉向點46的數(shù)目與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的徑向外置的第二轉向點62的數(shù)目相一致,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的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的數(shù)目則與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的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的數(shù)目相一致。其中,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的徑向內置的第一轉向點46分別與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的徑向外置的第二轉向點62之一布置在一個共用的徑向上,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的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則分別與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的一個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布置在一個共用的徑向上。
[0042]摩擦面34被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和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劃分成三個摩擦面部分,即沿徑向10位于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內側的內側摩擦面部分82,沿徑向8、10位于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和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之間的中間摩擦面部分84以及沿徑向8位于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外側的外側摩擦面部分86。換言之,內側摩擦面部分82由內側摩擦覆蓋層片段28構成,中間摩擦面部分84由中間摩擦覆蓋層片段30構成,外側摩擦面部分86由外側摩擦覆蓋層片段32構成。
[0043]摩擦面部分82、84、86分別具有一個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該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在此是指各摩擦面部分82、84或86上實際可與以摩擦配合方式進行工作的裝置內部的鄰接或相鄰摩擦片實現(xiàn)摩擦接合的面積的大小。因此已在前文中描述的溝槽的面積不算做該有效的摩擦面部分尺寸。摩擦面部分82、84和86在此分別配屬有一個共同的預設的摩擦面部分理論尺寸,其中,每個獨立的摩擦面部分82、84、86的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與該共同的預設的摩擦面部分理論尺寸最多相差3%,優(yōu)選最多相差2.5%,特別優(yōu)選最多相差1%。因此也可以這么認為,三個摩擦面部分82、84、86的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大體一致或者相差不多。得到證實的是,如此能夠改善該摩擦部件2的、尤其是該摩擦覆蓋層26的、與溫度相關的磨損性能。
[0044]內側摩擦面部分82被前述的內緣溝槽76劃分成多個形狀和大小都相同的內側摩擦面子部分88,其中,內側摩擦面子部分88由內側摩擦覆蓋層片段28遠離摩擦覆蓋層載體18的側面構成。中間摩擦面部分84則被前述的連接溝槽72劃分成多個中間摩擦面子部分90,這些中間摩擦面子部分具有相同的形狀和大小且分別由中間摩擦覆蓋層片段30遠離摩擦覆蓋層載體18的側面構成。外側摩擦面部分86則被前述的外緣溝槽80劃分成多個外側摩擦面子部分92,其分別由外側摩擦覆蓋層片段32遠離摩擦覆蓋層載體18的側面構成,其中,外側摩擦面子部分92也具有相同的形狀和大小。其中,內側摩擦面子部分88或內側摩擦覆蓋層片段28呈房屋形,中間摩擦面子部分90或中間摩擦覆蓋層片段30則呈某種六角形。外側摩擦面子部分92或外側摩擦覆蓋層片段32仍然呈房屋形。為了使摩擦面部分82、84和86如上所述具有大體一樣的大小,每個摩擦面子部分88、90、92均具有一個有效摩擦面子部分尺寸,該有效摩擦面子部分尺寸與共同的預設摩擦面子部分理論尺寸最多相差3%,最多相差2.5%或者最多相差1%。換言之,所有摩擦面子部分88、90、92具有大體一樣的面積。
[0045]盡管垂直于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和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的延伸方向的橫截面面積的大小可以發(fā)生變化,但事實證明有利的是,使垂直于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和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的延伸方向的橫截面面積的大小保持恒定。另外,垂直于內緣溝槽76的橫截面面積有利地與垂直于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的橫截面面積大小一樣。對應的內容以有利的方式適用于外緣溝槽80,其垂直于外緣溝槽80的橫截面面積在大小方面應當與垂直于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的延伸方向的橫截面面積大體一致。
[0046]盡管圖1和圖2中未予圖示,但除了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連接溝槽72、內緣溝槽76和外緣溝槽80外,還可以在摩擦面34上設置其它凹陷結構,即其它的溝槽、挖空部或類似結構。在此情況下,從圖1所示的俯視圖看,所有的溝槽44、58、72、76,80以及可能存在的其它凹陷結構在摩擦面34上具有或者形成一個總溝槽面積,該總溝槽面積至少90%,優(yōu)選至少95%,特別優(yōu)選至少99%由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連接溝槽72、內緣溝槽76和外緣溝槽80構成。在附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該總溝槽面積100%由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連接溝槽72、內緣溝槽76和外緣溝槽80構成,也就是說,除所述的這些槽44、58、72、76、80外,摩擦面34中不包含能增大總溝槽面積的其它凹陷結構。
[0047]參考圖3,此處需進一步指出的是,摩擦覆蓋層載體18和整個摩擦部件2均可沿軸向4、6彈性壓縮。為此,摩擦覆蓋層載體18具有如圖3所示沿圓周方向12、14呈波浪形的輪廓。該波浪形輪廓優(yōu)選可具有二至六個波峰94和二至六個波谷96。在附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該波浪形輪廓具有至多兩個波峰94和至多兩個波谷96,圖3中僅示出其中一個波峰。作為替代方案,可以設置至多三個波峰94和至多三個波谷96,以便使摩擦部件2沿軸向4、6防傾斜地抵靠在相鄰摩擦片上。鑒于摩擦覆蓋層載體18或摩擦部件2沿軸向4、6具有彈性可壓縮性并能沿軸向4、6產(chǎn)生復位力,因此無論選用哪種實施方案,都能在打開離合器時分離摩擦片組。從而促使了片組中的多片的分離和通氣。
[0048]參考號清單
[0049]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以摩擦配合方式進行工作的裝置的摩擦部件(2 ),該摩擦部件具有一個環(huán)形的摩擦面(34),所述摩擦面具有一個內緣(36)和一個外緣(38),其中,在該摩擦面(34)中設有在徑向內置的第一轉向點與徑向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6,48)之間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的一個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以及沿徑向(8)布置于該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外側并且在徑向內置的第二轉向點和徑向外置的第二轉向點(60,62)之間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的一個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 ),其中,該內緣(36 )與該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之間、該環(huán)繞的第一溝槽(44)與該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 )之間、該環(huán)繞的第二溝槽(58 )與該外緣(38 )之間設有流通連接,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溝槽與該第二溝槽(44,58)相隔一定距離,其中,該第一溝槽與該第二溝槽(44,58)之間設有多個連接溝槽(72)用于實現(xiàn)該第一溝槽與該第二溝槽(44,58)之間的流通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該連接溝槽(72)沿一個徑向(74)延伸和/或該連接溝槽(72)采用直線設計。
3. 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這些連接溝槽(72)從該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延伸至該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其中,優(yōu)選這些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中的每一個和這些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中的每一個各自配屬有一個連接溝槽(72),并且該連接溝槽(72)特別優(yōu)選終止于這些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和/或這些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
4.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該內緣(36)與該第一溝槽(44)相隔一定距離,并且設有多個內緣溝槽(76),這些內緣溝槽在使得該內緣(36)與該第一溝槽(44)實現(xiàn)流通連接的情況下從該內緣(36)延伸至該第一溝槽(44),其中,這些內緣溝槽(76 )優(yōu)選沿一個徑向(78 )延伸和/或采用直線設計且特別優(yōu)選從該內緣(36 )延伸至這些內置的第一轉向點(46),其中,這些內緣溝槽(76)在適當時終止于這些內置的第一轉向點(46),和/或該外緣(38)與該第二溝槽(58)相隔一定距離,并且設有多個外緣溝槽(80),這些外緣溝槽在使得該外緣(38)與該第二溝槽(58)實現(xiàn)流通連接的情況下從該第二溝槽(58 )延伸至該外緣(38 ),其中,這些外緣溝槽(80 )優(yōu)選沿一個徑向(78 )延伸和/或采用直線設計且特別優(yōu)選從這些外置的第二轉向點(62)延伸至該外緣(38),其中,這些外緣溝槽(80)在適當時終止于該外置的第二轉向點(62)。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這些內緣溝槽(76)分別沿徑向(8)與一個外緣溝槽(80 )平齊,其中,這些內緣溝槽(76 )和與之平齊的外緣溝槽(80 )優(yōu)選沿一個共用的徑向(78)延伸。
6.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這些內置的第一轉向點(46)中的每一個各自配屬有一個內緣溝槽(76)和/或這些外置的第二轉向點(62)中的每一個各自配屬有一個外緣溝槽(80),其中,該第一溝槽(44)優(yōu)選具有與該第二溝槽(58)相同的內置和外置的轉向點(46,60;48,62)數(shù)目,并且這些內置的第一轉向點或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6 ;48)特別優(yōu)選與這些外置的第二轉向點或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2 ;60)中的一個布置在一個共用的徑向(78 )上。
7.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這些連接溝槽(72)的長度(I1)至少為2mm,優(yōu)選至少為3mm,和/或這些內緣溝槽和/或這些外緣溝槽(76 ;80)的長度(I2 ;13)至少為3mm,優(yōu)選至少為4mm,特別優(yōu)選至少為5mm。
8.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該摩擦面(34)被該第一溝槽和該第二溝槽(44,58)劃分成沿徑向位于該第一溝槽(44)內側的一個內側的摩擦面部分(82)、位于該第一溝槽和該第二溝槽(44,58)之間的一個中間的摩擦面部分(84)以及沿徑向位于該第二溝槽(58)外側的一個外側的摩擦面部分(86),其中,這些摩擦面部分(82,84,86)分別具有一個有效的摩擦面部分尺寸,該有效的摩擦面部分尺寸與一個共同的預設的摩擦面部分理論尺寸最多相差3%,優(yōu)選最多相差2.5%,特別優(yōu)選最多相差1%。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這些摩擦面部分(82,84,86)被這些內緣溝槽(76)、這些連接溝槽(72)和這些外緣溝槽(80)劃分成多個相同形狀和/或相同大小的內側的摩擦面子部分(88)、多個相同形狀和/或相同大小的中間的摩擦面子部分(90)和多個相同形狀和/或相同大小的外側的摩擦面子部分(92),其中,這些摩擦面子部分(88,90,92)特別優(yōu)選分別具有一個有效的摩擦面子部分尺寸,該有效的摩擦面子部分尺寸與一個共同的預設的摩擦面子部分理論尺寸最多相差3%,最多相差2.5%或者最多相差1%。
10.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溝槽(44)和該第二溝槽(58)分別具有多個沿一個圓周方向(12)從這些內置的轉向點(46 ;60)延伸至這些外置的轉向點(48 ;62)的直線第一溝槽部分(50 ;64)以及多個沿同一個圓周方向(12)從這些外置的轉向點(48 ;62)延伸至這些內置的轉向點(46 ;60)的直線第二溝槽部分(52 ;66),其中,這些第一溝槽部分與這些第二溝槽部分(50,52 ;64,66)優(yōu)選夾一個內角(α ;β),該內角小于110°、或者小于或等于100°,并且該第一溝槽(44)的第一溝槽部分和第二溝槽部分(50,52)之間的內角(α )特別優(yōu)選小于該第二溝槽(58)的第一溝槽部分和第二溝槽部分(64,66)之間的內角(β )。
11.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這些內置的第一轉向點(46)布置在一個具有第一半徑(r3)的內圓(54)上,這些外置的第一轉向點(48)布置在一個具有第二半徑(r4·)的外圓(56)上,這兩個圓同心布置,其中,該第一半徑(r3)小于該第二半徑(r4),和/或這些內置的第二轉向點(60 )布置在一個具有第三半徑(r5)的內圓(68 )上,這些外置的第二轉向點(62)布置在一個具有第四半徑(r6)的外圓(70)上,這兩個圓同心布置,其中,該第三半徑(r5)小于該第四半徑(r6)且特別優(yōu)選大于該第二半徑(r4)。
12.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溝槽(44,58,72,76,80)和在適當時存在于該摩擦面(34)中的其它凹陷結構從俯視角度看具有一個總溝槽面積,該總溝槽面積至少90%,優(yōu)選至少95%,特別優(yōu)選至少99%或至100%由該第一溝槽(44)、該第二溝槽(58)、這些連接溝槽(72)以及在適當時設置的這些內緣溝槽(76)和/或這些外緣溝槽(80)構成。
13.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該摩擦部件(2)具有一個摩擦覆蓋層載體(18),其中,該摩擦面(34)由設置在該摩擦覆蓋層載體(18)上的摩擦覆蓋層(26)構成,該摩擦覆蓋層優(yōu)選是紙質摩擦覆蓋層、由多個相隔一定距離的摩擦覆蓋層片段(28,30,32)組成,該第一溝槽(44)、該第二溝槽(58)、該連接溝槽(72)以及在適當時設置的該內緣溝槽(76)和/或該外緣溝槽(80)形成于這些摩擦覆蓋層片段之間,和/或該摩擦部件(2 )實施為環(huán)盤形摩擦片,該摩擦片優(yōu)選具有內齒部或外齒部。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該摩擦覆蓋層載體(18)可沿軸向(4,6)彈性壓縮,其中, 該摩擦覆蓋層載體(18)優(yōu)選具有沿圓周方向(12,14)呈波浪形曲線,該曲線特別優(yōu)選包括在適當時設置的至多二個或三個波峰(94)以及二個或三個波谷(96)。
【文檔編號】F16D69/00GK103573882SQ201310286833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26日
【發(fā)明者】M·倫巴 申請人:博格華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