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提高壓縮機和制冷器的效率的過程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用于提高壓縮機和制冷器的效率的過程和裝置 這是本發(fā)明的描述性環(huán)境報告。其涉及本發(fā)明,本發(fā)明是插入制冷壓縮機中以及插入制冷制備過程(和/或空調(diào)設備、自動飲水器,等等)的一組可移動機構和可移動部件,其極大地提高了這些種類的裝置的性能、減小了電消耗,以及實現(xiàn)了較快地冷卻(即, 實現(xiàn)低溫度),還增加了這些種類的裝置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維護成本(對于制冷維修技術人員,公知的事實是例如,制冷裝置當它們被關掉持續(xù)很長時間時,會在壓縮機的內(nèi)部產(chǎn)生銹,通過使用本發(fā)明,本專利請求的主題,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其還使得制造這樣一種壓縮機成為可能,該壓縮機噪音較小(因此,其運行更安靜)、尺寸較小,重量較輕以及使用少量原材料,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從使用本文介紹且描述的本發(fā)明得到的益處,這成為本專利請求的所有部分。在成為本報告的組成部分的附圖中,
圖1顯示了通常用于制冷的壓縮機的典型側視圖,其中數(shù)字5表示壓縮機基部(或壓縮機足部),數(shù)字6表示壓縮機外殼,并且數(shù)字7 表示壓縮機蓋。仍然在圖1中,管的數(shù)字25、數(shù)字沈、數(shù)字27表示制冷氣體流管,其中數(shù)字 25被稱為“過程管”(或換句話說,在制冷氣體被準備用于制冷時,制冷氣體流入和流出的地方)。數(shù)字26為高壓管焊接的管(也稱為“排氣管”),數(shù)字27表示吸氣管(或氣體回流管,從制冷器到壓縮機,其中“每個新循環(huán)”開始)。數(shù)字8為在現(xiàn)有制冷技術中沒有采用的管,但是我們發(fā)明了這個,并且這涉及本發(fā)明的專利權利要求中的一個。在圖1中,由數(shù)字8指示的管是壓縮機的一部分(以及其他三個數(shù)字25、數(shù)字沈以及數(shù)字27)。注意到,管8被安裝在壓縮機的下側上,其中,管的下部幾乎會接觸儲存器的油。因此,數(shù)字3指示儲存器的油位(當壓縮機靜止時),數(shù)字4指示該儲存器。科學上,制冷氣體具有低密度(比大氣空氣更低)。操作員必須為制冷器做準備,將被教授以實施使氣體進入的不同過程?,F(xiàn)在,在將氣體放入系統(tǒng)之前,通過將真空泵連接到過程管(參見,關于圖1的數(shù)字25),其僅是真空,且“大概地”或錯誤地,認為其是來自系統(tǒng)內(nèi)部的(在壓縮機和管內(nèi))移除的濕氣和空氣。我們的過程推薦(且要求)是開始于氣體的安裝。在去除仍存在于內(nèi)部系統(tǒng)中的(“所有的空氣”)之前進行去污過程。因此,將氣體壓縮機放置在制冷器中和氣缸中的操作(不管冷卻氣體或燃料氣是在燃氣缸體中、氣體缸體中或零售時再賣的軟飲料中),將通過在之前取出包含在容器(被認為是這樣的容器螺旋狀物、缸體、封閉式壓縮機、管道、制冷器,等等)內(nèi)的所有空氣中使用我們的技術而被實施。將氣體放入制冷器中(空調(diào)和相關設備)的具體過程將基本上遵循以下連續(xù)的步驟1)具有之前的真空過程(以去除內(nèi)部濕氣)。2)對于該管使用通常的過程(參見圖1的25)在大約1/4或1/2的壓力或正常工作壓力下將少量氣體放入系統(tǒng)中。用于這個步驟的氣體可以和初始工作氣體相同,或者可以是任何惰性氣體(也稱為稀有氣體,例如,氬氣、氙氣、氪氣,等等)。3)等候大約半小時(即,離開“靜止的系統(tǒng)”),比空氣重的氣體將沉淀在底部,油之上。4)使用“清潔管”,參見8和2,去除系統(tǒng)內(nèi)部深處的在一定壓力下的氣體,因為打開“清潔管”將在一壓力下出來少量氣體蘇打和所有的大氣空氣,其在系統(tǒng)的下部中(因為大氣空氣重于制冷氣體)。但是,清潔管的打開操作要快,或者是受控的,不允許壓力降到 0。S卩,有必要快速地關閉清潔管,使得在系統(tǒng)中有殘留壓力(但是很小)。否則,可能不會將空氣返回到系統(tǒng)中。5)密封(捏住且焊接)“清潔管”的輸出口。6)完成氣體充注。重要的是在操作制冷劑之前,有必要去除存在于大氣空氣軟管、壓力計(歧管) 等等中的所有。有趣地且不幸地是,這不是通常由制冷器的制造商和修理車間來完成的。以上被描述成“清潔管”的術語是我們創(chuàng)造的術語(針對本專利的情況和需要)。 因此,該“清潔管”是特殊的,在本領域現(xiàn)有水平的制冷壓縮機中沒有。因此,對于以上步驟的繼續(xù)和調(diào)整以安排必須進入系統(tǒng)的氣體的精確量,可以使用替代形式,例如a)測量由“清潔管”留在系統(tǒng)中的空氣量的重量及體積,并且用要被引入的制冷劑的重量及體積來補充該重量和體積。或者,b)測量系統(tǒng)壓力,通過在下側高壓上調(diào)節(jié)?;蛘?,c)組合各種調(diào)節(jié)冷卻系統(tǒng)內(nèi)氣體量的步驟。用于高效冷卻的新過程,有時描述的將氣體放入密封的制冷系統(tǒng)中而沒有任何的污染,適合用于所有類型的氣體,例如-A R134,R600等等。所以,可以得到對于較小混合性 (即,較小的混合性)的更好結果是使用大氣空氣的制冷劑。為了免除對于使用我們的管去污的技術的需要,制冷器的制造商和/或修理店將試圖使用不可取,不添加清潔管的設備, 而只是在過程管(參見圖1,管25,在現(xiàn)有技術水平下存在的壓縮機)中產(chǎn)生可控輸出的氣體,這不是被鼓勵的,因為空氣比氣體冷卻和/或稀有氣體重,于是大氣空氣將不會離開, 并且將仍然在容器的底部中。但是,本專利還要求了去除空氣管過程的過程(允許空氣流和“少量”氣體冷卻劑混合,在完成氣體裝載之前維持系統(tǒng)內(nèi)的殘留壓力)。在附圖1中,清潔管,該部分將變得明顯,由數(shù)字1和2指示,其中,1指示其中管接觸壓縮機的壁的點,并且2指示清潔管的主體。但是,管的總長度應該是接近壓縮機的中心。沿著壓縮機的內(nèi)部垂直的壁,可以容納制冷劑。圖1所示的去污管,是水平的并且進入壓縮機的下部橫向的壁。但是,該去污管也能從壓縮機的底部中心垂直地延伸,并且水平彎曲ο還應該注意,去污管是直的,不像由數(shù)字25、26、27指示且被彎曲的管或已存的。 本專利要求直的管(而不是彎曲的,對于來自壓縮機的所有管來說),這可以避免在焊接的實時操作中,焊接排出液體進入壓縮機,或在管的內(nèi)部(例如,在焊接氧炔中,我們使用具有材料助焊劑的清潔產(chǎn)品并且這種清潔產(chǎn)品在火或熱焊接的作用下流動)。較清潔的氧炔焊接是對制冷氣體的污染,所以應該在壓縮機的內(nèi)部環(huán)境中禁止(主要在制冷的工作車間中焊接,只是一點產(chǎn)品將一直留在內(nèi)部,但是它們的質(zhì)量應被減小到最低水平)。在圖2中,示出了另一種重要的結構,示出了在正常的壓縮機上的一組零件,數(shù)字 M是電馬達的線圈(或繞組),數(shù)字陽是定子,數(shù)字50是添加部件的塊狀物(或基部),數(shù)字51是活塞在其中工作的內(nèi)襯(或缸體),注意該缸體在本發(fā)明中是雙的(或對稱的),由
4數(shù)字51(右側)和62(左側)給出。數(shù)字52和數(shù)字63指示用于壓縮的閥板組件,數(shù)字53 和65指示通過螺釘保持到各自缸體的蓋子(或頭部)。仍然在圖2中,數(shù)字57指示具有用作曲軸的偏心器的中軸,其移動活塞(兩個對稱的活塞由66指示(參見圖幻)。數(shù)字60指示軸承,另一軸承由數(shù)字58指示,其繞軸57 旋轉,兩個軸承(一個在另一的上面),其中,其各自活塞中的每一個會移動,軸承中的每個連接到桿,通過穿過銷緊固件,或者通過外部的夾具。數(shù)字61為桿,(兩個,當然),其將活塞連接到軸承。數(shù)字56指示在塊狀物中的中空件,所以在壓縮室中的壓縮氣體的壓力在進入管道之前,移動通過中空件(其用作輔助的室壓縮和解壓,略微改善了制冷的過程)。每個活塞室(對稱的)釋放壓縮的氣體,以輔助它們各自的室(或中空件)。數(shù)字59指示放置在兩個軸承中間的硬塑料或金屬制的薄墊圈(例如,厚度為 0. 1mm、0.2mm或0.3mm)。其功能是減輕機械力矩,機械力矩往往會產(chǎn)生對于軸承在軸上旋轉的對抗力。在圖4中,(附圖的第3頁),添加了使氣體通過的管。數(shù)字80為氣體室的輸出管,并且數(shù)字81是另一個相應部分。管81在壓縮室外面且進入部件83,其中氣體還離開另一室,因此兩種氣體離開管80,其中壓縮氣體離開壓縮機并且返回到由圖2中數(shù)字67和64 指示的入口(或吸入口)。圖5為圖4(在附圖第3頁上部)中所示的組件的俯視圖。在附圖第4頁中顯示了以上所描述的裝置現(xiàn)在被密封在主體中,其部件數(shù)字符合較早給出的描述。圖6示出了主體被開放地密封(即沒有蓋子,其被焊接到主體),安裝在塊狀物(也被稱為“基部”)的所有被支撐在四個彈簧上,裝配在焊接到氣密主體的內(nèi)壁的支架中。這四個彈簧被安裝以形成矩形,其頂部在支架中。圖7示出了具有其密封蓋的裝置。數(shù)字85指示了兩個在壓力下的氣體的管(由數(shù)字80和81表示,參見圖6和附圖第3頁的圖4)的連接,離開了壓縮室。注意到,現(xiàn)在示出可選形式,不同的輸出管81現(xiàn)在不會進入由數(shù)字83指示的部分(插頭或“肺裝置”),而是徑直來到釋放管(管86),因此,該替換形式,兩個從其室中出來的管將在釋放管中會合。本專利要求兩種形式的輸出壓力管。在圖6中(附圖第4頁)沒有示出在前文中描述的清潔管(參見圖1中的1和 2,分別為清潔管的基部和主體)。但是僅僅示出了壓縮機如何成為現(xiàn)有技術水平的壓縮機 (具有其過程管88,釋放管86和吸入管87)。圖7示出了蓋子的形狀,具有兩個“輔助件” 以更好的匹配我們兩個對稱的壓縮室的對稱的系統(tǒng)/發(fā)明。在附圖第5頁中,表示了重疊的兩個軸承(在圖3中,附圖第2頁,該軸承由數(shù)字 60表示)的正視圖(參見圖8)和俯視圖(參見圖9)。這里為了好理解,呈現(xiàn)了安裝在軸上的單獨的軸承。注意,由數(shù)字95和96指示的孔,是由銷裝配到桿的選擇(可選地,動力可以使用外部夾具),用作在相同水平線上的參照,即使軸承是重疊的(以便其具有在相同垂直高度上對齊和相同的水平對齊的兩個對稱活塞)。數(shù)字97指示軸上的基部,其支撐軸承(這改善了耐久性,但是可以選擇地被該基部分配)。
權利要求
1.用于提高壓縮機和制冷器的效率的過程和裝置,其特征在于銅管或鋼管,即去污管或任何其他的合適的材料,所述去污管在最下部水平地連接到封閉式壓縮機的側壁,或垂直地連接到所述壓縮機的中間后部,在端部水平地離開所述壓縮機,用于去除殘留的大氣空氣,且同時排氣,以釋放少量制冷氣體,以便維持系統(tǒng)內(nèi)被加壓的氣體,沒有大氣空氣,以便過后再進行氣體充注。
2.用于提高壓縮機和制冷器的效率的過程和裝置,其特征在于標準的過程,如在所附報告中描述的,當在制冷系統(tǒng)中,在沒有任何去污管的普通壓縮機中填充制冷氣體時,所述制冷系統(tǒng)在之前去除了來自所述系統(tǒng)內(nèi)部的任何已存的大氣空氣,打開過程管并且釋放具有空氣的氣體,以便去除包含殘留空氣的氣體,從而允許較純的制冷氣體不包括任何過多的污染空氣,以便過后進行氣體充注。
3.用于提高壓縮機和制冷器的效率的過程和裝置,其特征在于封閉式壓縮機或半封閉式壓縮機,該封閉式壓縮機或半封閉式壓縮機具有過程管、吸入管和釋放管以及去污管,所述去污管從所述壓縮機的外殼水平地、直地離開,沒有任何的彎曲。
4.用于提高壓縮機和制冷器的效率的過程和裝置,其特征在于鑄鐵塊狀物或由其他材料制成的塊狀物,所述塊狀物包括缸體和兩個單獨的對稱的活塞,所述塊狀物構成兩個對稱定位的壓縮室,兩個活塞通過在兩個活塞之間的垂直軸旋轉動作而水平地移動,所述活塞通過兩個連接桿和兩個獨立的軸承外殼連接到旋轉軸,所述兩個獨立的軸承外殼為一個在另一個之上,所述塊狀物包括所述活塞和電馬達,所述塊狀物被懸浮在布局成矩形的四個彈簧上,以防止和/或減少該組件的將會傳遞到制冷設備的震動和顫抖。
5.用于提高壓縮機和制冷器的效率的過程和裝置,其特征在于一組重疊的軸承外殼, 所述一組重疊的軸承外殼被連接到在相同水平線上排齊的各自的連接桿。
6.用于提高壓縮機和制冷器的效率的過程和裝置,其特征在由硬材料制成的光滑且薄的墊圈,所述墊圈被放置在兩個獨立的軸承外殼之間,所述軸承外殼被放置在馬達軸上,所述兩個獨立的軸承外殼用于通過其各自的連接桿連接每個活塞。
7.用于提高壓縮機和制冷器的效率的過程和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銅管、鋼管或由其他材料制成的管,所述管從其各自的氣體壓縮室出來,所述管中的一個管的端部使用集中兩個流體流的“肺裝置”連接到另一個管的開始處,所述另一個管將流體運送到離開所述壓縮機的釋放管。
8.用于提高壓縮機和制冷器的效率的過程和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銅管、鋼管或由其他材料制成的管,所述管離開其各自的氣體壓縮室,各管的兩端會聚以在所述流體釋放管處會合,離開所述壓縮機。
9.用于提高壓縮機和制冷器的效率的過程和裝置,其特征在于封閉式外殼,所述封閉式外殼包含兩個對稱的室,所述封閉式外殼的塊狀物具有四個矩形的或方形的彈簧,所述封閉式外殼的頂部蓋被成形成像兩個對稱的“臀部”,所述封閉式外殼在內(nèi)部容納具有兩個對稱室的塊狀物。
10.用于提高壓縮機和制冷器的效率的過程和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活塞,所述兩個活塞做往復運動,所述兩個活塞與致動一致,所述活塞的中間一致于同一中線的運動,還與每個活塞的各自連接桿的中點的連線對齊。
全文摘要
用于提高壓縮機和制冷器的效率的過程和裝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準備制冷器和壓縮機設備的一組程序,所述制冷器和壓縮機設備在放入制冷氣體之前是密封的,極大地提高了制冷壓縮機的能效率和使用壽命。過程管被添加到封閉式或半封閉式壓縮機的側壁,所述過程管由銅、鋼或任何其他合適的材料制成,所述過程管在最下部水平地附接到封閉式壓縮機的側壁,或垂直地連接到所述壓縮機的底部的中心且其端部水平地離開所述壓縮機。在壓縮機組件中還具有另外的機構以改進和極大地提高制冷過程。
文檔編號F04B39/00GK102341661SQ201080010925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月9日
發(fā)明者奧雷略·馬約爾卡 申請人:奧雷略·馬約爾卡