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夾具控制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帶多頭集氣管的機械閥自動控制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裝配生產線上,通常使用夾具對裝配部件進行夾緊,而控制夾具動作的夾具氣缸通過機械閥控制,夾具和夾具氣缸較多且通常采用機械控制機械閥的啟閉,每個氣缸均為旋轉部件,每個氣缸均需要采用單個的旋轉接頭供氣,且每個氣缸均需一個機械閥控制,導致氣缸和機械閥的控制結構復雜,不易操作和裝配維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同時控制多件機械閥啟閉、結構簡單,外形尺寸小的自動控制結構。
為實現(xiàn)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帶多頭集氣管的機械閥自動控制結構,包括底板和固定于底板上的機械閥,所述底板上還豎直固定有多頭集氣管,所述多頭集氣管的下部設有與多頭集氣管內腔連通的集氣管出氣接頭,上部同軸套設有凸輪安裝軸管;所述凸輪安裝軸管的底部固定有凸輪,頂部連接有進氣裝置;所述凸輪套設于多頭集氣管上,所述多頭集氣管與凸輪安裝軸管之間以及多頭集氣管與凸輪之間分別設有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所述機械閥上開有機械閥進氣口,所述集氣管出氣接頭通過氣管連接機械閥進氣口,所述機械閥上鉸接有控制機械閥啟閉的啟閉連桿,所述啟閉連桿的端部固定有滾輪,所述滾輪與凸輪的周向邊緣貼合,所述凸輪的遠轂直徑與近轂直徑的差值為啟閉連桿的行程。
具體的,所述進氣裝置包括機床連接板,所述機床連接板上部固定有與進氣管連接的旋轉接頭,下部與凸輪安裝軸管的頂部固定,所述多頭集氣管頂部穿過凸輪安裝軸管設置于旋轉接頭內。
具體的,所述多頭集氣管包括集氣管本體,所述集氣管本體的底部固定有集氣管固定板,所述集氣管固定板通過螺栓固定于底板上,所述集氣管出氣接頭設置于集氣管本體的下部,所述集氣管本體的頂部連接有與旋轉接頭配合的集氣管接頭。
具體的,所述凸輪安裝軸管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軸承定位環(huán),所述軸承定位環(huán)固定于機床連接板上,所述第一軸承設置于軸承定位環(huán)內。
具體的,所述凸輪的底部開有軸承安裝孔,所述第二軸承設置于軸承安裝孔內,所述多頭集氣管下部設有軸承定位板,所述第二軸承的底面設置于軸承定位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機械閥沿凸輪的外側周向均勻間隔設置,所述多頭集氣管的下部設有多個與機械閥進氣口對應的集氣管出氣接頭。
更進一步的,所述機械閥固定于機械閥安裝板上,所述機械閥安裝板底部固定于底板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凸輪圍繞多頭氣管旋轉的結構,隨著各機械閥旋轉到不同的位置,通過凸輪不同的輪廓部位使機械閥的觸頭伸縮,實現(xiàn)自動控制機械閥的開閉,完成對夾具的多件氣缸的自動控制。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控制結構外形尺寸小、結構緊湊簡單,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控制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進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多頭集氣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控制系統(tǒng)的氣路連接示意圖;
其中,1—底板,2—機械閥,3—多頭集氣管(3.1—集氣管本體),4—集氣管出氣接頭,5—凸輪安裝軸管,6—凸輪,7—進氣裝置(7.1—機床連接板,7.2—旋轉接頭,7.3—進氣管),8—第一軸承,9—機械閥進氣口,10—氣管,11—啟閉連桿,12—集氣管固定板,13—集氣管接頭,14—軸承定位環(huán),15—軸承定位板,16—機械閥安裝板,17—第二軸承,18—滾輪,19—機床固定件,20—多節(jié)柔性連桿,21—機械閥排氣口,22—機械閥出氣口,23—夾具控制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5所示的帶多頭集氣管的機械閥自動控制結構,包括底板1和固定于底板1上的機械閥2,底板1上還豎直固定有多頭集氣管3,多頭集氣管3的下部設有與多頭集氣管3內腔連通的集氣管出氣接頭4,上部同軸套設有凸輪安裝軸管5;凸輪安裝軸管5的底部固定有凸輪6,頂部連接有進氣裝置7;凸輪6套設于多頭集氣管3上,多頭集氣管3與凸輪安裝軸管5之間以及多頭集氣管3與凸輪6之間分別設有第一軸承8和第二軸承17;機械閥2上開有機械閥進氣口9,集氣管出氣接頭4通過氣管10連接機械閥進氣口9,機械閥2上鉸接有控制機械閥2啟閉的啟閉連桿11,啟閉連桿11的端部固定有滾輪18,滾輪18與凸輪6的周向邊緣貼合,凸輪6的遠轂直徑與近轂直徑的差值為啟閉連桿11的行程。
如圖1所示,凸輪安裝軸管5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軸承定位環(huán)14,軸承定位環(huán)14固定于機床連接板7.1上,第一軸承8設置于軸承定位環(huán)14內。凸輪6的底部開有軸承安裝孔,第二軸承17設置于軸承安裝孔內,多頭集氣管3下部設有軸承定位板15,第二軸承17的底面設置于軸承定位板15上。機械閥2固定于機械閥安裝板16上,機械閥安裝板16底部固定于底板1上。
如圖2所示,機械閥2沿凸輪6的外側周向均勻間隔設置,如圖4所示,多頭集氣管3的下部設有多個與機械閥進氣口9對應的集氣管出氣接頭4。
如圖3所示,進氣裝置7包括機床連接板7.1,機床連接板7.1上部固定有與進氣管7.3連接的旋轉接頭7.2,下部與凸輪安裝軸管5的頂部固定,多頭集氣管3頂部穿過凸輪安裝軸管5設置于旋轉接頭7.2內。
如圖4所示,多頭集氣管3包括集氣管本體3.1,集氣管本體3.1的底部固定有集氣管固定板12,集氣管固定板12通過螺栓固定于底板1上,集氣管出氣接頭4設置于集氣管本體3.1的下部,集氣管本體3.1的頂部連接有與旋轉接頭7.2配合的集氣管接頭13。
本實用新型中,多頭集氣管3安裝在與工作臺成一體的底板1上,機械閥2也安裝在底板1上,旋轉接頭7.2與多頭集氣管3螺紋連接,多頭集氣管3、機械閥1和旋轉接頭7.2的下部隨工作臺一起做圓周旋轉;凸輪6和凸輪安裝軸管5通過第一軸承8和第二軸承17安裝在多頭集氣管3的外圓上,凸輪6和凸輪安裝軸管5通過機床連接板7.1與多節(jié)柔性連桿20連接在機床上,成為不旋轉的固定件,當機械閥2和多頭集氣管3一起隨機床工作臺回轉時,凸輪6和凸輪安裝軸管5固定不動,旋轉接頭7.2上部與進氣管7.3相連接并固定在機床上,氣源從旋轉接頭7.2進氣,通過多頭集氣管3向機械閥2供壓縮空氣,隨著各機械閥2旋轉到凸輪6的不同位置,凸輪6不同的輪廓部位使機械閥2的觸頭(滾輪18和啟閉連桿11組成)伸縮,實現(xiàn)自動控制機械閥2的開閉,完成對夾具控制氣缸23的動作自動控制。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